Quantcast
Channel: 社運
Viewing all 1159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趁區議會大勝之際,理順一下不跟前線割席的思路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我十幾年前偶爾看到一個關於柬埔寨雛妓的報道,往後的日子我用盡力氣也沒法把報道裏的這一幕從我腦海中刪除:一個不到十二三歲的小女孩,在酒吧邊給嫖客(大部分是白人男人)按摩肩膀,邊跟他們耳語,”boom-boom” (性交)“yum-yum” (口交), “very good, very nice”,然後女孩身體往前傾,親男人的嘴。在酒吧的另一方,年紀更小的女孩站在嫖客前掀起她們的上衣和裙子,露出她們還沒發育的身體。

身陷淫業,卻沒足夠成熟的心智去了解自己的處境 - 這個反差我每次想起都會毛骨悚然。

今年六月開始,每當我這個和理非廢中參加遊行,聽到還在發育時期卻身穿著gear的年輕人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 - 他們的喊聲帶給我的不安,可以比得上雛妓說的 “boom boom“ “yum yum”帶給我的不安。雖然我也喊同樣的口號,但我人生閱歷比年青人豐富多了,而且我在大陸工作了10年,對中共的認識比他們透徹,所以我比他們更清楚「反共」意味着什麽。此外,我可以用我的專業去跟中共在香港的代理人抗衡(我以往就用過我的英文專長,修理被染紅的南華早報的總編譚衛兒的爛英文),但還在求學時期的青年最能派上用場的抗爭武器,可能就是他們的身體,用身體去抗爭,付出代價也自然最大。

正因上前線的年青人讓我不情願地聯想到柬埔寨雛妓,過去這幾個月,對我來說最震驚的畫面,不是年青人被警察打到頭破血流,而是這一幕:兩個蒙了面的黑衣人在商場裏玩”劃船”,一個坐在木箱上手拿著充當木槳的木棍,另一個負責把木箱往前推 - 他們稚氣未脫的舉動,生動地道出香港年青一代生不逢時的悲哀。

至於年青人的那些越過道德底線的犯法行為(把警察脖子割傷)-,我覺得我們這些廢老廢中們譴責這些行為和警告其他年青人不要模仿之餘,不要忘了年青人對時間的認知是有欠缺的。前陣子才17歲已紅透半邊天的歌手Billie Eilish被Rolling Stone採訪時,沖口而出地說:"I’m never gonna be 27 — that’s too old."(我永遠不會27歲,這個年紀太老了) - 這就是年青人獨有的時間觀念,他們容易有錯覺,越激進就越能把事情一了百了地解決,然後接下來就是煲底下的喜極而泣。廢老廢中要記住,主要矛盾永遠是不care自己沒認受性的港共政權。當今的年青人其實還真的特別倒霉,恰巧在行為最受荷爾蒙驅使和思想又不成熟的年紀,遇上一場動蕩的政局,並要承受跟他們年齡完全不相符的沖擊。

幫柬埔寨雛妓維權的Sun Sothy認為,雛妓現象源於柬埔寨的道德觀被30年的內戰毀掉,她說,“we are a brutalised, damaged society. Why else do we treat our children like this?"(我們的社會真是傷痕累累,否則我們哪會這樣對待我們的孩子)。年青人是做了不少過激行為,但廢老廢中首先要反問自己,過去22年,在自己崗位,有沒有對中共價值觀的入侵視而不見?如果有,責怪年青人前要先責怪自己啊!


理大解封 內地遊客入內睹滿目瘡痍 批警禁學生追求民主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警方今日解封理大交回校方接管,現時只限獲授權人士進入。大批保安人員駐守校園,但於中午仍有外來人士進入校園。來自深圳的李先生初次來港,第一站就是來理大視察環境。他慨嘆學生是年輕人,認爲警方不應包圍理大,以不相稱武力對付學生,「為甚麼(警方)不跟你(學生)坐下來談談,為甚麼不讓他說?」

四十多歲的李先生今日剛從深圳到埗,他指在內地接觸到關於香港抗爭的新聞,因此想親眼看看香港到底是怎樣,「碰巧就撞上(這場運動)了」。他搭乘東鐵來到理大,原本也想到中大觀望,但因為港鐵大學站封閉,令他此行只搭到紅磡。

看到理大校園滿目瘡痍,李先生指,自從警方開始包圍,就預料會有這一天。提及發生於理大事件之前的中大二號橋衝突,李先生嘆息道「學生都是青年人,他們是最有朝氣的」,更反問「為甚麼(警方)不跟你(學生)坐下來談談,為甚麼不讓他說?」

不知道「五大訴求」為何的他希望了解港人抗爭的心路歷程,更反問記者「你們是怎麼看待(這場運動)的?」他一度眼泛淚光,指內地學生沒有如香港人般有民主,認爲「香港學子真不容易」,欣賞他們的勇氣。「我還要回去(深圳)的」,因憂慮被「點相」,李先生盼此行能作無聲的吶喊。

李先生依然希望在餘下的一兩天時間把握機會了解香港,「未來會怎樣?『五大訴求』中還有哪一個訴求未達成?」他追問,「我們都不知道,對吧?」

無標題

師生未能進入 學生:希望入去救手足

理大電子及資訊工程學盧教授於下午嘗試入校內視察,但遭保安拒絕。盧教授稱與同事在校外剛開完會,指校方透過電郵通知職員不要前來理大,不過他見警方宣布解封,欲內進視察損毀情況和收拾個人物品,同行人士表示「12日無返過嚟,啲嘢留晒喺度」。一行人遭拒內進後離開,指會等待真正解封再前來。

同學系的四年級學生Jack在正門外等候保安解封,指「想睇下仲有無手足」,斥校方未有仔細搜尋校內留守人士。Jack稱即使校方與警方宣布校內已無人留守,但昨晚仍有留守人士會見傳媒,相信校內仍有人,又指就算「得小貓三四隻都要搵出嚟」。Jack質疑校方無心搜尋學生,只為保障校園內財產和實驗室的安全,「行過敲個門,貼張膠紙就算」,認為校方並未有仔細檢查留守者有機會匿藏的地方,「最大嘅損傷唔係有無唔見嘢,而係學生嘅傷亡」。Jack希望校園盡快解封,容讓學生在解封之時進入校園帶留守者離開。

IMG_1173

記者:湯璧瑜、司徒曉霖

不安

$
0
0
內容: 

選舉令精力透支,今天才能稍稍回氣。

區議會選舉完結四天,輿論一片唱好,也有很多「好好珍惜議席、不要盲動」等聲音,連街頭都好像「回復平靜」、「一切如常」。

沒錯,大勝是事實。

但是其實政府有沒有回應過甚麼?
沒有。

有沒有回應並落實五大訴求?
沒有。

警隊解散了嗎?
沒有。

我們作為當選者,未來四年當然要負起我們的責任。

但我想說的是,把所有期望、精力放在選舉、選舉結果上,絕對是死路一條,只會令這個制度更有正當性。

要全力爭取選舉的勝利,目標只有一個:對政權施加更大的壓力,迫使其回應五大訴求。

因此,面對任何陣地,都是要盡最大努力,爭取勝利。這個是投入選舉的目的,選舉毫無疑問地是個手段,不是結果。

議席是用來推進五大訴求的手段之一,而非無條件的「珍惜」。視選舉大勝為運動的終點,這絕對是令人感到非常不安的,其實更是de facto的「血債票償」。這點令人難以接受。

我們的未來,毫無疑問是仍然一點曙光都沒有的。

縱然勝選,我沒有忘記我們的處境仍然是「萬劫不復,退無可退」。

坦白說,你現在問我的話,我都是沒有一條「絕世好橋」可以用到當選人這個身位都立即做些甚麼,令運動得以推進。但是,我很清楚的是,奪得議席並不代表「搞掂」,更不代表勝利。

各候任議員,如果有野想做、覺得要做,不妨pm或留言,我們一起想下度下。

版權: 

隧道中奔走,見希望的微光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快半年了,抗爭未止,希望何來?旁觀者也許不明白。

有位韓國朋友,1987年時是大學生,參加過當時的「逆權」民主運動,上過街,受過傷;她說當時韓國人奮力一戰,因為知道有勝利希望,特別是當年漢城奧運在即,軍政府鎮壓不能太難看,要顧及形象;美國態度亦轉變,施壓要改革;而且示威者目標明確,就是一個信譽破產的全斗煥軍政府;但是今天香港人的對手強大得多,她看不到成功希望。

讀到網上有台灣人說,香港抗爭者猶如在隧道中奔跑,你見到黑暗有盡頭、前方有光明嗎?不,看不見。那為什麼仍然向前?理由很簡單,因為隧道愈來愈侷促,再不奮起,只能苟且偷生;向前奔跑,未必見到光明,但呆在原地,只有死路一條。

這條隧道當然不是一片黑暗,有璀璨粉飾、有奪目裝璜,而且豐衣足食,圈養得人滿心歡喜。隧道裏奔跑中的人,有些人累了,追不上;有些人跑得快,跌倒了;有些人滿心義憤、激動了,搗毀了繁華幻象。

林鄭月娥曾經說過,估計就有那麼二、三千個激進抗爭者,把他們全抓了,問題就解決。警察每天抓人填數,至今拘捕近六千人了;示威者武力升級了,為何保皇黨在區議會選舉中慘敗?因為政府的麻木不仁,因為警察日復一日的濫捕,因為警察肆無忌憚射催淚彈,有權在手,視人如曱甴,人們認清失控警察背後的專制黑手,成為反抗的推動力。

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說過,riot is the language of the unheard,動亂是被忽視者的語言。

半年來,連儂牆生滅,我們習慣了世事無常,心情每天起伏;每個人都是微不足道的小水滴,洶湧狂濤中稍縱即逝的浪花,但點滴浪花聚在一起,可以引發海嘯。街頭戰線,中大攻防戰,眾志成城全港開花圍魏救趙;理大圍城,遊繩爬渠誓要逃出生天,勇氣與智慧令全世界目瞪口呆。絕望之中見希望,悲痛之中可以大笑一場,無人想到,民心所向,掀動一場又一場風暴,議會戰線,保皇黨覆沒,締造不敢想像的新可能性;無人想到,香港的蝴蝶拍翼,美國人為之感動,國際戰線,美國參眾兩院近全票支持香港,特朗普心不甘情不願,被倒逼簽署法案,牽動深層暗湧。國際社會開始注視,這是大衛對歌利亞之戰,自由對抗極權的最前緣。

奔走半年,隧道遠處,似乎有一點光,也許是幻象,也許是希望的微光。香港走到了這一步,每個人已學會點起自己的風燈,只能勇敢邁步向前,前路未知,但一步一篇章,血淚凝固成歷史,將化作史詩。

