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社運
Viewing all 1159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港共的翻盤劇本:區議會選舉

$
0
0
內容: 

林鄭在區選後聲稱區選如期舉行係「排除萬難」,事實到底如何?請大家跟我一起探討。

根據觀察,區議會選舉前港共明顯處於「極其亢奮」狀態,其呈現方式包含但不止於以下徵狀:

1) 封紅隧、吐露港。(五個月以來,有哪一條路不是防暴反佔領後,半日到一日就重新開通?點解紅隧要封咁耐?明顯是為了積累市民對示威者的怨氣。)

2) 關閉大量港鐵站,假日照封站;安排大量不同港鐵站提早於不同時間關閉,更試過多次突然關站。(總之就係儘其所能搞到市民好唔方便,要成日留意港鐵公佈。)

3) 港鐵站內每日不停播放聲帶,話由於港鐵站遭到破壞所以引致市民不便,為此致歉。

4) 電視成日插播:「愛比暴力強,與暴力割席。」(港共用公帑公然為建制拉票,無恥!)

5) 港共揾左四、五十個狗屎藝人拍片呼籲重建香港。(又亂用公帑。)

6) 圍困理公大學,然後林鄭同警方猛話佢地想和平解決件事,否認攻入理大及人踩人踩慘劇。(他們自以為聰明,但無諗過如果留守者據守幾星期能如何收科?又或者有留守者自殺死亡?事情係會每況愈下。 )

7) 警方話會加強警力確保區選投票順利。

8) 林鄭在區選一星期前已斬釘截鐵話區選會如期舉行,及後林鄭為首的港共官員更呼籲市民踴躍投票。(我視此為港共對選情有十足信心的表現。 )

9) 何君堯話問佢有無信心連任係低能問題,態度極其囂張,坐定粒六咁款。(我的解讀:何知道建制派今年總票數會大幅提升,甚至可能知道大約票數)

10) 網上出現可疑割席言論,呼籲人投白票。

種種跡象顯示港共今次係姣到出面,相信讀者都能夠感受到,直情係極度飢渴果隻。港共花大錢及大量人力物力搞咁多野然後再以堅定的態度確保區選如期舉行,根據以上十項徵狀,我十分確定港共想利用區選一招反轉形勢,並且認為自己已經取得了必勝之道。

我留意到有KOL在區選前出帖,說政府才是最想區選如期順利舉行,從字裏行間透出區選有伏或不太值得投入支持的意思。其實我的觀察與其相同,但結論卻相反。敵人想做的我就偏唔做,在這件事上採取如此態度明顯是判斷失誤,我確信市民積蓄已久的憤怒會在區選中爆發,不論你作何取態,發表什麼政治理論都影響不了這個勢,作為有票在手的市民只須順勢而為就是最自然的選擇。

既然港共想透過區選一鋪翻盤,就必定有十足把握,已經十分純熟的操盤機器估計又再升級。
從建制派的得票總數來看其實十分驚人,經歷了五個月警暴之後建制派得票竟然能夠比上屆增加四十一萬票!二零一五年到二零一九年期間新增的選民總數亦只有約四十四萬,這些「鐵票」到底從何而來?實在叫人費解。當中必然有詐,但實際是怎樣發生的仍然有待查究。此為往後選舉的一大隱憂。

港共火力全開,操盤機器大升級,多方位宣傳示威者為暴徒,破壞堵塞交通系統造成全港市民日常出入十分不便,更涉嫌於網上發佈大量分化言論,凡此種種皆為港共積極打區選的準備。

相信港共估計區選投票率最高為六成多,其實港共不需要在票數上取勝,即便非建制同建制派總票數係五五、四五開 (筆者相信港共判斷最多係五五波),就即便議席上非建制不能奪得過半數 (筆者相信港共判斷非建制取過半議席仍然係十拿九穩),港共仍然會以鋪天蓋地的文宣大肆宣揚六成超高投票率下,非建制及建制派的支持度平分秋色,以此抵消港共官員跌至谷底的支持度,八成市民反對警暴等等的民調結果,屆時港共及黑警士氣大振,黃絲則更受打擊。

選舉結果大出港共所料,超高投票率達到七成一擊潰了港共「鐵票」以及大費周章的佈局,即使非建制與建制派仍然維持大約黃金六四比之投票率,但議席卻輸到甩褲,實在太過樣衰,大量建制奴才失去建制餅仔,港共亦自知文宣上如何都無力回天,選後紅媒一片沉寂。

由於港共積極佈局,區選對我來說變得史無前例的清𥇦,只有一件事可做/要做,就是去投票。
因為港共已幫我清除所有雜念,明擺著這是港共出題對香港市民的良知及憤怒發出挑戰,過去五/六個月警暴成為非建制派區選的最佳宣傳。港共反對所有遊行、實質上對多區進行宵禁、強立禁蒙面法;五個月以來見盡不公義及極殘忍之事,市民的憤怒無從發洩;我就是不相信曾參與遊行的200萬+市民會不投票。

強大的外部敵人促使內部團結,和勇在目標上一致,泛民過去所犯之錯這一刻在這裹沒有半分站立之地,因為在變相公投面前這些已變成毫不相關。
說得再準確點,我去投票其實不是為了勝選與否或輸贏有什麼後果的利俗盤算,不是說這些東西完全不重要,但我感到選舉的大勢早已形成,根本不受這些東西影響,多說反而無益,大可留到結束後再慢慢討論。

今次區選就是單純地覺得要做一件應做之事,良知的一票、常識的一票,順勢而為根本不需要多餘的政治及利害分析討論,因為這些東西不能左右投票,反而KOL們的討論反被選情的勢態所帶動及影響。
事實上選前我並未料到非建制會如此大勝。我以為非建制會赢,但不是大勝也不是小勝,而是在大勝與小勝之間取得一個頗為亮眼的議席數量,但選後港共仍然會以建制所得票數比率大做文章。

非建制的每一票包含著血與淚及衝天的憤怒,不是說我相信選舉能夠達成什麼偉大的目的,但那是市民向港共及警暴發出的一聲震耳欲聾的無聲吶喊。

版權: 

鄺俊宇等議員再入理大 重申警方撤防線是社會共識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議員葉建源、鄺俊宇、范國威及灣仔區議員楊雪盈今午四時許進入理大搜索留守人士,約三小時後見記者,表示未能接觸到留守者,鄺俊宇重申一眾當選區議會及社會的共識,便是警方立即撤離。

楊雪盈表示,幾天前有人循其他渠道向她求助,後來失去聯絡,今日到來是想希望尋找她,雖然嘗試用原有方法聯絡她,但未獲回應。

理大校方今日派出由教職員、社工和救護人員等組成的小隊,進入校園搜索,行動明日繼續。鄺俊宇促校方盡快完成搜索工作,並重申警方立即撤離是一眾新當選區議員及社會的共識,又指自己今日雖花上好幾個小時亦未有發現,但會繼續做支援工作。

范國威表示,今天四人分兩隊到多座大樓,包括地下到頂樓、天台、後樓梯、機房仍未有發現,擔憂留守者的身體狀況,且校園內有滿地玻璃及易燃物品,恐會爆發人道危機,促警方盡快解封及撤離,讓校方進駐校園,重新管理。

IMG_2714

連日來到理大搜索的港大法律系講師張達明則表示,擔心留守者的精神狀況及人身安全,希望可盡力尋找被困者,惟今日並無發現,故未來幾日未必會再到理大一帶。

IMG_2688 (2)

傘成網上教會朱幼成牧師與其餘兩名教友今午四時許到理大校園搜索,再發現多一名男性留守者的身影,但按照其意願,無法與他接觸及溝通。他指之後曾以不同方法嘗試接觸他,但未能成功。

IMG_2723

朱牧師亦表示,發現某些大樓有食物囤積,情況是數日前未見的,有理由相信理大仍有學生打算留守至最後一刻,並以某些地方作據點,並不如校方所說,找尋各大樓仍未有發現。他已於門外放下卡片方便男子作聯絡。

記者:湯璧瑜

香港左翼政府埋下革命火種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左翼政府以限縮自由為執政理念,而人在實踐當中必須以自由為前提,一旦人的自由範圍被政府限縮就必然會引起個人與政府之間的衝突,那些微小的衝突就是革命的火種。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香港當前之革命社會形勢乃香港政府長期左轉的必然結果,香港的社會輿論也是長期以左為尊,左左相撞必然摩擦出革命的火花。要想盡早結束當前的動蕩局面,香港政府必須率先向右轉彎,縮小自己的規模、限制自己的權力,不要再繼續干預個人自由,而是要轉變為守護個人自由。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如果香港政府仍然不放棄左轉彎道而擴大權力,香港未來將不堪設想。

香港歷來擁有右翼小政府的傳統,這種小政府的傳統也是所有政府的典範,但是香港似乎想要放棄右翼理念,而且香港於左翼道路上也確實邁出了重大步伐。譬如香港的土地至今沒有能夠私有化而進入市場經濟體系,香港的主要大學由政府出資營運,香港還立法建立起各種准入機制,種種事例不一而足。政府的行政權和立法權不斷被擴大,本次革命思潮不就是因為立法權要進一步擴大而導致的嗎?左翼香港政府想要為人的實踐設定一系列標準,這些標準事無巨細的已經滲透到了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府希望人的實踐可以被政府計劃,在政府擴大權力的過程中也就限縮了個人自由了。從個人的生活到個人的思想,政府希望都能夠有所把控,如此執政理念不導致革命思潮才怪呢。

