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詞語是否有侮辱性,當然要視乎具體脈絡和使用方法。如果你堅持兩位青年新政的新科議員的「支那」一說是沒有侮辱性,那這篇短文大概你大概不必看下去了。如果你真心相信梁議員的英語口音如此,我們理應尊重他的口音,我懇請你也尊重那些廣府話與市區香港口音有差異的香港市民。
以下是與這次爭議相關的幾點意見。
侮辱的是政權還是族群?
答案其實很簡單,是後者。國家政權和人民絕對應該分開看待。但人類的族群身分和國籍卻往往是我們無法選擇的,因為無論是族群身分還是國籍,都不是簡單一句「我不是XX人」就可以擺脫。因此,就算按純粹字面的意思,「支那」可以被理解成為對中國這個國家或者統治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的貶稱,但客觀效果卻是在侮辱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中國籍人士。試想想,如果我叫日本做「小日本」或者「倭國」,而不是將日本人貶稱為「日寇」或「蘿蔔頭」,是否代表我只是在羞辱日本的統治集團,而不是在侮辱日本人?
簡單來說,就算兩位議員沒有侮辱特定族群的意圖,也顯然有其客觀效果。這就像我們可能改不了稱黑人為「黑鬼」這壞習慣。我們指黑人為「黑鬼」時,可能真無貶意,但如果有黑人明白這個詞語原來的意思,也很可能會感到冒犯。
為何不能侮辱族群?
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理應對任何種族歧視和種族歧視都說不。去年中國足協那張海報推出後,香港人不是都義憤填膺反對歧視的嗎?好了,如果你覺得這樣說陳義太高的話,讓我回到當下香港的脈絡去說幾句。
有些人不介意侮辱族群,或許是因為他們將族群鬥爭看成是當今香港的主要政治戰場。但事實上,生活在香港人面對著中共壓迫的同時,居住在大陸的中國人絕大多數都是同樣被中共壓迫,而且被壓迫的程度比香港只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時,大陸針對統治集團的抗爭無日無之,只不過不是每一宗都像烏坎民眾的抗爭那樣轟動。因此,如果認為今天香港的狀況是因為大陸人民壓迫我們造成,實在是與事實不符。
就算你不認同香港的民主運動要得到大陸人民的同情才能提升成功的機會,就算你主張香港要獨立建國,就算你肯定香港人已是自己一個民族……不會改變的是大陸的中國人就是香港人的鄰居。就算你覺得睦鄰不重要,但任意侮辱鄰居難道對我們自身有利嗎?
單純譴責不是出路
在用語上追求政治正確,香港的步伐遠遠及不上西方。但近年全球都捲起右傾排外風氣,某程度上就是對左翼在反歧視戰線上努力的反彈。美國特朗普崛起、英國脫歐公投在排外思潮推動下成功等事件都在提醒我們,單純在主流社會排斥歧視用語和譴責歧視心態的作用是有限的。排外和歧視在廿一世紀的文明社會仍然為不少人接受,我們不能將之簡單地歸因於一小撮別有用心的政客推波助瀾。歸根究底,是一個充滿壓迫的政經制度,才為排外風氣帶來土壤。
在香港,中共和大財團在各個領域的壓迫和剝削令到民怨沸騰。正是這個令人鬱悶的結構令到排外思潮格外吸引。對於歧視大陸人、歧視新來港人士、歧視少數族裔、歧視外勞外傭、歧視尋求政治庇護者的言行,我們當然都要反對和說不。但在進行反歧視的宣傳和工作的同時,我們不能忘記,唯有和既得利益者鬥爭到底,促使他們妥協,扭轉現時的政經結構,才能根治日益嚴重的排外歧視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