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麥海華(「六四紀念館」管理委員會主席)
「六四紀念館」兩年多來的營運,遭受到大廈業主立案法團主席個人包攬的法律訴訟纏擾,指責紀念館違反大廈公契,滋擾其他業主。並以限制參觀人數、登記參觀者姓名及身份證資料等行為滋擾,企圖影響紀念館的人流與運作。支聯會常委經多番討論後,決議於今年七月結束紀念館的營運,並將現有物業放售,以期另覓一處較大的地方及不再受到不必要滋擾的情況下,繼續營運「六四紀念館」。
有人會問:既然目前網上瀏覽那麼方便,為何還一定要設立一個實體的紀念館呢?
我們同意,支聯會有關「六四」的資料,內容豐富多樣,有需要發展網上瀏覽系統,方便更多市民及有興趣人士深入探索有關課題,而支聯會亦計劃在這方面作進一步投資及發展。但是,能設立一個實體的「六四紀念館」,實有其現實需要和存在意義。首先,我們能夠堅持在「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尋找到生存及活動空間,是一個有重要政治意義的存在。如果我們連這個卑微的存在也不能維持的話,「六四」的議題將會從香港特區消失,正如在國內一樣受到鎮壓而不能公開討論以至悼念。
其次,紀念館存在,我們可以有地方舉辦圖片展覧、播放錄像、交流研討,以至出版書刊等。這些活動有利於凝聚力量,組織義工,向社會宣傳及推廣民主訊息,及聯繫海內外團體及個人。再者,紀念館的存在,能吸引市民及訪客參觀及到訪,並進行交流研討活動。同時,支聯會已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將「六四」屠殺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我們的「六四紀念館」有義務妥善保存有關的文物及資料,以免世人在經濟利益及政治收買下,將這件影響中國以至全世界政治發展的事件淡忘。
至於紀念館將來的規模及展覧內容,由於支聯會正在物色合適地點,尚未有頭緒,因此無從說起。但基本上一定會有圖片展覧,將屠殺的歷程展示,以事實擊破謊言,更要將香港及海內外華人社群及其他地方的支援予以記錄及介紹,讓人們不會忘記這段歷史。對於八九民運的歷史背景及相關人物如不認識,無法了解在中國當時為何會產生這樣波瀾壯闊的運動。
因此,我們要對十年文化大革命殘害中國的結束,鄧小平推動經濟改革所帶來的衝擊,以至胡耀邦的開明管治和撥亂反正的措施,如何帶來八十年代初的寬鬆政治氣氛。但共產黨家長式管治無法避免黨內矛盾衝突,及不正常的權力鬥爭,以至胡耀邦被拉下馬,由趙紫陽擔任總書記。八九年四月十五日胡耀邦逝世,民眾自發悼胡引起黨內激烈鬥爭,李鵬炮製《人民日報》四月二十六日社論,將學生悼胡定性為動亂,造成與群眾的對立,事件其後演變成民眾抗爭,要求打擊官倒,傳媒要講真話,最後鄧小平竟出動坦克車及軍隊血腥鎮壓學生運動。
「六四」屠殺後的追捕,學生及民運領袖落荒而逃。港人透過各種渠道,以「黃雀行動」的名義,協助被追捕人士逃離中國,流亡海外。這些歷史和背景,有需要詳細交代及分析成因及影響,作為這段歷史的真實記錄,也為日後的借鑑。
支聯會亦應以「六四紀念館」作為民主教育基地,舉辦工作坊,探討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等現代政治概念,加強民主意識,使香港朝向雙普選的道路能掃除不必要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