捷克天鵝絨革命後的詩人總統哈維爾,大半生在抗爭,他說過:「所謂希望,並非確信事情總會有好結果,而是不論結局如何,也肯定有其價值。」

還記得,中大二號橋一役,碰到一位智者,談到抗爭策略,很多人說,這是一場戰爭,戰爭不講道德,戰爭打訊息戰,亦不管真偽。

智者說:過程塑造性格,爭取過程就是塑造自己性格的過程。

性格定型後,將不容易改變,還望每位抗爭者,控制情緒,保持冷靜,智勇相全,進退有道;他日走出隧道,煲底相見,見榮光香港,願每個人能為今天做過的事而自豪,留下感動香港的故事,創立足以為子孫景仰及承傳的價值。

*** *** ***

(本文原刊於《蘋果日報》專欄〈無名字荒野〉,此為加長版)

相關文章:
TVB直插谷底,大公文匯敬陪末席:傳媒公信力啟示
公務員,請不要辜負你的高薪厚祿
向大學擲石的人

版權: 

銀髮族x中學生遮打集會 牽手承諾永不割席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銀髮族與中學生昨天(30日)於遮打花園舉行「中學生X銀髮族集會」,集會主題為「老幼攜手,和你同行」,逾千人到場參與集會,當中包括不同年齡層、國籍、職業人士到場支持。銀髮族與中學生牽手上台,重申「永不割席」,並會堅持站在公義一方。

有中學生代表上台發言,對於有銀髮族指責年輕人破壞交通設施時,學生代表回應破壞行為背後是為了迫政府回應,同時呼籲年輕人主動協助視障人士、長者於被破壞交通燈的地方過馬路,期望以行動和溝通令更多銀髮族「轉黃」,而銀髮族代表亦強調「不割蓆」,並會站在公義一方。

IMG_5438

香港大學化學系博士、前香港中文大學講師Dr K Kwong(鄺士山博士)作為大會嘉賓,澄清政府指燒垃圾有可能產生二噁英並非絕無可能,只是機會較微。他同時質疑催淚彈是否唯一驅逐人群的方法,並舉出數個可替代方法如催淚水噴劑。

IMG_5443

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導演舒琪亦上台發言,他以藝術創作過程中的自我懷疑、不安和恐懼感類比時下年輕人在抗爭過程中相類的情緒,勉勵年輕人要盡力做到最好,以及並不孤單。舒琪藉訪問兩位中學生代表為何開始加入抗爭,提出年輕人展示了對社會的承擔,為了保護重要的人而站出來抗爭,令很多成年人相當羞愧,同時是一次良好反省的機會。他最後鼓勵在場人士,指相信會等到光復香港的一天。

「雄仔叔叔」阮志雄表示,反送中運動創造了很多奇蹟,如區議會選舉結果。他《聖經》五餅二魚的神蹟解釋奇蹟就是「因為人嘅作為而成就,而革命就係因為人嘅共同作為成就嘅奇蹟」。他最後指六個月以來的運動在眾人心中已凝聚對「時代革命」的共同認知。大會最後寄語香港人共同加油、努力、反抗,期望有日會於「煲底下再見」。

IMG_5453

物資站籌款衝突 集會人士質疑款項去向籲勿隨意捐款

集會在結束時亦發生一段「小插曲」,有人在遮打道的物資站放置籌款箱,有集會人士見狀後隨即呼喊大會並沒有設立籌款箱,提醒市民提防「來路不明」的籌款組織。此舉即時引來該物資站負責人反擊,稱對方於多次集會中阻撓籌款,反斥對方為「五毛」及「鬼」,並批評「又話不割蓆」。雙方發生口角與衝突,場面一度混亂,需糾察前來調停。

涉事物資站「HKStationary 」負責人後來回應記者提問,指自己在運動中多次幫忙派發物資,斥責指對方居心叵測。負責人認為對方是來自大會於遮打花園另一面的物資站,因其只派發瓶裝水「經營不善」而惡意前來騷擾阻撓,惟問及資金去向時卻以「保護受幫助人士」為由不便透露。記者其後向大會確認在金鐘道方向的物資站並無設置籌款箱,而大會得悉該物資站有進行籌款後亦已加以阻止,惟對方搬至遮打道,並向大會回覆已搬離遮打花園範圍作回應。最於雙方均和平離開遮打花園。

IMG_5441

記者:陳欣媛

版權: 

退休紀律部隊撐學生抗爭 批香港已無好警察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銀髮族昨午與中學生舉行「老幼攜手,和你同行」集會,有退休紀律部隊職員、手執拐仗到場參與集會,他坦言自己也希望成為「衝衝子」,但因身體狀況現時只能出席集會,以另一種方式表違對抗爭者的支持。他批評現時警隊已不是警隊,而是一班魔鬼,斥警員「無自己意志」。他又認為現時已再無好警察,警察已因良好薪金而埋沒良知,只有辭職和解散警隊是唯一出路,「無暗中支持架,你行出嚟,唔通你唔打啲示威者?打細力啲唔代表唔打,係一樣打,仲要打得好重。」

退休紀律部隊撐學生 見證好警察成魔鬼

曾於七、八十年代任職紀律部隊的譚先生,縱使手執拐仗行動不便仍堅持前支持。他指「我哋呢啲所謂銀髮,話老唔老話後生唔後生,我都想學啲『衝衝子』,但衝唔黎,只可以用雙腳表達。」他指著在場眾多年輕人感慨道:「唔應該呢啲年紀出黎,就算係17、18歲都唔應該,何況係13、14歲。」他為此感到心傷,認為年輕人是未來社會棟樑,未來是「靠年輕人」。對於有同齡人痛罵年輕人四處破壞,譚生反指此舉並非破壞,而是具有「針對性」。他認為只有無目的、無理的攻擊才能算是「破壞性」,形容「裝修」是助企業「踏上正軌」。譚生指很享受與年輕人聊天,認同年輕人理念,惟卻感年輕人「衰衝動」,期待年輕人從失敗與錯誤中學習成長。

IMG_5446

譚生是退休紀錄部隊成員,批評現時警隊已不是警隊,而是一班魔鬼,斥警員「無自己意志」。他認為有好警察的存在,惟因良好薪金而埋沒良知,「那不能稱之為好警察,要成為好警察只能辭職。」他又表示,「無暗中支持架,你行出嚟,唔通你唔打啲示威者?打細力啲唔代表唔打,係一樣打,仲要打得好重。」譚生指認識很多警員「初頭好善良,但依家我已經唔識佢哋,呢個係個沾染性。行咗出去,打又唔得,唔打又唔得,暴力出咗手就翻唔到轉頭。」他強調只有辭職和解散警隊是唯一出路,且刻不容緩。

當談及「廢老」一詞時,譚生指廢老是舉動而非年齡,也並無曾因年齡而被人歧視。他自言曾很相信共產黨、共產主義,惟在六四事件後就改變取態,批評現今共產黨是「食人嘅集團」,期待年輕人能改變香港,免於遭受共產黨沾染。

IMG_5448
咖哩

中二生對銀髮族改觀 「我係二百萬加一真係多好多」

除了銀髮族,集會的另一焦點是中學生。就讀中二的「咖哩」非常專心聆聽大會嘉賓發言,不時高聲帶領呼叫口號,她指是因為不滿警察的惡行與政府漠視民意而激發,也想聆聽不同「手足」的想法與經歷而參與集會。咖哩表示因個人理由而無法上前線,而參與集會是「我出到嚟係二百萬加一,真係多好多」,期望能喚醒香港人要「覺醒」,爭取應有公義。

咖哩曾與持相反意見的長者聊天,她尊重對方立場,又認為香港是自由的,一定會存在不同意見。她亦曾嘗試感化他們,介紹他們看一些更中立的傳統媒體,雖然「勸說」失敗但明言不會放棄。咖哩同意作為年輕人與長輩溝通有一定困難,但就不能因年紀問題而「冇禮貌」。

本以為上年紀的銀髮族大多是「藍絲」,然而是次集會讓咖哩對銀髮族大大改觀,她感慨指銀髮族「本身係應該享緊清福嘅年紀,都要為香港嘅自由、因為林鄭月娥嘅惡行而企出黎,呢樣嘢係令到好多人好心痛嘅。」她指不忍看到銀髮族和抗爭者要吸入催淚彈,甚至是被實彈槍傷,特別是銀髮族為了下一代、為了香港而站出來,她最後有感而發「佢地真係好偉大,好多謝今日企出嚟嘅銀髮族」。

記者:陳欣媛

版權: 

女童戴豬咀遊行向催淚彈說不 憶警開槍聲感「好驚」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反送中」運動至今逾5個月,警方於社區狂射逾萬枚催淚彈,社工爸媽今早於中環愛丁堡廣場發起「孩子不要催淚彈」集會及遊行,近300人參與。有女童戴上防毒面罩遊行﹐她表示曾於遊行中聽到警方開槍及吸入催淚煙而不適,戴上口罩是為了不想再吸入氣味,又指已懼怕警察,「因爲佢哋拉哂啲人」。

Angel今年只有8歲,她表示自己在與父母遊行時聽到警察開槍「膨」一聲,形容當時「好驚」,「因爲有警察,佢哋拉哂啲人」。雖然未能記起事年是發生於那一次遊行,但Angel指催淚煙的氣味令她記憶猶新,形容「個鼻唔舒服」,故戴口罩出席集會,「唔想聞到催淚彈」。

無標題

無標題

遊行開始前,大會主持社工爸媽江承昌首先讀出聲明,要求警方停止施放催淚彈、化驗化學成分及為催施放催淚彈作妥善善後工作。集會途中一眾孩子們於地上畫畫,表達對催類彈的感受,有小童畫上「No tear gas」等字句,大會亦分發黃色氦氣球,象徵希望擁有一個空氣清新的社區。

無標題
陳太及兒子

陳太帶同9歲兒子參與集會,居住於礸石山的她表示,一家雖然未受催淚彈直接波及,但煙味攻陷整個香港,希望能讓孩子明白什麼是「訴求」及「遊行」。陳太曾帶同兒子參與人鏈及歌唱活動,認為是次遊行獲批不反對通知書,風險程度較低,是一次讓兒子學習的理想機會,未來亦會密切留意接觸催淚彈後的處理方式。對於催淚彈,兒子則表示「驚」,因爲「催淚彈有毒,可能入院」,更指「最憎係林鄭」。

