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事件(官方定為暴亂),是否因為一串魚蛋引起?成因如何?各大電視台報導有無偏頗?擲磚行為是否暴力?暴力抗爭是否可行?這些問題,不難發現,輿論又再次跌入螺旋。
面對螺旋,尋常打工仔,遺忘乃「人之常情」,如此一來,又跌入香港人的另一種螺旋。
然而現實並非TSA,我們實不用為報導「打分」,更不用被考核,回答什麼「XXX的起因」的問題,因為一個根本沒有Making scheme的考核,感覺上最大的作用,就是要虛耗精神;回家跟父母爭論?是可以的,但他們上一輩的身份、財富,本身就是鐵一般「Making scheme」的存在,成功可喜,但含怨者多。
此文並非分析,當下只想拋出來討論——民間小販管理隊是否可行?不再單純去拮串魚蛋,而是將民間監察力量扭成一股。既然眼前有社區自主,連結街坊、監察區議會之舉,何不試試「流動監察」,成立民間的天眼。
思前想後,管理隊,針對問題有四:
一,現行建制下,小販的最大問題,正是曝露行蹤,事實上,過往屢有因為報章披露位置而收皮的事件,今次亦有批評網媒者,將小販的GPS位置公開上網;若然小販鬆散的行蹤,初時只掌握在部份包括有小販代表的人手裡,置個App守護,又如何?(市民自發打卡之前,至少有個照應)
二,有人指某本土團體高調抗爭,弄巧成拙,進而對其抽刃。與其要去分辨大家是人是鬼,何不以聯席形式,試試真偽?小販檔既然是小販也是大家的,那麼何不把日後要守護調動的,將點烽火形式訴諸聯席?以免再有什麼「現場本來明明相安無事」的指責?待高牆來了,魚蛋們也有個協調,串在一起,這一點,對本土團體自身亦應有利。
三,著力推動檢討小販政策。小販政策的方向是什麼,很多人比我更熟識。不過我深信,只有在全民真正不再失焦的情況下,檢討小販政策才有可能。
四,和理非與暴力二元對立的問題,有人說是偽命題。但無論如何,達至和理非,與暴力抗爭,都該有個組織過程;如何完善過程,理該任何組織也會樂見。若然真的有完整的民間守衛隊甚至乎是「別働隊」,應該不會排除任何的抗爭形式。
上述四點,又不知大家是否同意?新一年,義憤太多,兩槍聲響過後,是時候重新上路。
(圖片:hk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