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志恒 (《香港革新論》主編)
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破紀錄的58%高投票率,抵銷了建制派的組織票優勢,令反對陣營得以保住「兩個否決權」── 可否決修改議事規則保住拉布權(地區直選多數)和可否決政改方案(議會三分之二多數)。這決定了基本政局,將大致維持不變,即反對陣營仍然有力守住底線,包括可透過拉布阻撓惡法,也足以拉倒「8.31決定」之類的假普選方案。換言之,現時爭持不下的政局,相信會繼續一段時間。
基本格局不變,但整個反對運動仍然出現深刻變化。80、90年代已晉身議會者,除了梁耀忠外,幾近全部落馬(李卓人、馮檢基、何秀蘭等);多名政黨新人和社運人士,首次參選就成功出線(許智峯、譚文豪、朱凱迪、羅冠聰、劉小麗等)。
但世代交替,只是表象變化;真正的改變,是反對運動議程,由過去30年以雙普選為主軸,轉變為以前途自決為核心。
綜觀整個反對陣營,在地區直選成績較佳的政黨,普遍主打香港前途議題,包括公民黨(內部自決/5席)、眾志列陣(外部自決/3席)、青年新政(香港獨立 /2席) ── 民主黨是這個趨勢的例外,其5個議席在相當程度上,得力於地區樁腳和《蘋果日報》動員。
這種變化,自然是反映兩年前「8.31決定」後,香港政治的本土化趨勢,即「中港權力關係」取代了「民主化」議程,令自治、自決、建國、獨立等前途主張全面抬頭。由新東補選到立法會換屆選舉,不足一年時間,香港政治光譜已經變天,正形成類近加泰隆尼亞、格陵蘭、南提洛爾等海外自治區的「地域性政黨體系」(Regional party system) ── 未來反對陣營將分成「內部自決」(傳統泛民)、「外部自決」(眾志列陣)、「香港獨立」(青年新政)以至「香港建國」(熱血公民)等不同派系。
前途自決抬頭,反對運動已不再一樣。北京既無法在選舉上擊敗反對陣營,口袋中的錦囊像重啟政改更換特首之類,也不足以應付各種前途主張。中南海的官員們,現在相信都抓破頭了。
▋延伸閱讀
重構中港權力關係 ── 831決定兩年後的香港政治/方志恒
投票懶人包:各主要政黨的政治政綱/方志恒
本文章原刊於《蘋果日報》評論版,特別鳴謝作者及《蘋果日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