無標題

市民斥警瘋狂射催淚彈:山埃爆標,衰過日本幅射

柴灣街坊何太是兩小孩之母,她指催淚煙兩星期前攻進「和理非」的柴灣,唸幼稚園的長女及數個月的的嬰孩均受影響,在街上打噴嚏及流鼻水。何太深信是催淚煙的殘留物體所致,又指長女患有鼻敏感,施放催淚彈後兩星期的街道仍然「好多塵」,形容味道像燒著的膠,令她嚇得「連菜都唔敢買,要買飛機菜(進口蔬果)」,又指「新鮮豬都變毒豬,空氣唔流通,本土嘢都畀你毀滅埋」,現時外出戴口罩更已成生活習慣。

警方包圍理大後第一天已於校園一帶狂射催淚彈,何太指自己有到校園外圍響應「救學生」,回到家後臉上即出疹,耳朵更生瘡,回到家後要靠藥膏治理。她批評警方行動「傻鬼咗」,接近「瘋狂」,又指「做咩搞啲學生,學生去睇書唔得?」。她認為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最「可恥」,遲遲未肯公佈催淚彈中的化學成分,「山埃爆標,衰過日本幅射」。

無標題
黃老師

中學音樂教師黃老師指,警方於學校及「有老有嫩」的民居發射催淚彈,做法不能接受。她分享道某日警方於自己任教的學校附近發射催淚彈後,在校園內發現多達十枚催淚彈彈殼,過後需由教師及校工處理。她指自己一個在抹洗十數件沾上催淚煙的樂器後雙手即出現紅腫及痕癢。她促政府立即叫停警方行動,並公佈當中物質,亦要求教育局派員到學校抽取樣本化驗,「不要將責任卸落食物鍊底層,即教師及工友上」。

集會另一主持社工爸媽謝麗敏指,現時催淚煙攻進社區的程度猶如「在香港生活,就會聞到」,她批評食環署及康文署沒有相關措施保障清潔工人的健康,市民於接觸氣體後不知如何著手處理,希望政府盡快列明相關指引,讓工友懂得處理方法,「好似小朋友去完廁所識細手一樣」。

逾十候任區議員促政府公開催淚彈成分、列指引保工友安全

多名候任區議員亦有參與集會,包括沙田「翠嘉」的李世鴻、「王屋」黎梓恩、屯門「三聖」巫堃泰、柴灣「漁灣」徐子見、「興民」謝妙儀、南區「香港仔」黃銳熺、油尖旺「旺角東」林兆彬、「油麻地南」胡穗珊、北區「石湖墟」林卓廷,以及灣仔區「愛群」羅偉珊等人。

無標題
黃銳熺

南區候任區議員黃銳熺指,警方於人口密集的地方發射催淚彈,令居民「食到應」。他表示催淚煙已入侵社區,殘留的粉末令觸碰到的小朋友出疹,令人心痛,指自己會在上任後將議呈提上區議會進行質詢。候任北區區議員、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則批評食衛局局長陳肇始包庇警方,不但不公開當中成分,更違反指引向人群平射,促政府交待清楚,「唔好令咁多小朋友受害」。

無標題
林兆彬

社區前進林兆彬指,自己服務的選區範圍包括旺角警署,他強調「社區不是練靶場」,早前接獲街坊投訴指有三枚催淚彈射「入屋」,認為情況絕非冰山一角,要求政府相關部門立即跟進問題,杜絕類似情況。

無標題

眾人沿途呼叫「學校殘留催淚彈,無毒公園我要玩」、「催淚顆粒留社區,市民生活流眼淚」、「衛生局長勿迴避,驗明成分要處理」、「毒煙遍起佈社區,要有指引去清除」等口號,並遊行政府總部。部分小童將畫作貼於政總圍欄上,而政總代表則代接收致林鄭的請願信。

無標題

記者:湯璧瑜

版權: 

煲底之行 始於戰後──敬二〇一九年區議會選舉報捷各方友好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二〇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五號,香港特別行政區時期第六屆區議會選舉投票日翌日,中外咸知反動派席次將銳減二百四十二席至尚餘九十席,大快人心。港語學趙柱幫、黃浩鋒、李志宏三子無負沙田選民重托,大勝對手七百七十票至四千一百一十九票不等,未來四年誓必朝乾夕惕如故,答謝街坊信任。

天道酬勤、得道多助,各方友好如年初討伐普通話研習社科技創意小學罰抄「我以後唔講廣東話」戰友王百羽先生所屬天水圍民生關注平台,一八年秋當面曉諭楊匪潤雄放棄「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政策沙田區政仝人,同年春應邀出席緊急記者會仗義執言勸阻香港浸會大學校方逼害「佔領語文中心」學生嘅講者鄺俊宇議員所屬民主黨、邵家臻老師所屬社會福利界、黃偉國博士所屬工黨,一七年夏抗拒蔡匪若蓮重返教育局盟軍香港眾志黃之鋒秘書長代理林浩波先生,一五年起即關照「七一遊行」街站良多嘅主辦方民間人權陣線,同年惠臨立法會示威區聲援「辦學憑良心,粵語教中文」大會新民主同盟各位來賓,以及陸客逼爆九龍灣關注組李軒朗、長沙灣發展力量李文浩、公民黨九龍西支部劉家衡諸君,均贏得相當民心以至佳績,得以踢走多區曲庇特區政府殘民、警隊虐民政客,稍稍告慰梁凌杰先生以下至少九名烈士烈女在天之靈。百拜一眾當選人致敬。

然則上述城門一大步、禾輋一大步、天恒一大步、海怡一大步、土瓜灣一大步、長沙灣一大步、南昌一大步……總而言之,僅為香港一小步;「煲底」赴約之路,仍一望無際。不惟革命派尚未成功、仍須努力,捨易取難、忍辱負重,謀求體制改革以洗雪冤恨、明正典刑啲憲友,好人好事,勢必多磨。進步力量與反動勢力,此消彼長;捍衞天賦港人學習及使用粵語、正體字權利幾年,註冊社團港語學謹依據幹事所知、所見、與所聞,倡議各區試行下列新政,團結並壯大以人話、廣東話為共同語言嘅公民社會:

其一,大興義學,以利新移民、非華裔熟習粵語會話,融入社區;

其二,附設夜塾,以廣東話為各族青少年補習香港中學文憑中國語文科,促進後生升學與就業;

其三,廣邀少數族裔同慶新春、端陽、中秋等嶺南傳統節日,聯絡鄰里感情;

四,重整文娛表演與活動,粵語及英語節目增至最少八成,推廣本土音樂與文化;

五,預留一成時間與場地畀少數族裔表演者,以便觀眾開拓「國際視野」;

六,誠徵區民以粵語書寫社區人、社區事稿件,以備日後編修方志之餘,培養一區鄉土情懷與人文精神;

七,禮聘區內操流利粵語學生與青年協辦以上項目,為社區育材儲材;

八,善用規模經濟、協同效應,與鄰近選區、區議會合辦,以期事半功倍。

輩份遠不如〈給新科議員的嘮叨話〉作者李怡老先生,而囉唆過之,還請海量。西元前五百七十五年鄢陵之戰,晉厲公大敗楚共王,范文子「立於戎馬之前」,告以:「君幼、諸臣不佞,何以及此?君其戒之。《周書》曰:『惟命不于常。』有德之謂。」此中《春秋》大義,不敢自專,共勉之。


「理性高地」與「無用論」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近來有位在國內長大而現時於香港工作的年青人,在看了一些我在《立場》的文章後對我說:「謝謝您在這樣的環境中依然堅持理性,再次鼓勵了我對批判思考的信心」;而我的回答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指香港的政治動盪環境)更要堅持理性,一來是因為不理性會影響自己的判斷質素,另外是(非)理性我相信,在一般情況之下,是會互相影響的:如果你非理性,你的對手會較易偏向非理性,反之亦然(如想想人們的對駡情況,又如警暴因由)。

「一般情況」是指什麼情況呢?我的意思是,由於不少人的獨立思考能力相對不足,很多時候只是按照社會普遍規範、上級的指令,或模仿同伴,或受情緒支配下去行事,而沒有足夠的理性反思,所以較易互相影響;可是對於其他一些人,例如是很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或處於瘋癲狀態的人,其(非)理性便較難受到影響。

所以,我認為,在政治鬥爭環境中,要使自己一方站在「理性高地」是關鍵的——既保持我方的判斷質素,又起着引領對方沿着理性之路去解決問題的作用,盡量避免災難性的互毀結果(沒有排斥以「攬炒」作為鬥爭策略,然而,當然要思考如真的攬炒是否應該)。故此,有些讀者或許留意到,我的文章不多譴責敵方,反而多對我方作內部反思,因為,我覺得對敵方的譴責言論已有相當的數量(我固然也可說很多),而再考慮到自身的條件,相信協助我方站在理性高地會更有意義。

好,那麼請恕我又嘗試作一些內部反思。

偶爾會聽到我方有些人會提出一些「無用論」的論調,如「泛民無用論」、「遊行無用論」、「和理非無用論」等(不想鑽進太多,相對於本文的説理目的而言,不必要的分析,這些無用論理解為極端而較易批評的版本,不包括「冇乜用論」),而理據大概主要是這些群體或途徑還沒能爭取到民主自由。其實,要反駁這樣的批評明顯不太困難(未能達到最終目的就等於無用嗎?!當然,有何有多少作用是另一些困難的問題),反而我想多點從批評者的角度想想,給些提示。

大家還記得「求學不是求分數」這個宣傳口號嗎?對於我這類常常是「認知主導」的頭腦來說,它是很搞笑的:求學不是求分數?!現實世界很注重分數呢!更正確的表達似乎是:「求學應該不只是求分數」或「求分數以外,求學應該還有更高所求」。固然,說話最好放在具體語境裡去理解(而語境會補充重要的信息),否則可能會產生誤解;不過,無論如何,對於這些口號,很多人亦會抽離語境地去接收,故此誤導也難免。況且,我相信,對於一些「目的主導」的情境(例如政治上要操控群眾),並非當事人不知道口號的違理之處(也太明顯吧),而是為達目的之操作所需而罔顧道理,古惑群眾。

那麼關於「無用論」又如何呢?已說過,道理上不難反駁,似乎可以假設最低限度是某些無用論者不會不明白當中的道理,而有可能是(有意或無心地)在搞些目的主導的操作,有助達成一己目的。

無論是哪種情況,我只想提醒一下:遁理是文明的磐石,是難能可貴之路,宜共勉之。

护旗手

$
0
0
內容: 

我沒有用上《令人肅然起敬的護旗手》又或者《怪誕不經的護旗手》作標題,因為今天想和讀者客觀持平、深入詳盡分析這種現象。

首先,什麼是護旗手?

在運動場上,我們通常聽到一些護陰護膝什麼的,社區裏面,我們會看到護老院、護幼中心等等。

很明顯,柔弱的,才需要保護。

我從來未見過Brad Pitt或者
Angelina Jolie 要擁抱星條旗才可以拍電影,就算身為美國人的劉亦菲接拍荷里活《花木蘭》,亦無需公開表態支持共和黨。

那麼,香港影藝人表態做護旗手是一種什麼現象?

