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社運
Viewing all 1159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何傳耀中五生中槍 台大醫師姜冠宇憂:後遺症很大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香港十一抗爭事件,於荃灣遭港警以實彈近距離射擊胸口的何傳 耀中五生中槍,經過急救手術後,已成功取出胸中的子彈,經常在臉書發表時事議題的台大醫師姜冠宇在臉書表示,「這個孩子應該還有機會,但是後遺症很大」。

根據膠人膠事研究所2號機在臉書貼文表示,中槍學生情況根本不穩定,目前使用人工肺模擬心肺循環系統,先將病人血液引流體外,利用氧合器及氣體混合器將氧氣溶入血液及抽出二氧化碳,再將血液加熱送回體內。

膠人膠事研究所2號機表示,人工肺雖無直接治療作用,但可用以替病人「買時間」,讓心肺得以暫時休息,撐至心肺功能恢復或接受心肺移植之時。

台大醫生姜冠宇指出,因子彈打到過度接近肺,造成失血過多右肋膜過痛無法呼吸,才導致血氧循環不足需要葉克膜,等緊急時間過了之後才能用右肺和正在修護癒合的左肺呼吸。

姜冠宇在臉書表示,「這個孩子應該還有機會,但是後遺症很大」。姜冠宇在文中指出,轉貼的 X 光片可以看得很清楚,這是嚴重氣胸、肺已經全塌陷,並且緊急置入胸管的情況,左下角血胸的量比較少,並沒有打中肋下動脈和縱膈腔大動脈,「這是不幸中的大幸」。

姜冠宇認為,從流出的 X 光片看來,傷者應該還要再進開刀房開另一個孔,把胸管放置在更理想的位置,來解決血胸與氣胸的問題,也要胸腔鏡截去一塊在槍軌上受傷的肺葉,阻止後續可能的肺出血。

十一國慶,香港各地爆發激烈衝突,當日警方共拘捕逾180人,25名警員受傷,曾志健雖然人還在醫院,則被控暴動罪、襲警二項罪名。


運動正在降溫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筆者昨午(10月4日星期五)在立會筆耕,完成後於晚上七時許趕回觀塘家,其時立會十室九空,在金鐘地鐵入閘前,開始看到示威青年堵夏慤道。以下是筆者的沿途觀察。

筆者在地鐵車廂內看到小量準備出動的青年,有三兩成群的中學生,其他大部份成年對可能的街頭示威活動表現漠不關心。筆者看到一對男女青年,那男的帶著黑色口罩,十分壯健,看樣子是勇武大軍常客,他表現輕鬆,準備到觀塘開 P。筆者事後看各區的衝擊情況,由於差人是在市區設施被破壞後約半小時後才到現場,因而有一群有經驗的勇武是不用擔心受皮肉之苦的,這青年可能是這類人。

筆者擔心所乘列受阻的事情發生了,筆者所在的剛剛是觀塘封站的第二輛列車,因而需要從牛頭角步行回家,沿途見到小量青年向觀塘出發,準備參加示威,當中包括上述的那位大隻佬。筆者沿途看到食肆內食客和街上購物的成年人,全部對示威行動漠不關心。反送中運動裡的最大群體是成年人,他們的動力來自支持後生仔,筆者回港後與黃藍絲友人交流看法,他們無一例外,感到白色恐怖,擔心因發表意見而被打,也對暴力感到厭倦。當然地,黃藍絲對暴力的源頭理解各異。基於此,筆者認為反送中運動的強大基礎 backbone 已完結。未來不大可能出現百萬人大遊行。現時網絡上不斷流傳的「千萬不要中政府的圈套,他們想我們亂,我們就更加要安靜,認清楚我們必勝的戰場」的說法其實是「敦克爾克戰役」。示威者明白在目前沒有實力與警察作正面衝擊。同情者所說的:「如果撳掣派在下屆立法會佔不到 35 席,特府明年今日就要投降講數,否則政府癱瘓,寸步難行。」那是後話,示威者現在找口實撤退(如當年的邱吉爾)。

「敦克爾克戰役」

「敦克爾克戰役」的撤退成功鼓舞了士氣,因為當時聯軍幾乎未從德軍手中贏過一場代表性的戰役。該電影最感人的一段,小隊長向他的隊員說:「我們被敵人當獵物一樣追捕,但我們站著逃跑,活著就是報復!」好一句活著就是報復。

屋邨區觀察

筆者居住屋邨,所住的屋邨從來不是示威區。觀塘半山秀茂坪區是一個龐大的公屋群,那裡也不是示威集中地,但筆者在晚上九時許看到大批青年從那裡遊行下觀塘,設路障,破壞交通燈和中資銀行,可見那晚的動員比人們在電視中看到的嚴重,說明點著哂各屋邨的青年。其他的如「連上水這個小社區也有過萬人上街」、「西環這乜都搞唔起的老區,家下都聚咗人喺街」。這不能以網上動員「18 區唱榮光活動」來解釋,人群不是你叫吓就出。昨晚的強大動員當然是拜林鄭的反蒙面法所賜,但一條茂利警察沖口而出問住屋邨的有乜地位,和隨後的太古康怡花園中產因不滿警察在那裡施放催淚彈驅散人群而辱罵警察事件點著了全港公民青年。

我們在電視中雖然看到大量破壞和激烈對峙,但「真係做戲咁做,一到十二時散場,全部走清」。這也算天佑吾民!因為,「會否死人是今晚全民抗爭的分水嶺,其他的已不重要。」我們雖然看到防暴警察叫示威青年「投降」感到錯愕(他們進入了戰爭心態實在可怕),但示威青年不敢近身與警察肉搏戰,這是退潮的啟示。示威者在凌晨集體撤退也表示不希望出事。青年人回復理性給香港一個空間。

今天的反應

今天早上筆者外出,沿途看到上班人士,只有筆者一人戴上口罩,沒有人響應網上號召,而筆者是習慣性不喜歡香港空氣而戴口罩的。下午的戴口罩遊行反應疏落而之前的長做長有的數以十萬計的遊行出現很大落差,完全不成比例。

學生運動

筆者認為學生激進化運動將在長期發生。教育局高官迫死學生,發指令阻止學生帶口罩。你估學生帶著口罩上堂,班內的老師認不出他/她是誰,是否自己的學生嗎?這指令看似荒謬,學校無法理基礎執行。但它的真正惡意是要求校長開除參加非法集結的學生。今次學生參與成份與 5 年前的有很大不同,據一些商會學校的內部報導,它們的學生參加率反而比 5 年前低,這意味今次的中學生參加者的質素高。冇得蒙面,一般中學生擔心被學校(而不是差人)發現,認出,被開除。因此,勇武學生失去了其學生中的主體,backbone。若林鄭不再加料,筆者估計過了這幾天後,局勢會緩和。但中學生內的政治深化會延續。因為沒有人可以阻止他們說話。

大陸會否在短期內直接介入?

筆者認為不會,一是因為筆者認為局勢會趨於緩和。另一件是人民日報文章,《人民日報》(2019 年 10 月 5 日01版)的「本報評論員」文章〈禁止蒙面 止暴制亂〉代表中央意見,它的重點是:「《禁止蒙面規例》……展現了特區政府依法制暴的堅定決心……中央……相信林鄭月娥行政長官帶領的特區政府一定有能力維護香港法治尊嚴。」

這表示中央認為目前的禁止蒙面法已足夠,因而何需插手。

附錄

禁止蒙面 止暴制亂
本報評論員
《人民日報》(2019年10月05日01版)

10月4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會同行政會議,根據《緊急情況規例條例》訂立《禁止蒙面規例》。該規例的通過,充分展現了特區政府依法制暴的堅定決心,充分體現了香港市民護法治、守安寧的共同心聲。中央堅定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為止暴制亂所採取的一切必要措施,相信林鄭月娥行政長官帶領的特區政府一定有能力維護香港法治尊嚴。

香港的暴力活動已經持續三個多月,暴力程度不斷升級。香港局勢發展越來越清楚地表明,圍繞移交逃犯條例修訂出現的風波已經完全變質,某些街頭抗爭正在向有預謀、有計劃、有組織的暴力犯罪方向演化,已經嚴重威脅到公共安全。應該看到,香港亂局持續至今,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暴徒以蒙面掩飾身份,公然挑戰法律、肆意使用暴力、破壞社會安寧。可以說,蒙面與暴力,已經形成了高度的對應關系。在此情況下,特區政府訂立《禁止蒙面規例》,合法合理合情、極為必要,就是要打掉暴徒的「心理保護傘」,為止暴制亂、恢復秩序提供有力抓手。

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已制訂禁止蒙面的法律。美國10多個州已實施禁蒙面法,歐洲有十幾個國家通過了禁止蒙面法律,加拿大規定在社會騷亂中蒙面最多可判處10年監禁。道理再簡單不過:合法的游行示威、正常的訴求表達,無須遮遮掩掩,隻有奔著違法而去的行徑,才見不得光、見不得人。特區政府訂立《禁止蒙面規例》,針對的正是少數人借蒙面暴力亂港的現實,並不影響香港市民依法享有包括游行集會自由在內的各項權利和自由。在這個意義上,特區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引用《緊急情況規例條例》,禁止任何人在公眾游行集會中使用蒙面物品阻止警方辨認身份,恰恰是為了維護香港法治,維護全體香港市民免受暴力恐懼的自由,盡快恢復社會正常秩序。

香港當前亂局不能無休止地持續下去,現在已經到了以更加鮮明的態度、更加有效的舉措止暴制亂的重要時刻。暴力橫行、法治不彰,是香港最大的危險。訂立《禁止蒙面規例》,對香港社會而言是一個契機。所有愛國愛港者都應積極擁護支持這一規例實施,維護法治尊嚴、共同止暴制亂,讓香港社會早日恢復安寧,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版權: 

一錯再錯 皆因走上極左路線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10.1 荃灣中學生中實彈,10.2全港多處依然許多人自發上街聲援,稍有常識者都可看出香港民心背向;更莫說,短短三個多月,香港人因反送中迅速地被connect並催生出真正的分離主義意識。此時此刻,再傳立「禁蒙面法」無疑是火上加油。為甚麼正常人都做得出的正常判斷,遇上林鄭政府,換來的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錯誤反饋?