至今仍有諸多左翼人士認為香港政府的權力還是太過弱小,因此香港政府沒有能力平息革命思潮,香港政府要進一步擴大自己的權力,這場革命思想也恰恰是政府擴大權力的契機。左翼人士看待任何政府都會覺得其權力仍然不夠,而且一切社會問題都是因為政府權力不夠導致的,目前香港政府的權力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理念欲求,即便是北朝鮮政府也不能滿足他們的理念欲求。香港政府完全有能力恢復和平秩序,只要它能夠放棄自大自負順應民意、大刀闊斧修剪自己的權力,和平秩序很快就能恢復,只不過左翼政府沒有意願如此行為而已。這場革命思潮確實可以成為香港政府進一步擴大自己權力的契機,它可以擴充警察和公務人員,並且為此擴張稅收,而且還要設立新法,這些都是擴大權力的舉措。不過,如果香港政府想要把革命思潮當做擴大權力的契機,那麼就會引起更加強烈的反彈,最終結果當然就是重大的無謂犧牲,結局註定是悲劇。

作為支持革命思潮的人士也要考慮到革命之後的現實,革命之後無論是否成立新的政府都會比當前政府權力更大,這絕非香港所需要的前途命運,革命會助長左翼理念深入人心。想要把香港從左翼拉回到右翼不能通過革命手段來實現,只能通過和平的手段來實現,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摧毀了無數個政府,但是每一個新政府上台之後都要比舊政府權力還大,執政理念可謂越來越左翼。革命之中右翼小政府理念只會被激情焚毀,誰更加左翼誰就能成為革命領袖,這是革命的宿命。所謂進步革命的理念其實就是擴大權力的左翼理念,而縮小權力的右翼理念在革命中一定會成為反動理念而遭人唾棄,右翼小政府現如今在香港是否成為了保守落後的理念了呢?

香港左翼政府在和平時期總是貫徹政府領導一切、政府規劃一切、政府包攬一切的思想,似乎香港所面臨的問題都需要政府出手解決,一旦政府不能解決這些問題民心就會對政府不滿,而實際上政府不能解決任何一個香港所面臨的問題,今日的革命思潮也就爆發了。政府能夠解決高房價的問題嗎?政府能夠解決所有人的生老病死問題嗎?政府能夠解決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問題嗎?政府都不能解決!相反這些問題的擴大都是因為政府來插手,政府成了問題的根源。政府並不知曉自己對解決任何問題無能為力,但是政府卻仍然想要把這些任務歸於自身,左翼政府失去民心也就可想而知了。政府在製造問題的同時還要宣揚各種虛幻的左翼理念,譬如公平、福利、身份,政府不僅要自己急速向左轉還要大眾跟隨政府急速向左轉,兩者在轉彎的過程中不可能不發生碰撞,革命事故終於爆發了。

香港的左翼當然不會比法國的雅各賓派(Société des Jacobins, amis de la liberté et de l'égalité)更加血雨腥風,但是香港的革命過程和革命後果也足以令人夙興夜寐、輾轉反側、提心吊膽,香港政府還有機會亡羊補牢,形勢並沒有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局面。香港政府主動放棄左翼大政府理念,引導革命思潮平穩著陸,恢復自由秩序,讓香港所有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得到安全保障。法國大革命的結果就是所有人的生命和財產都處於危在旦夕的狀態,敵對雙方越來越狠毒,執政者和革命者紛紛走向斷頭台,大部分人成了革命的犧牲品。香港真的不需要左翼激進主義之間來對抗,左翼思潮只要佔據上風香港未來必定會建立起權力更加強大的政府,那時候人的自由範圍就更狹窄了。我不祈盼如此結局!

版權: 

What can they do to contribute a peaceful resolution in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conflict?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Sharing meeting of the Hunger Strike organized by Scholars’ Alliance for Academic Freedom and Protestant Bodie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testers in the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urrounded by the Hong Kong Police. A rolling hunger strike organized by Scholars’ Alliance for Academic Freedom and Protestant Bodies began on 21 Nov 2019 calling for a peaceful resolution of the police's siege at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 total of 23 people have been involved in the hunger strike, six of the group have abstained from eating since November 21, some have joined the Hunger Strike for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 A support team has aided the team with logistics and medical care.

A number of the hunger strikers, gathered today to express their wishes for the people inside the Polytechnic university before they end the hunger strike. Here are some of their voices to be shared with the world

“I really want to enter the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o visit the protesters in need, but the Police refused to let me enter the building. I know the protesters inside the Polytechnic University is are suffering. As I was not allowed to go there and visit them, I joined this hunger strike to express my support and concern, I hope by showing solidarity with those protestors, in this way, I may experience hunger and fatigue as they may be experiencing at this time, though I know what they are suffering and going through is far greater than this choice I have made.”

“We are human beings that would like to seek a better life only. We would like to have an opportunity to enjoy life and live in Hong Kong with peace ”

“We don’t have any leaders in this Social movement, so every one of us has to think how to respond to this crisis and how each of us can contribute to the community for a peaceful resolution in the conflicts. ”
Some of the hunger strikers burst into tears when they mentioned about the protesters and expressed they would like to explore if they can visit the University with the newly elected council members after the hunger strike end.

One of the core representative called Rose Wu who abstained from eating from November 21 to 25 said she would continue to explore how to express the concern and support the people inside the Polytechnic Univeristy even after the hunger stike end. She reported they posted Chinese and English statements or related information in their facebook called HKSAAF. For more details, please click here.

版權: 

人血饅頭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有一個沒上前線的朋友跟我說,他每天都感受到,連自己呼吸也正在吃人血饅頭。我知道他不是說笑。

他為這場運動付出的,遠比我這種局外人多,但對他來說,還是遠遠不夠,還是覺得大大虧欠了那些將斷送十年八載青春、弄至身體永久破損、甚或犧牲生命的手足。這筆債,一生一世也還不完。這種虧欠感,無論如何也抵消不了。是故活著,是故每吸一口氣都有罪咎感。唯一減輕罪咎感的方法,只有燃燒生命,透支體能,抱著忍辱負重的心情,匿在大後方,在自己崗位全力奮戰到底。

他這場戰鬥,已非始自今天。

記得以前我經常跟他談原罪。不一定有宗教信仰,只要有共同體的意識,人與人之間有命運相連的連鎖關係,在某個時空,有人無私付出,或被迫犧牲,讓我們間接(中間可能隔不只一重關係)受惠,虧欠便存在。用現時流行的説法,就是被吃人血饅頭。即使我們努力回饋,有所貢獻,都稱不上有成就,有值得邀功或叼光的地方,那充其量贖了一點罪,償還了一點點市已。

我這個朋友,一路走來,念兹在兹為弱勢社群出力、打拚,不愛出風頭。反送中以來,他放不低的還包括同輩,以及那些比他更年輕,但更勇敢的手足。這些抗爭一直消磨他,我見證著他年紀輕輕,在幾年間,由娃娃臉變成半個大叔的模樣。若說呼吸也有罪咎感,我又怎會是無辜和清白呢?

版權: 

【文化論政】香港藝術家工會:永遠捍衞文化藝術這個戰場

$
0
0
內容: 

附圖由香港藝術家盧樂謙繪畫。

「反送中」從今年初夏延至秋末初冬。在各大學戰役之前,香港特區政府及警察早露出其極權者高高在上的姿態:濫捕、濫權、濫暴、包庇警員等,多次製造人道危機,香港處處戰場;當權者更強推苛政諸如《禁蒙面法》、封鎖校園、圍捕青年學子來回應民怨,油往火裏潑,香港市民和一眾生靈無不受催淚煙毒害,情況堪虞。

稍早前資深文化人鄧小樺以作家及文化工作者身份進入香港理工大學觀察,見證校內事態進展。奈何警方突然全面封鎖校園,離開的人均被警方拘捕,部分以暴動罪名起訴。早在鄧小樺被捕之前,運動中已有藝術及設計系學生因攜有美術創作時常需使用的物品如鎅刀等而被捕;亦有舞台工作者集體控訴因工作需要的全黑衣服及隨身攜帶的工具而頓成警方的針對目標,上下班提心吊膽,怕隨時被捕。

《逃犯條例》修訂是當權者極粗暴干涉「一國兩制」運作的顯影劑。但早在運動之前,文化收編、統戰及打壓言論自由的事件已多番浮現藝文界。藝術是把雙刃刀,它既表揚塵世的真善美,但亦毫不猶豫地揭露人間的險惡及殘忍,更是建構一地方之身份和歷史的啟蒙和考據。

政府應向市民學習

過去殖民政府把藝術、文化、歷史等人文發展貶為康樂、休憩之物,讓解放人民思想的武器淪為裝飾社會的霓虹燈;回歸中國後的特區政府更進一步、肆無忌憚地以金錢利誘,或是杯葛、陰乾等懲罰,軟硬兼施地強迫藝文工作者下跪就範,創作只許歌頌極權政府,更使之成為統戰思想的爪牙:這點我們屢見不鮮,香港芭蕾舞團表演被刪除文化大革命段落、康文署要求舞台劇場刊刪除「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中「國立」二字、故官博物館突然空降於西九文化區??