為什麼那些建制派議員如周浩鼎何君堯梁美芬麥美娟.....一個都沒有去做護旗手?
難道他們沒有影藝界人士的愛國心?

在剖釋背後原因之前,我必須指出,任何人都有權愛國愛黨,我不會用有色眼鏡去批判。

二戰時期很多德國人,是真誠擁護納粹希特拉,從而願意付出性命,更多的日本人,真心誠意支持國家效忠天皇。
從不少二戰文獻可以讀到,有戰敗投降的日本士兵返到家鄉,被父親趕出家門,因為他們深信應該為國家犧牲,投降回國是一種恥辱。

回頭說特區演藝圈,坊間有一種似是而非的論述,「你要來我這裏掘金,當然要依我的規矩,要你站就站、要你跪就跪...」,我聯想到苑瓊丹,「你要嚟妓院搵食,當然要除褲……」

那麼護旗手是真心愛國還是借艇割禾?
只需假設,如果中國文化部今天下一紙禁令,香港歌影視藝人不得在大陸演出或播出任何作品,而這一群護旗手仍然站出來擁護五星紅旗,李懂媽發誓,終生敬佩他們!

故事,現在才正式開始……

2007年。
第79屆奧斯卡頒獎,最佳電影是《無間風雲》、最佳導演就是執導這套影片的馬田史高西斯。

不錯,就是重拍香港那套《無間道》的《無間風雲》 ,不同的是,香港版的《無間道》在大陸上映時要更改原來結局,因為中國公安沒有壞份子……

沒太多人留意的,是同一屆最佳外語片,由德國影片 "La Vida de Los Otros"奪得(港譯竊聽者),內容以前東德政府監聽文藝界為背景,被全天候監視的包括所有作家、編劇、演員、音樂家....

印象最深刻的是這一幕:

面目猙獰的東德文化部長,將車子駛到最紅的女演員住所樓下,隨從把女演員召喚上車,車子開行……

文化部長二話不說,解開女演員上衣,伸手入去胸圍……
女演員不發一言,眼睛直望,夾雜著憤怒、恐懼、無奈和屈辱的眼神。

汽車繼續前行,部長在車廂裏面把女演員按下……

晚上,衣衫不整的女演員回到編劇男友家中,甚至不敢哭訴……

女演員不敢反抗,並非爭取繼續獲得演出批文,而是不依從的,下場就是進監獄。

讀者可能會問,為什麼她不選擇離開東德?
答案就在柏林圍牆下,那堆四處散落的白骨……

現在,大家應該明白這篇文章的重點:「選擇」

香港目前仍然是一個自由城市,演藝人可以選擇留港發展、東南亞登台、進軍美加台灣……但相比大陸市場,賺取的金錢就少很多。

最後,如果護旗手是愛國的表現,為什麼陳港生做護旗手,陳茂波不做護旗手?
為什麼陳小春做護旗手,陳克勤不做護旗手?

說白了,護旗手就是「護錢手」

反送中運動有助中共脫胎換骨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今日的勢成水火,始作俑者是當局狂妄,以強勢與鎮壓為能。

敵對,是一種態度,對中共政權不認同的人,「未必」敵視共產黨,而是期待它改變,改變成「普通的」政黨,改變它「自我感覺良好」的說法:歷史選擇了共產黨,人民選擇了共產黨。

也許,二十世紀初的俄國人選了蘇維埃,二十世紀中的華夷族選了朱毛周*,但二十世紀末「前蘇聯」瓦解了,中共則辜負了「八九六四天安門」的時機,延宕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
* 朱德毛皇周恩來

原因?一方面是「黨組織」超強,另方面是中國文化悠久,統治技術複雜,中國共產黨把權力掌控得出神入化,四十年來,派出的全球留學生累計五百萬以上,其中的不少「精英」,只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 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群語

不過,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何況任何掌控權力的人,從來不曾是智者,智者不會迷戀權勢,否則不會有「智者不惑」* 的話。
* 仁者不憂 勇者不懼

反送中運動,仔細觀察,智、仁、勇三者兼備。固然要靠智,某十八年警齡的藍友肯定抗爭者的文宣水準國際級;抗爭者對梁凌杰到周梓樂的手足之情,是為仁;以身犯險,被打被捕被污辱被自殺,是為勇。

「初心」二字,習近平總統 * 常常用,他的「媒體姓黨」以及強調鬥爭、抓捕律師團或維權人士,期待他立地成佛,無異緣木求魚,不過,死馬當活馬醫,民主潮流,浩浩蕩蕩,大陸建制派應思考未來必將改變,與其被推翻被清算,不如順水推舟地和平演變。「初心」當然是以民為本,而非空言。
* 江澤民首先用英文的President,習沿用

三十年前,海外民運人士曾提出給中共三十年,溫和的期望早已徹底落空。歷史與人民再予掌權者機會,孫中山先生根據古今中外思想撰寫的「三民主義」,創用「權能」二分法:人民有權,政府有能。大小公務員,是因為能者居之,權力的來源呢?古時候,藉助的是天,所以有「天視自我民視」的話,中華民國結束皇權君主開創民主國體迄今108年,當然清清楚楚此「天」字代表的是人民。中共事事高舉「人民」,趁香港「一國兩制」出現「反送中」的大好機會,請求海內外人士幫她脫胎換骨,結束七十年的騙局。壞事變好事,轉危為機,年輕人帶領風潮,古今皆然,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20191130遮打花園「老幼攜手 和勇同行」集會

工會聲援反送中被打壓印傭 Full Gear手足:佢哋一直係香港人嘅condom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創辦印尼文網媒「Migran Pos」、為同鄉報導反送中運動的印傭Yuli Riswati,被入境處以工作簽證逾期未續為由,自11月4日起被扣押在青山灣至今,更向Yuli發出遞解令,準備將她押返印尼。外傭工會和Yuli朋友組成的支援小組今早到香港入境事務處大樓抗議,要求當局釋放Yuli。一名戴上防毒面罩及眼罩的「Full gear」人士到場聲援,他激動地指在香港工作的十萬名外傭人工最低、假期最少,「香港有今日嘅繁榮係因為佢哋一直係香港人嘅condom」,因此有外傭支持反送中而遭秋後算帳及囚禁,香港人也絕對不能放棄她。

熱衷寫作攝影 向同鄉講解社會運動

印傭Yuli在港工作10年,一直以寫作及拍攝的方式關注本地社會議題,其作品更在去年獲台灣移民工文學獎頒發優選獎。自反送中運動爆發後,Yuli一直以印尼文報導運動的事態發展,以免同鄉接收偏頗資訊而對運動產生誤解,以及提供交通及路面的最新消息。

DSC02742
支援組成員阿飛

入境處在9月23日以工作簽證逾期未續為由,突然上門拘捕Yuli;11月4日,入境處在法庭上以不提證供起訴撤銷對她的控罪,證明她沒有違反逗留條件。但Yuli卻在同日被扣押至青山灣入境中心。支援組成員阿飛表示,Yuli是一個「無罪的人」,不明當局以甚麼理由囚禁Yuli,剝削她的自由和人權整整一個月。她轉述Yuli在青山灣入境中心的不人道遭遇,「呢個天氣要用凍水沖涼,之後病咗,病到嘔都冇得睇醫生!」

Yuli的僱主曾以書面要求續期簽證及向入境處表示會繼續聘用她,同時更聘請律師,要求入境處給Yuli發放行街紙,惟一直沒有得到入境處的接納,其後更對Yuli發出遞解令,指Yuli在港無親無故,不能予以放行。阿飛續稱,Yuli是因反送中運動而遭入境處政治迫害,支援小組之後向入境處代表楊先生遞交信件,要求入境處釋放Yuli、停止青山灣入境事務中心的不人道扣押情況,並要求入境處24小時內回覆。

DSC02611

Full Gear 手足到場聲援:外傭係香港家庭最大後盾

一名穿上全副抗爭裝備的人士到場聲援Yuli,高呼「我x你老x入境處!」,斥政府部門喜歡挑選最弱勢的群體來秋後算帳。他發言激動,稱香港有十多萬外傭正收取最少的薪酬、得到最少的福利,是因為港人一直剝削外傭來成就香港的繁榮,「佢哋一直做緊香港人嘅condom,未做過condom嘅人唔會知係咩感受!」他更稱,有手足可不斷到前線抗爭,「成身催淚彈咁返屋企」,是因為有外傭及洗衣機作為家庭的最強大後盾。因此,有外傭熱衷關心社會事務,更因此而失去自由,甚至以後不能再返港,「香港人一定要企出嚟撐佢!」

劉嘉美
職工盟香港亞洲家務工工會聯會組織幹事劉嘉美

工會:工作簽證逾期普遍 「填張form可解決」

職工盟香港亞洲家務工工會聯會組織幹事劉嘉美表示,外傭工作簽證逾期的情況十分普遍,重新續證的程序簡單,只需到灣仔入境事務處大樓填表遞交即可。她質疑Yuli因工作簽證逾期而遭扣押的情況罕見,「入境處都撤銷咗起控,係因為太普遍告唔入。」她補充,僱主曾多次發信向入境處表示合約仍然生效,因此Yuli仍有固定住所及工作崗位,入境處卻無視僱主要求,更要Yuli在被囚禁時簽署放棄申請工作簽證的文件。她強調,外傭團體在港十分活躍,是香港社會活動的一部份。事件發生後,有外籍工友感到擔心,恐怕關心政治後遇到一樣的政治迫害。

恐政府部門擴大權力 要求停止打壓所有抗爭者

工黨西灣河區議員麥德正到場聲援,表示「唔係到場聲援一個外國人咁簡單」,他預料如入境處「走得甩」,日後其後政府部門將不斷擴大權力,以雞毛蒜皮的原因打壓所有的抗爭者。

DSC02533

Yuli的同鄉Tara因工作未能親身到場發言,以電話錄音表達心情。Tara坦言要為Yuli發聲感到害怕,擔心自己會遭到當居報復。Tara每星期日會到青山灣探望Yuli,Tara指Yuli的身體及精神狀況十分差,被囚的女性每天遭受入境處的侮辱;只能以凍水洗澡,令身體狀況每況愈下。

青衣「長安」候任區議員張文龍表示,過往曾舉辦攝影工作坊予外傭參與,他指有外傭在區議會選舉期間十分關心選情,會有外傭接過單張與僱主討論一同社區規劃及公共政策。更有外傭和他傾訴,表示對於香港一眾年青人被濫暴濫告感到十分痛心,在家鄉亦未曾親身見證類似的社會運動。