若說6月初,還可能存在林鄭個人執政因素的話,從縱容鄉黑到今日黑警濫暴、濫捕,做盡不堪之事,文官系統的迅速崩壞,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實則已遠遠不再是一種判斷或認知上的錯誤,而是十分眼熟的中共維穩模式;一條極左路線。

中共在港,民心已失,稍微分析反送中運動至今的脈絡已可一目瞭然。中共在港支線繁複,眼目眾多,自然不會不知。問題是既收復民心無望,給不給香港民主就存在兩個現實層面的問題:

1)自7月始,國內輿論已將整場運動與外國勢力、暴動、破壞一國兩制、港獨等大帽子掛勾並做大量渲染;予以港人民主,不單會引起國內嘩然、不滿,更可能會起到仿傚作用;對其政權穩定帶來危險;將錯就錯便是唯一的選項。

在中國,輿論永遠是把雙刃劍。對外,大外宣要亮劍,四處點火,霸道無理,結果再次喚醒全世界對紅色中國的警惕;對内,因全面左轉,無論是複雜的中美貿易戰,還是本應可從輕處理的香港問題終都搞到沒轉彎餘地。這從一年來,國內輿論在中美貿易戰上時鷹時鴿,時而批評議和主張為投降派,時而強調要進一步開放,足可見一斑。如此,習對香港問題的決策可能面臨以下兩種情況:1.習若是理性的、想柔軟的,但輿論情勢卻會對他形成挾持之勢; 2.習若是被權力衝昏頭腦,那輿論則是一種助長。無論那一種,得出的結論都會是負面的。

2)從目前的情勢,香港很可能已被綁上貿易戰的戰車,《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又勢必通過,情勢上對中共而言,這枚棋子已為他人所用,既棄之可惜又收回無力;大一統的傳統觀念之下,右派路線顯然只能處於聲音弱小的位置。而給不給民主對於極左路線而言,實不是問題核心;而是應如何盡其所能打壓、利用為自己贏取政治資本才是根本。

從種種跡象看,習近平若真有意放棄香港,展現強人形象,早在10.1之前已有多次可直接介入的機會。顯然,這並不是他想要的選擇。但正如貿易戰一樣,為甚麼明知拖字訣可能要付出沉重代價,還要拖?或不如干脆似連登仔所預期,直接攬炒?顯然,他還是希望保留兩手牌的可能。

中共所謂內鬥,從來都只會外化為路線之爭,即左右之爭。因為專權,沒有公開討論,是左是右往往取決於權力的鐘擺。習如今雖被視為定於一尊,但左右之爭,無論從意識形態或實質工作上都不會消失。香港問題,現在左的路線既已上路,能否有效壓制便需要時間去證明;習對既尚未就此明確表態,則必然造成極左路線無論是為了掩飾其原有過錯、表達政治上的忠誠(寧左勿右)、或別有居心都會把事件做到極緻;必要時可攬炒,甚至把這座城池綁作貿易談判的「人質」。但若港人保持韌性,形勢膠著不退,極左路線遇挫,鐘擺便可能出現。所以對極左路線的執行者,其處境與港人實是類似的,同樣身處一場不確定的賭局;只不過,他們是在用瘋狂掩飾他們內心的恐懼。
 
香港的不幸,不僅在於她不可避免地成為了棋子,更糟糕的是這種情勢似乎只能當一邊走到極緻時,才能出現真正的轉機,而這往往只取決於一人一時之念。這就如,近日路透社消息指中國駐港軍力或已倍增,多數人或認為這是對示威者的一種震懾,但或許駐港軍力的角色亦存在另一種可能:監軍。即是督促另一系統的人做事的同時,也可因應情況隨機應變;甚至於關鍵時,上演一幕清君側亦未嘗不可。

版權: 

放棄移民留守參選 關俊笙:呢個地方始終係屋企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如果你有一個去外國移民的機會,你會選擇離開還是留下呢?

香港近年移民率創下新高,政府施政失效下更顯民眾異心。不過凡事總有例外,今年受反送中運動影響,不少年輕「素人」參選區議會,挑戰建制派,至少阻止其自動當選,其中一個是已報名元朗區議會「富恩」選區的關俊笙(Leon)。 

現年22歲的 Leon,居住在天水圍十多年,他是一個圍棋老師。「連登仔」號召網民參選抗衡建制派,Leon 輾轉成為該區 Telegram 群組管理員,並跟另外四個有意競逐元朗區議會其他選區的「連登仔」組成「天水連線」。

反送中運動爆發 打消移民念頭

Leon 在單親家庭長大,自小跟母親生活,母親近年改嫁並長居英國。Leon 在反送中運動爆發前,確曾考慮一同移民,「廿幾歲仔,未出走過,想去其他地方睇下有冇適合自己嘅生活。」但運動爆發後,Leon 已決心留港,「香港喺我屋企,生喺香港、長喺香港」,不希望逃避和放棄香港。如果自己離開,將會成為「逃兵」,「自己屋企火燭,但選擇去隔離鄰舍度住,而唔係裝修返自己屋企。」

「屋企就是不論變到有幾差,同屋企人政見有幾唔啱,呢個地方始終係屋企,始終係放工放學會返去嘅一個地方」,Leon 表示「就算失望也不能絕望」,對香港前境仍抱樂觀,自己既然「生於亂世就有種責任,為香港做返啲嘢。」

故此他選擇「重奪議會」的和平抗爭之路,「唔想下一代行返我哋呢一代嘅路,唔希望自己成為下一代所講的廢老。」

IMG_4985

Leon 參與6月9日反送中百萬人遊行後,回到社區發現街坊對示威活動冷感,萌生參選念頭。他指政治與民生息息相關,例如政府一直不回購領展,令天水圍物價比元朗更高。而參選亦是他衡量之後,認為是自己可以為同路人做的事。 他明言憂慮自己參選會影響家人,但 Leon 稱若人人抱持「多我一個唔多」的想法,重奪議會的行動便很難達成。

「富恩」現任區議員為工聯會劉桂容,她是在2011年區議會選舉中,擊敗時任立法會議員的李卓人當選並連任至今。

IMG_4984

記者:陳泳霖

版權: 

市民戴口罩反《禁蒙面法》 風雨無阻到九龍遊行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網民發起今日到港島區及九龍區,抗議政府引同《緊急法》實施《禁蒙面法》,下午的尖沙咀橫風橫雨,仍有過萬人在中午時份走到尖沙咀梳士巴利道,加入遊行隊伍。九龍區雨勢一度頗大,參與遊行的人士紛紛走到有瓦遮頭的地方避雨。

IMG_9329

3名女生L、K和C在商場站在出口處避雨,直至雨勢減弱才走進遊行隊伍。三人都不願透露自己真名,也不願上鏡,只允許記者從側面攝下他們的臉容。他們今年20歲,在大專學院就讀。3人分別住在九龍區和新界區,所以選擇參與九龍區遊行,「去港島我哋怕冇路走」。C戴着寫上「加油」二字的黑色口罩,K和L則戴上藍色外科口罩和鴨舌帽,只露出一雙眼睛。

IMG_9330

C說,臉上的黑色口罩是她在某次罷課集會中免費取得的。對於政府推行《禁蒙面法》,她形容做法荒謬,又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獨裁:「佢自己一個話晒事。」L則認為,政府引用《緊急法》推行《禁蒙面法》,是無視立法會的做法,又憂慮「用得一次(緊急法),就會有下一次。」

3人過往參與反送中示威活動時均會戴上口罩,原因是「害怕警察」和「想保障個人私隱」。她們以後參與示威時,還會繼續戴口罩嗎?「當然會。」「我們不怕。」「我們就係想用實際行動(蒙面參與遊行),進行反抗。」

作為學生,她們對於教育局去信要求學校不能戴口罩上學的做法感到既憤怒又無奈,同時亦覺得無力:「無辦法⋯⋯我們都做不到太多。」L語帶無奈,C則比她樂觀:「其實每個人嘅力量都好微小,但只要夠多人團結去做一件事(反抗),我相信就會成功。」

最後,記者問3人還有甚麼想說。C斬釘截鐵地說:「核爆都唔割!」L想了一想:「希望大家繼續堅持五大訴求。」K在旁補充:「同埋解散警隊!」

中午4時,大量市民戴著口罩,繼續從彌敦道前往尖沙咀加入九龍區遊行,人群高呼「香港人 反抗」、「蒙面無罪!」

IMG_0176
朱先生

朱先生年過六十,連同兩名年齡相約的朋友到尖沙咀參與反蒙面法示威遊行。朱先生表示,今天戴口罩是為了反對政府強推蒙面法,又斥政府藉推《禁蒙面法》蒙面法「打開緊急法的缺口」,進而「漸進式蠶食香港人言論自由」、「將香港赤化」。戴口罩的朱先生無懼被捕風險,更表示「無所謂,拉咪拉」,「就係等佢嚟拉」。朱先生續指,年長人士在是次運動中較為被動,「佢哋唔主動出嚟反抗,但同佢哋傾計其實內心都係反對嘅」。

IMG_0175
林先生(中)

