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社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羅冠聰:各大學的大學條例讓梁振英有很大空間侵蝕院校自主(D100學運連線節目重點20160120)

$
0
0

D100學運連線 20160120重點播報
羅冠聰、李德雄、鄭國明

【港大罷課】
2200-2230
羅:電話接通前港大學生會長、現罷課委員會成員Yvonne。請說說港大罷課的訴求。

梁:港大罷課的特別之處是同學自發的任務,希望用一個由下而上的決策方式去運作,上層架構是罷課大會,所有現任港大學生都可參與,執行機關的成員由罷課大會選出來。同學近來發生的事情,陳文敏任命被否決,李國章被委任做校委會主席,都源自大學條例的漏洞,需要正視及修改。罷課大會的同學同意得出的訴求是:成立港大條例專責小組,檢討值得修改的地方,包括如何廢除特首校監必然制、校內人士應佔校委會席數至少一半、由行政長官委任委員應改為校委選出。

羅:這個罷課是大家嘗試了很多溫和的抗爭後,迫不得已迫出來的。

梁:這些訴求會在下星期二的校委會內討論,到時我們才會確定罷課是否繼續,這也會交由全民大會決定。誰可以決定罷課完結,是一眾香港大學的校委會成員,只要他們願意正視這些訴求,這個罷課根本不需要開始。

羅:之後有沒有罷課大會?

梁:明天中午有大學條例論壇。22日會有商討日,23日會有罷課大會,決定review panel的組成及24、25日的行動有所決定。

羅:每間大學的條例都有很多討論。陳文敏被否決、李國章被委任才突顯條例的問題,Louis及Ruben,你們院校的狀況如何?

李:嶺大一直都有討論大學條例,鄭國漢上任,他是梁粉又推廿三條,我們當時反對他上任,然後發現大學條例有個問題,校長遴選委員會中,學生代表不是遴選委員會正式成員,只是觀察員,當時同學反對這件事,校方承諾開委員會處理這件事。上星期校董會否決修例委員會,但十二月和學生對話時承諾會開委員會的。是否這段時間梁振英施壓,致令校董會否決開委員會呢?

鄭:在員生共治、校政民主化的過程中,校董會掌握著最大的權力,學生會及同學想參與更多,過往也提議增加學生席位,現在新增了一席研究生席,可惜的是近這些年,校董會情況很差,沒甚麼學生代表可以坐入去,因為理大研究生會已解散,所以一直無法選出研究生代表,那一席懸空了好幾年。本科生代表,去年因為一些問題無人上任,補選也不夠投票率沒人上任,這一年的校董會沒有學生代表。理大校董會最新委任新主席及副主席。

羅:每間大學的大學條例都某程度扼殺院校自由及讓梁振英有很大空間,透過委任校董會主席及成員侵蝕院校自主。暫時只有浸大有專責委員會檢討大學條例,嶺大的委員會不包括檢討校監制度,只專注校委會組成。

李:中大也有委員會,同樣不會檢討校監制度。

羅:今天很多學界成員去港大聲援罷課,九間大專院校也出聲明表示全力支持港大罷課,院校自己也有可能組織投爭。

鄭:港大今日的集會有幾百人,由梁麗幗及罷委成員發言,關於罷課目的及訴求。

羅:他們打算罷課到26日。

李:我覺得宣傳期不夠,一週前才開始組織同學,相信之後會多些同學參與。

鄭:我覺得,整個抗爭中,可能一開始不會太多人,就算如此也要做下去,因為做下去才能感動更多人參與,而現時人數也對校委會有一定壓力。

羅:今次罷課是開創了新的模式,就是罷課大會。零四年922罷課是學生會主導的形式,希望不同院校之間有協調性,今次港大是由下而上,由同學決定,他們有罷課大會,港大同學都可參與,罷課何時完結,中間做甚麼,完全是同學決定,組織模式及決策手法都有突破。這議題是需要花數年時間去打,浸大的委員會也是由去年開始提議的。一開始即使不多人,這是長時間的議題,大家是有時間去做組織的。