DSC02584

外傭身體力行 參與反送中「Connect」港人

看到網上號召而自行參與示威行動的Carol指,外傭每星期只有一天假期,而遊行示威多在星期六、日進行,為她們帶來不便。她指,被Yuli有心連結其他外傭了解本地的社會運動所打動,她認為香港人更要為不同受打壓的群體發聲,做到真正的「Connect 」。

趙彤
Yuli的攝影班同學趙彤

Yuli的攝影班同學趙彤表示,在政治打壓的日趨嚴重的情況下,很多創作人士都擔心會被以言入罪,yuli仍然堅持報導政治議題,十分勇敢。她呼籲入境處不要阻礙Yuli在港的工作,「佢僱主想請返佢,佢有佢嘅工作,唔使扣留佢。」

一直關注難民議題的阿然表示,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青山灣入境中心的被羈留人士竟然「連監獄內基本人權都」,有些難民更要以自殘先可以得到醫療服務。她指,Yuli一事只是冰山一角,入境處需立即審視現時拘留難民的不人權情況。

記者:黃雅文

版權: 

38萬人「毋忘初心」遊行 遭警突放催淚彈腰斬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網民昨日(12月1日)發起「毋忘初心」遊行,下午三時由尖沙咀鐘樓集合,然後步行至紅磡香港體育館平台。遊行獲警方發不反對通知書,參與人數逼爆鐘樓一帶,遊行須提早15分鐘開始,同時不少市民在中途加入隊伍。警方稱有人於帝國中心投擲煙霧餅,於遊行開始一小時後在多個要點施放催淚彈驅散群眾,大會宣佈遊行提早結束。大會發起人晚上宣佈遊行參與者達38萬人。

無標題

無標題

遊行提早十五分鐘出發 重申「五大訴求」

自上周日區選結束後,社會上再次發起大型遊行,並獲警方發不反對通知書,遊行人士重申「五大訴求」。遊行開始前一小時,已有大批市民聚集鐘樓附近一帶,一度需要人群向後移動,並自行提早沿海旁出發。不少市民自發帶上各類政治訴求的標語或旗幟,包括「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及譴責警暴等。

遊行發起人Swing與民陣召集人岑子杰、社民連成員梁國雄等一同手持「毋忘初心」橫額出發。警方於遊行路線多個位置均有佈防,包括梳士巴利道與彌敦道及漆咸道南兩個交界,以及尖東海旁多座天橋上。

無標題

警突以催淚彈驅散 遊行提早結束

由於參與人數眾多,參與遊行市民被迫走出梳士巴利道西行線及東行線,部分市民欲中途從彌敦道加入遊行隊伍,隨即與駐守彌敦道的警方爆發零星衝突。警方向在場市民施以胡椒噴霧及發射胡椒彈球後,退回中間道。期後,在梳士巴利道東行線的市民,被警方於與漆咸道南交界,阻止繼續前行,雙方一直對峙近一小時。

繼續向紅館出發的群眾,途經警方駐守點時,不斷指罵警方並舉起中指抗議。近帝國中心天橋上的警察,更一度舉起藍旗警告,惟市民未有作出非法行為。及後,警方於千禧新世界酒店外,舉起黑旗及橙旗警告,並施放催淚彈。期後,警方又再次於帝國中心、梳利巴利花園位置等施放催淚彈。大會隨即宣佈遊行提早結束,市民隨即四散。仍逗留於尖東市民,繼續沿紅磡繞道出發,部分被迫爬過隔音屏風返回行人道。警方驅趕市民離開時,一度衝入尖東站及置富都會商場,並於梳士巴利花園拘捕多名市民。

無標題

發起人稱參與者達38萬人 未能點算全數遊行人士

遊行在不反對通知書六時結束,經已四散。大會發起人Swing指,於尖沙咀鐘樓、九龍香格里拉大酒店及紅館三處,由糾察點算人數,宣佈出席遊行人數達38萬。同時,他又解釋因警方提早結束遊行,無法將紅館參與的人數點算在內。期後,他又在連登討論區發文,向市民致歉稱,首次舉辦遊行有所疏忽,下次或提早公佈點算人數位置,望市民能夠於相關位置經過或加入遊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記者:陳世浩

版權: 

「香港反送中運動很父權?」回應何式凝教授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早在一篇八月三十一日刊登在南華早報的文章中,我和何式凝敎授對反送中運動的分析已顯迴異(註一)。我認為運動見證了女性的大規模參與,有助對女性公共參與的充權;但何敎授則認為反送中運動是「男性化」及「父權」。

我於十月二十三日在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硏究所性別硏究中心的一個題為「Gender and Leaderless Protest: Mothers and Female Fighters in Hong Kong’s Anti-Extradition Movement」的講座中發表了我對女性在這次運動的參與的初步硏究結果,並提出了兩個主要結論。第一,我認為是次運動沒有領袖的特性為女性的參與提供了很大的空間,使女性可以以不同身份,例如家庭主婦、媽媽、街坊、和理非及勇武的身份參與運動。第二,我認為一個無清晰權力架構的運動使女性一定程度上可以擺脫社會及朋輩壓力而「做自己」及「衝破性別規範」走上前缐。這兩個結論是我通過分析48 個訪問後得出的看法。

在約一個月後,我看到何敎授在她其後的分析中提到上述兩個觀點,並在十一月十九日把她對反送中的分析發表在GenderITblog.org 。可惜的是,何敎授雖然修正了她的觀點,但在她的分析中仍把女性參與的重要性邊緣化,更進一步為反送中運動的「父權」性質下了結論。反送中運動是不是「父權」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需要一個嚴謹的理論分析框架及充足的論證。

在昨天舉行的香港社會學會年會上,我公開回應了何教授。據我觀察,何敎授認為反送中運動是父權的結論似乎源於她對暴力的一刀切批評。但我認為國家暴力和示威者的暴力反抗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因為兩者間存在著巨大的權力及武力不對等。國家暴力背後往往有強大的官僚系統作支援及合理化其運用。在一個文明社會,政府是有資源、權力及道德責任選擇以非暴力方式回應市民的不滿及訴求。相反,暴力的社會運動抗爭策略往往是無權者在飽受長期的壓迫,及在多年使用非暴力反抗仍被漠視後的最後掙扎及吶喊。不過縱然如此,我仍認為暴力抗爭必須要合乎陳祖為敎授所提出的四大原則 - 合法性、必須性、有相當理由增加運動勝算,及合乎比例。在這些原則下,我相信許多feminists 都不會一刀切地批評暴力抗爭,或簡單地把暴力反抗看成是父權行徑。過往在不同國家也出現了長期受伴侶家暴的婦女以暴力手段對抗施暴者,通常面對這些情況,女性主義者都會要求法庭在審判時考慮暴力反抗的前因。難道我們可以批評以暴力反抗家暴的女性是父權?

何敎授另一個認為反送中運動父權的原因是因為有疑似從事性工作的女士在光復屯門一役中被示威者以非人化及涉性的言語公開羞辱;又有警察的妻子及女朋友在網上被起底及以涉性言語攻擊及羞辱。任何追求性/別公義的人也不會接受或認同這些行為。同時,何教授認為反送中的主流文化是勇武當道,持不同意見者時常被猛烈批評及噤聲,她亦以自己在天水圍警署一役後被封為「甲級戰犯」為佐證。對於這一點,我也經歷過。在十一月十三日凌晨,我因為在一篇面書貼文中低估了警方在十一月十二日於中大發射的催淚彈數目而被猛烈評撃。我雖然認為這種氛圍影響了理性討論的空間,並不理想;但問題是,是不是這些行為的存在就足以判下「運動是父權」的結論?

在昨日的會議上我以一個由我發展,但尚未發表的一個分析框架闡釋了我對上述問題的看法。我沿用了英國社會學家Sylvia Walby(1989)對父權的定義:「一個男性主導、壓迫及剝削 女性的社會結構性系統」,她認為一個父權系統下有不同的社會結構。在這個基礎上,我發展了一個四個面向的男性主導模式, 包括結構上的男性主導(structural male domination),、政治權力上的男性主導(political male domination)、文化上的男性主導(representational male domination),及性上的男性主導(male sexual domination)。 我認為何式凝敎授所提出的、關於反送中運動的弊病多屬於文化上及性上的男性主導。不過就算是文化層面的男性主導,其實也不是一面倒的複製父權的符號。例如這次運動的象徵Lady Liberty 是以女體形式呈現,肯定了女性在運動中的參與。

至於結構上及權力上的男性主導,我認為反送中運動比起以往有大台的運動是有相當程度的改善。因為在無大台的情況下有相當數目的女性可以衝破性別定型及界限走上前缐。另外,在無大台的情況下,女性也可以擔起領袖的角色組織網上聯署、舉辦集會、遊行、靜坐、絕食等各式抗爭行動,這相對於過去香港的非婦女社會運動也是一種進步。

換言之,這個「四個面向男性主導框架」容許我們對「反送中是否父權」這個問題作一個比較細緻的分析,既看到運動對比以往的民主運動的進步,也有空間分析仍然存在的性別不公義,同時也避免了過度及簡化的推論。

在這複雜的問題上,我希望和大家繼續討論。如要引用這篇文章的觀點,請註明出處。

文獻參考:
註一:Walby, S. 1989. Theorizing Patriarchy. Sociology Vol. 23 (no. 2): 213-234.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31st August 2019. #ProtestToo: the women at the forefront of Hong Kong’s anti-government movement.
註二:Ho, Petula. 2019. Where is Feminism in the Hong Kong Protests? Issu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Anti-Extradition Movement. GenderIT.org.