林先生是一名城市大學學生,表示自己聯同6名友人到現場「行街」。同行的王先生指,出門前沒有告知家人前來尖沙咀,但料家人「估到」自己去向,又指家人因安全及政見問題,反對他前往集會遊行,惟無阻其發聲。林先生形容自己為「和理非」,但因為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強行繞過立法會,推行《禁蒙面法》,進而成為「升級版和理非」,參與是次沒有申請不反對通知書的遊行。林先生形容政府引用緊急法是獨裁的表現,指參與遊行人數已反映主流民意反對推行蒙面法,惟政府依然執意事實「惡法」。

對於示威者連日破壞港鐵設施、議員辦公室、中資企業等,林先生表示「事出必有因」,認為破壞動機是因為這些公司高層抹黑示威者,又對有參與示威的員工進行清算,故即使身為「和理非」仍不會與「兄弟」割席。

記者:司徒曉霖、陳世浩、黃健航、梁皓兒

版權: 

保持鬥而不破態勢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題為編輯所擬。

兩點想法:

1. 大局上—— 必須保持鬥而不破態勢

林鄭暴政步步進逼,敵方最新的企圖是實施「漸進戒嚴」:為了國際觀感,又不想承認實際上戒嚴,卻屢屢放風指為了所謂止暴制亂,延長拘留時間、青少年宵禁可以接踵而來。作為民主派及抗爭者,當前的首要爭持必然是以撤回戒嚴、堅守訴求為最高綱領。

但我們要明白,對壘不會是一時三刻能促成他們放棄,可能還要經歷漫長未知的脅逼,因此保持抗爭的韌度更加重要,一仗功成的想法,未必有利於面對可見的抗爭。這就是戰略上鬥而不破的重要。(見劉進圖)不求一時爭鬥而玉石俱焚,應該尋找有利條件逐步爭取。

審視實力,爭取可爭取的,知易行難,漫長抗爭不能重複雨傘運動的教訓,2014年後就是揭了佔領限度,最後對方任由我方空佔,民意流失,未能取得成果,所以維持持續的施壓十分重要。毛澤東說:「具體地吃,卻是一口口地吃的,你不可能把一桌酒席一口吞下去。這叫做各個解決,軍事書上叫做各個擊破。」短期還有通過人權法、區選的關口。

2. 「裝修」潛在問題大容易從中作梗

除了保持張力不要徒損實力,和理非的同行、民意的支持同樣重要。港澳辦與林鄭正正想透過各種企圖扭轉民意,已經陸續有人懷疑星期五晚黑警晚上放軟手腳、銀行、超市便利店接連關店不是巧合的事。又不是360,百佳惠康便利店有甚麼誘因關門?幾時有人搞過匯豐恆生?令人不得不懷疑是有系統的指令,目的要製造市面的不便和恐慌。更有貼文指出觀塘站不足一小時被大規模破壞,加上牛頭角、九龍灣一晚內大破,對於這樣「高效率」抱有很大懷疑,是否有人假扮示威者混入作梗,計劃被大陸媒體提前報導,並未可知,但灣仔懷疑有臥底放火,已經有人指正過。

如是者,我們只能謹慎衡量每樣行動的利害。裝修很多人都有談及弊處多於利處,像是:1)連帶關係弱、對唔準槍頭;2)傷及無辜,如上海商業銀行,星期五晚已有藍絲搶掠,幸好是藍絲,但若有人混入作梗,則不得不察。所以我個人立場而言,搞建制派議員辦事處,令對方有牌賣可憐,也未必對我方有利處。於此,我只能請各人細心衡量得失。

林鄭暴政不選擇修和,還要攬炒搞緊急法,當前首要鬥爭,自是向任和有關於緊急法的企圖說不。民主派而言,10月16日便復會,如過政府不撤回緊急法,那麼,應該號召市民再次包圍立法會嗎?

有現時間只能有點初步想法,面對新的形勢,這階段所能做的,是和各同路人分享所想,尋找前路,信焉。

禁蒙面法已令香港進入緊急狀態!

$
0
0
內容: 

原文連結:中國勞工論壇

需要組織罷委會 準備新一輪罷工

社會主義行動報導

政府通過《禁蒙面法》,企圖阻嚇示威者上街。禁蒙面法是在徹底攻擊我們的示威權(最高刑期一年),並大大升級香港威權政府的鎮壓力量。而且林鄭政府也是想藉此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逐步推行緊急法。政府顯然是用禁蒙面法試水溫,準備推出更多的壓迫性法律。

大部分示威者蒙面只是為了保護自己,抵擋高科技監控和人面識別。如果沒有獨裁政權的統治,那麼我們本沒必要蒙面。但在今天的香港,就連參加罷工或者批評政府的工人和工會分子也會被解僱,所以我們無疑有權保護自己免於威權政府的監控。

如果政府不想我們蒙面,那麼它為什麼不禁止使用催淚彈,為什麼不停止警察暴力?因為中共獨裁政權命令警方將暴力鎮壓升級到比過去更加危險的程度,以此顯示自己的力量。它命令不可暴露警察的個人身分,不可調查警暴事件,不可讓警方為自己的罪行而受罰。四個月來的群眾抗議令獨裁政權大受羞辱,但中共又無法大敗群眾運動,所以便以不斷升級的警察暴力作為報復。

政府為禁蒙面法辯護說,「民主」國家(例如法國)也禁止示威者蒙面。那些禁止蒙面的「民主」國家也同樣可恥!香港政府推出禁蒙面法,顯然是為了進一步強化這個已經失控的、瘋狂的警察國家,並進一步削弱示威權。但是他們不會得逞。

群眾應該公開抵抗威權惡法,就好像我們需要公開抵抗警方的示威禁令。我們需要群眾性的集體行動來捍衛自己的民主權利,而不是依靠個人行動,否則會分散抵抗的力量。群眾應呼籲全民蒙面做出反擊!

禁蒙面法明顯是想要分化運動,孤立前線示威者。為了反擊政府的企圖,我們需要通過集體的決策開始群眾反抗。這也說明,我們需要建立民主的行動委員會,讓群眾抗議更有組織。由於群眾不信任軟弱、搖擺不定的泛民領導人,自發分散的鬥爭方式在四個月前抗議開始時大受歡迎,但現在這種鬥爭方式已經走到了死胡同。

為了贏得鬥爭,關鍵是要組織起來,並將鬥爭方向轉向在工作場所和學校裡建立組織,建立罷工委員會、準備真正的總罷工以癱瘓經濟,並呼籲內地群眾和我們團結反抗獨裁政權。

需要組織罷委會 準備新一輪罷工

八五和九二的大罷工無疑創下了香港民主運動的歷史。工人階級是致勝的關鍵,但要發揮工人階級的力量就要改變現在運動的模式,將工人組織起來。在欠缺組織的情況下,過去兩場的政治罷工都沒有任何工會領導,所以工人未能發動集體的行動,而只是作為個人去請假。民主派的職工盟只是呼籲工人「自發」罷工,卻沒有真正組織和帶領工人罷工。

為了實現真正有力的罷工,工人要更廣泛、更堅實的組織起來,成立更強大的工會,並組織更廣泛的罷工委員會,讓各行各業的工人加入其中,並且召開罷工大會,民主討論和決定行動計畫。

除了五大訴求外,九二罷工和反威權運動也需要扣連至勞工、民生的議題,才能吸引更多工人加入。例如,要求停建大白象機建,並用公帑興建公屋、擴建公立醫院、落實全民退休保障等、向富人徵重稅,打破資本財團對經濟的操控。

在財團白色恐怖下,工會領袖和罷工工人都受到打壓。社會主義行動成員梁禮邦是匯豐的外判員工,因為成立金融及銀行業工會而被公司無理解僱。我們正在發動國際聲援行動,抵抗匯豐的白色恐怖。

運動的矛頭要對準財團獨大的專制制度。因此,社會主義行動呼籲建立新的工人階級群眾政黨,帶領運動走向階級鬥爭的路線。

工人政黨可以大大推進運動,並吸引中國工人和受壓迫群眾和我們一起鬥爭,而不是指望美歐政府。特朗普為了和習近平繼續貿易談判,未對十一香港警察的殘暴行徑做出任何指責,而是向中共的慶典表示祝賀!香港要革命輸出中國,團結大陸群眾鬥爭,才能打倒中共和資本的專政。

若勉強也分到不多 不如什麼也摔破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今年夏天至今發生的一切,把以往心中各種單純而美好的想法都摔破了,剛開始的時候,我以為六月九日的遊行會與往常的遊行一樣,大家只是趁著星期日閒下來抽空表達一下,遊行過後,條例撒回也就回復正常了,香港還是香港,時鐘會如常地再走個廿八年,直到二零四七,然而,似乎是我等蟻民想多了⋯⋯從十一歲那年,剛對新聞這個詞語有基本的認知開始,香港似乎就「一路向西」,沒有半點「翻身」的跡象。

回想自己政治啟蒙大概就由紀初的五十萬人大遊行開始,那年十一,我還是一個小學生,對政治一無所知,只知道有個特首叫董建華,有個掃把頭葉姐姐,聽著不要廿三,但我根本不了解也不清楚法案的內容,卻也跟著喊了,更用身上僅有的二十元零用錢從書報攤買來諷刺漫畫,看一看,笑一笑,夠我樂上半天,因為我知道,制度雖不完美,但可接受,五十萬人上街後,政府與商界,仍然會聆聽民意,撤回草案,以平息民憤,那時候的政治人,似乎更有智慧,又或者只是時機未成熟甚至是他們比較幸運,我不知道,反正當時,我覺得香港還是一個比較宜居的城市,曾經我期待過零七零八雙普選,曾經期待過二零一二年,我會投下人生的第一 票,有權選一個屬於香港人的特首,然而過了十六年,面目全非⋯⋯

