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為〈道不同的民主黨人〉
今天明報刊登陳莊勤的文章,令我想起幾個月前我向明報投稿但不獲刊登的文章。就公開分享比大家看看吧。
如果讀者有細心留意,會發現有一位律師朋友,不時在明報觀點版及亞洲週刊撰文,發表批評民主派、貼近政府觀點的意見。其實,社會上不乏願意公開為政府說話的人,但這位律師朋友身分特殊,因為他是一位民主黨人,他名字叫陳莊勤。
我與陳莊勤雖份屬黨友,但過往從未有機會與他交流。在公開的文章中,他不介意公開自己民主黨人的身分,但陳莊勤的言論觀點,卻「比建制派更建制」,批評泛民,支持政府,毫不諱言。民主黨的身分,卻是建制派的觀點,這是甚麼回事?
陳莊勤早在2012年反國教的浪潮中,批評反對國民教育的團體盲目反對,又批評傳媒譁眾取寵,同流合污;及後,他撰文大篇幅批評兩間本地大學有關特首支持度民意調查的評分方式,為低民望的特首護航;去年雨傘運動前後,他不惜引用《東方日報》「點心師傅被示威者打斷手骨」的未經證實新聞,撰文批評佔領者為「暴民」、「滋事分子」,更定性雨傘運動是「港獨革命」,令年青人誤入歧途。最近,陳莊勤竟然撰文,要求港人「務實妥協」,接受8.31框架下的假普選政改方案。
我尊重陳莊勤表達個人意見的權利,但以上觀點,與民主價值南轅北轍,難以想像陳莊勤仍以「民主黨創黨成員」身分撰文。陳莊勤的言論已引起民主黨內公憤,既然與所屬組織道不同,志不合,則應不相為謀,像鄭家富一樣灑脫,與民主黨「好心分手」。留下來,為的是甚麼?
我認為陳莊勤留在民主黨,是要幫政府在社會發聲。因為有些政府要說的話,要表達的觀點,若是用民主黨人或泛民的口中說出,對社會上的中間派市民更有說服力,亦更容易讓建制派造文章,幫政府打輿論戰,如呼籲市民就政改「袋住先」等觀點。我觀察到,大公、文匯報等就特別喜歡引述陳莊勤批評泛民借政改癱瘓政府等立場。事實上,陳莊勤的反民主言論亦令不少民主派支持者失望憤恨,變相助政府打擊民主黨派。
客觀上,陳莊勤越來越受梁振英政府器重。最近,政府委任多名廉政公署相關委員會的非官方成員。其中,除了譚惠珠獲委任為審查貪污舉報諮詢委員會主席最受非議外,陳莊勤亦榜上有名,獲委為這重要諮詢組織的成員。而他本身亦是建築物審裁小組的輪任主席,身兼政府委任要職。
人各有志,有人抵不住生活壓力,低調淡出政圈;亦有人為了名譽權力,願意放棄民主理念,高調加入無民意授權的政府。陳莊勤大可效法馮煒光,離開民主黨向北京投誠,官途無限。但若要留在民主黨,卻說違背民主理念的話,是自毀人格,不問廉恥的,我認為這是違反基本的政治倫理。民主路艱難,我謹請陳莊勤先生考慮退出民主黨及泛民陣營,不要再用卑劣的手法嘗試打擊香港的民主運動。
民主黨
許智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