1,500名廣告人牽頭罷工五日:廣告界從今不會缺席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由本地廣告人自發組成的 「廣告公民」發起為期五天罷工行動,希望牽頭響應「二百萬三罷聯合行動」。在罷工首日,逾1,500名廣告人在遮打花園集會。「廣告公民」發言人姚冠東表示,廣告界至今天才發起首次集會,但就明言「有心唔怕遲」,稱從今天起廣告界不會再缺席,呼籲不同業界響應罷工。

IMG_0778
姚冠東

廣告公民發言人:有心唔怕遲,廣告界以後都唔會缺席

「廣告公民」發言人姚冠東表示,今次集會和罷工行動么目的是為了團結業界。他稱有人批評廣告業缺乏生產力,但他反認為廣告業善於宣傳和推廣,「幫人打響品牌」,呼籲業界「唔收錢幫香港,唔好淨係賺錢,做啲比賺錢更重要嘅嘢」。他續稱,縱使已有很多界別走出來發聲,而廣告界今天才首次集會,但就認為「有心唔怕遲,我哋都係香港社會一份子,遲到唔緊要,我哋今日開始。廣告界為香港社會發聲,以後都唔會缺席」。

IMG_0726

畢明

畢明促業界求變:將社會議題當campaign咁做

前壹傳媒創作總監畢明之後發言,她指作為廣告人及傳媒人,從5年前雨傘革命時無人願意幫忙到現在是一個很大的變化。她以本田汽車廣告「hate something, change something」說明仇恨、自由和改變,指若討厭一件事情便嘗試去改變它,同時告誡要「免於仇恨的自由」,不要讓仇恨改變自身,而是化作改變的動力。她強調廣告人要「改變」,譬如廣告業者有能力提升社會各人對社會事件的關注,呼籲業界要「好似Campaign 咁做社會議題」。畢明認為林鄭月娥和警察如今的過份行為是源於香港人在眾多議題上沒有反應,因而變本加厲,希望廣告業界提升市民對社會議題關注度。

IMG_0694
Jonathan

Whizoo主播 Jonathan望廣告業勿再沉默成霸權幫兇

Whizoo主播 Jonathan之後上台發言,他指今日發言遭到很多朋友阻止,害怕因發言令政治立場不同的客人及公司不採用,他卻認為如因恐懼而不發言便會成為霸權下的幫兇。他指生活上有很多霸權,很多時是因為政府默許,同時質疑市民也有可能成為了幫兇。他指廣告界通常會因為財團的經濟誘因而成為「幫兇」,淘汰一些需要幫忙的小企業。他認同「黃色廣告圈」的想法理念,希望可以藉此打破霸權、「有錢人玩晒」的現象。他又呼籲廣告界或從事網上媒體的工作者多加宣傳需要協助的小店,以及呼籲在場的廣告業者「再教育啲客」,告知商家群眾力量的威力,讓商家不要再迷戀如《無綫電視》的傳統媒介,轉向有心的網上媒體,「只有yellow object先至真正有行動力」。

對於有網絡紅人為了不被廣告界封殺而不發表言論, Jonathan指,他們才是最容易接觸站在前線的年輕人,年輕人很需要大家的支持。他鼓勵廣告界人士幫忙向客戶澄清,令有政治立場的網絡紅人不至於被封殺,為他們爭取更大的言論空間,令前線手足不再感到孤單。Jonathan最後希望眾人以自己的能力及良知幫忙有需要的人,「我哋無催淚彈,無橡膠彈,但我地有銀彈。我哋唔能夠跪住卑恭屈膝賺嗰14億,但可以理直氣壯、挺起胸膛賺二百萬人嘅錢;我哋無權貴財雄勢大,但有團結一心嘅能力。我地贏嘅路仲有好遠,但其實我𠿚無野可以輸」。

IMG_0763
劉卓裕

「愉景」候任區議員劉卓裕 勉港人堅持反抗

在區議會選舉中,於荃灣「愉景」選區擊敗田北辰的政治素人劉卓裕為公關公司總裁,他指「香港廣告界係世界級、最靚」,並感謝一直默默無名制作文宣的廣告業者。他指自己首次於集會發言,他以自己從只喜歡吃喝玩樂的「港豬」到參選區議員經驗中,告誡香港人「只要肯堅持,凡事可成真」。他指曾遭受「起底、電話騷擾、抹黑、跟蹤、恐嚇」等不公平待遇,但以成功當選區議員的經驗鼓勵香港人要「堅持、一齊加油、反抗」。

IMG_0658
Abaddon

葵芳大型文宣創作人:廣告本身使命就是改革

葵芳連儂隧道的文宣品屢次引起社區迴響,大型畫作創作人Abaddon亦現身分享他曾在這場運動中參與資訊戰的感受。他指在6月至8月時,因感到當時中間派和長者對年輕人示威手法存有很多疑問,遂為了能夠針對中間派、成年人而製作了「畫出嚟嘅文宣《不認命》」,希望藉此確立年輕人和示威者形象,同時鼓勵年輕人。

Abaddon曾因雨傘運動而對連儂牆抱有卻步、消極的心態,後來認為連儂牆「只係media、係facebook,我想將成件事改變」,因而開始聯絡手足幫忙一起專心做文宣,由最初一張A4紙,到A3紙,引伸到30張A3紙拼出的大型文宣。他稱當中最開心是看到很多人想要幫忙貼文宣,甚至有很多本身要照顧小孩子的人也表示「想要行出一步」,同時亦有不同手足分享能夠快速張貼文宣的技巧。Abaddon稱從運動中認知到透過不斷改變、選擇,一旦選擇到正確方法就會有很多人願意幫忙。他認為自己在運動中改變了很多,而廣告亦然,「廣告本身有個好重要使命就係改革、改變,希望廣告人都會係有咁嘅心態」。他認為每人的微小改變會有很大影響,呼籲廣告界罷工五天期間眾人可以作出一步一步改變,離開自己的舒適圈,進而影響其他行業一起加入罷工。

IMG_5474
Chloe

廣告業界人士參與罷工不罷業 圖壯大黃色經濟圈

廣告人Chloe攜同揚聲器與一眾同事參與集會,她更不時高呼「光復香港」。她稱未來五天也會參與廣告界罷工,又指自己因不是創意專業人士,所以預計會幫忙印刷文宣和修復連儂牆。Chole表示並不擔心公司會因她參與罷工而秋後算賬 ,並指「廣告界啲人成日遲到,但最後都會做得啲野好好架」。

任職廣告導演、廣告公司老闆周先生則表示,自己有呼籲所有員工一同參與罷工。他指廣告業較特別的能力是善於宣傳,如文宣和網上片段等,期待能在此方面協助運動。作為廣告界,他長遠希望能夠發展「黃色經濟圈」,並指從自身經歷來看是「有效果」的,例如現時客戶都不敢在《無綫電視》下廣告,或會主動配合社會狀況而推遲廣告見街的日子。他透露現時公司有將政治考慮納入選擇客戶條件之一,希望能夠服務真正是香港人的牌子,壯大黃色經濟圈。

IMG_0807

大會稱日前所收集的960份有關罷工問卷回覆中,有超過九成人支持罷工,當中更有約八成九人承諾會參與行動。在集會結束後,廣告公民亦呼籲參加「廣告人 和你砌」的後續行動,呼籲業界在罷工五天期間罷工不罷業,義務協助需要的工會或黃店製作文宣和宣傳。大會亦將成為一個中介平台,收集有需要幫忙的團體和商店再進行配對,現時已收集到有約20個需要廣告業界協助的個案,呼籲業界自發組隊幫手。大會強調自己非大台,「運動是沒有大台」,歡迎業者自發思考想做什麼,例如尋找需要協助宣傳的黃店和修復連儂牆等,而不能參與罷工的業者也可捐獻薪金予支持運動的組織。

記者:陳欣媛

版權: 

地區工作分享: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近來 區諾軒及羅健熙等分享了區議員工作心得,協助新人,城中也有很多人鼓勵和勸勉當選人,可見大勝後即是超大的期望和責任。有不少朋友勸我也撰文供新人參考,大家從標題可知,這是偏保守的淋凍水式的分享。

雖然已有很多朋友提醒新人03/07的教訓,但看到越來越多朋友提出不同的宏圖大計,似乎有「太心雄」的趨向,故撰寫此文,希望不會招致「old seafood倚老賣老」的譏諷。文中評估偏於悲觀,但願未來發展不會如此;裡面有直接的批評,可能太嚴厲/嚴苛,或許會得罪人,但請相信,這都是我的肺腑之言:

1. 「紅綠燈延長三秒」這類文宣被人笑了很多年,我認為只是政治娛樂化的現象,大多數人(包括不少候任議員)並沒有認真思考:區議員為何要出文宣邀功? 如果你說是因為建制派議員太蠢太傻,再哈哈大笑,那你不用浪費時間讀此四千字長文。

作為同行,我會這麼解讀:區議會選區太小,外人往往不明白某一社區的具體問題(外人視為瑣碎小事),當區區議員一般而言更掌握具體民情,故有理由相信他主動「邀功」的議題關乎當區居民的切身利益。例如那個路口可能是交通黑點?近期是否意外頻生?可能附近多老人院或幼稚園?又或可能是交通樽頸?如果是的話,你固然仍可不滿其宣傳手法,但怎能嘲笑跟進此一社區問題的區議員?這或許太old school,但我真的認為我們,尤其是區議員,應該認真嚴肅地討論及跟進這類社區問題,而非拿來搞笑。

區議會的選區非常小,選區外的市民(甚至該屋苑外的人)往往不知道某一社區議題的問題所在。一般市民將那樣的文宣當成茶餘飯的笑料無傷大雅,但我希望一眾新人不會如此看待社區問題:居民的安全和便捷是嚴肅的議題,容不得搞笑。前人有云:「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希望大家不要做這樣的矮人。而且,請相信:你任內會收到很多這類以前你認為極瑣碎的提議,但對提議人而言,那往往是重要且合理的建議。

以前有議員剛當選就揚言不接個案,表示要處理更大的政策問題。雖說人各有志,但我非常不認同這種取向和態度。我們當然不會認同所有建議(我大膽政治不正確地說,不少提議出於私心、無知甚或無聊荒謬),但你有必要聆聽其心聲。我認為這是區議員的職責所在。

2. 不少人說選舉結束是另一場選舉的開始。我並不同意。A politician thinks of the next election; a statesman thinks of the next generation。我不是扮清高扮政治家,我也常常思考並努力兌現政網以期連任。我想說的是:選舉更側重宣傳,文宣當然重要,且將越來越重要。但如果你以為靠文宣就能獲勝,那下次選舉(你預期下次選舉還有這麼大規模的社會運動?)沒有實質政績的話,你很可能連任無望。

這就如商業世界:你不用心做好產品,卻寄望賣廣告而能成功促銷一樣。那樣的產品,就算能夠暢銷一時,也必然無法長久。做好產品是四年的事,選舉期只是兩三個月。在任四年不努力,荒廢區政,卻寄望最後幾個月靠文宣取勝,這是投機。這樣的人,正是令市民不齒的政客。

「你可以暫時矇騙所有的人,也可以永久矇騙一部分人;但是,你不能永久地矇騙所有的人。」(林肯)

當然,如果你不相信市民有分辨的能力,那麼我會懷疑你是真心相信民主制度,還是相信希特拉式的宣傳。

3. 地區工作需深耕細作,揼石仔工夫非常枯燥無趣,遠不及社會運動激情浪漫。這是我應向各位心懷大志,充滿激情的新人強調的一點。過去十多年,我也見過不少這樣的新人,例如民主黨南區團隊也搞蛇齋餅糭及旅行,這些不是秘密,也是我們接觸一眾長者師奶的有效辦法,但有的新人無法適應(不屑?)而熱情冷卻;另一些則會因為地區工作沉悶枯燥和太雞毛蒜皮(例如幫居民填表、出信、打電話等等),或認為民主黨地區工作模式跟不上時代(例如相信網上宣傳即可,何必辛苦晨早派單張咁老土),落得理想幻滅和工作進退失據的下場。