二零零四年,立法會換屆選舉,我十二歲,一頭長髮的他當選,怪我當時年紀少,我竟會誤信某商人的言論,香港會因為他的當選而走下坡,回想那時候的自己,除了年少無知,還是年少無知,更沒有想到的是,我後來有一段時間更成為他的粉絲,這是後話了,或許是因為年紀漸長,想法多了,當然無論香港怎麼變,左,已經成為我的信仰。

二零零七年,那年我初中畢業,皇后碼頭在一片議聲中被發展的洪流推倒,而說好的重置至今仍然未能成事,十二年過去了,當時好打得的她,平步青雲,一躍成為香港之首,卻沒有成功團結香港人,只撕裂得更加嚴重,實在不敢想像二零二零年以後的香港到底會變得怎樣,看不見出路的時候,什麼都得試,說不定,走著走著,出路使來了,魯迅先生那句「地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誠為至論。

有人說,政治就是販賣希望,確實,二零一零年,二零一四年以至二零一六年,筆者多多少少都看見希望,二零一零年,你不滿民主黨賣香港,可以參與五區公投,二零一四年,你對施政不滿,你可以成為添美村的村民,通過「佔中」表達不滿,二零一六年,泛民於立法會選舉中取得三十席,當時,我們都以為通過全民覺醒,只要團結,制度並非想像中般牢不可破,然而,及後各種破壞制度的做法,我們似乎再也看不見希望了,什麼雙普選,全面民主,再沒有半點幻想了,只是當時,大部份香港人的想法應該都和筆者差不多,仍然相信群眾,相信人民的力量⋯⋯

直至二零一九年,這種荒唐,超出想像,二零一九年以前,相信沒有人聽過反對通知書,我甚至不知道有這玩意的存在,可惜,今年,我們見盡了,我們絕望了,其實香港人很單純,很現實,誰愛有事沒事走上街頭?年長的要「搵食」,年輕人留點時間吃喝玩樂不是更好嗎?然而,我們是真的絕望了,才會賭上前途的,你們知道嗎?

也許在當權者眼中,這是發展過程當中的沙石與陣痛,但在無權者的眼中,我詞窮了,只想到「若勉強也分到不多 不如什麼也摔破」這句雋永的歌詞,大人們,原諒你們的孩子,或者我都不該用原諒這個詞語,比之制度暴力,市面上的滿目蒼夷,根本算不上什麼,或許前面的路尚會更絕望,但在他們身上還是看見希望的,我懷念那個拿著諷刺漫畫,苦中作樂的日子,然而,我們回不去了。


全港報販大聯盟:放寬可售賣商品,讓報販自食其力

$
0
0
內容: 

過去半世紀,報販業歷盡高低跌宕,九十年代輝煌時期一日賣出逾千份報刊,近年科技發達令網上資訊唾手可得,加上報刊電子化,報販的每日報刊售量跌至數十份,生意大不如前日,經營舉步為艱。

經營艱難令近年報檔數目大幅銳減,今日香港報檔總數僅餘不足400個,是十年前的一半。有同行報販為維持生計冒險違規,兼賣「違禁商品」;但所謂的「違禁商品」都不過是烏龍茶和可樂;明明樽裝水可以,卻不容許烏龍茶,根本就是政策上的官僚問題。

事實上,報刊已不再是報販的主要收入來源,現時我們過半收入要靠賣煙、賣水,但近年隨着政府控煙政策的持續收緊,進一步打擊我們僅於的收入。然而,有關政策無助降低吸煙率,例如大加煙稅,只會令煙民轉買私煙,轉間接助長了非法私煙市場。加上,新興的加熱煙電子煙盛行,香港用家卻苦無合法途徑購買,導致用家轉向地下組織或網上訂購,令不法私煙活動更為猖獗,加劇影響報販生意。傳統煙可以,卻不容許加熱煙,與樽裝水烏龍茶問題同出一徹,都是政策上的官僚問題。

香港越趨都市化,一些舊有行業已漸漸被淘汰,加上,近年社會動盪,報販業面對重重衝擊。政府政策是唯一可以拯救具香港文化價值的報販產業,事實上,財務司司長早前提供一系列措施嘗試舒緩報販業界經營壓力,包括有關豁免固定攤位小販、流動小販、及新鮮糧食店牌照新申請或續期費用,做法能有助報販渡過短期的經濟難關,但可惜有關措施並非所有報販均能受惠,亦未能解決最根本的問題。

長遠來說,政府需要進一步了解報販業界的苦況,並落實長遠的紓困措施。一來放寬報販可售賣的商品種類包括各式飲品、加熱煙、電子煙以增加其收入;二來容許業界裝設電子顯示屏幕賺取宣傳費。

報販協會願意積極與政府溝通,表達報販們的訴求,讓報販們於現時困境中仍積極靈活求變,寄望政府能夠「畀條生路」,讓基層報檔檔主能繼續自食其力,生存下去。

版權: 

幪面法魚目混珠 暴力破壞全入示威數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魚目混珠

香港特區政府# 終於利用殖民者兩度用過的緊急法,針對反送中示威群眾有人幪面,在十月四日宣佈五日凌晨禁止幪面,置之前的反對意見於不顧,當晚就引發了抗議。
# 寫字樓是某些人對它的戲稱

藍絲用歐美各國不少都有幪面法,作為香港自然也可以,甚至應該有。其實,前不久的新伊館所謂 # 對話,有市民表示同意,如果警察也一樣的話;而事非分明的朋友更指出:立幪面法的無一不是民主社會,專制政權確實也不必用此法,因為根本無權自由抗議遊行!

#林鄭對八九成民意支持獨立調查委員會再次否定

暴力破壞全歸示威者

一般人很難心水清,知道有制度的暴力和行為的暴力,分得清六月十二日警隊和市民的暴亂因果,也搞不清一哥 #在聲聲暴徒之後,特首先是照用,其後聲言跟盧使用,強調沒有定性為暴動,盧亦隨之曰未定性。
# 警務處長盧偉聰

之後呢?一時未定,同時又不斷口口聲聲:暴力,暴亂,暴徒,總之就是暴暴暴。

暴嗎?暴得很,非常暴。七月一日衝擊立法會最為經典# ,另文詳談。七二一的元朗白衣人,八三一的旺角地鐵,九月十月的火光紅紅,暴得一塌糊塗。在政府口中,藍絲眼裏,全部都是暴徒幹的好事,起碼表面上看來,都是黑衣人在破壞,此所以一概入示威群眾的戶口,冇得賴。
#何以見得經典?鐵籠車衝了七八個小時

不過,另一方面,黃絲亦證據顯示:警察有臥底可以理解,冒充示威者放火焚燒、打人傷人就罪無可恕了!而且,有人聲稱掌握大量的視頻等證據,足以呈上國際主持公道。

饒有意思的是:九月底,文匯報、大公報預告示威民眾將大肆破壞,與此同時,連登發出八項聲明,公義正義行動不做任何破壞事情,其中一項,諧謔地表示不會有警車鑰匙,此一指控可謂不言自明。但是,聲言繼續勇武的有,呼籲停止破壞以免被視為爛仔的也有。

綜合地說,林鄭提出修訂逃犯條例,司局高官、民建聯等全部是幫凶!林太堅決不放棄,卻由暫緩、壽終正寢至撤回,撤回之後又藉假意對話搞出更大的矛盾:幪面法。因此,暴衝成為必然,警隊也趁機亂上加亂,反正分不出人與鬼。既然暴衝必然,不割蓆就有必要,甚至核爆一樣不割!

獨立調查委員會,有任何理由不成立嗎?

市民自發重陽追悼831 與警彌敦道整晚追逐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獨媒特約報導)適逢重陽節,市民昨日(10月7日)響應網上號召,晚上七時到太子站B1出口,舉行831事件的基督教追悼會。近百名市民自發帶上香燭冥強,以及白色鮮花,向懷疑於事件中身亡的市民進行祭祀。期間,市民不時高喊「五大訴求,缺一不可」、「解散警隊,刻不容緩」的口號,更以激光筆照射旺角警署外牆上。警方在晚上七時許派出防暴警察清場,示威者退走,但警察退去後示威者重佔馬路,雙方整晚追逐。

IMG_0226 (2)

未及晚上七時,已有近200名市民於太子站B1出口附近行人路上聚集圍觀,更一度於太子道西及彌敦道交界以磚頭、鐵欄等雜物作路障堵路。警方多次以喇叭警告市民正參與非法集結,又要求市民除下面罩,並多次舉出藍旗及橙旗。惟市民未有理會,直至有市民向警署投擲玻璃瓶,警方隨即於高處發射橡膠子彈,市民四散。

一輛的士快速於彌敦道向深水埗方向行駛,期間令一名中年女子跌倒在地,市民隨即湧前包圍的士,惟警方於運動場道與彌敦道交界佈防,並沿彌敦道向南推進,驅趕聚集的市民,清理路上路障。

IMG_0219 (2)

警方推進至旺角始創中心後,大部分防暴警察返回警車離去,但約30名防暴警察則一直退後往太子方向,並舉起催淚彈槍。旺角警署內的警員則舉起黑旗,警告在場記者及市民不要衝擊警方防線,否則會施放催淚煙。退後的警員多次以警棍及舉起胡椒噴霧指嚇記者,及後於彌敦道出入口返回旺角警署內。

與此同時,約四輛警車於彌敦道向油麻地方向駛離,惟附近市民不斷對警車指罵。警方最後於亞皆老街及彌敦道十字路口下車戒備,隨警車移動,並在山東街位置舉起藍旗警告市民正參與非法集結,並一度與記者有肢體碰撞。在場約30名防暴警察及後返回警車離開,而圍觀市民則重新走到彌敦道馬路上,不時高呼口號,並提醒在場市民「戴口罩」、「攝衫」等。

