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聯頻道】社福新聞短片
現時本港有392萬勞動人口,而非從事經濟活動(料理家務)的勞動人口多達63萬人,那是由於現時的主流經濟令許多潛在勞動人口,尤其是因要照顧家庭而無法工作的婦女,難以參與經濟活動。鄰舍輔導會中心主任兼合作社聯會成員招家章認為,對於這些婦女而言,合作社是一個較理想的經濟模式,令她們能自主地以自僱形式參與經濟活動。
在合作社的平台上,透過供求配對形式的運作,例如有人喜歡教電腦,便可組成電腦合作社,自決開班收多少學生,而有需要學電腦的人士則以可負擔的價錢使用合作社服務。
對布藝有濃厚興趣的合作社社員IVY是位單親媽媽,過往一直因照顧孩子而未能工作,近年透過善用自己的專長製作布袋等手作,並找來一些志同道合的婦女,組織碎布合作社賺取收入。由於合作社不涉及拆賬形式,故IVY與其他合作社的婦女一樣,收入幾乎是百分百全收。
另一位合作社社員ANNIE認為,合作社「自己當老闆」的營運模式,令參與者有自己生意自己負責的責任感,有助合作社的發展。
目前在鄰舍輔導會合作社工作的婦女約二百多人,據中心主任招家章稱,每月經濟規模合共約26萬元,即平均每名婦女每月約有千多元收入。別以為千多元太微不足道,招家章指出,若能協助因為要照顧家庭而沒有經濟活動的人士每月賺取千多至二千元收入,對原本零收入的家庭來說,增幅相當多,還為婦女帶來生活意義。
正如IVY所言,過往把不少時間都用在照顧子女上,孩子覺得她只是一位尋常家庭主婦,但自從在合作社工作後,孩子認為媽媽原來也能在社區和社會上作出貢獻,令她倍添自信。
影像串流:
影像串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