2230-2300
鄭:浸大現在成立了小組檢討校監必然制,但決定一日未上立法會,大家都不可掉以輕心,可能小組會否決提議,和公眾說維持現狀是最好的。浸大校董會現時很多成員由梁振英委任。

李:我之前問過浸大學生會會長,他說會有諮詢,但即使諮詢報告寫好了,也要校董會通過,然後立法會表決。

鄭:上到立法會,如果是以議員私人草案提出,需要分組點票,功能組別方面我也很擔心。

羅:第一步是成立委員會,然後以公投形式歸納民意,這對我們能否在委員會爭取到修例的重要因素。這不單是學生的事,教師也要出來發聲。兩年前922很多老師出來義教。今次港大的事件,我呼籲教職員能像922一樣出來support學生。

【台灣總統大選】
羅:我剛從台灣回來,蔡英文當選總統。台灣的總統營運比香港成熟很多,選舉經費也比香港多很多。

李:他們有政黨補助金,政府扶持政黨發展政黨政治,香港是沒有的。

鄭:台灣和香港很難比較,香港沒有政黨法,政黨規模和台灣也差很遠。

羅:台灣的投票率很高,很多人回鄉投票,今年最高是六成六。今年民進黨大勝,拿到五成六選票,立法院席次,民進黨拿了過半,迎來歷史上首次完全執政。換言之,大眾對其期望很高。

鄭:台灣也有不少人對民進黨有不好的評價,覺得他們的政綱空洞,避開具爭議性的議題,在性別議題上也令人失望。

李:蔡英文個人表態支持同性婚姻,但最後的政綱沒有提過會在立法上推動同性婚姻,這點是失望的。服貿議題她只反對黑箱,但對入TPP或亞投行沒有表態。

羅:所有有人擔憂她能否在得到主流支持同時,也支持比較不受主流認同的議題,例如勞工議題、同性婚姻。這也是第三勢力為何有其存在的因素,他們自稱更行世代正義、行社運、監察的路線。今次選舉結果,國民黨大敗,因為他們過往執法不好,國民黨最引以為傲是兩岸政策,現在兩岸狀態不被推崇,尤其前兩天的周子喻事件。在現在中國的國族沙文主義下,你無法做到一中各表,大家知道兩岸的狀態,維持現狀只是馬英九一廂情願。

李:有支持統一的人搞了個新黨,今次他們的政黨票有約5%,也可能分了國民黨的票。另外,國民黨緊急換了洪秀柱,人民可能反應不過來,也可能令國民黨跌了不少票。

鄭:緊急換人應該打亂了他們的選舉部署,台灣的選舉工程很龐大精密,換人應該會影響他們的選戰。

羅:台灣現在是世代取代了藍綠。世代正義跑了出來,很多人根據這取態投票,藍綠完全對立的色彩少了,而年青的投票約五至六成支持蔡英文,反對國民黨沒有處理世代正義及公義。

李:親民黨的票數也高了,席數也比以前多了,他們行不藍不綠的路線,有些地區偏綠。

羅:今次也沒有棄保效應,因為今次國民黨大勢已去,想投宋楚喻的人就投了宋。

李:可能總統票方面泛綠沒有棄保效態,但政黨票,民進黨和第三勢力之間的棄保效應更大。

羅:第三勢力的定義泛指民進黨、國民黨、親民黨之外的本身被定位藍綠很清晰的勢力,他們的共同點是很多是由社運圈出身。台灣的立法會有區域立委,他們像區選會般每個選區選一個人,另外有不分區立委,是政黨票,裡面有34席,是根據投票的百分比劃分。要政黨票拿到超過5%才獲分到不分區議席。

2300-2330
羅:很多人期望在大型政治運動後,有人承接這政治能量進入議會。在台灣最受矚目的第三勢力是時代力量,現在是國會第三大黨,在國會有五個席位,有三個分區立委選贏了。

李:我自己有些擔心,他們號稱會監督民進黨,但他們事先有和民進黨協調,民進黨有禮讓,這其實已是合作,令我擔心會否民進黨贊成的議題,會否他們也要贊成?