另外有逾100名市民徒步至油麻地近加士居道後,知悉警方撤退後,隨即掉頭返回向旺角警署前進,並於旺角都商場位置稍停,以磚頭及鐵欄作路障。

警方車隊迅即返回現場,由荔枝角道向彌敦道推進。警員在三角公園以胡椒噴霧噴向兩名少女及將之拘捕,另一名女士則在始創中心外被捕。警員多次舉起藍旗,斥在場記者阻礙視線,並警告指「離開否則以胡胡椒噴劑驅散」。

警方及後繼續沿彌敦道往油麻地方向推進,並停步於旺角咸美頓街戒備,期間多次對圍觀群眾舉起藍旗警告。在場一名身穿黑色上衣及短褲,以跳舞挑釁警方,隨即被警方制服。同時,警方又對在場市民噴射胡椒噴霧,多名市民被噴中面部,感到嚴重不適。

IMG_0316

警方於彌敦道與市民連番擾攘,多次奔跑追趕市民,更一度因被投擲玻璃瓶而瞬即跑向旺角豉油街,近砵蘭街位置發射一枚催淚彈。

警方退去後,市民仍然未散,並試圖再向太子方向前進。步行過旺角道時,有人於南新大廈的高層單位內高空擲物,向彌敦道路面投擲豉油樽,擲中《熱血時報》記者頭部。大批市民聚集於大廈地下,並以激光筆及電筒照射相關單位。

IMG_0287

防暴警察再次出動,沿荔枝角道至始創中心對岀下車布防。惟警方未有在彌敦道向市民推進,更到涉事大廈上樓調查,處理高空擲物案件。在場警察不斷提醒記者「不要行出馬路,以防樓上再高空擲物」,圍觀群眾隨即高呼「支持警方嚴正執法」。

同時,示威者於彌敦道與亞皆老街及旺角道兩個交界架設路障,燃點火種。消防員迅速到場,撲滅火種。最後,數輛警車又再抵達彌敦道清理在彌敦道上剩餘路障,彌敦道恢復通車。期間,一名市民在旺角道質問警員「前面嗰到有人掉野喎啊Sir」,警員回覆「周圍都有人掉野㗎啦」,便轉身上警車離開彌敦道。

記者:何嘉茵、陳世浩

鯰魚能在溝渠中生存

$
0
0
內容: 

成年人聚在一塊時的話題不約而同地談到擔心現時的年青人如何在未來的香港生活。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大家斷估在未來數十年間,香港不會變成一個自給自足、前景美好的獨立國家,不會變成另外一個威尼斯、另一個星加坡。

顯然新的移民潮將出現,但大部份青年人還是要留下生活,無論他們喜歡與否。

就以移民為計,一講到真的要收留大批外來人士,所有的國家都會慼起眉頭,美國更加不會,這批香港新移民與美國優先有何關係呢?歐洲收了大批中東難民,中東難民比香人更需要人道救援。台灣頗近,但台灣民眾好像不太喜歡香港人,香港年青人不懂台灣閩南語,連到7-11當售貨員都不可以。台灣、泰國等地只容許特區護照持有人逗留一個月的免簽證,蔡英文真的關心香港示威者嗎?

由於歷史原因,特區護照持有人可以免簽證逗留英國半年,所以,英國是香港的天然安全港。那裏的生活費省儉些或者可以比香港的便宜,但又是一句老套話,將來的生計如何?

筆者不會以為當下的青年示威者會先搞清這些問題才上街,在屏幕所見,在蒙面之後,我們從青年示威者的身形看到有一大轉變,很多向差人擲石頭的是女孩子和中學生,明顯地不是公安假扮,而是走投無路的迷惘一代。全世界如是,青年赤子基於義憤上街抗爭不會考慮後路,他們只是想擲中警察。

青年人在未來的香港,無論未來是一國多少制都極可能面對更多不如意,更多深藍校長和老師,更多地服待大陸老闆,更多大陸連鎖店咖啡,更少言論自由、法治和民主。

鯰魚能夠在污水中生存,我們上一代的也經歷過港英早期的困難生活和不合理制度。筆者奉勸我輩,不需過份憂慮。

行文至下午五時,在畫面上可見,警察在禁蒙面法實施後,改變了戰術,以其受訓時的防暴手法對付示威者,即不像以往的分散地衝向示威者對罵、分散亂扑,而是以隊型和裝甲車壓倒示威群眾,筆者希望街頭抗爭者察覺此點。

經此一役,連登和其他網上支持者已作出檢討.目前首要是找出一個可行的對付裝甲車的方法,在未有之前,最好不要輕舉妄動。

得人心者得天下

示威者以血肉之軀,永遠敵不過槍炮,只有當示威者得到廣大巿民同情,動員廣大群眾上街共同抵抗暴政,才有機會戰勝邪惡政權。筆者看不到示威者破壞商業機構有何結實的理由,可以取得民眾廣泛的支持。以下討論兩個較為重要的議題。

地鐵問題

明顯地,地鐵高層玩嘢,偏幫警察,故意妨礙示威者疏散。在某程度上,是罔顧巿民安全。但示威者大肆破壞地鐵設施不得人心,妨礙巿民外出,妨礙示威者散水,客觀上令更少人能夠參與示威。

將地鐵等同黨鐵實在滑稽,筆者的一位支持民主的教授朋友向筆者解釋,港鐵的做法激怒了示威者,因而出現破壞行為。筆者認同他所言,但在非常時期,因果關係,誰對誰錯,可能要留待歷史判斷,過火行為只有利當權者為其暴行掩飾,愚弄市民。

還有一樣,年青人可以不食周黍嗎?他們在未來可以不乘黨鐵嗎?巴士公司、其他公營和私營服務的資金不是很多來自建制力量嗎?

私刑

示威者圍毆不同意見的巿民,甚至外表像大陸人的人,其行為已發展到危險地步,可以搞出人命的。筆者認識一些朋友,他們不屬任何政治勢力,他們曾與示威者爭論和移除堵路雜物,他們純粹是運用公民表達個人意見和態度的權利。

筆者發覺在禁蒙面法後,示威者濫用私刑的情況急劇惡化。假若真的弄出人命,在巿民眼裏,示威者將完全失去其合理性。

版權: 

香港:全球聲援 反對無理解僱工會分子

$
0
0
自由標籤: 

原文連結:中國勞工論壇

10月2日,世界各地舉行抗議,要求匯豐銀行撤回對社會主義行動(CWI香港)成員梁禮邦的解僱決定

梁禮邦因支持民主運動,並呼籲香港銀行業工人組織新的、真正的工會而被匯豐解僱。抗議活動還揭露了香港政府和中共政權的威權鎮壓,譴責香港大財團勾結威權政府以攻擊、恐嚇和開除梁禮邦這樣富有戰鬥精神的工人。

當天,16個國家聲援者在當地的匯豐辦公室和分行外設起糾察線,亦有其他國家的聲援者傳來聲援照片和訊息。未來幾天還會有更多的聲援行動。在這場由CWI和「全球聲援香港,反對政治迫害」運動帶頭的國際行動中,引人注目的包括來自北愛爾蘭哈蘭德和沃佛造船廠(Harland and Wolff)工人代表的聲援影片(點擊此處查看影片)。不久前哈蘭德和沃佛造船廠工人成功阻止企業主關廠,保住了自己的工作。另外也門薩那的工會分子儘管飽受戰爭、飢荒和貧窮的極度摧殘,也挺身聲援受迫害的香港工人。

愛爾蘭國會議員米克·巴里(Mick Barry)也錄製了聲援影片(請點擊此處觀看)

以下是部分糾察線和聲援行動中的照片。

CWI將繼續與香港和其他國家受到財團和政府迫害的工人並肩作戰,我們也會繼續報導香港歷史性的政治進展。

各地聲援照片(從上到下):希臘塞薩洛尼基;愛爾蘭都柏林;美國紐約;南非開普敦;愛爾蘭利默里克;也門薩那;魁北克蒙特婁;俄羅斯莫斯科;英國倫敦;英國萊斯特;比利時根特;波蘭克拉科夫。

反《禁蒙面法》26人被控暴動 最細13歲少年仍留院 15歲少年還押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行政會議日前繞過立法會,引用《緊急法》訂立《禁蒙面法》,上周六(5日)零時生效,多區發生「快閃」堵路及示威抗議政府硬推惡法。周日(6日)於灣仔被捕的26人,今午於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被控暴動及違反《禁蒙面法》。最年輕的被告僅13歲,另有一位15歲、5位16歲、3位17歲的未成年被告。

被告依次為:
15歲林姓學生、22歲謝芷盈、27歲文員仇銘芝、20歲學生梁耀文、29歲地盤工人黎樂恆、16歲吳姓學生、21歲學生李苑瑩、18歲學生何高僑、26歲文員梁偉楓、17歲林姓學生、27歲張鳳嬌、31歲文員黃為瀚、33歲設計師周貝家、17歲李姓學生、17歲高姓學生、
16歲岑姓學生、13歲薛姓少年、28歲售貨員蘇朗豪、31歲廚師陳振羚、16歲余姓學生、20歲蘇雅賢、22歲學生謝兆雄、16歲曾姓學生、25歲音樂導師陳樂燊、16歲蘇姓學生、26歲文員梁思婷

