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試過置身大型運動當中,覺得自己沒有位置、角色,感到有些事情沒有效用、不知道要做甚麼、不想這樣但也想不到那樣?筆者偶然聽到這些話,總是覺得很奇怪,當大家的口號已經提昇至「命運自決」,竟然連個人位置也迷茫?幸好雨傘運動後,情況似乎有所改善?就以表決日為例。
猶記得佔領區內,眾人自發運作物資站、論壇等等,今天在政府總部,人雖然少,然而人民的活力和動力依然俯拾皆是。
連79天佔領也阻礙不到人大落閘,集會遊行又有甚麼用?有些人依然一早前來,就是不忿建制派張牙舞爪,溫度高而留守一整天,因為表決未完結,泛民仍未否決假普選方案。大家自行帶備裝備,例如小椅子、坐墊、食物,顯然不是到此一遊而已,而是有備而來,大會有大會安排,大家也自有參與集會的意志,為個人的政治參與而來。
根據大會的宣傳,大會安排似乎以直播立法會會議為主,然而民間自會走位、豐富群眾運動,譬如617民間約章的街站,宣傳日後的民間特首、影子政府等運動方向,也有個別團體舉辦論壇、派發單張、小遊行,或為集會人士提供支援。
雖然投票之手在於泛民主派,場內也有不少政黨插旗,可是政黨對於未來的想法和主張,還有相應的活動,似乎看不到,彷彿泛民有泛民的投票,民間有民間的運動,彼此只是在集會中並存、低度協調而已。
民眾因應雨傘運動,不論主體性、政治意識以致行動意志都大大加強了,陸續有更多組織出現,敢於提出主張,帶動其他人關注和參與,我們當中每一個人,在爭取命運自決的當下,又埋位了嗎?還是依然猶疑、迷茫、錯失?泛民主派若想在來屆選舉脫穎而出,又該作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