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社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中大國是學會迎新文章(二)——國是學會的前世今生

$
0
0

文:中大國是學會會長歷史系四年級生黃宇翔

國是學會,中文大學、香港大學也好也是個小小的討論中國及香港事務的學會而已,也感謝最近男拔萃書院同學成立以「香港民族建國」為綱的國是學會,讓已半隻腳踏進歷史的國是學會讓香港人還知道他的存在。然中文大學的國是學會的宗旨是「認識中國,關心社會」,討論範圍當然也包括「香港獨立」,但在現屆及歷屆政綱中,都不以「香港獨立」作為價值推動的方向,更無參與「香港民族」的建構,但我們相信不論是任何派系,只要關心香港政治的同學,都必須把中國因素考慮在內,如視對方為「對手」,更是需要瞭解中國是甚麼、中國內在的情況及其思維理路。

甚麼是國是?國是者,典出後漢書.劉向傳:「與士大夫共商國是」即使特指國家大事,才算是「國是」,這是國是的古義,當然也是國是學會創立的原意,即關心國家大事之義,後來經過歷屆的建構、參與,中文大學的國是學會就為國是學會加上了明辨是非,「是其是,非其非」的精神,不單是關心而已,更有價值判斷,並以這個價值判斷,進行價值推動:「認識中國,關心社會」,帶出兩個互動的問題:「中國往何處去?」、「香港往何處去?」兩者因不同時代有先後次序之分,有時亦有因果關係,但兩者終究是國是學會,應該也是其他已成為歷史的「國是學會」(國事學會)所關心的問題。

國是學會於香港各大專學校裏風行之事斑斑可考,無庸置疑,外在的大氣侯就是中國爆發的文化大革命,香港內在的小氣候就是六七暴動以來解殖風潮、中文運動、保釣運動影響校園以來的風氣,故成就了國是學會在校園裏的成長,以中大為例,中大的學生會成立也於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繼而有批到內地參加學生會舉辦交流團的同學深受啟發,懷抱熱愛中國、建設社會的心態在各大學建立國是學會(或國事學會),如港大的國事學會就創立於1972年,而中大的國是學會就1975年出現,這也是為人熟知的「國粹派」時代,具體表現為熱愛中國文化、支持文化大革命等等,是明確的又紅又愛國。

及至文化大革命結束,同時香港內在形勢亦起變化,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時值中國改革開放、香港前途問途提上議事日程,國是學會的性質也起了變化。一方面由於文革結束,「國粹派」對中國的美好幻想破滅,取而代之的是批判精神,反思甚麼是中國、甚麼是中華民族,對中國民族主義進行解構,根據過去的幹事提及就是今日嶺南大學文化研究教授羅永生、許寶強任幹事的年代,與此同時,則積極參與到香港本地的社會運動,如關注天台屋問題等等,以爭取民主作為關心問題,同時積極關心或參與到中國八十年代的多次學潮及民主化運動。總的來說,自八十年代起,國是學會的中國民族主義色彩開始淡泊,但也兼及文化中國的討論,同時轉向擁抱更多的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所謂「民族回歸」必須加上「民主自決」的內涵,本質上就是「民主抗共」的概念,這種思維約略貫穿了整個八十年代國是學會,至少是中大國是學會的思維理路,與當時的學聯:「放眼世界、認識中國、關心社會、爭取民主」的綱領相契合。

及至筆者身處國是學會期間時移世改,上述歷史當然距己甚遠,但同時叩問「中國往何處去?」、「香港往何處去?」的思維理路是一以貫之的,認為考慮香港問題時必須把中國因素考慮在內,不論是任何的價值追求。

當今的中大國是學會,口號中自十數屆前這有「書聲出骨氣,國是寄心魂」一句在內,故可見國是學會是討論問題的地方、同時着重內部對問題的思辯,活動也以讀書、講座、交流團(包括到中國內地及台灣)為主。而且國是學會是個推動普世價值實踐的團體,同時關心民族主義思潮,對甚麼是中國人、是怎樣的中國人一直關心,尤其是今日的香港對於中國瞭解、認識的缺乏,敝會依然以認識中國作為價值推動,引介中國的資訊及討論中國問題。至於香港本土思潮,認為只要是身處此地、以此地為家的人都會關心,國是學會的視角可能有所不同,也把中國因素考慮在內,如是而已。

同時,若批判中華民族底民族主義建構空洞、虛妄,同時建構套更沒有歷史事實依據底「香港民族主義」,我們認為這兩個邏輯的一致性是值得關心,值得本土派、支持港獨的朋友留意的,是不是以「我想故我在」式的「幻想共同體」就可以處理呢?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文章原刊於蘋果日報網上論壇(2016年9月28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