他們同被控於10月6日在灣仔軒尼詩道一帶連同其他身份不詳的人士參與暴動。據悉,案發時間為下午2時至接近6時。

其中14人另被控在身處非法集結時使用蒙面物品。以下為他們被指使用過相當可能阻止辨識身分的蒙面物品。

15歲林姓少年:一個耳掛式口罩
梁耀文:一塊布及一個半臉防毒面具
李苑瑩:一個半臉防毒面具
何高僑:一個半臉防毒面具
17歲林姓學生:一個半臉防毒面具
張鳳嬌:一個半臉防毒面具
黃為瀚:一個半臉防毒面具
周貝家:一個半臉防毒面具
17歲李姓學生:一塊布及一個半臉防毒面具
17歲高姓學生:一個口罩
16歲余姓學生:一個口罩
蘇雅賢:一個口罩
謝兆雄:一個半臉防毒面具
16歲蘇姓學生:一塊布

搜出通渠水、煙霧球 控方反對4被告擔保

聆訊於晚上約6時45分才開始。據辯方的投訴,律師於今日下午12時45分才得悉被告將提堂,至3時仍未從控方手上獲得任何文件,直至4時07分才得到控罪書。據控方資料,有4名被告傍晚出院,至晚上8時才獲送達法院。

控方申請將案件押後12個星期,作進一步調查,包括檢視警方及傳媒的影片,以及化驗證物。據悉,13歲少年余姓16歲少女和蘇姓16歲少年被捕時,從他們身上搜出錫紙包住的乒乓球,懷疑能釋出煙霧氣體。

控方反對首被告林姓15歲少年、蘇姓16歲少年、16歲余姓少女及梁耀文保釋。除此之外,控方不反對其餘被告保釋。

控方指,警方拘捕梁耀文時撿獲一樽寫有「超強通渠水」的液體,相信是腐蝕性,形容案情非常嚴重。

梁耀文的代表律師指,控方的案情並沒有提及被告使用過通渠水,而事實上該通渠水未曾開封,控方也沒有證據顯示有人被通渠水傷害過。

此外,有警員稱目睹首被告林姓15歲少年向警方掟汽油彈。因此控方反對其保釋。然而,少年透過其代表律師堅稱,沒有做過相關行為。

辯方庭上投訴遭警阻撓見被告 有女警要求被告青蛙跳

至少6名被告投訴,在拘留期間遭警方阻撓聯絡家人和律師,包括錄取警誡口供後才能會見律師、被警方誤導「不方便」跟外界聯絡、今日得悉被落案控告後被阻撓會見律師。

第二被告謝芷盈在警署搜身期間,被2位女警要求脫剩內衣褲並跳五下「青蛙跳」。當被告查問為何要做這個動作時,女警稱這是「正常程序」。辯方表示,女警的要求是不合理,令被告感到非常侮辱。

蘇姓16歲少年的代表律師投訴,當日被一群防暴警察圍住時,已承認身處現場不正確,但仍遭警察使用警棍擊打頭部3至4下、及右肩一下。及後他發現眼鏡鏡片甩脫並落在遠處,當他要求警察幫忙拾起,對方卻在他眼前踏碎鏡片,說:「咁好啦!」辯方形容,被告遭受不合理及暴力的對待。

第廿四被告陳樂燊的代表律師投訴,在警署落口供期間,遭一名警員威嚇:「再嘈就打 X 你!」

被指控掟汽油彈 15歲少年不獲保釋

李苑瑩、17歲高姓少女、13歲少年、16歲余姓少女、謝兆雄、16歲曾姓少女仍留院,裁判官將他們的提訊押後至10月11日,或出院後立即送往法庭應訊。

辯方向法庭申請,在被告留院期間批准保釋,即無須警方看管。他們引用早前被控暴動和襲警的中槍學生曾志健作為例子,他雖仍然留院,未知何時能夠出庭應訊,但是沙田裁判法院的裁判官上星期批准曾志健留院期間保釋。

不過裁判官認為,法庭不能在被告未有出庭應訊的情況下批出保釋,因此宣布留院的被告須交由警方看管。

就其他被告,案件押後至下年1月6日再訊。首被告林姓15歲少年不獲准保釋。後腦貼紗布的他,聽聞自己需還柙後,一直低下頭,神色凝重。林透過其代表律師提出保釋申請,法庭將於10月16日開庭處理。

其餘19名被告獲准保釋,須守宵禁令、不准離港及每周向警署報到。被指搜出通渠水的梁耀文,更需每周4次報到。

記者:黎彩燕

版權: 

消防聯署聲明:恥與警暴為伍,絕不認同消防處處長及工會發聲明盲撐警方

$
0
0
內容: 

早前,民間記者會收到一群消防和救護人員的來信,希望透過我們向廣大市民發表以下聲明:

《恥與警暴為伍 —— 絕不認同消防處處長及工會發聲明盲撐警方》

十月一日,有警員近距離槍擊學生並拒絕立即施救,紀律部隊首長們當晚隨即將政治凌駕法治,盲撐警隊,此等行為不能代表前線消防及救護人員的理念。

我們集合了近二百名不同職級及職系的消防及救護人員 ,聯署表示對處長及工會有關聲明表達深切遺憾;及對學生被槍傷,警員拒絕向生命垂危的傷者即時施以救援表示極度憤慨。不久之前,副消防總長陳慶勇先生在記者會上代表處方表示消防及救護同事一向會冒生命危險拯救他人,絕不可能置死傷者於不顧;言猶在耳,如今警方之行為徹底與消防處信念相違背,處長及工會的聲明教一眾屬員情何以堪?

過去四個月,警民衝突越演越烈,我們對警方不斷升級及不受制衡地濫用暴力、任意拘捕予以最嚴厲的譴責。更甚者,我們多次目睹於事故現場出現警察阻礙、誤導甚至辱罵正在進行救援的消防救護人員之情況。根據香港法例第95章第27節,任何人士抗拒、阻撓或阻延消防處人員執行職務即屬違法。消防處人員按法例執行職務,不論身份立場,不容挑戰。任何人士如需要救援服務,消防救護人員有法例上的責任確保受傷人士立即得到適切救助並送院治理。處長及工會在支持警隊嚴「厲」執法的同時,是否就不需要警隊嚴「正」遵守法例規定,可隨意阻礙同袍救援?

公務員團隊本應根據法例,為香港社會福祉互相尊重合作。但見當權者有法不依,禮崩樂壞,我們呼籲各個公務員團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組成平台,積極發聲。

最後,我們期望政府能悟已往之不諫, 積極正面回應民間五大訴求,還香港社會繁榮穩定,還我們的未來主人翁一個本應美好的將來。

影片

版權: 

10.4警方可以射腿但為何10.1就必須射主要軀幹? 駁:「射主要軀幹」真的符合國際標準嗎?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今日有報道證實 10.4 元朗中鎗的 14 歲少年為張振興伉儷書院學生,我想籍著這次事件說回 10.1 警方射撃少年胸肺的事件。兩件事究竟有什麼關係?大家有無注意到,警方為 10.1 開鎗射撃胸口的辯護理由是「開鎗必須射撃主軀幹向來是警察的訓練」,為何 10.4 的警員可以射腳,但 10.1 必須射主軀幹,這是否雙重標準?

10.2 記招,謝 Sir 宣稱 Center Mass Shooting(以下簡稱 "CMS")是國際標準,並批評質疑警察開鎗的市民「無受過任何專業槍械訓練的人,其實係基於什麼理據與專業知識覺得警員的判斷有錯誤呢」。 書生必須說,法官亦無受過任何專業槍械訓練,這是否代表法官不可以判斷開鎗事件的對錯?香港市民自然無可能受過專業槍械訓練,但不代表不可以根據各種槍械指引,世界各國的標準、個案先例、現場情況和一些普遍的法律和道德原則判斷。

更重要的是,現在的問題是事件的「對錯」:開鎗射胸口是否「合法(legality)」、「合理(reasonable)」、「正當(justified)」,這些均屬法律問題、道德問題,而非「如何有效使用槍械」的技術性問題;而這兩項皆非屬警察專業範疇。

沒錯,英美澳警察都有 CMS 規則,但亦有不少歐洲的警察指引並非使用 CMS 規則。根據紐西蘭國家廣播電台的報道指出 [1] ,芬蘭和挪威警察開槍必須得到上級許可;西班牙警察必須先鳴槍示警,並只可瞄準非主要身體部位;瑞典和荷蘭警察必須對準腿部;德國警察必須射擊非重要器官位置。

支持 CMS 規則一般有兩個理由,謝 Sir 亦多次重覆這兩點:第一是警員開鎗是為了阻止自己被殺死,而擊中心臟、胸肺位置是阻止襲擊者最有效的方式。第二是避免傷及旁人和無辜者,所以必須射擊主軀幹位置,才能有效打中目標; 然而,這兩個理由都有巨大問題。

第一,警察使用任何武力,都必須符合「比例原則」和「必要性」。主軀幹係身體重要器官和內臓位置,換言之,每次射擊主軀幹等同於(或極可能)射殺對方,這怎可能符合比例原則和必要性?正如美國專門從事槍支法律的律師 Nicholas Taylor 表示這絕不可能是合理(reasonable)的武力 [2] 。 Taylor 舉了個例子,假如一名年輕人拿小刀砍向牧場老闆,老闆朝他心臓射擊,這老闆必定會因過失殺人罪被起訴。警察可以使用致命武器自衛,但必須遵守自衛的原則;而 CMS 明顯不符合相關原則。

至於怕誤中無辜者的問題,更加是混淆視聽。警察長期接受 CMS 訓練,不等於這種訓練是合理。如果這種訓練是會不合理的,令警員違法,就更應該更改。德國探長 Steven Wallace 曾表示「 CMS 完全是垃圾」,因為在德國,警察都訓練有素,可以在 5 至10 米遠的距離下擊中人的胳膊或腿部 [3]。因此,如果考慮的是「誤中他人」,那應該提升的是警員的射擊訓練,而不是任由警員在任何情況下都射撃主軀幹,奪人性命。

