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蘋果日報
在全體立法會議員獲邀到上海考察國情、研習政策和討論政改前夕,10多名泛民人士,在中環匯豐總行外舉行絕食,爭取真普選,他們的口號是:「雞蛋抗高牆,絕食為普選」。
絕食是溫柔而激烈的反抗行動。溫柔,因為不會傷及他人,不會破壞社會秩序,更因為身體虛弱,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激烈,用自殘身體來反抗,絕食時間愈久,會有不可挽回的後遺症,嚴重者更會死亡。如果是長期的,無限期的絕食,其激烈程度,比自焚有過之而無不及,自焚慘烈是一瞬間,絕食時期維持很長,道德感召會加倍累積,發揮力量巨大。
歷史上,著名的絕食例子,有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印度聖雄甘地。有1980年代愛爾蘭共和軍獄中絕食,最長超過70天,10人死亡,死因是「自願性飢餓」。還有八九「六四」的天安門廣場學生絕食,震動京城。而我們熟悉的,是年前反國教運動,年輕學子發起絕食,社運前輩接力加入,年過六旬的韓連山老師,更連續絕食超過170小時,掀動不少香港人的情緒。
自1980年代,香港人爭取民主普選已經超過30年,其間亦出現過不少絕食抗議行動。今年,人大政協兩會期間,黨官紅人發表的種種謬論,什麼要確保愛國愛港,選舉不能爆冷,要百分百安全,不能選個在門口「篤眼篤鼻」的特首。直至林鄭司長的「一錘定音」論,2017年港人會否有真正的普選,看似愈來愈渺茫。
中央和特區政府再三打壓,真普選已經命懸一線,事態嚴重,用絕食行動提出抗議,在今天的形勢下,我認為是合乎比例的。
泛民必須交代共同立場是什麼
絕食行動相當激烈,用時間累積張力,用道德呼召市民,驅使他們投身參與,變成一場全民抗爭運動。因此,絕食兒戲不得,再不能用以往的方式,每人幾十小時的接力絕食,又或野貓式參與,這樣不但無法累積張力,也不能製造悲情,更不會有任何道德感召。香港市民早已對這種玩票性質的絕食感到厭倦甚至厭惡,無法做到任何正面效果。
更關鍵的是,這邊廂,泛民用自殘身體的激烈方式絕食爭普選,那邊廂,同一批泛民,又急不及待到上海與京官杯觥交錯,言笑晏晏,着實看得令人眼花撩亂。究竟哪一種行為才是泛民的真正立場呢?兩種互相矛盾的信息,泛民的支持者應如何理解呢?泛民議員先餓肚子然後到上海飲飽食醉,這算是抗爭還是妥協?絕食是否只是走過場做做戲?要妥協的話,真正底線究竟在哪裏?
聞說絕食行動,會有德高望重的重量級的人士參與,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已表明考慮投入下一波絕食。80高齡的陳樞機參加絕食,道德感召毋庸置疑。但今天,泛民各有盤算,立場曖昧,底線不明,在這種情况下,絕食的道德感召力量可能會徹底浪費。泛民必須向支持者清楚交代,他們的共同立場是什麼?底線在哪裏?否則,一場接力式絕食,只會為香港民主抗爭史寫下又一個不光彩的笑話。
原文載於《明報》觀點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