這些年我已接受了這樣的分析:有些人不適合做議員或議助,不是因為能力不及,而是性格和興趣令他們更勝任在社運、工運或NGO的崗位。我真心奉勸新人:如果一兩年後你有此醒悟,認為自己志不在此,或對議會及地區工作心生厭倦,請盡早安排接班人,在第三年才決定的話已太遲,在第四年接棒只是送下一個新人去做炮灰,而你是間接將席位送給建制派的罪人。

4. 一個區議員如此,再大而言之,新一屆的區議會也應認真思考角色。我完全同意泛民主導區議會後可以用各種方式革新區議會,也可以更發揮更大的政治功能,但一如我一開頭就寫,本文會是偏於保守的淋凍水式的分享,恕我坦白:提出鴻圖大計遠比實際解決市民所急更容易,最基本最費時最沉悶的工夫往往最少人關注,最少人身體力行。

一些朋友似乎對區議會抱有太大的期望,很少留意到制度的先天限制。暫不說如政府很可能對區議會橫加不合理的種種限制(減少權力和經費等等),民主派現在主導議會,可做的遠比以前多,我們當然可以爭取及發揮更大的權限,但在現有制度下,區議會的角色極其有限。大部份市民的期望仍是我們藉此制度做好民生工作。我擔心,過高的期望只會導致支持者過大的失望,如果過於政治化,這樣正符合一眾溫和市民的心理預期:你看我沒有說錯,這些人只是搞政治,不做實事。

我同意,以上是非常悲觀的估計。但我想提出的重點是:我們必須小心衡量區議會的政治工作比重應增加多少?市民能接受的臨界點在哪裡?這是必須小心拿捏的重要判斷。

5. 我認為民建聯及工聯會將乘勢壯大,建制派必將迅猛反擊。在一些假中立的建制派落選後,民建聯及工聯會等主要建制政黨必然接收這些選區,要麼將假中立者拉攏入黨,要麼是派遣其年青、專業之親兵直接與泛民對戰。以建制派的資源、社區根基、以及新一代建制新人日見提升的學歷和能力,我方新人如果無法在四年後交出實質成績,單以政治立場面對有政黨系統支援的建制派候選人,必敗無疑(你還是預期下次選舉有這麼大規模的社會運動?!)。

6. 不要相信「人一藍,腦便殘」。我相信我們南區幾個泛民區議員都能達到這樣的指標:有一些藍營選民會在區議會投票給我們,因為他們認為我們幾個「肯做嘢,做到嘢」;但講到立法會,我們完全無法動搖其投票意向。唱高調者固然可以苛責:就是因為你們幾十年不做民主教育,才無法令這些深藍選民轉為支持泛民。我無意長篇回應這樣的批評,只能說:「人一藍,腦便殘」只是極負面的文宣,千萬不要當成是事實,更何況深藍如深黃一樣,並非社會的大多數。所以,請尊重藍營的選擇,正如我們也希望他們尊重我們的選擇一樣。

我們不應視藍營支持者為敵人,同理,也應慢慢與地區法團、機構等建立合作關係。以我為例,我第一次當選時,邀請選區內的法團出席辦事處開幕禮,無一應邀。我也曾提議否絕區內遊艇會加建、曾動議譴責海洋公園。時隔十多年,我不敢自誇,但我現在能與區內各大法案、機構及團體等保持合作關係。因為我自信在這些年裡,我已慢慢建立起「徐遠華做實事、明白事理」的形象。要取得居民和團體的信任,並非一年半載能夠成功,只能是慢工出細貨式的慢慢累積。想取得藍營支持者的認可更加困難重重,大家在幾年後不妨也用此作為一個指標:有多少藍營選民會認可你的地區工作,投票支持你。

7. 多落區,莫離地:地區工作很多是know-how,不是書本死知識,只能邊做邊學。我中大政政出身,理論對地區工作並沒有太大直接關係,舊人經驗自然有價值,但絕不如你落區去感受社區的脈搏、居民的不滿、擔憂和期望。我舉一最佳反例:林鄭擔任公職數十年,論其對政府運作及各項政策的嫻熟程度,以及投入的時間,相信城中無出其右,但作為政治人物,她只從官方文件去了解社區和社會,犯了政治大忌:離地。

所以既使你自認熟悉政策,了解普遍的民心民情(可能只是網上世界?),但對所在社區的居民心聲你掌握多少?我經常以此自警,但有時也會犯此病:例如平時看慣了官方字眼和詞彙,有時不自覺地連自己文宣也照用,但其實一般市民卻摸不著頭腦。我舉一例:官方字眼用「行人輔助線」,對居民而言,大家都不知道什麼是「行人輔助線」,但其實就是馬路中間加一個安全島,所以用「安全島」遠比「行人輔助線」更貼近民情。

這只是個簡單的例子,但誤會、不解乃至予人離地的形象往往由小事累積而成,更重要的是這是開始脫離民情的徵兆。「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這是不論新人舊人都應時刻緊意的古訓。

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為居民爭取某政策、工程或服務,但這只是一部份,更重要的民之所惡,或民之所懼,常在我心。當然,這容易陷入山頭主義:只看到自己細選區居民之惡及懼,而因小忘大,我相信大家在任內間中會面對這樣的兩難,這又是一句政治不正確的話:現在NIMBY效應乃至民粹思潮非常盛行,非常考驗議員如何把握和拿捏民情。如果區內有此類議題,宜異常小心。

8. 前面宣傳很重要,落區很重要,對新人而言,如果僅是在這半年才出來,那麼我大膽說你當選僅是因為政治浪潮,而非你個人能力,故更應加強落區,增加曝光,讓居民認識你,信任你。其中一個好方法是多做社區問卷調查,從某一社區議題著手,旁及其他。如此既能知道居民對某一議題的民意,又能近距離接觸居民,了解居民的喜惡。我的經驗是:多做問卷調查,必有額外收獲。

初落區,知名度低,很少居民會主動接觸你(各位新人已有「議員」名銜,應會比我當年從零做起容易得多),但持之以恆就自然「熟絡」。但這也是第一步而已,多曝光建立知度很重要,而且能營造出勤力親民形象,但千萬不要迷信曝光。例如我自己的競選對手,以為多曝光就能勝出選舉;但其實建立知名度後的第二部份更重要,即建立支持度。這更考驗你的實力,因為你要deliver result,即交貨。

選舉非常現實,如果你長期交唔到貨,即使你曝光率超高,在居民眼中,你只淪為一個專責派單張擺街站的散工,為何要選你做議員?

漂亮動聽的口號只是口號,表面宣傳只是表面宣傳,相信民主制度的話,應相信選民有辨別的能力和智慧。各位新人:四年後,你如果只有口號,只有表面宣傳,沒有實際政績的話,你不要心存僥倖,選民一定知道,會用選票懲罰你。

9. 我留意到一些新人談及建制派時,言語間頗為不屑。但如果我們相信民主制度,我們不應假設大部份人因為蛇齋餅糭而支持建制派。每個當選人,尤其能連任幾屆的議員,背後一定有其長期的付出和深厚功力,民主派建制派皆如是。即使我們不同意建制派的立場和手法等等,但各位新人宜翻看以前的會議紀錄,清楚前任的關注事項,力求更進一步。知己知彼的老道理,我不贅言。

10. 泛民內部整合是個大挑戰,我傾向悲觀:現在好聽點是和勇和合一,是傳統泛民、本土派、港獨派團結一致,但是現實一點分析其本質就是山頭林立。雖然不願見到,也不想捉鬼,但我預計泛民各黨派政治立場的差異是以後出現分歧、磨擦及至內訌的其中一個重要遠因,程度多嚴重是時也命也的問題,無法預計。我們必須有足夠冷靜的心態和預備,力求防範於未燃;出現衝突後,也只能盡能力做好damage control。

拉雜成篇,竟寫了四千多字。希望有人有心看到看完,或有一點參考價值。幾乎沒有提及對未來議會的展望,一來已有很多人寫,二來本文已太長,有機會再寫吧。

沒有特權,只有良心—被捕社工看只談特權的局長與沒有權力的被捕青年

$
0
0
內容: 

在前線工作是靠良心,不是靠特權

11月19日,我在理工大學被捕了,成為了現時43位被捕社工之一。我雖然被捕,但我知道我守住了社工價值,在面對一群身處弱勢的年青人時,我以良心展開介入,以擁抱作回應。

在11月18日的下午,很多人走進理工大學,有的是放下物資,有的是進來找尋子女。到了黃昏,大家想走出去也不能了,因為警察已經把理工大學重重包圍,就算是對外公布的Y座,催淚彈放過不停。在晚上,理工圍城之勢已經完成。在理工圍城的時間,我們社工隊在平台支援有需要的市民及學生,他們不只是怕被捕,更怕被槍殺,怕成為六四事件2.0的主角。這個晚上過得很慢,徹夜難眠。社工們與為數不少的市民在一間沒有窗的房間一同渡過一晚,漆黑與恐懼纏繞不退,我們不敢出聲,也不敢離開,甚至大小二便也要在房中處理,情況愈覺危險,大家的不安更是揮之不去。

6 月至今,有一些社工在前線一直堅持,穿梭於煙火之間,協助街坊疏散,支援被捕人士,我們用一張社工証在警棍與雨傘中撐住,局長一句:「社工沒有特權於暴動現場工作」,對一直有戰友被捕的社工們而言,絕對是「落井下石」。

講特權的局長與沒有權力的年青人

我們數名社工在護送一班年青人離開理工大學後被捕,輾轉被送到警局拘留,與我同倉的大部份也是年青人,其中一名知道我是社工,詢問我他應該怎樣做,我建議他先打電話給家人再找被捕支援,他說:「我不記得爸媽的電話」,可能因為我表情有些錯愕,他接著說:「我不是與他們同住的。」而他記得的電話只有一個,就是星火的電話。究竟在抗爭前,他們是活在甚麼的生活中?

