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 Manson Wong @ USP United Social Press 社媒
在港上映不久的韓國電影《逆權大狀》,劇情講述一位本來追逐名利,後來為學運分子打官司的律師,最後甚至搖身一變,化為當時反抗極權專政的象徵。故事其實根據真人真事作為藍本,而那位「逆權大狀」,更成為後來的南韓總統--盧武弦。一套電影,反映了韓國人對歷史中反抗極權、爭取自由的追認,呈現在當下身陷政改困局的港人眼前,帶來了重疊畫面的共鳴,與在尋找當下身分的啟示。《逆權大狀》似是在預言著香港的未來,包括暴力、打壓,而反抗的一部分,需要由港人親自實現。
談到反抗,必需提到最近展開的佔中公投。於六月二十日由電子版本率先開展的佔中公投,當日隨即吸引大班市民投下自己的一票,投票人數以十萬計地上升,甚至一些平時不多談政治的朋友,都在面書貼上投票的表態,也有身邊的朋友詢問三個方案的分野,可見港人對自主未來的強烈慾望。公投,或說「全民公決」,是指公民就被提議之事案,表明立場時所舉行之投票,是一種直接民主制的體現。在全球各地,都有就重大議題採用公投議決,以彰顯人民就是國家的主體意志。公投並非民調,目的不是徵集市民的意見,而是議決人民的意志,並付諸實行。所以公決的結果,象徵人民意志的結果,是一個政權不能否定的決定,而且必需成為一個政治現實。香港沒有公投法,但在我城實現的公投同樣象徵我們的意志,同樣是政權不能否定的決定。所以,在香港這樣的公投,是一種反抗,反抗政權沒有給予彰顯人民意志的渠道,反抗極權專政的命運劇本。而這一種反抗,體現在投下自己的一票後,就是捍衞公決結果,誓要讓其成為政治現實。
早前內地《環球時報》發表社評指內地13億人在香港普選核心問題也有發言權,民間公投人再多,也不及內地13億人多。及後,特首梁振英又擅自曲解公投民意,指參與公投的市民在當中表達對普選的意願和訴求,與中央、特區政府和他本人都一致。無論是中共喉舌,或是梁振英的言論,都是試圖矮化公投民意,強行把香港市民綑綁在極權專政的軌道上。香港市民的意願和訴求,與極權者的專政幻想是天淵之別。公投的方案、公民提名的提出,凡此種種都是鐵一般的證據,又怎可能與《白皮書》的「一國一制」意向一致?現在,極權者正利用他們的渠道,愚弄公投下的港人意志,矮化公決成只表達意見的民調。我們不能讓公投變得廉價,當下,應該是投票的人對投票結果負責到底,盡一切辦法讓其成為政治現實的時刻。新界東北前期撥款被粗暴通過的一刻,大家都感到憤怒,大家都說:七一街頭見。猶記起《逆權大狀》中,九十九位釜山律師站起來,為主角擔當辯護律師的畫面。一加上九十九,就是完整的一百。公投後,投票的人,被不公義傷害的人,都需要連結起來,成為完整的「一百」,在七一的當天站起來,在願望得到回應前不回去。
我真誠地盼望多年後,當下「逆權港人」的反抗,能夠成為美好的歷史,然後被拍成電影給後人追認。在這個願望成真前,借公投說出的願望,必需成真。
文:黃柏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