無日無之的政治審查及白色恐怖的例子比比皆是,魔爪甚至伸至學校通識科、審查歷史教科書內容,以及剝奪學校使用廣東話的自主權,可見極權挾制人文思想力度之大,反之也突顯其對自由靈魂、文藝創作之感染力的懼怕。

是次運動裏,民間發揮巨大的創意及創作力,海量由大眾自發創作的行動及文宣,均展示出藝術創作及創意的重要性及影響力,如連儂牆、跨區人鏈、海報傳單等,人民多次明確地以和平文明的方式向政權傳達聲音。這點政府應向市民好好學習。

藝術創作之於一個城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重要的地方,除功能性地描繪及記錄時代外,更可無限擴展人們的思考維度。我們深深記得首次被藝術感動的一剎那,記得藉創作感受到的生存的欣喜。我們喜悅和感動來自行使讓思想自由飛翔的權利,並成就那個獨特的、有自主思考的自己:我們因為創作而成就當下的自己,藝術給予我們更多方法和方向去看待身處的世界,且從創作中得到肯定,繼而理解及關懷世上發生的其他一切。

作為藝文工作者前,我們先要為「人」,去盡一個「人」應負的責任,與世人同行,運用能力及知識,去參與、協助保護普世價值:自由和人權。

我們重申以下訴求:一、釋放所有被捕抗爭者,收回所有暴動定性;二、追究警察濫權暴行,包括周梓樂同學的事故、所有警察性暴力及虐打市民個案;三、重組警隊;四、實行真雙普選。

各位文化人、作家、劇場、設計師、藝術工作者、一切文創界的朋友,此時此刻我們決不能默不作聲,對極權踐踏及羞辱文化藝術、使用戰爭級別暴力蓄意傷害及攻擊香港市民、剝奪《基本法》賦予及保障香港人的言論和集會自由等反人類罪行視若無睹,噤若寒蟬。任何濫用暴力、無理拘捕及警權過大,哪怕只是單一事件,我們都不該、更是不能啞忍!

莫說對警方失控使用武力習以為常,政權持續拒絕回應人民訴求,在此我們呼籲同業停擺一切商業喜慶的藝文活動,集中火力對準政權,釋放創造力於民間,還藝於人,還政於民!我們靈敏的觸覺被刺痛,在上位者愈是要磨平我們的稜角,讓我們對欺壓麻木、投降,我們就該更挺身而出,以創作者特立獨行的清晰思緒,做歷史的見證者,做人文精神的守門人!

本文刊於2019年11月25日信報專欄。本欄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及文化政策狀況,集思廣益,出謀獻策。

何為元朗人—不被7.21陰霾掩蓋 新舊居民細數元朗點滴

$
0
0
內容: 

根據政府統計數字,元朗有635,600人口,今屆有349,322為登記選民。在區議會選舉中,元朗區包括天水圍地區及多條鄉村,選區總共有39個。在社會福利署2016年的文件中提到,區內單親人士為6,697人,佔全港的9.1%。內地來港未住滿七年的人士佔全港的7.4%,為12,261人;而少數族裔人士也佔本區人口的6.4%。這些選區分配或人口數字對住在元朗的你有意義嗎?到底「元朗人」是怎麼構成的?十惡不赦的原居民?長居於此的地道居民?只為大商場才搬進來的中產?我們從感情出發,訪問了多個元居民,細說他們對元朗的情和義。

丁權以外:原居民生活的點點滴滴

與楊塏瑩(Kristen)相約於重陽節假日,話題自然以掃墓祭祖開始。有別於某建制派議員在批評香港骨灰安置政策的輪候時間時,以「靈魂上樓仲耐過肉體上樓」來作比喻,而作為原居民的Kristen,祖先墓地建於與家僅半小時路程的山上,先人離世不用花以年計的等候「上樓」時間,墓地也環境優美。原居民家族意識濃厚,Kristen一家也不例外,訪談當天搬離元朗的親友都紛紛回來祭祖。Kristen的外公是楊屋村的原居民,膝下九名子女,Kristen母親是家中孻女。沒有丁權的母親婚後先後搬到九龍、天水圍及元朗雞地一帶居住,卻念念不忘村裡生活。所以當擁有丁權的舅父在數年前於村裡建屋,母親便決定搬回村裡租住舅父丁屋,Kristen隨家人居住,一住便已六、七年。

原區民Kristen

Kristen分享了六、七歲時參與天后誕的經歷:「當時家中長輩是村長,大家會在村裡討論出多少條龍、多 少條獅,還有花炮。然後在天后誕當天,我們穿上代表家族、印有『楊』字的上衣,浩浩蕩蕩的走在街上參與巡遊。」

有機的元朗社區

長大後的Kristen更多會在元朗流連,要她形容這個社區,她不假思索地說:「我覺得元朗很Organic!」假日時,她喜歡遊走於社區,由元朗廣場開始,慢慢的走回家,沒有特定路線,因為「在元朗,你走任何一條路都總能走到目的地!」沿途,有傳統老店、新興呃like餐廳,而更多的是散亂又不會格格不入的街坊店舖:「跟天水圍的刻意規劃不同,在元朗,你會奇怪在大街上突然出現一間老醫館,轉角處是生果檔,然後旁邊竟然是內衣店。」或許Kristen眼中的有機,是它的多樣性、流動性,社區慢慢、自然而然建立出來的獨特平衡與和諧。

原居民不代表元朗,鄉黑也不代表原居民

對於自己的原居民身份,Kristen以「特別」來形容。她承認村裡的男丁天生有特權,在樓價高企的今天,她的表兄弟實在更易獲得安穩生活。而且,丁權制度帶來「套丁」、「鄉黑」問題,對女性也不公平:「如果我母親是兒子,就可以與舅父夾錢建屋,而不是像現在要用租住的。」雖然如此,她坦然接受,甚至欣賞自己是原居民,也不完全反對丁權制度,覺得有丁有權不一定等如仗勢欺人、橫行霸道。在她眼中,楊屋村並沒受到鄉黑影響,村裡氣氛依然純樸,每朝看到年邁農夫辛勤耕作以賺取微薄收入。

舊祠堂

另一原居民阿秧,談到丁權問題,跟Kristen看法有點不同。她和家人亦覺得原居民有丁屋權是種特權,即使政府要拿回亦沒問題,「呢樣野本來就唔屬於我哋,享受咗咁多年乜都夠喇!」

7.21白衣人不代表我

阿秧於元朗圍村居住了三十二年,是土生土長的原居民,小時候並不覺得自己的身份有何稀奇,是長大後才意識到自己的不同。她的祖先於二百年前來到香港定居,來到自己這代已是第二十八代,家裡有清晰的族譜,親戚關係一目了然,住在村內每家每戶都認識,平日相見會打招呼。

DSC02157

即使要外出工作,而工作地點多是中環、山頂、蘭桂坊這些港島「偏遠」地區,但她還是喜歡住在元朗,亦自覺自己是元朗人,但強調元朗人的身份與7.21白衣人那種「保家衛族」是不一樣,對同是圍村人的她來說,直言7.21事件令她感到羞恥,十分荒謬,感覺自己像是幫兇,把過去在社區的努力抹煞似的。

Kristen同樣對元朗喜愛,7.21事件之後,難免讓別人對元朗的觀感改變,Kristen看到有人網上留言「元朗不了」會感難過,認為事件「唱衰」了原居民。她希望其他人明白,元朗由不同群組的人所組成,原居民不代表元朗,而鄉黑也不代表原居民。

六四、7.21相隔三十年的政治表態

近期社會事件對香港人帶來的衝擊難以想像,對另一受訪者樊羲旻(Denise)當然亦不例外。Denise在大陸出生,香 港七十年代實施著「即捕即解」政策,父母在Denise六歲時帶著她,以及其他五兄弟姊妹來到香港(尚有一名姐姐留在大陸)。那年代的房屋政策顯然沒現在嚴謹,一家八口住在由樊爸爸一手一腳搭建的木屋,選址在元朗逢吉鄉,沒為甚麼,只是剛巧有親戚住在附近,方便照應。Denise中四時一家終可上樓搬到朗屏邨居住。婚後雖搬家數次,但仍選擇居於元朗,屈指一算已四十年。

WhatsApp Image 2019-10-25 at 11.40.17 PM

她的政治覺醒早於初中時期萌芽,第一次參與社會行動的地點,竟是別人眼中「山旯旮」的元朗。Denise至今仍然印象深刻:「八九民運時,我只是個在信義中學讀書的中三學生,學校的副校長有國民黨背景,不少老師的學位亦是在台灣取得的,中國的學生運動在校內引起很大迥響。這股氣氛帶動我們對六四民運的關心,老師更組織我們在放學後去大馬路遊行,當時我年紀小不太出夜街,參與於晚上七、八點舉行的遊行,對我來說是大事件!」

估不到三十年後的今日,市民上街表達訴求的情境再次於元朗上演。Denise坦然為7.21事件「爆喊」了好幾次。她認為元朗是一個相對平靜的社區,雖然知道鄉黑問題一直存在,但未有對居住在這裡的人做成很大困擾,然而事件卻打破了這份平靜。現在說來,感覺仍然震撼:「點解要搞自己區?點解住在同一社區,要這樣對付自己人?」

從熟路到地道 新舊居民同喜愛元朗

剛好搬進元朗兩年的「思思媽咪」(化名)也有同感。她育有一女,與媽媽及丈夫租住Yoho,正正在發生7.21事件的樓上。說起當天的事情,她臉上依然帶著絲絲擔憂。

當晚,她一家三口與朋友聚會過後如常搭西鐵回家,在元朗站下車,安然回到家中。不久,已傳來站內噩耗。身為媽 媽的她,看到影片中白衣人無差別襲擊車上乘客,她只可在社交媒體上控訴。之後幾個月,每當港鐵關閉元朗站,她也 另找地方留宿,直到當晚事件平息才能回家。

她現時與丈夫、女兒及媽媽租了YOHO三房的單位,連工人姐姐,一家五口,不時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天倫樂的照片。 元朗市的衣食住行方便得讓她們週末也會選擇留在區內。

「思思媽咪」尤其喜歡元朗的新舊交集。地道小店多,大型商場也相當齊全。因朋友們住在本區較久,聚會時,朋友 會帶她到隱世小店品嘗美食。在她心目中,這個區相對其他地區有特色,她要求元朗人能說出性價比高的「食買玩」推介,才算合格。熱情、有活力、草根、能互相尊重亦是她對元朗人的印象。

在元朗從小住到大全職媽媽兼補習導師Joyce亦認為元朗就是與別不同,並自豪地說:「你住天水圍或者將軍澳,想 自己整水喉,你去邊度買料呀?」那種「落街」就能找到五金舖,行過幾個舖位,就能找到日用百貨的方便也是元朗特色之一。

