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社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左翼抗爭模式不變 香港鄉郊危矣   

$
0
0

去年立法會財委會審議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前期撥款,大批示威者衝入立法會大樓。其中 13名左翼人士被控參與非法集結罪名,最終均被判罪名成立。這類新聞其實屢見不鮮,亦反映了左翼人士近十多年來的抗爭模式,根本無助保育農地和鄉郊,亦無法為當地非原居民或農民爭取權益,壯大他們的議價能力。

左翼多年來的「鄉郊抗爭模式」是甚麼?概括而言,可分為6個部分:

1尋找目標地區,入村開展工作,了解當地民俗。
2認識當地鄉民,搞好(部分)人脈關係。 
3舉辦各項活動,例如工作坊、導賞團等。
4聯絡傳媒,增加新聞爆光率。
5舉辦苦行、示威等行動,以軟性宣傳方式推廣理念。
6政府收地,功成身退。

以上的「鄉郊抗爭模式」,的確成功打動部分市民,令他們同情受到政府和鄉紳壓迫的農民和非原居民。無可否應,近年市民對本土農業的關注度增加不少,左翼團體當然功不可沒。不過,非原居民和農民在整個抗爭模式中,根本沒有成功爭取到任何的權益。近十多年來的「鄉郊抗爭模式」,究竟有沒有成功令政府和鄉紳,停止破壞農地鄉郊、迫遷鄉民的例子呢?

筆者認為,現時的抗爭模式已經不起時代的考驗。非原居民和農民沒有議價能力,主因是因為沒有土地。沒有土地,就沒有議價能力。左翼應鼓勵非原居民和農民要團結一致,籌集資金,購買土地,以增加自身的議價能力,而非只搞各項推廣活動和直接行動。 

以農民為例,三十至五十名農民可一起籌集資金,購買並共同擁有農地,一起耕作,並成立團體公平管理土地。到時,農民們就不是紙老虎,而是擁有土地的農民地主!非原居民方面,亦可以上述模式,購地重建鄉村。即時政府要收回土地,亦要更高的成本,增加了盲搶地的政治和社會風險。

為何左翼從來都沒有提出「耕者耕其地」、「村民(非原居民)居其地」的建議?我們當然不能否定左翼團體近年來對保護鄉郊的貢獻。可是,農民和非原居民沒有議價能力和籌碼,只依靠推廣宣傳來保護鄉郊,對抗特區政府盲搶地,是註定失敗的。  

改變保育策略已經迫在眉睫了。香港農民和非原居民何時才可站起來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