雖然美國遵循 CMS ,但其實都有部分警員開始反省這條規則的必要性。美國警員 Roy Bedard 曾受邀去捷克警部的射擊場,發現當地的訓練是可以令警察輕鬆射撃目標全身 [4]。當地警察向他表示他們正在進行「非致命(武力)的演習」,更笑說美國警察會「殺死所有人」,在一番討論後, Roy Bedard 訴說自己對 CMS 有另類看法。美國一名退休警察局長亦曾在 2015 年撰文指應該重新反思 CMS 規則的必要性 [5] 。

現代文明的警察都應該尊重人權及性命。 CMS 絕對違犯人權標準,亦不符合法律及道德上的「合理」要求。當世界不少各國都開始反思 CMS 時,香港警察反而倒行逆施,引用 CMS 規則為自己不合理的開鎗辯護,這究竟有何專業何言?更莫說當時多個影片顯示該名示威少年只是打撃其手部,並無構成重大的生命威脅,開鎗當真合理?這絕對過不了香港市民雪亮的眼睛,也過不了自己剩餘下來的良心(假如警察還有的話)。

強烈讉責襲擊民主派參選人聯署聲明

$
0
0
內容: 

就今日(2019年10月8日),觀塘區月華選區民主派2019年區議會選舉參選人梁凱晴於街站遇襲一事,我們予以強烈譴責。今日約20多名觀塘區民主派代表報名參選區議會選舉後,就發生有參選人被襲擊的事件,此行為屬白色恐怖。

觀塘區議會選舉月華區民主派參選人梁凱晴今早到選舉事務處報名,其後於晚上約8時在觀月樺峯附近擺街站時,有街坊目擊凱晴被一名綠色衫光頭中年男士突然從其後方用疑似鈍物襲擊,義工已立時上前了解,但施襲者已從人群中逃去。凱晴其後感到不適及暈眩,等候送院途中曾經嘔吐,現已到醫院就醫。

對於有民主派參選人於報名當日受到襲擊,我們深感憤怒,並予以強烈譴責!此等公然針對參選人的施襲行為,是對參選自由造成極嚴重的威脅。我們服務地區,以溝通及服務街坊為己任,卻換來襲擊,事件令人髮指。

由於事發突然,義工未及拍下施襲者之樣貌及經過,因此我們呼籲,若有市民於今晚八時左右於觀月樺峯附近經過,並目擊事件發生,懇請目擊街坊挺身而出,指證暴行。

如梁凱晴參選宣言所言,「眼見不公不義的事情接踵發生,我與大家一樣都感到悲憤莫名。當一個個呼吸着自由空氣的香港人,突然『被窒息』、『被打壓』,這種無力感並沒有令我卻步」。施襲者可以傷害他人身體,但絕不能傷及我們心中對公義、服務人群的決心。祝願凱晴盡快康復,施襲者從速落網歸案。

觀塘區泛民主派聯署:

立法會議員
胡志偉
譚文豪

觀塘區議員
莫建成
鄭景陽
陳汶堅
蔡澤鴻
蘇冠聰
黃子健
畢東尼
謝淑珍
潘任惠珍

觀塘區民主派參選人:
黃家樂(佐敦谷)
鄧威文(秀茂坪北 )
蘇偉洋 (秀茂坪中)
李梓成 (秀茂坪南)
馮家龍 (寶達)
陳易舜 (平田)
龔振祺(油塘東)
鍾淬坤 (油翠)
王偉麟 (油麗)
黃邵南 (油塘西)
李嘉達(協康)
陳嘉言 (康樂)
鄭駿樺 (牛頭角上邨)
李詠珊 (牛頭角下邨)
黃啟明(定安)
黎寶桂(坪石)
洪駿軒(翠屏)
梁翊婷(觀塘中心)
李軍澤(淘大)
尹家謙(啟業)
林冠存(觀塘安泰)
葉梓傑(興田)
李煒林(麗港城)
王嘉盈(景田)
張敏峯 (曉麗)

社區主任:
蕭浩然
梁漢棋
余忠豪
林子權

2019年10月8日

失去巿民支持的勇武會往何處去?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在10月1日和政府頒佈禁蒙面法則後,在所有的評論文章中,相信只有筆者持運動趨向降溫的說法。這個說法看似荒謬,可惜這是香港目前的唯一出路。筆者從這兩天的示威形態中,仍然相信自己的觀察。筆者認為應再觀察一至兩天再作定論。筆者注意到兩點:

(一)包括連登在內的網上的主流勇武意見,開始呼籲暫停大規模破壞。
(二)十月七日晚上的蒙面抗爭的人數不單大幅減少,他們也改變以往的裝束,將其招牌式防毒面具改為醫院口罩。他們也無法在街路上與防暴警察對峙,無法抵禦警車驅趕。

當勇武感到失望後,他們會否走愛爾蘭共和軍的道路呢?網上有兩篇較為重要文章討論了這個問題,一篇是北愛問題專家Mike Chinoy的 “Could Hong Kong Become Belfast? ” ;另一篇是親中學者宋恩榮教授的《內戰的無間地獄:昨日北愛爾蘭,明日香港?》

Could Hong Kong Become Belfast?

Mike Chinoy認為香港目前的社會問題與當年愛爾蘭相似,因而有機會如北愛爾蘭般出現一個長期動盪,史稱為“the Troubles”。
  
Mike的類比觀點認為:
 
“Catholic population be given the same political and civil rights enjoyed by the Protestant majority and other British citizens. As Boyle says in my book, “I was mobilized by the sense of injustice that such a large section of the population were excluded from power in a British state.” The initial response of the North’s Protestant-dominated government, however, was indifference, hostility and support for police efforts to stifle the movement ”

  
“In Hong Kong, the original demand for the withdrawal of the extradition bill was grudgingly met in early September. The move was too little, too late. Police actions as well as pro-Beijing thugs who attacked demonstrators and civilians, along with the government’s unyielding arrogance, produced four other demands: creation of an independent commission to investigate police behavior, overturning the designation of arrested protestors as rioters, Lam’s resignation and genuine democratic reforms. Unless all demands are met, the protesters vow to continue. ”
  
Mike的大意認為香港政府也與當年英國政府一樣,不顧當地人的一些合理要求,而派軍警鎮壓,將政治問題轉化為對軍警的仇恨。它在愛爾蘭觸發了一場維時三十年的暴力反抗。這場反抗運動最終在英國政府讓步,願意給北愛享有公民投票決定自治的權利的《貝爾法斯特協議》(Belfast Agreement)後,暴力衝突才結束。現在的英國脫歐有關愛爾蘭是否設立關卡,重新觸發愛爾蘭危機,因為它可能牴觸《貝爾法斯特協議》條例。
  
Mike的結論是兩者相似,香港未來會有一段曠時日久的反抗運動,甚至有可能出現城巿游擊戰,出現真正的恐怖活動。
  
宋恩榮的文章沒有新意,基本上是重覆Mike的觀點,但他的立場較溫和,傾向於認為中央應對港讓步。
  
他說:「筆者一些藍營朋友,認為只要中央出動解放軍或者武警『止暴制亂』,香港的亂局可以迅速解決。在捱過一輪西方制裁後,香港可以恢復正常,國家也可以繼續發展;不過筆者認為這只是過度簡單化的觀點。」
  
他認為中央應該:「是以中央政府在香港的角色無可取代,幫助香港走出困局也是責無旁貸。在『一國兩制』的安排下,中央政府需要尊重香港制度的特殊性。面對香港抗爭者不斷測試中央的底線,中央領導人需要寬宏的胸襟和器量,也需要細緻的耐性。」

愛爾蘭問題

筆者因為在去年研究英國脫歐,寫了兩篇文章,分別是《脫歐困局中的北愛問題》和《文翠珊可能無法達成協議》。筆者在2018年9月18日的文章說對了文翠珊的命運,她在2019年5月24日宣佈辭職。
  
《貝爾法斯特協議》條例訂明:「它容許北愛居民自行選擇為英國人、愛爾蘭人還是兩者。」
  
筆者文章指出:「北愛雖然曾經打餐死,愛爾蘭共和國似乎不太熱衷。它享受貨物經英國港口運到歐洲多些,但由於脫歐談不攏可能斷了其財路,它開設了第一條海運直到歐洲的航線。愛爾蘭時報(Irish Times)不太關心英國脫歐和北愛問題。

北愛在和平協議後,失業率大幅改善,在地區選舉中,強硬的新芬派被到內部的經濟派壓力。從大局看,愛爾蘭問題似乎是經濟問題和以維持現狀派為主。

《貝爾法斯特協議》雖然對獨立運動十分寬鬆,但由於北愛的新教徒與天主教徒的比例約為48%比45%,約11%會說愛爾蘭語,因此,北愛差不多不可能透過公投獨立。」
  
筆者認為文翠珊走向失敗是因為:「但問題是,歐盟已集中精力研究如何以技術方法解決愛爾蘭邊界的問題。換句話說,這等於約翰遜方案。這一點,文翠珊一定受不著這度氣。」

給林鄭政權的一點意見

就算林鄭的奸計得逞,打壓了今次巿民的反抗,筆者建議她得些好意需回手,放生現時被捕的大批示威者。她應明白被捕的很多學生是無辜的,不要把一整代青年趕上絕路。
  
當勇武感到迷惘無助,沒有出路時,轉到地下,製造炸彈的恐怖主義思潮便很容易植根。林鄭應該明白,她今天炸開了的熱鍋是拜其上任梁振英所賜,五年來在雨傘運動中遺留下來的蟻民,和沒有善後所播下的火種。
  