7.21令元朗人更關心社區

在7.21事件的無力感來襲之後,「思思媽咪」及Joyce積極加入社交媒體上的元朗谷,會多加留意影響生活的資訊。
Joyce選擇響應多些光顧「黃店」(註:支持「黃絲」理念 的店舖)行動。雖有時也會感到有壓力,好像「食野都無自由」,但她形容在非常時期,理應先幫同路人。

「思思媽咪」坦言,她認為區議會很沒用,但也在7.21事件後把選民登記轉回現址。對元朗未來的想像與期望,原居民阿秧說希望更多人參選區議會或鄉委會,可以踢走「鄉黑」,直言他們是「 廢老」,他們新一代青黃不接,期望一兩代人後,已可令圍村不致淪為「鄉黑」印象,亦歡迎其他人居住,共建一個屬於不同元朗人的社區。

IMG_9741

後記:不論是原居民或是新移居進來的,有的較熟識,有的覺元朗新奇,但她們對元朗都帶喜愛。看似負面的7.21事件不但沒打碎大家對元朗的情,反而團結了各人,大家渴望看到轉變。改變始於關心,關心可從社區開始,讓區議會選舉成為其中一個方向,為社區帶來新動力。

記者:黃麗穎、趙芝婷、伍詠欣

【文化論政】Josef L:共感經濟 黃絲經濟圈的情感基礎

$
0
0
內容: 

附圖取自「香城Online黃色經濟圈」facebook page

反《逃犯條例》示威,沒有發展成一個大台,卻慢慢形成一個黃絲經濟圈。

政治標籤會影響經濟活動,不是新鮮事。一些經濟活動和規律也因為政治才得以形成:政府工程審批的偏好、政黨接受政治捐款、經濟官員的人事任命、還有那些國家被包納進自由貿易圈之中等等。另一方面,民間對資源分配傾斜不滿,認為在經濟上有不義而發起消費者運動(consumer activism)也是常見之事。中國歷史上有多次抵制外國貨運動。華為被美國壓制,愛國人士也去買華為。

可是,黃絲經濟圈不能被簡化為政治標準的產物。我相信黃絲經濟圈有一定的自主性,不論政治運動的終局如何都會存在,其基礎是共同體成員的共同情感。

共同感推動的經濟

一些經濟學家提醒我們,主流的經濟想像往往忽視了同情心(sympathy)和同理心(empathy)的重要性。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Philippe Fontaine,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的Alan Kirman等經濟學者都曾經撰文討論「感受別人」是經濟活動得以產生的基本情感。他們的研究便指出,《國富論》的作者亞當.斯密其實非常重視同理心在經濟活動的作用,認為經濟的能動者(economic agents)得以交易,首先是雙方有感受力和想像力,代入對方的處境。經濟人不是想像中單單根據個人理性去追求自利為己(self-interest);經濟活動有可能發生,前提是有共同的經歷和不同人之間的感受力。

可以從兩個角度闡釋此共同情感。一、情感不等於非理性或反理性,只是形容人們經濟活動時按熟悉和親密感去作決定,排除了一些感到陌生、疏遠或不確定的人和物。這些經濟決定和行為,其實可以很理性,只是不一定能被量化的統計或數字去掌握。華人的儒家資本主義經濟圈,也曾經被學者認定是靠關係而形成。人們出於情感而支持本土製造的商品,不找最「抵」或在數字上最划算的產品,可能會被視為非理性,但其實只要不用數字看,卻可以合情和可以理解的經濟決定。

二、「共同」一詞,可能令人誤以為是共產主義或中國社會主義。但其實「共同」有很多形態,不一定指涉從上而下的、透過官僚制度作體系性充公。因為香港和大陸都深受冷戰意識影響,在語言上無法擺脫一些根深柢固的想像,例如討論經濟,很多時主要以自由和自利的個體為一方(資本主義制度),另一方便是黨國的集體主義。現實上,人同時要扮演不同個體的經濟身份(母親、女兒、上司、下屬……),也身處在多重的群體之中(家庭、公司),因而形成不同供養、收益和花費等等經濟關係及活動。

從詞源來說,英文economics的拉丁文oeconomia和希臘文oikonomia本義是家庭管理(household management),就是一種共同體;(和製)漢語「經濟」一詞也有共同之義。大陸經濟學家汪丁丁曾考究「經濟」一詞的詞源,引用章太炎《經學略說》指:「古代無紙,以青絲繩貫竹簡為之。用繩貫穿,謂之經」。但這些作為原則的「經」是要去「濟」。汪教授只指出了「濟」指「濟水」(古時從河南省入海),但也有說法指「濟」是「一起渡河」,即「同舟共濟」。共坐一條船、互相幫忙,也是一種共同體。在冷戰時期逃共來港的一代,更明白這種經濟想像。

米芝蓮作為方法?

正在發展的黃絲經濟圈,是以共同情感去維繫和發展。例如在飲食圈中,人們選擇食店,並不是以是否最方便和好吃來決定,而是要視乎該店是否同情示威者來決定,也涉及一種親疏有別的經濟關係。「手足」和「巴絲」這些以類似親人來互相稱呼的關係,是同一個共同體的成員,會到黃店消費。這些店被視為「良心」的體現;假如一店沒有視示威者為人,稱之為「曱甴」,便已經是傷害了消費者的感情,惹來杯葛。當然,早在示威開始之前,「小店」便已經被視為情感的保存之地。不少人把小店視為「人情味」和「良心」的情感節點(Affective nodes),跟連鎖店對立起來。小店被視為一種有人性、體現勞動者自主、感覺更真誠的消費空間。

現時有網民主動把不同經濟體連起來而成圈,例如製作藍黃地圖,以區分黃藍。但隨之引來的問題,就是判斷何為黃色的標準,又如何判定其情感的真偽,即小店表達的是真情還是假意。另外,夥記藍,但老闆黃又如何計呢?何謂淺黃和深黃呢?網上可見一些專業人士正在製作認證或分類的平台。筆者不肯定怎樣是最好的機制,但米芝蓮的發展,或者可以作為參考。

經濟社會學家Lucien Karpik曾考察米芝蓮的歷史,指它在1900年創立之始並不成功,因為它只提供實用指南或客觀的訊息;但米芝蓮到了1933年才取得真正的成功,原因是它把握了當時新興出現的文化旅客和食家,提供了把餐廳劃分等級的做法,反而讓人感到擁有米芝蓮指南是一件有型的事──拿着指南去三星餐廳,就代表屬同一群體(likeminded community),有相同的話題和愛好。

換言之,讀者要的其實不是客觀準則,因為他們自然會按評分和評論自行判斷餐廳質素,真正重要的是平台所建立的風格和群體。按國際政治來看,一個黃絲經濟圈可延伸至日、台、韓甚至更遠,絕不出奇,這會否甚至形成一個可以儲存和轉化政治能量的香港品牌?拭目以待。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博士。

本文刊於11月18日信報專欄。本欄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及文化政策狀況,集思廣益,出謀獻策。

版權: 

調查指受催淚彈影響兒童平均6歲 九成家長促停用 K.Kwong轟警「掟多咗」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反送中運動持續近半年,警察在全港多區濫發催淚彈驅散示威者。「香港媽媽返送中」在11月底於網上收集了1,188份問卷,發現受催淚彈影響的兒童平均年齡為6歲,最細的只有兩個月大;有六成兒童接觸催淚彈後咳嗽,一半人感到喉嚨乾涸和皮膚痕癢。化學學者K. Kwong指,催淚彈帶來的問題嚴重,斥「警察掟多咗」,波及無辜市民;而且香港屬較密集的地方,「喺廣場度放屁,可能無人聞到,但喺部𨋢度放50個屁,點頂?」他又重申催淚彈並不是氣體,而是微粒固體,而面罩只能阻隔微粒,「皮膚其實係隔不到,一定會㾗癢。」

IMG_0848
「香港媽媽返送中」代表鄭詩靈

油尖旺成重災區 九成七家長要求公佈成份

「香港媽媽返送中」代表、中大人類學系副教授鄭詩靈講述調查結果,指出七成家長指於11月健康受催淚彈影響;另有近七成家家長認為,子女接觸催淚彈或催淚彈殘留物的途徑來自社區,其次是密封建築物,即商場和港鐵站。

調查又發現油尖旺及將軍澳的兒童最受影響,九成家長贊成立刻停止在社區使用催淚彈,九成七人非常贊成政府應立即公佈催淚彈的成份,和立刻評估催淚彈對市民健康和環境的長遠影響。

記者會在油麻地永旺行舉行,K. Kwong稱,到達記者會場地前,欲喚油麻地的交通警戴上口罩,「其實仲係好嚴重。」

IMG_0847
化學學者K Kwong

促警改用不須加熱CS噴劑

自稱多次出入「戰區」的K. Kwong表示,建議警察不要再用催淚彈,改用不須加熱的含CS噴劑。他指武力其實是相應升級,可以改用OC即胡椒噴霧,「你都係想驅散啫」,「你要隻揪,咪去廣場隻揪,唔好搞到無辜市民受害。」

K. Kwong質疑,警察在發射催淚彈後便上車,是嚴重浪費催淚彈,指發射後應向前驅散,「我放完就會去拉人,唔係走咗去呀嘛?你開係無問題,但你要善後呀嘛。」他又質疑,食環署的清潔工作欠理想,沒有向外界交代詳情。

IMG_0850

籲停用漂白水和熱水清潔催淚彈殘餘物

針對戶外污染,K. Kwong建議,當局應把受污染物的塵粒吹到地上。他表示,室內的污染物相對難處理,認為不應讓兒童和動物接近窗戶,及不應使用吸塵機清潔,因為難以清理微細的塵粒,「可以用濕紙巾同布就咁抹,但切忌用漂白水和熱水清潔。」他又呼籲,市民必須勇敢發聲,令更多人參與研究和推動改變。