羅:這擔心也成立,時代力量被喻為年輕的民進黨,他們有些議題的取態和民進黨沒有很多分別,他們的行動要在他們的議會工作才知道。

李:香港很多時候,入議會是較年長的人,這令人擔心年輕一代的聲音在議會內無法彰顯?但台灣是行單議席單票制,香港是行比例代表制,配票難度較高,泛民席位勉強保住否決權,會否未來連三分一也沒有呢?

鄭:經過區議會選舉,會否立法會也有新興力量?我個人不樂觀,因為立法會需要投入的資源較大。

李:我比較留意綠社民,是綠黨和社會民主黨合併去參選。他們較多談左翼政策,成員有較多社運背景。他們參與區域立委的票數不太差。

羅:很早時,時代力量和綠社民想合作,但他們在和民進黨協調方面無法得到共識。時代力量和民進黨有互相站台,承認對方是盟友,綠社民認為這無法完整監督民進黨,故而以社運模式競選,但他們到最後也有拜會不同政黨,反映選舉邏輯難以用社運方法打破,因為選舉、選民都很現實。

李:我和台灣的朋友談過,綠社民或綠黨不太懂玩政治,令人覺得立場飄忽。

羅:民進黨和國民黨無論宣傳上或是選舉策略上都有很大差異。國民黨仍是老派方式,思想相當相守,煽動世代之爭,宣傳片是中年吐苦水,為何年輕人的正義就是正義,中年人被排拒,明顯在煽動世代仇恨,但藍綠未必適合現在的選民分佈,煽動世代仇恨也進一步激化年輕人的反彈。以相立、仇恨的操作方式和民進黨的手法有很大相比,蔡英文不斷說這不是藍綠之爭,我們需要團結,蔡英文是以比較包容、團結的手法得到年輕人群組的支持。香港可借鑑的是如何包裝理念,令其更容易被消化。

李:國民黨令人爭議的是不停抹黑別人,例如說蔡英文是女性又是單身所以沒資格做總統,這是很老年人的思想的抹黑。

羅:今年的投票率低了,一部份原因是大局已定,有人提不起勁投票。

李:香港的情況開始有改變。民主黨現在開始初選,單仲楷和劉慧卿都不選,年輕人參選,明星政治開始改變,是好事來的。

鄭:民主黨的文宣或黨內重要職位開始由年輕人擔任。香港的政黨在新舊交接上仍有很多問題,但總算開始了第一步。更拭目以待是立法會選舉的名單。

羅:香港受到壓迫和台灣其實有點相似,很多人說香港的一國兩制是給台灣看的藍本,當中受到的壓迫例如身份認同、經濟都是大家共享的。香港本地的抗爭不能停止,台灣也可以是盟友,在宣傳、組織上可以兩地民間社會做多些交流,從而促進(應對)兩地相同的對手。

鄭:近年有人提出,香港、台灣、澳門是命運共同體,大家面對著中共越來越不掩飾的打壓。過往有人分析過一國兩制是希望能以軟性的方式收回台灣。近十年的變化是中共官員說香港人心未回歸,越來越明顯的打壓,反映他們沒心思再示範一國兩制給台灣,對付台灣的方式是不同的經濟、以商人入主當地經濟,希望控制當地的生活。所以兩地的公民社會應有多些交流。

【學生自殺問題】
2330-2400
羅:今天中大有一女生墮樓,遺書寫著她受抑鬱症困擾。有媒體報導,上半年至少有十五名學生自殺身亡,最少八名學生企圖自殺。他們很多是中學生,最多是因為學術所困。有調查指出,接近三成受訪小學生有焦慮,有近四成受訪年輕人曾想過自殺。這反映出年輕人正承受很大的壓力,這是很大的社會問題。

鄭:很多人認為大學生沒有壓力,但其實入了大學,很多人都有學業或家庭的壓力。

羅:我覺得這個社會有種文化是,你有病要收起來,不要顯示你的懦弱,做人要堅強,這種思維令到很多人有情緒問題也不敢說。香港在關注精神疾病的教育相當不足,很多人只是以為自己抗壓能力低而不敢找專業人員幫忙。