有人說要「放棄」這一代年青人,姑且不討論她有沒有資格這樣說,但的而且確,香港從來未有照顧這一代人的需要,他們成為「暴徒」並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政府一直在放棄他們。貧富懸殊世界第一,單親家庭問題,雙職父母工時長,缺乏家庭教育,導致家庭對年青人支援不足;學習壓力大,自殺數字急升;升學選擇少,上流機會低,政府常常叫年青人填補社會需要,加入機場,建築,護理行業,從來不尊重他們對工作選擇,只當他們是齒輪.....求其是但地也能點出十個以上這一代年青人面對的困境,而真正擁有權力的羅致光局長「又唔做野」,真正地放棄了香港的未來。

這是一個「奪權」運動

「走上前的人被捕了並不是不幸,而是命運」,自從回歸以來,香港年青人被蓋上「政治冷感」的標籤,但這是否事實的全部?突破機構早在二零零三年進行了一項「青少年社會政治參與行為研究」,在15至29歲的受訪者當中,他們認為本地青少年「影響政治的能力感」(political efficacy)偏低,七成人認為「自己是沒有能力影響政府的決定」(70.8%)以及「若政府官員不願意聽取市民的意見,他們是無辦法改變的」(62.9%)。更重要是只有約一半受訪者同意「可以透過很多合法渠道來影響政府的決定」(50.8%)。對比於普遍論述「年青人政治冷感」,更貼近的形容應該是「年青人政治無力感高」。到了2017年,也有相關統計,中文大學生活質素研究中心公佈「青年生活質素指數」,當中發現政治範疇指標跌幅達4.18%,年青人自覺對政策的影響力更急挫10.19%。

根據上述兩個研究,年青人參政與否已經不是「有沒有能力」的問題,而是「有沒有權力」的問題。呂大樂教授在《四代香港人》中指出戰後嬰兒(第二代)得到了戰後發展的機遇,加上人口眾多,透過知識與努力,他們不但得到財富及成就,更能建立制度保障自己的權力。對比第二代,呂教授認為第四代(80後出世)一出世就輸了,雖然第四代出生後衣食無憂,但機遇,上流機會也被剝削,競爭力及權力大不如前,第四代人只能跟從主流生活。80後長大的人已經如此,何況是人口比例更少的「千禧後」?

在被「放棄」的環境成長,缺乏支援又被社會規範打壓,這一代年青人一直「撐住」,撐到精神病,撐到自殺,直至反送中運動,他們才可以藉五大訴求向老一代(戰後嬰兒)進行「奪權」運動,這就明白他們為什麼前仆後繼,甚至帶著遺書去抗爭。

對於講求權力的高官我萬分失望,只知道他的說話引證了「人一藍,腦便__」適用於不同的智力水平。而作為社工,作為在理工大學被捕者,我希望在那一個時刻來臨時,除了在金鐘,我們也要在理工大學除罩相見。

我要擁抱煮飯我食的叔叔,要擁抱那個中藍水全身發抖的手足,要擁抱那個頭太細帶唔到頭盔嘅前線妹妹,要安慰那個因游繩所傷的女孩,要再見那些漆黑課室中一同躲藏的人們,也要向為營救學生在門外苦等的校長老師們獻上多謝。我更希望到了那時,人們會知道解決問題不是只用無上權力,而是用愛與理解。

資料來源:
1. 突破青少年研究資料庫
2.中文大學傳訊及公共關係處
3. 呂大樂:《四代香港人》,進一步多媒體有限公司,2007

版權: 

17歲及15歲少年認刑毀屯門輕鐵站 判入更新中心須賠逾28萬維修費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兩名青年於9月7日毀壞屯門輕鐵蝴蝶站、屯門泳池站和兆麟站設施,遭港鐵職員夜巡發現。二人上月19日於屯門法院承認3項刑事損壞罪,並還柙至今日判刑。裁判官今日判處兩名被告入更新中心,各人須向港鐵公司支付逾14萬元維修費。

案件第一被告17歲郭溢朗先於第一庭應訊,第二被告15歲少年則於少年法庭應訊。代表郭溢朗的陳李隆大律師求情時指,郭溢朗是家中獨子,與父母同住,現於屯門青年學院修讀資訊科技文憑課程,是次屬初犯。他於庭上呈上來自被告本人、父母、幼稚園到中學的老師及社工共17封求情信,形容被告是「擁有個人目標、積極規劃人生的小朋友」,為人受教、有良好學習態度,在學校獲得接近優良的成績,課餘時會協助校方舉辦資訊科技及環保有關的活動,也有老師形容他「有責任心、領導能力和正義感」。父母指他孝順並與家人關係親切,同學亦指他為人友善,盼能一起上學。

陳大狀特別提到,第一被告自小學便被確診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需服食增加專注力的藥物,同時有讀寫障礙及語言障礙。雖然需要心理及精神科醫生的協助,但他仍獲得不俗的成績,例如曾考獲全班第三名及獲數學科優異獎。升上中學後,因為競爭激烈及受學習障礙困擾,被告亦被確診焦慮症,曾試過無法踏入校門,流汗並要打電話向人求救。被告其後轉入屯門青年學院,就讀他所喜愛的資訊科技課程,在學校支援下成績漸見進步。惟其現時的班主任指出,自 6 月至今的反送中運動,以及 9 月屯門青年人輕生,均對本已患有情緒病的被告造成影響,終致他「用不正確途徑達到理念」。

辯方求情指,被告於凌晨二時破壞輕鐵站,當時並無傷害其他市民用家,而受到破壞的輕鐵站翌日亦沒有停駛。此外,三個被破壞的輕鐵站與被告住所接近,可見被告並無特別計劃,只是在自己的生活圈內作破壞。

辯方引感化官報告指,被告非常內疚及抱歉,明白自己的行為魯莽及對公眾造成不便,並託律師再向公眾道歉。陳大狀強調,被告已覺悟前非,重犯機會微,加上還柙至今已 88 日,已令被告無法就讀自己喜愛的資訊科技課程,使他不好受。他盼法庭能寬大處理,判以非監禁懲罰,按報告建議判被告入更新中心,讓被告能於明年初過年後繼續學業。

代表15歲少年的張維新大律師,則於庭上呈上 10 封來自被告、父母、外婆、老師與社工的求情信。他引背景報告指,被告是一名「頭腦簡單的孩子」,雖然讀書沒有天分,患有亞氏保加症也令他無心向學,但仍嘗試發展其他興趣包括打球。他強調,被告並非深思熟慮的壞人,也無反社會人格傾向,只是有時控制不到自己情緒及脾氣,一時衝動下犯案。現已受到深切教訓,會努力改善自己。被告過往有一次警司警誡紀錄,但無案底,也有悔意,盼法庭能按報告建議,判他入更新中心或教導所。

署理主任裁判官張潔宜表示,兩名被告年紀輕、無案底,受社會運動影響而犯案,一時衝動之下懲罰他們認為做得不妥當的港鐵。惟考慮到案情的嚴重性,二人案發當日戴上口罩、帽及外套掩飾身分,又攜有硬物以破壞輕鐵設施,屬有預謀犯案;此案亦非一般的刑事毀壞案件,而是涉及公共運輸設施,會影響使用輕鐵設施的市民,構成一定程度的不便,而維修費高達 28 萬元,更是反映損毀程度嚴重。

張官表示,即使兩名被告「有高尚理念甚至有權表達訴求,但也不能用非法方法表達訴求或意見」。她考慮到兩名被告分別有過度活躍症及亞氏保加症,致使二人較衝動行事,決定判處短期扣押,相信在更新中心的訓練、輔導及進修,能幫助兩名被告改過自新,成為奉公守法的人,理性表達意見。兩名被告亦須於明日前向港鐵賠償三個被破壞輕鐵站的維修費,各人付約142,700元。

記者︰黃蕊獻

版權: 

涉《國歌法》公聽會衝主席台 眾志3人不認罪 明年2月開審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眾志副主席鄭家朗、成員吳嘉兒和何秀儀於今年3月16日的立法會《國歌法》公聽會上,涉衝向官員而遭到票控,指3人在立法會會議廳範圍內逗留時未有遵守秩序。何秀儀另被指控襲擊一名立法會保安員。案件今日再度於東區裁判法院提堂。

3人今日在庭上答辯,否認所有控罪。控方表示,預計審訊需時3日,將傳召6名市民證人、1名警員證人和播放3段影片,各長約3分鐘。據悉,6名市民證人均為立法會保安人員。

就3人的票控案件,辯方透露,將爭議各人的行為是否在有關條例的管轄範圍、以及是否構成擾亂秩序。就何秀儀被控襲擊保安員的案件,辯方透露將就有關事實提出爭議。

案件排期於明年2月24日至26日審訊。期間何秀儀獲准以原有條件繼續保釋。

鄭家朗在法院外表示,選擇不認罪是因爲不認為當日的行為違反公義,而真正違反法治的是《國歌法》,因它限制了市民的表達自由。

本年3月16日,立法會舉行《國歌法》公聽會,期間香港眾志副主席鄭家朗、成員吳嘉兒及何秀儀試圖衝向主席台及官員,遭到保安員阻止,並被驅逐出會議室。事隔逾半年,3人收到法庭傳票,分別指控各人違反《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第8(3)條所發出的行政指令,即各人在立法會會議廳範圍內逗留時未有遵守秩序。21歲的何秀儀另被指控襲擊立法會保安員許耀德,因而被控一項「普通襲擊」罪。

記者:黎彩燕

版權: 

林鄭月娥稱遊行阻經濟 「淋咗一啲冷水落去。」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行會前見記者,再次無視民間「五大訴求」,大談經濟下行,稱星期日尖沙咀的遊行,為經濟復蘇的機會「淋咗一啲冷水落去。」

林鄭月娥在開場發言時只提及經濟,指經濟進入嚴峻局面,零售總額比去年下跌逾24%,亦預料失業率會由約3%上升。她表示會密切監察,會推出措施「撐企業、保就業」,短期內將推出第四輪紓困措施。

林鄭月娥表示,過去三輪已動用約200億,雖然公共財政料出現赤字,但稱正是善用盈餘的時候,除要求政府部門支持警隊遏止暴力,亦需為有需要業界紓困。

Untitled

對於美國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林鄭月娥表示強烈反對,法案完全沒必要及理據,稱「究竟香港市民邊方面既自由受到磨損呢?」她引述國家外交部昨已公布不會審批美軍訪港,對於非政府機構的制裁,她稱未有相關資料,重申兩項事務均屬中央事務。林鄭月娥稱「對我哋嚟講當然有影響」,企業會有信心上的擔心。

至於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何時復工,她稱仍在「放病假」,但個人私隱不便透露。

星期日尖沙咀再次有大批市民上街,林鄭月娥表示上周已表達她和市民的期盼,望區議會選舉前後的寧靜可以延續,「但好可惜過去周末同周日,九龍地區又喺發生過去幾個月困擾市民的堵路、縱火、掟汽油彈」,指警方別無選擇需使用催淚彈,稱為經濟復蘇的機會「淋咗一啲冷水落去。」

有外媒問到政府擬設立獨立檢討委員會,並非市民所期望,林鄭月娥沒正面回應,只稱獨立檢討委員會可檢視背後成因,而就警隊的投訴應由監警會處理。

Untitled

記者:梁筱琁

Viewing all 1159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