家長阿昌則表示,居住的地方有長達一星期的催淚彈「放題」,兒子吸入後感到口乾。他關心善後情況,看到食環署員工在零裝備下,以高壓水槍清洗殘餘物。他慨嘆香港已如同戰地,兒子更要隨身攜帶口罩上街,希望政府能「政治問題政治解決」,停用催淚彈。

記者:麥馬高

中大生二號橋右眼中彈 死裡逃生重回戰場:無必要嬲,要豁出去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中大警民衝突中,俊仔(化名)被警方的橡膠子彈射中右眼,送院救治。他死裡逃生,現在傷勢逐漸康復,但右眼僅剩五成視力,仍要接受治療。昨日他接受訪問,與獨媒記者重回中大,憶述當日驚心動魄的經歷,指「(眼部受傷)係唔值得,但都預咗」。

中大於11月12日發生激烈警民衝突,一場大學攻防戰震驚全港。當日下午,於二號橋戒備的警方一度闖入校園範圍,發射多發橡膠彈、布袋彈和催淚彈,驅散聚集於環迴東路的學生,拘捕至少5名學生。俊仔成功躲過警方追捕,但右眼卻難逃子彈一劫。

IMG_2005
11月12日晚上,中大二號橋上的警民衝突演變得更激烈,轟動全城。

躲過警追捕卻難逃子彈 憑意志逃離戰場

自命身手敏捷的俊仔,經常遊走前線充當「滅煙隊」。他憶述事發當日面戴泳鏡,手持交通雪糕筒。警方下午突然由二號橋衝入環迴東路,警員與他距離漸近,一度逼近他身前,揮棍擊打。他的右眼眼罩忽然被橡膠子彈擊中,但未有射穿,「嗰陣唔知中咗邊度,仲以為係中咗塊面」。他指自己中彈後曾休克兩秒,幸未被警方制服。

他當時傷勢嚴重,在旁急救員建議他登上於附近停泊的校巴接受急救。他卻憂心警方推進防線時,會發現並拘捕他,不能及時救治傷勢,「呢種傷勢若果比差佬捉到實會死」。他憑著意志力,自行跑離現場,到達離衝突位置較遠的迴旋處。

IMG_0399
當晚無數傷者需由義務急救員運送至成為急救站的中大夏鼎基運動場。

當時他還未察覺眼部受傷,只覺雙眼愈來愈痛,臉上傷處血流至手足,「諗都無諗過會多血到咁,流到手腳都係」。直至在場的急救員多次提及其眼部傷勢,他才驚覺自己眼部中彈。傷處痛楚不斷加劇,他不得不閉起雙眼,其後經救護車送院搶救。雖然兩眼漆黑,他仍感受到自己在救護車內,「嗰陣係預咗自己會盲,個人謝咗」,但感恩車上有就讀護理的朋友一直相伴,「嗰陣覺得有個人拉住我」,令他安心不少。

住院三日痛楚未減 憾未能參與前線

俊仔送院後住院三日,醫生指其右眼眼球及視網膜受損,上下眼皮、眼下骨,以及眼鼻間淚管爆裂。住院期間,他接受兩次手術,分別是修復眼皮並縫針,以及修補淚管,出院後仍要接受治療。他慶幸現時康復進度理想,右眼現剩五成視力,有望再恢復多一至兩成視力。

接受手術時,他選擇了局面麻醉,而非全身麻醉,「諗住唔好晒時間,早啲可以出翻去幫手」。兩次手術分別歷時3小時及5小時,他強忍痛楚撐過手術,感激在旁支持的醫護人員,「雖然我入院理由唔係中彈,但佢哋都知係發生咩事,一直同我講『對唔住』」。

完成手術後,痛楚仍然未止,他不敢睜開雙眼,無力進食,令在旁的家人心痛落淚。家人一直以來也支持他參與前線,但叮囑他保護自己,他因此而感到失落。其後,他從手機上看見晚上更激烈的衝突,遺憾未能走在前線繼續支援,嘆出院時此事或已告一段落。此時他變得厭世,失去了關心外界的動力,但坦言未有輕生念頭。

重見光明感恩親友支持 嘆抗爭愈見嚴峻

飽受傷勢打擊的俊仔出院後,轉眼間便擺脫頹廢,重見光明成了他的轉捩點。入院前他曾經以為自己會因此失明,感嘆尚有很多未完的遺憾。不過,他出院後一直得到家人的悉心照料,而且身邊朋友不斷登門拜訪,「呢啲時勢仲可以見到面已經好難得,仲要有佢哋嘅祝福」,家人和朋友成為了振作他的動力。

與獨媒記者重返校園,走到運動場,本身熱愛運動的他慨嘆傷後須暫時停止運動,「都無辦法,唔想再傷多幾個月」。令他更無奈的是原本安好的校園生活被政府奪去,「team mate有人被捕,無得後備架嘛」,直指即使未受傷,亦難有心情再繼續運動,只好暫時停下。

重回昔日戰場,他坦言沒有絲毫憤怒,反而異常冷靜。他直言臨陣時沒有甚麼值得憤怒,須保持冷靜,「對方已經抱住要殺死我哋嘅心態,已經無必要嬲,要有豁出去嘅心態」。受傷後不斷有隊友安慰稱「煲底見」,他感恩同輩仍視自己為堅實的隊友,「雖然我傷到咁,同退咗半場一樣,但佢哋都無離棄我」。運動已歷時五個多月,他感嘆街頭戰線前景愈來愈嚴峻,但必須堅持,否則運動會迅速消亡。

無標題

記者:陳世浩

版權: 

「光復屯公」被控侮辱國旗男 今遭加控管有工具作非法用途罪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21歲水吧男侍應涉於9.21「光復屯門公園」遊行期間,於屯門大會堂外燒國旗,今午於屯門裁判法院提堂。控方申請增加一項「管有適合作非法用途的工具並意圖作非法用途使用」罪,案件押後至2020年1月9日再訊,期間被告獲准以原有條件保釋。另外,於粉嶺裁判法院提堂的社工劉家棟,將於明年1月就阻差辦公罪答辯。

21歲男光復屯公涉侮辱國旗 今再加控藏有工具可作非法用途

21歲的鄧智樂原被控一項「侮辱國旗」罪,控方今日再申請加控一項「管有適合作非法用途的工具並意圖作非法用途使用」罪。控罪指,被告於2019年9月21日於香港新界元朗鳳琴街近燈柱FA3556,管有適合作非法用途的工具,即一個活動板手、七條六角匙、一對手套、一支火熗、一個口罩及一個金屬罐裝有白電油,並意圖用作非法用途。

辯方申請暫不答辯,並將案件押後,以給予被告法律意見。期間被告獲准以原有條件保釋,即5000元現金保釋外出、守宵禁令、每周到警署報到及不得離港。

IMG_2396

兩女舊咖啡灣藏氣球等物品 押後再訊待化驗報告

另外,早前於9月30日晚屯門舊咖啡灣泳灘被捕,被指藏有裝有液體的氣球、油漆、剪刀等,因而同樣被控「管有適合作非法用途的工具並意圖作非法用途使用」罪的楊頌恩及莊生玲,案件押後至2020年2月6日再訊,以等待控方就裝有液體的氣球之化驗報告,及獲取律政司法律意見。期間兩名女子獲准以原有條件保釋。

社工劉家棟阻差辦公罪 明年1月答辯

7月27日的元朗大遊行,「社工復興運動」成員劉家棟(23歲)被控一項「阻差辦公」罪名。案件今日再於粉嶺裁判法院提堂。控方申請修改控罪的英文版本,獲裁判官批准,中文版本則不變。

控方原本準備好今日聽取答辯,但辯方需要索取控方文件及提供法律意見,申請押後至明年1月22日答辯,獲裁判官批准。

IMG_4330
社工 劉家棟

記者:黃蕊獻、黎彩燕

版權: 

特朗普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 黃之鋒:有賴反送中運動港人付出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回應表示,感謝參與反送中運動港人的付出,才能令美國政界對香港的關心急劇上升。

黃之鋒表示,香港眾志在三年前成立時已積極推動法案,務求令共和及民主兩黨跨黨派支持推動香港民主,並在國際上牽制北京。他提到,兩年前赴美遊說時,支持的美國議員「十隻手指數得晒」,今日法案通過,是港美關係的里程碑,及重大關係調整。

早前遭揍銷參選區議會資格的黃之鋒稱,香港眾志將積極收集各界意見,向美國提交作制裁名單,包括香港官員和警員等。他指出,特朗普簽署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為參議院版本,香港眾志會推動將法案「加辣」。

黃之鋒又表明,香港眾志會積極要求美國行政機關執行制裁,並點名前警務處處長盧偉聰和署任南區選舉主任蔡亮,「如果愛國就唔會喺美國有物業,應該返大灣區居住,就唔會受到制裁。」他指,香港眾志會繼續推動在世界各地,包括英國、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等,設立類似的制裁機制。

無標題
(資料圖片)

特區政府:極度遺憾

特區政府早上發聲明回應,稱強烈反對「涉港法案成為美國法律」,並對美國無視香港多次就法案提出的切實關注表示極度遺憾,更指法案會向示威者發出錯誤信息,無助緩和香港局勢。

在聲明中,特區政府指出,法案明顯干預香港內部事務,形容為「既無必要,亦毫無理據」,並會損害香港及美國之間的關係和利益。政府發言人斥,《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是以人權及民主為名,部分條文實際上涉及出口管制和香港執行聯合國制裁措施,與香港的人權和民主無關。

記者:麥馬高

是你告訴我和平示威沒有用,那麼文明投票呢?

