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府上下、人大政協、京官黨媒,對新成立的香港民族黨喊打喊殺,口誅筆伐。多事的網民,又再舊聞翻新,在網上重貼「港獨之父」馬文輝的事迹。
把這位蓄鬍鬚整天穿唐裝長衫的馬先生冠以「港獨之父」之名,實在有點「過譽」。1960年代,世界掀起一股「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的風潮,英國殖民地紛紛追求自治走向獨立。風潮所及,馬文輝組黨推動香港自治,提倡立法局全面普選,港督由香港人推薦,再由英女王委任。
即使馬文輝沒有激進得要求香港脫離英國統治,1960年代獨裁保守的殖民政府,也視這類出位的政治活躍分子是麻煩製造者。馬文輝受到港英當局的監控,沒有人會有任何意外。雖然如此,馬文輝的民主自治黨,到後來再組成的香港民主社會黨,甚至另一個明確主張香港獨立、連旗幟式樣都已公之於世的政黨,最後都是無以為繼而自動解散,由始至終都沒有被殖民政府粗暴取締。
這已經是近60年前的舊事了,說些近一點的。1982年,香港前途問題揭開序幕。9月,時任英國首相的戴卓爾夫人,訪問北京後抵達香港,當時英國堅持割讓香港租借新界的3條條約有效,10多名大學生到機場「接機」,拉起橫額,反對3條不平等條約,向戴卓爾夫人提出抗議。
後來,大學生更展開一連串活動,包括致函時任總理的趙紫陽,提出香港回歸,主張港人民主治港。在港英殖民政府的眼皮底下,學生不但是言論上更是行動上推動香港脫離英國統治,回到另一個主權國家——中國,動搖港英的統治,分分鐘已干犯「叛逆罪」。學生「民主回歸」的主張與主流社會維持現狀的想法格格不入,政治部也可能已經對這幫學生作出監控,但自始至終,港英官員沒有喊打喊殺,也沒有出動強力部門制止學生的做法。
當權者需否探討這思潮的根源?
香港就是一個這麼奇特的地方。只要還有言論表達思想傳播的自由,在特定氣候和環境下,各種各樣被當權者視為「離經叛道」的思潮就會湧現。1960年代的馬文輝,今天的年輕學子,都是典型例證。
今天主張「港獨」的年輕人,都只有20歲出頭。30年後的2047年,他們也是正值壯年的50歲。那時候的香港,將會是什麼模樣?變為「一國一制」?還是繼續沉淪腐壞的「一國兩制」?抑或會出現包括「香港獨立」在內的第三個選項?今天的年輕人,只要稍為智力正常,都會為自己將來、為自己的下一代努力探討出路。主權轉變到今天不過20年,生於斯長於斯的年輕人看到今天香港的衰敗,只要不是一條鹹魚,都會心焦如焚。思想活躍的年輕人,提出「香港獨立」的主張,當權者除了暴跳如雷之外,是否也需要心平氣和,探討出現這種思潮的社會根源?
京官港官、建制人士,眾口一詞,指摘港獨違反《基本法》。沒錯,基本法開宗明義,清楚寫明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但憲制的常識告訴我們:憲法的作用,是約束政府而不是約束人民,主張港獨到底犯了什麼罪?將會受到什麼懲罰,還要看具體的法律條文。
當京港黨媒鋪天蓋地叫囂「嚴厲懲處港獨分子」,包括律政司長袁國強在內的特區官員,也只能口頭虛應,因為實在拿不出什麼辦法來。袁國強回應時也只能吞吞吐吐:「至於往後我們會用什麼法例……現階段我不可能在未有一個調查報告,或事件未發生前,我不可能現在去說,對任何人也不公平……」主張提出了,記者會都開了,連政黨都宣布成立了,袁國強還步步為營說「事件未發生前」,當然完全不合極左人士的胃口。香港是實行英式普通法的社會,只口頭主張港獨,連煽動都談不上,唯一可以做的,是拒絕他們的社團或公司註冊。但香港沒有註冊而繼續運作的組織,多到數不清,為何要獨愛這個主張港獨的香港民族黨,特區官員有必要清楚交代。
港獨思潮 如出麻疹
「香港獨立」只是年輕人對未來的想像,明智的人都知道現實上並不可行。不要浪漫得以為只要和平公投就可以獨立建國。世界上不少分離運動,經年累月武裝鬥爭,死傷無數,血腥收場,最後也是徒勞無功。
今天的港獨思潮,是猶如出麻疹,高燒過後,痊癒了,就會產生免疫能力。港獨的社會根源,是「一國兩制」沉淪,是管治失效,是梁振英政府的倒行逆施。不解決這些根本問題,講百次什麼「養癰為患」,講千次「香港自秦朝以來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都是徒勞,只會惹來更多訕笑。誰才是「港獨之父」?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
原文刊在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