因此,在事件開始平息之後,林鄭應答允送中運動的五項訴求,給香港一條出路。否則,香港極有可能如Mike所說,永無寧日,成為港式的Trouble時期。

2019年10月7日

附註:
Mike Chinoy:“Could Hong Kong Become Belfast? ” October 1, 2019
宋恩榮:《內戰的無間地獄:昨日北愛爾蘭,明日香港?》2019-10-07
劉山青:《脫歐困局中的北愛問題》2018-07-30
劉山青:《文翠珊可能無法達成協議》2018/9/18

中大老師公開信:譴責警無搜查令校園拘查學生,立即撤回《禁蒙面法》

$
0
0
內容: 

我們是一群香港中文大學的老師, 也是堅守著人文價值的教育工作者。對於自六月以來,香港政府一直迴避廣大市民的政治訴求,僅試圖以高壓警力恢復社會秩序,我們深感遺憾。部份警務人員執法時蒙面、制服無編號、拒示委任證、對已受制的被捕者施以粗暴殘害,有目共睹;社會各界包括專業人士如教育、醫護、法律、金融界均曾予以譴責。近日警方使用武力變本加厲,莘莘學子身心飽受摧殘,我們極感痛心。高壓之下暴力升級,政府不但不痛定思痛,真心聆聽民意,反而繞過立法會,強推《禁蒙面法》,進一步損害香港人集會和表達自由,導致更強力的反抗。在過去兩日,警察在無出示搜查令情況下進入大學校園以圖拘查學生,踐踏學府,作為教育工作者, 我們不能不發出譴責聲明,同時要求政府撤回禁蒙面惡法。

七年前,香港中文大學響應教育資助委員會提出的教育改革,發展通識教育課程,課程建基於一個信念,就是任何真理和價值,不能由上而下單向灌輸,必需是一個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大學教育的責任,首先是提供獨立自由的環境,培養學生求真精神,尊重事實,有理有據地作出判斷;同時應開啟學生視野,讓他們開放心靈,尊重差異,在經充分思考和判別不同價值和立場後,透過多元視角自主探尋真理,思考如何追求自身幸福,和建立理想社會。強權只會引來反抗,灌輸只能帶來盲從;教育唯有能造就人格獨立自主、求真臻善的學生,才是社會長遠福祉所在。大學教育若不能維持獨立自主,學生若因追求理想,表達異見而要生活在威嚇和惶恐中,大學之道如何踐行?社會如何進步?

政府匆匆推出《禁蒙面法》,理由是該法有效阻嚇激進違法行為。然而細看法例針對的,竟包括在獲得警方不反對通知書下進行和平集會和遊行的參與者;教育局亦下令所有學校連幼稚園在內,均須要求學生不帶口罩上學,同時又要學校向局方通報學生配帶口罩情況,分明是再以高壓威權,把合法的意見表達變成非法,嚴重侵犯了香港市民和學生的人身自由和表達意見的自由。

對年青人的教育不單是在學校內、教室內發生。教育工作者都知道,社會風氣對年青人的影響力,往往數倍於教室內的循循善誘。多月來香港政府漠視民意,管治團隊的問責性蕩然無存,執法者執法時持續地有法不依,立下了極壞的榜樣,是做成今日「私了」風氣冒起的主因。我們反對以暴易暴,但同時相信,峻法嚴刑無助於修補社會與政府間的撕裂,更不能重建真正合理的社會秩序。

今天的學生是我等未來的希望,他們應能自由安全地上學、研習各種學問、享受大學生活,我們堅決捍衛學生的安全、自由、尊嚴以及接受教育和發展專業的權利。作為教育工作者,不論何時我們都應與學生並肩同行。即使有學生被拘捕,拘捕行動亦應建基於充分證據,過程必須合法而公正,學生絕不可在過程中受威脅或遭虐打。

為保障法治和公義,貫徹求真精神,我們強烈要求盡早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徹查過往四個月反修例運動中所出現的種種濫權濫暴情況。我們亦重申侵害公民權利和自由的禁蒙面法應立即撤回。

惟有自由和公義得以彰顯,社會和校園方能重歸平靜!

梁美儀(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主任)
趙茱莉(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副主任)
張燦輝(香港中文大學前通識教育主任)
暨一群通識教育講師/高級講師
鄭威鵬 張恒鏘 何偉明 許韻馨 江啟明 楊彩杰 梁卓恒 盧駿揚 呂永昇 吳家亮 司徒偉文 李明 王邦華 黃穎瑜 楊陽 葉鷺鳴 余之聰 黎志偉 羅玉成 李駿康 陳建樂 劉海龍 王劍凡 李至君 楊德立 蔡子俊 吳俊

版權: 

Be water 香港人!棋子只在棋盤上才是棋子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和理非從來是關鍵多數

每次衝突,示威者、臥底警察or武警交錯,縱火毀物傷人,親者痛仇者快,黑白難分。政府既疾呼社會要割蓆又充當警暴的促成者、保護傘。若不首先制止警暴,這個局,政府說得很清楚:要以暴斬結。

作為一個社會最大暴力團體的掌權者,止暴制亂的最大含義並不是害怕暴力對抗本身(尤其是當下武力完全不對稱之下),而是要以恐懼、疲憊斬斷和理非與勇武派的連結,而不計較每次行動中到底有多少鏡頭在直播,不計較過程中這個暴力團體有多少醜陋、不堪之事被呈現,繼而把勇武派孤立打成恐怖組織,撤底打散。只要斬斷和理非與勇武派的連結;對其而言,就是策略奏效。另一邊,勇武派因其在過去三個月裡有選擇的克制,在政府越做越錯越醜陋下,雖難以估算有多少和理非越來越接受攬炒, 但可以肯定的是,正因為政府越做越醜陋,在情與理上反令和理非在過去三月裡漸漸理解、同情,甚至接受勇武行為。然而當第一次實彈開槍離心臟僅有3 cm局勢又持續惡化下,擺在勇武派與當權者面前的實是同一個問題:到底和理非能撐多久?其心理底線在哪裡?

攬炒的困惑

勇武派固有送頭、攬炒之決心,但當對家的舉措看似正積極配合走向攬炒時,是不是該問:為什麼10.1後這個目標突然獲得響應?

在我理解中,攬炒、焦土就是以香港國際地位盡失的代價,觸發中共資爆,令中共倒台的假設。先不論資爆會不會立即變成現實、國內會不會因此迫使中共倒台,弔詭的是逼解放軍出動從而結束一國兩制,這個想法可實現的前提,實質話事權卻一直握在中共手上,甚至是習近平一人身上。然而,如果中共能做出這樣不計後果的選擇,香港從此變一國一制由中共直接接管;那麼,勇武派之前所付出的血淚代價與正義又怎麼可能獲得追討、伸張?

不要忘了!雖然從港人眼中看來,國內扭曲港人訴求,上綱上線、散佈仇恨的輿論十分可惡;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些輿論未嘗不可理解為中共已為接管香港做的大量輿論準備。其情況,與中美貿易戰時國內傳出可以回到吃草年代的輿論實則是一致的。打隨時奉陪,不打就是我主大度英明;這就是中共長期慣用的輿論邏輯。香港人或覺得很荒誕,但國內不僅buy這套且長期如此。香港問題固然已吸引國際的關注與同情,但從現實層面,西方多國雖在香港有持份,但除了人權、意識形態相似外,在現時國際政治的規則與利益下,香港問題從根本上仍屬國內事務,從輿論支持到是否可能直接採取具體行動干預,這無疑不會是一天內可實現的過程,時間越長不僅意味著港人的抗爭要支付更大代價,且面對被出賣的機會只會越來越高(特朗普與北京的協議一旦簽署,可能很大程度上已意味著出賣的出現)。
換另一個角度思考,如果攬炒最終換來的只是習一人的下台,或是中共領導人的再洗牌,港人又是否能從中獲益及獲得重建的機會?

勇武送頭、私了這條路又能撐多久?如果,動用緊急法加大各項限權的舉措越來越多,是不是意味著勇武派必須走向地下,甚至是更極端的仇殺方向?這還是be water 的抗爭、會是和理非可以承受的嗎? 攬炒到底是為何而為,為誰而為,若只有共同毀滅之心而無重建之念,攬炒又有何意?

棋子只在棋盤上才是棋子

10.1後林鄭政府推出禁蒙面法,社會似乎開始瀰漫著一種攬炒、對決的情緒,用緊急法啟動各種限權舉措又似乎如箭在弦;但比起出動解放軍或直接宣佈一國兩制結束,其根本的差別仍在於:它表明中共至今仍不願挑開林鄭政府只是木偶、一國兩制名存實亡這層薄紗。即是說,事態雖升級但並未到最終拍板的時候。

同樣,雖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已失,但不可否認的一件事實是:若無一國兩制,抗爭同樣不可能持續至今天。禁蒙面法在港人看來很愚蠢但符合極左的邏輯,港人並不必管它是否出自習之手筆或是否有其他後續;只要不打破一國兩制這層薄紗,這盤棋就一定會一直走下去。

面對今天的警暴,若讓其沒有著力點,那些警察、速龍存在的價值又是甚麼?突然的安靜,又是否會讓當權者睡得更好?真正可令他們如坐針氈的,並不是勇武派有多少向死的決心,而是民心不散及不確定的浪潮。不管是明或昏,不管是直接指令或受政敵所挾,只要不逼到習必須選擇親手揭掉一國兩制這層薄紗,承擔重大歷史責任,變數便會一直存在。相反,棋子一旦離開棋盤就不再是棋子。

Viewing all 1159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