$
0
0
內容: 

星期日選舉天,看到超高投票率,相信每個人都很忐忑,心裏在盤算:以前沒有在區議會投票今次湧出來的150萬「民意海嘯」,取態如何?傳統智慧告訴我們,投票率愈高,能打破建制鐵票效應,對民主派愈有利;但這個智慧,在社會激烈對立,暴力升級,全城堵路,汽油彈滿街之後,是否仍然一樣?

選舉真好,答案立刻告訴你:保皇黨崩盤大敗,泛民光復十七區區議會,打下地區行政新陣地,撕破謊言,寫下又一頁新香港歷史。

幾組數字,值得注意。

**對比2015年區議會選舉,由於投票率高加上選民登記增加,多了151萬人投票,這些新增選民的投票意向如何?泛民得票由58萬增加至167萬(增幅188%,近兩倍),建制得票由79萬增加至120萬(增幅52%),即是說,新增的150萬票,約72%支持泛民,只有約28%支持建制。這數字很重要,即是說,這些「沉默大多數」,以往無興趣區議會投票的選民,今次蜂湧而出,超過七成都支持泛民,反對保皇黨。

**很多保皇黨,為了向阿爺交代,吹嘘自己得票也有增加,這論述非常滑稽。總體投票人數多了超過一倍,你的票數,也要多一倍,才算能保持優勢;否則餅造大了,你只分得一條毛,好叻嗎?又如通脹100%,你的人工才加了20%,難道還會吹嘘自己努力有可觀回報?例如何君堯,輸了,還說自己選票比上屆多,卻看不見對家的票數如火箭飊升;請何已完謙虛一點,檢視一下自己的不足,這是苛求了。

**大家不要忘記「民意海嘯」的背景:中大一戰與理大圍城後,全港堵路,市民生活不便,西環操盤人開始以為有機可乘,轉風向,鼓吹區選如常舉行,並連續多天在各黨報賣頭版廣告,叫人記住投票,「止暴制亂」、「以選票向暴力說不」,議席零蛋的新民黨葉劉與崩盤民建聯主席李慧琼皆說,輸在「太政治化」,喜歡諉過他人,其實就是你們有份搞出來把政治議題與區議會掛勾,你要怪誰?結果就是被市民狠狠打面。民意很清晰:也許市民不滿生活不便,但市民更不滿政府、更不滿警察暴力,保皇黨詐作不見,就被海嘯淹沒。

**請看看大埔區,政府的如意算盤,就讓吐露港公路被封,就讓東鐵線停駛慢行,大埔區居民是全港各區中,幾乎最無路可走的區域,大埔區議會選舉結果一片黃,奪取全數議席,可見市民眼睛很雪亮,清楚知道問題根由,政府奸計,沒有令他們轉移視線。

**還有天水圍區,又是全部議席一片黃。上兩星期,由於輕鐵停駛,西鐵失驚無神又封站,天水圍居民出入苦不堪言,也是交通重災區,居民同樣沒有中計,以選票製造海嘯。

有人指,若同2016立法會選舉比較,會得出甚為不同的解讀:

**若看整體得票,今屆區議會選舉,泛民與建制得票率大約為57% 對 41%,即是說,與2012和2016立法會選舉相似,「六四比」多年沒有變過。再看今屆區議會選舉比2016立法會選舉多了81萬新選民投票,新增選票,大約 59% 投給泛民,41 %投給建制,也維持「六四比」,即是說,「六四比」這個格局未變,就算投票率高達七成,仍然「六四比」;泛民議席大勝,全因為區議會選舉單議席單票制,多一票勝者全取。(不過,這個選舉制度小選區、單議席單票,一直有利建制派,也是他們有份設計與認可的,他們今天埋怨選舉制度就是輸打贏要了。)

**首先,我不認為區議會選舉的數字應同立法會選舉比較,因為立法會選舉大選區,候選人光譜闊,由最本土到最保皇,由最極端到最大路,由中間派到扮中立派,照顧不同市民口味,而且政治明星多,選擇多樣化,投票率一向較高。

**而區議會是完全兩回事,對選民而言,候選人大部分面目模糊,地區事務零星瑣碎,一向提不起勁去投票;市民今次熱情投票,有很多protest vote,是一場公投式的政治表態,把區議會選舉的關注度,推向前所未有的層次,

**有人會認為,保皇黨仍有四成選票支持,實力不容忽視。沒錯,但最少,唔該,選票證明了,沒有「沉默大多數」支持政府這回事。三百萬人投了票,保皇黨不能再說另外還有「四百萬沉默大多數」,還沒登記做選民或沒投票的四百萬人,他們大是大非面前選擇不表態,沉默的人將永遠沉默,他們在沉默中隨波逐流、在香港社會中無關痛癢,他們永遠不會在香港的巨變中擔當任何角色。

**沒錯,還有四成人支持保皇黨,他們是發了聲的少數,不是「沉默大多數」,反而,問題係,現在整個專政政府正是制度性系統性地只聽取這少數四成選民的聲音!

二百萬人遊行,減去未有資格投票的學生,大概就是今次投票泛民與本土派的160多萬選民,半年來的歷練,這群人堅毅不屈、有創意、有持久力、有原則、有行動力。區議會大勝,只是一個開始。

半年來的運動,把區議會變成兵家必爭的陣地,改變了區議會選舉遊戲的本質;泛民入主各區區議會,縱是只是諮詢架構,將會掀起前所未見的新波瀾,從下而上顛覆既有的政治生態。

現在,球在北京的場上。選舉遊戲的質變,將不是這一屆的事。泛民在地方架構中「奪權」,北京不會接受;117席區議會界別的選舉委員會議席,北京亦不容有失。今後若還有特首選舉,北京將不可能在選舉前確知結果,正中極權大忌。

中央權貴圈一定在思考,如何改變甚至推翻既存的遊戲規則,不容庶民掌權,一場更激烈的抗爭,源自北京的無底線攬炒大反撲,即將開始。

最後,不知道還有沒有些官員,還僅餘有半分良心,可以聽得進去:民意已經很清晰,趁局勢稍為平靜時,走下選舉結果為你鋪的下台階。

是你告訴我們和平示威沒有用,你是否準備告訴我們,文明投票也沒有用?。

*** *** ***

相關文章:
一票不投黨國資本主義排外民族主義高科技全方位監控超級強國的代理人
國際專家割蓆監警會,林鄭還等什麼?

版權: 

香港群眾運動中的自由倫理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香港的群眾運動受到全世界的矚目,無論是贊成者還是反對者,似乎都忽略了其中的自由倫理,筆者在此就以價值中立的自由倫理來探討一番這場運動。

自由的倫理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就是私有財產權受到保護,離開私有財產權根本沒有辦法談論自由,私有財產權是自由最完美的體現和最有效的保障。人的自由行為絕不能超越私有財產權或者破壞私有財產權,這應該成為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自由公民的最核心理念,一旦人的行為違背私有財產權受保護的界線也就意味著自由立即喪失,無論行為的目的和口號多麼高尚而響亮。在自由倫理中不存在群眾行為,只存在群體中的個體行為人,只有個體人才能夠有所行為,諸多個體人的行為描繪出一幅群眾運動彩圖。

香港群眾運動有和平的方式,這些方式包括張貼標語、噴塗標語、設置路障,以上這三種行為所發生的地點都是行為人不具有私有財產權的場地,當行為人對某一場地不具有私有財產權的條件下,他是不具有對這一場地實施任何行為的應當性的,這實際上是破壞了私有財產權的倫理理念,這是走向了自由的對立面,這是消滅了自由。當然,如果行為人對自己不具有私有財產權的場地進行了租賃,並且得到了場地所有者同意可以在此張貼標語、噴塗標語、設置路障,這是完全符合自由倫理的,在租賃期間行為人獲得了這些場地的張貼標語、噴塗標語、設置路障的使用權。

更進一步說,如果行為人既沒這些場地的私有財產權也沒有進行租賃這些場地的使用權,只要場地的所有者同意他們也可以張貼標語、噴塗標語、設置路障,這樣也是符自由合倫理的。但是香港群眾運動中的行為人在張貼標語、噴塗標語、設置路障的過程中並沒有滿足以上三個條件,他們也就不符合自由的倫理,他們完全可以在自己家中或者自己身上張貼標語、噴塗標語。

以上三種和平的方式經過一番簡單的考察我們發現是不符合自由倫理的,那麼暴力的方式是否符合自由倫理呢?砸毀店舖、破壞港鐵、投擲燃燒彈這三種方式同樣是超越了私有財產權的範疇,暴力破壞非自己所有的財產是對私有財產權倫理理念的更嚴重破壞,這種行為急速導致自由毀滅。即便是暴力破壞者租賃了這些財產,他也同樣不能進行暴力破壞,因為這種使用財產的方式直接導致財產權的消亡,財產權一旦消亡使用權也就失去載體了。在自由倫理範疇之內,行為人可以暴力破壞自己所擁有的財產,比如自己汽車、房屋、貨幣等等,這種行為是真的自由行為。當然行為人也可以買下店舖和港鐵,這樣他就可以在自由倫理範疇之內對這些財產進行任意暴力破壞了。

自由倫理的中立性就在於與行為的目的和動機無關,也與行為人的價值取向無關,自由倫理只關注具體實施出來的真實行為,考察這些行為是否符合私有財產權的理念原則。如果行為人是愛國、愛黨人士,那麼他做出同樣的行為也同樣是違背自由倫理的,自由倫理並不考察個人的內心世界。

原文刊於風傳媒

版權: 

中環和你lunch文宣貼滿天橋 OL:抗爭冇停過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中環今日繼續有「和你lunch」,在熙來攘往的中環行人天橋舉行,約有300人參與。參加者聚集在行人天橋上持續叫口號及唱《願榮光歸香港》,亦有人響應帶同便利貼和膠紙等,在天橋上貼上文宣。現場有人叫喊「愛丁堡,今晚見」,呼籲市民今晚出席「《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感恩節集會」。