李:我覺得社會很多時將問題歸咎於個人身上,忽略了制度問題要負上最大責任,例如小三至小六生的壓力和TSA和升中有關,大學生的學業壓力則和GPA有關。我覺得有人會擔心社工會將自己的事和學校或自己的上級說,這也令很多學生不敢求助,因為怕讓學校的人特登關心你。

鄭:這是普遍的社會問題,不是個人問題。若大家不太擔心將來,大學生的壓力可以release到,家長也會少給壓力中小學生,所以這問題和社會氛圍和結構有關。

羅:承受最大的壓力是誰?根據過往半年自殺的學生,很多是中學生,有部份是大學生。中學生承受最大壓力,我覺得是因為他們接受著一個all or nothing的測試,一試定生死。香港的主流意識用你的學業成績去評價你這個人,這也是為何有些人這麼在意學業成績。

鄭:大學是要求人獨立,但獨立不代表孤獨,但大學將人個體化,令人沒有connection。我自己也試過情緒低落的時候,找學校社工幫忙,那時才feel到大學是沒甚麼人關心你,你也會很擔心人的目光。

李:我讀asso時,很多同學跟我說,讀asso的壓力很大,一來學費較貴,還要搏升不升到大學,其實背負了很多家人的壓力,就算有壓力也很難和家人說。Asso追大學也很辛苦,大學有社工,但asso是自資,同學不知道如何求助。

鄭:大家在華人社會長大,很多人覺得家人出錢給你讀書,你要向他們交待,誰出錢誰就是主人。

羅:有些人會說自殺的人很蠢,會blame the victim,我會問,身邊人有沒有盡力關顧他/她?一個會自殺的人會考慮到,生存下去的痛苦大於自殺那剎那的痛苦,對世界焦慮、絕望才會自殺。在他/她在生時,身邊的人沒有給予足夠支持、關懷才會令他/她覺得好像被世界離棄,生存下去比死亡更痛苦。當大家在他/她自殺後冷嘲熱諷時,要思考自己有沒有用自己的能力去防止?報紙可能報導家人在他/她身邊痛哭的一刻,或校長慰問、師生驚訝的一劇,但沒有人會問,這班人在他/她出事前,究竟處於甚麼狀態?父母是否不理會子女,朋友不理會,甚至在學校被孤立或欺凌。大家覺得自殺令很多人受苦,但沒人想過,自殺者也是受害者,他/她的受苦源身邊的壓迫。

李:大學環境很多時講求競爭、能力,中學時可能還有老師關心你,但大學的老師只是教書,競爭關係比中學強,但支援不夠。

鄭:上一代有個假象是大學沒甚麼競爭,但其實大學也有很多競爭文化,例如賺到多少錢、GPA、學校排名,很多人在入大學時已思考如何推高GPA,很多時這都是社會加添的壓力。但其實入了大學也沒有你想像中的自由,有很多expectation及枷鎖。

李:就算你入到大學,以香港理時環境,就業仍是困擾很多大學生。似乎你找甚麼工都是那個起薪點,出路很狹窄。

鄭:你畢業的工作可能和本科沒甚麼關係。

李:人們越來越難退休,向上流動的空間很小,買樓也很困難。這些是逐層的壓力。

鄭:我們參與不同的社會運動,社會運動就是打破日常及社會結構,因為所謂主流價值其實隱藏於社會結構當中,我們現在崇尚競爭是因為香港社會講求競爭、獅子山精神,將問題歸咎於個人、家庭而不是社會結構。要處理這個病了的社會的結構問題,才能減少慘劇的發生。

註:即聽即打,非筆錄。詳細內容請收聽節目。非fans。沒故意剪輯。

筆錄@獨媒:【http://www.inmediahk.net/node/d100-20160120】

以往集數重點:【http://www.inmediahk.net/taxonomy/term/517455】

圖源:學運連線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