DSC02969

美國總統特朗普今早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法案正式生效。活動期間有外籍男子高喊「Whose house, our house! Whose street, our street! 」的口號,並嘗試用廣東話叫「光復香港,時代革命」、「五大訴求,缺一不可」、「香港人,反抗」等口號,現場人士歡呼鼓掌,有人與他握手和擁抱。

DSC02916

OL攜文宣參加「和你stick」

白領裝扮的S小姐表示每次「和你lunch」也有參與,對於特朗普迅速簽署法案感到驚訝,她原本預期在中美貿易戰影響下,法案未必能順利通過。S小姐認為,法案對運動前景必定有正面影響,畢竟獲得國際關注及重視,她認為當務之急是令當權者負上應有的責任,受到應有的制裁。

S小姐表示秉承「兄弟爬山」的原則,相信無論和平抑或勇武的活動,也有一定的成效和影響,「中環和你stick」旨在向香港人和國際社會表現「抗爭冇停過」,象徵香港人不會輕易放棄,「前線的勇武手足今個星期休息,咁我哋咪補位,互相配合!」

S小姐
S小姐

德國青年參與 支持爭取自由

來自德國的碩士交換生Kolja戴上黑口罩,高舉五字手勢,站在一群華人面孔之中,吸引不少媒體拍照記錄。Kolja由活動開始一直留到結束,他表示透過本地朋友了解香港的社會運動,認為爭取民主和自由的革命總是值得支持,而且這場運動會影響他身邊的朋友,因此他也希望發聲支持。

Kolja認為在過去多年,香港是自由城市的象徵,無論是經濟貿易自由,抑或人民的自由,如今香港的自由受到剝削,值得支持香港人為此抗爭。他表示相比勇武的街頭抗爭,自己會選擇參與和平的行動去表達訴求,雖然他明白激烈的抗爭手法某程度上令國際廣泛關注,人權法案得以快速通過,但他認為用和平方式表達訴求,不阻礙他人生活會更加友善,亦令中國大陸指責香港抗爭者是「暴徒」的指控不能夠成立,保障香港的國際形象和地位。對於美國通過法案,Kolja認為中美關係將會有新的變化,相信中國在未來將會非常小心,處理與香港一直以來糾纏不下的一國兩制議題。

人群於下午2時左右陸續散去,Kolja對記者說「今晚見!」,並指世界各地有很多人支持着香港人,「請你們別灰心!」

kolja
Kolja寫的便條。

DSC02977

記者:何思珩


逾千市民鐘樓集會聲援理大 義務急救員:不願捨棄任何一個人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理工大學自11月17日被警方圍封兩星期,今早警方更派安全小組進入校園內蒐證及處理危險品。有網民發起晚上於尖沙咀鐘樓集會,近2,000人出席聲援被圍困理大的人士,批評警方圍捕校園內的抗爭者,促請政府釋放理大學生。有義務急救員稱「好掙扎走定唔走」,並稱有同伴即使身穿反光衣離開,但依然被捕。她與其他急救員都認為:「既然都係俾人拉,寧願留喺到,我哋唔願意捨棄任何一個學生。」

無標題
陳凱興

集會在晚上7點半開始,有近2,000人出席。好鄰舍北區教會傳道人陳凱興帶領集會人士高唱《願榮光歸香港》及《Shalon, My friend》並一同呼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釋放理大學生,反對警方圍捕」。他表示,香港人在理大事件後已很久未有集會,希望透過集會表達對理大抗爭者的支持,「讓佢哋知道喺不遠處就有班人支持緊佢哋」。他指理大的留守者根本不應該自首,強調他們沒有做錯,只是爭取五大訴求,但警方卻以圍捕多日的手段對待留守者。

無標題

作為守護孩子行動的發起人之一,陳凱興表示心情一直十分忐忑,非常擔心一眾守護孩子行動的父母因留守校園而要付上極大刑責,但很多父母仍然願意部伴留守的人士,默默作出安慰,「其實物資係夠,更需要嘅係人。」他又以《聖經》哥林多後書4:8:「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裏作難,卻不致失望」作勸勉,呼籲大眾支持仍在理大的留守者。

無標題
Alice

義務急救員指受傷情況嚴重 盼社會毋忘抗爭者

理大義務急救員Alice之後分享留守的經歷,她指逗留在理大三天兩夜,一開始都是處理一些常見的傷勢,但警方在出動水炮車後,情況愈演愈烈,警方之後更開始包圍校園,並要求留守者在晚上10時前離開。她指,當時「好掙扎走定唔走」,並稱有同伴即使身穿反光衣離開,但依然被捕。她與當時在場的15至20人義務急救員都認為:「既然都係俾人拉,寧願留喺到,我哋唔願意捨棄任何一個學生。」她稱在抗爭運動以來從沒有哭泣過,但當時十數人圍在一起哭泣及撰寫遺書,「唔知第二日仲見唔見到對方。」

她又指,理大的抗爭者傷勢極為嚴重,有抗爭者遭警棍打至穿頭,傷口由頭頂長至額頭;有抗爭者的下巴傷口亦見骨。她稱,「究竟呢班學生做咗乜野?反法你咪拉我囉。」眼見抗爭者嚴重受傷,但卻無法即時送院,Alice坦言無力感很大,即使之後僥倖出來,但仍無法安睡,甚至有隊員因此無法再承擔急救工作。她又指有留守者出現自殘行為,部份人更有創傷後遺症,希望市民即使面對區議會大勝,但都不要忘記在流血的抗爭者。

無標題

集會之後播出一段理大抗爭者的聲帶,指警方除了實彈之外,所有武器都盡出。他稱理大內的人因被圍捕而人心惶惶,「唔會諗到2019年喺大學入面會發生大屠殺。」該抗爭者又指,在校內兩天已深深感受絕望,雖然自己最後幸運離開,但一直希望所有在理大內的留守者都可以安全離開。

群眾不願聽疑似抗爭者發言 前理大導師憂警隨時找麻煩

無標題
退休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導師上台發言

集會之後開放予公眾發言,有兩名疑為抗爭者的人士欲表達感受,但最後被現場人士阻止及勸喻離開,更有人高喊「唔想聽,唔好再講。」一名退休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導師之後發言,指相信校園內已沒有留守者,又希望大家紀念被登記資料的抗爭者,「唔知警察幾時搵佢哋麻煩。」她希望社會大眾都愛護自己,保持心情平靜,「咁先幫到其他人。」

_DSC1663

一名巴士公司職員表示,自己在運動期間,經常被公司安排修改巴士路線眼見警察經常借故生事,斥他們「離哂譜」,他又向公眾道歉,指巴士經常因改道及道面情況而無法提供服務,「想同你哋講對唔住,我哋服務唔到大家。」集會最後在晚上9時45分結束。

在18日深夜,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聯同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及港大法律系講師張達明等人進入校園,勸喻留守者離開。曾鈺成指,未滿18歲的學生,可在接受警方登記及拍照後離開,但警方保留追究權利,而18歲以上的人士就會被拘捕,惟仍有抗爭者堅持留守。理大副校長衛炳江及楊立偉之後多次進入校園視察及尋找留守者,校方更多次發聲明建議警方解封校園,但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拒絕撤除圍堵,重申警方進行的是執法行動,政府的目標是和平解決事件。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版權: 

警方:明日完成搜證後立即解封校園

$
0
0
內容: 

警方聯同消防處晚上見記者,警方表示預料明日完成校園內的搜證及移除危險品工作後,便會立即解封校園,校園外圍的所有警員均會離開。

警務處助理處長(行動)周一鳴表示,警方今日在校園進行搜證工作,他指理大每一個樓層均受到不同程度破壞,不同角落有汽油彈及攻擊性武器。他又稱校園範圍廣泛,故今日分開不同小隊到不同建築物搜證,而爆炸品處理科亦到不同角落搜查。

他表示今日行動差不多告一段落,但尚有工作需待日光時間舉行,明日行動將會繼續,有信心於明日將安全的校園交還理大。

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高級警司李桂華表示,在校園內發現3801枚汽油彈,其中100汽油彈捆綁著卡式石油氣罐以增加威力,另外發現有921樽卡式石油氣罐、588瓶化學物品、12枚弓及200支箭,以及一支氣槍。警方並拆除12個大型投擲器,以及四箱拮軚的釘。他又指校園內有44部車被毀壞,認為目的是要拿取電油製作汽油彈。

消防處副消防總長(牌照及審批)黃鎮業指今日派出53位隊員,分成四隊處理危險品,巡查校內平台、危險品倉及大部分大樓。他表示校園內發現大量危險品,包括550公升易燃液體等。黃鎮業又指,校內實驗室被破壞及進入,不少消防系統亦被破壞,但27間危險品倉未被破壞。

黃鎮業表示採取了多項行動,將危險品從陽光下移開及圍封等,已確認校園沒有即時消防危險。消防處今日主要巡查較危險的地方,行動將於明日繼續。

周一鳴表示今日沒有遇到任何留守人士,只稱希望盡快解封校園,表示「有信心」,他亦明確表示沒有派出任何喬裝人員進入理大。

他稱解封後沒必要進入校園,亦沒有任何推斷有任何留守人士在內,只稱留守人士應「睇咗醫生先」,「咁既環境留咗兩個禮拜」應先進行身體檢查,又稱拘捕已不再是警方首要任務。記者問到如在行動中發現留守者,不會強行將其帶走。

理大晚上亦發出聲明,表示明天預計可解封校園,聲明全文:

據了解,校園情況比預期中複雜,破壞的程度嚴重,危險品分佈廣泛。為加快工作進度,消防和相關的政府部門於今日下午增加人手進行清除危險品的工作,預計明天校園可以解封。

記者:麥倩怡

民主戰勝歸來之後

$
0
0
內容: 

Where is the beef ?

它來源於一則廣告,1984年Wendy's 連鎖店說自己的漢堡飽中的牛肉比它的競爭對方 McDonald's and Burger King 的為多。

從來沒有人想過民主派有機會佔區議會議席的多數。最接近的情況是民主派九七前乘八九六四之利,贏取了立法會議席的多數,但那時不同,當時的民主派有頗長的一段時間經營,建立橋頭堡。今天,反建制派要在九個月後立即面對立法會換屆選舉,截去其頭尾,新當選的反建制區議員只有約半年時間就要面對其期中試,向選民交代。他們必需向選民證明,他們做得比建制派強。

今次選舉結果似乎改變了香港的民主路線圖。過去,泛民的一般想法是動員群眾,爭取中央落實雙普選。這一路線圖因2014年人大落閘而令港人感到民主無望,這導致了雨傘運動,佔中和今天的反送中。新的民主路線圖似乎告訴香港人可以透過手中一票,奪取議會多數席位,奪取選委會多數票,從而選出自己的代表,實現港人治港。這當然是個假象,共產黨操控香港有千萬個方法,例如透過人大釋法和其他暗地裡工作。可是,今次的例子說明,共產黨無法操控民意。

共產黨原先設計了三件寶,分別是區議會、立法會的功能組別和選委會,以操控香港的民主進程。區議會一向以來不為巿民重視,成為建制派的溫床,但今天被打破;選委會的設計有利保守派操控,但今天也受到威脅了,餘下的只有立法會的功能組別。

區議會內有大量地區資源可以成為反建制派爭奪立法會席位的樁腳。假若,九個月後反建制派贏得立法會民選議席的絕大多數,香港政局將變天。關鍵的問題是:反建制派的區議會新丁在未來一段日子裏怎麼幹?

梁振英提議的重組建制派在地區打陣地戰,挑剔反建制派在地區工作上的經驗不足,利用反建制在區議會上的山頭臨立,並提供財政資源的作法是一整體策略,不容輕視。泛民不應以吃花生心態等閒應對。

區議會生態在建制的長期主導下被扭曲,無法面對社會的需要。一直以來,它忽視了青年人的需要。一直以來,大部份區議員只會利用地區旅行,蛇齋餅糉等小便宜收集老年和弱勢社群票源,可是今天行不通了。

反建制派既然成了區議會的絕對多數,就需要表現其服務社區的能力。這種有能者當之的生態是西方議會政治的常識,香港的民主政治雖然跛腳,但並不表示選民沒有這一要求。

這幾天的一點感受

區選後,香港社會似乎出現了心態的轉變,康文署的活動突然地熱鬧起來;地鐵站的大部份閘口重開,交通暢順方便人們返工。社會瀰漫著一種類似於人們在新年長假後返工的情緒。巿民的訴求明顯地變了質。

結語

毫無疑問,區議會變天是因為六個月來的巿民的激烈抗爭,當中流了很多血,但選民是否希望繼續流血?就讓從政者回答吧!

守護孩子集會點點黃光照亮遮打 毋忘初心聲言「一個不能少」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守護孩子」昨晚於遮打花園舉行「爸爸媽媽守護你集會」,約有400人參加。大會派發黃色玻璃紙,讓參加者蓋在手機電筒上,一同唱出《願榮光歸香港》,寓意透過燭光將希望和守護傳達給香港人。

9月中在元朗被警員拘捕及腳踢、被警方在記者會上稱為「yellow object」的守護孩子成員,亦有在集會上發言,他鼓勵大家「用笑住嘅態度去抗爭」,強調「同行者」的角色在抗爭路上很重要,守護孩子團隊只是其中一群 「同行者」,盼望社會上有更多人支持年輕一代,「要保持『一個不能少』的初心,堅信蒙面之下的理念。」

DSC03017

成員分享落淚 不忍年輕人被打被捕

守護孩子成員Tino在集會上分享表示,每次去示威現場,最希望「乜都唔駛做」,代表當日的活動和平,毋須擋在警方防線前,亦不用協助被捕青年聯絡律師。「我見到包晒頭嘅細路入嚟(拘留室),我真係諗點解嗰個唔係我?」Tino哽咽道,現場人士聽畢紛紛拭淚。他勸喻年輕人保護自己,秉承不被捕、不流血的原則,「唔淨係守護孩子團隊嘅人唔開心,全香港好多人都一齊為你唔開心」。

DSC03046

持續半年的社會運動,令不少家庭因政見不同而發生爭執,甚至關係破裂,有年輕抗爭者無家可歸,亦有被捕人士沒有親人協助保釋。守護孩子成員羅太分享指,「我好痛心被家人離棄的孩子,無論佢今日係啱定錯,佢都係你至親嘅人,你唔可以離棄佢。小朋友千祈唔好因為一時同屋企人嗌交,而覺得冇人再重視自己,唔好覺得冇人疼錫自己。」

DSC03006

和理非撐守護孩子 盼用愛凝聚社會

參與集會的Alice是一名在中環附近上班的「和理非」,她表示知道同晚有多個活動,認為在愛丁堡廣場的集會會有更多人參與,她希望「撐下場面,做下勢」,到遮打花園支持守護孩子。Alice提到「yellow object」事件,令她覺得連「和理非到不能再和理非」的人也受到濫暴和不公對待,不敢想像其他被捕者的遭遇。她自言是普通人,相信守護孩子成員也是一樣,只是想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要凝聚大家唔一定要靠痛苦,希望同埋愛都可以!」

Alice指,明白社會上有聲音指這場運動愈來愈暴力,希望盡快回歸和平,「咁耐以嚟發生咗好多事,無論是制度定係肢體暴力 ,都係返唔到轉頭嘅事。」她讚揚守護孩子成員身體力行,提倡和平,充滿道德勇氣和承擔。「焦點未必係喺佢哋年紀上,只是佢哋咁嘅年紀仍然行咁前,真係好值得人尊重。」

記者:何思珩

十萬人參與感恩節集會 賀特朗普簽署《法案》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經美國參眾兩院通過後,昨晨獲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成為法律,大專學界國際事務代表團昨晚(11月28日)於中環愛丁堡廣場舉行感恩節集會以示感謝。有人手持美國國旗到場,大會宣布集會有約10萬人參與。

民間集會團隊發言人劉頴匡表示,感謝美國通過法案,又提到民主派於區議會選舉中大勝,「證明我哋係民意嘅大多數。」劉指,政府必須要盡快回應民間五大訴求,「如果唔係只會不斷有更多衝擊出現。」大專學界國際事務代表團發言人張崑陽表示,美國通過法案起示範作用,鼓勵其他自由世界國家訂立相關法例,以聲援香港。

.04.2
(右起)民間集會團隊發言人劉頴匡、大專學界國際事務代表團發言人張崑陽

集會開始時,意大利男高音Stefano Lolando首先演唱美國國歌,他用廣東話表示,專程來到香港聲援,並指全世界有很多人支持香港人,「唔好放棄,如果唔係就會變成中國。」

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發言表示,感謝前線示威者在理大及中大保衛戰中作出犧牲,才令美國政界對香港關注急速上升,「希望大家對勇武派要有百分百支持。」黃又指要將人權與民主法案遍地開花,進一步制裁香港警察。黃於昨晚以視象形式於意大利國會作出聽證,「將制裁帶到歐洲!」張崑陽表示,國際游說工作並未結束,大專學界已準備了超過100頁的制裁報告,會直接送予美國國務院和白宮,「比世界聽見香港,看見香港。」

無標題

立法會議員區諾軒表示,英國開始考慮制裁迫害香港人的官員,亦有部分日本地方議員開始聯署,要求日本參眾議院將日本版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放上議程,「當有第一個亞洲國家企出嚟支持香港,相信會有更多國家站願意出嚟支持香港。」

大會播出美國政界支持香港的片段,其中共和黨海外事務組織副主席俞懷松(Solomon Yue)表示,香港人需要團結,令民主派於立法會成為大多數,才可以逼令政府推行真普選。

在集會的論壇環節,候任元朗區議員張秀賢表示,區議會選舉結果讓國際社會知道大多數港人站在抗爭者的一方。民間外交網絡秘書長方志恒指,北京在香港的運作主要是依賴代理人網絡,如親中議員、權貴等,但特點是他們的子女和資產都不是在中國,而是在其他自由世界國家,所以法案可以發揮作用,去制裁這些人士。但他表示要法案執行,還需要很多準備,如推動民間外交,不一定只靠黃之鋒等政治明星。

無標題

集會結束後,有防暴警察在連接愛丁堡廣場的行人隧道外截查離場人士,引起大批市民不滿。防暴警員衝前並拘捕一名男子,有警員指他使用鐳射筆照射警員,將他拘捕。有市民不滿,走出干諾道中馬路,但警方未有行動。

IMG_2071
傅先生

參與集會的陳先生表示,感謝特朗普簽署法案,提到中國政府和建制派同聲譴責美國通過法案,「呢幾日嘅反應,比我見到真係對呢班人有傷害。」傅先生亦表示,親政府人士反對法案主要是因為正中他們要害,「所以佢哋先會作出呢啲言語上既反擊。」

陶先生表示,自從6月反修例風波爆發,近日開始出現一些好消息,如民主派大勝區選和人權與民主法案通過,所以希望出席是次集會,感謝港人一直以來的堅持。對於建制派反對法案,他指在民主的地方一定會有不同的聲音,「但如果因為呢啲反對聲音而唔去堅持,就會變成一個只有論述嘅社會。」他認為市民只要認為是為社會爭取正確的事,「就應該要繼續爭取落去。」

無標題

無標題

記者:鄧佳明、梁筱琁

Viewing all 1159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