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社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大中華膠」因為中國而犧牲香港?

$
0
0

香港的政治運動長久以來由泛民跟親共兩大集團壟斷,直至最近有別於兩者的第三勢力的「香港自治運動」出現,直斥民主派為「大中華膠」。坊間沒有對此詞嚴謹的定義,以筆者有限的認知,「大中華膠」最接近意思應為有中國國族主義情感的香港人。其實泛民和親共都是「大中華膠」,親共者效忠於中國共產黨,而泛民則是效忠於中國文化歷史的國族情感。兩者都有中華情結相信毋用置疑。

何謂中華情結?

然而自治派對於中華情結的解釋似乎過於單一。泛民和親共兩者都有中華情結,但不致相同。民主派成形於八十年代《中英聯合聲明》後打出的「民主回歸」旗號。在國族身份上,民主派承認中國為其「祖國」的原則,不過「民主回歸」潛台詞亦為「民主抗共」,他們雖然贊成「回歸中國」,但對大陸的一套制度不以為然。他們爭取於香港實行民主,才可以保存香港有別於大陸獨特生活方式。這種「高度自治」的想法,其實跟今天的陳雲《香港城邦論》中的港人身份沒有多大差別。

中華情結對香港是利是弊?

接下來的問題便是,這種中華情結對香港是有利還是有弊?要知香港人的身份於七十年代未出現前,只有「香港居民」、「香港市民」等稱呼,直至七十年代於香港土生土長的一代方建立起香港本土身份。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開始這種身份認同塑造更加變本加厲,而且加入了自由、民主、人權、法治這些從來沒有出現過的詞彙套在港人身上,連孫文的革命事跡也刻意與香港拉上了關係。當中加入這些核心價值,就是從八九民運香港人政治意識抬頭開始民主派所加上,以及後來的彭定康所補添的。這種港人身份到九七時已經非昔日純粹的地域性、文化性,而且更加充滿政治性,成為九七後與中共作政治周旋的原動力。

然而六四同時帶來的是港人中華情結的強化。這種國族主義係有別於今日親共所擁戴的所謂「中國模式」,民主派要求中國要進步,要改革,要民主。當年支聯會口號「今日北京,明日香港」也符合客觀事實,因為香港命運自八四年起已經同中國緊扣,中國不進步不開放民主,香港的自由和民主都難以維持。這種國族主義是內省的,進步,是反共,而最終也期望使香港得益。因此這種中華情結難以說成是犧牲香港,反之在追溯孫文在港事跡,以及香港於「民主中國」事業的角色同時,更加強港人負起保存這中西匯萃的核心價值,繼承海內外華人自由燈塔的使命。說中華情結會犧牲香港根本難以成理。

而且於中國國族主義底下,香港人同時加強其向心力,原因是大部份大陸移民及其後代始終承認其中國國族身份,八九民運驅使的愛國心,呼喚了史上最多人的一百五十萬人上街,不論左中右,連大公文匯都連成一線,可見「愛國民主」旗號比甚麼「反蝗」、「獨立」的群眾號召力和道德基礙根本雲泥之別。這種反共的中華情結也帶給你與一般中國人的身份區隔,例如香港人都愛好自由民主,思想西化,敢於說不,跟普遍大陸人的形象不同。以中華為國,香港為家的雙重身份一直平衡存在。

自治派自我閹割話語權

香港不論左右社運青年都有一個嚴重缺陷,便是好懂得自我閹割話語權。明明政府壟斷扭曲了何謂「和平理性」,指摘你們不和平不理性,你們所作的竟不是反擊直斥其非,而是甘於不和平不理性,竟然開始對和平理性嗤之以鼻起來。中共扭曲文字,將中國等於中共,愛國等於愛黨,創造中國人與香港人對立的假身份論述,你們便寧願聲稱不愛國不做中國人,卻不了解國族主義是雙面刃,可保守可進步,而民主派的進步中華情結不同甚至對立於保守保皇黨的中華情結。自治派未打先降,捨棄「愛國」和「中國人」的論爭,是一種自我閹割話語權的犬儒表現。明明打着中華情結旗號是愛國的道德高地,自示進步開放、反對獨裁的普世價值,更可以同大陸自由派聯成一線,也可以得到國際社會聲援,但一旦你們高呼帝國主義萬歲,搞族群鬥爭,便令自己陷入最極端最不義的境地。

中華情結失效?

進步反共的中國國族主義連同香港本土身份認同,既符合一國兩制框架,也符合「民族大義」立場,同時保障到香港人獨有身份,一直行之有效。直至近年以族群鬥爭為綱的新本土運動出現,宣佈要放棄中華情結,因為中華情結會犧牲香港身份和利益。關於中華情結和港人身份關係在前文已略略提過,但既然如此,為何進步反共的中國國族主義會失效呢?這跟大陸近年的經濟崛起,資金湧入有莫大關係。以前我們可以富有的港人身份高人一等以之與大陸人區隔,但今天大陸人卻從窮親戚變了暴發戶,矛盾最終歸因於三個字:錢作怪。其實除了人權、法治等外,香港人的核心價值從來就是金錢掛帥,以錢度人,因此大陸人富有令他們難受,尤其以較弱勢的一群感覺到自身利益受威脅,資源少了、空間窄了、樓價高了這些也是實在的現實生活問題。促成這種所謂港人受大陸人威脅的壓力並不是中華情結所造成,而是香港一直賴以成功的「金錢萬能」原則,當大陸人有較高消費力的時候,自然西瓜靠大邊,冷落了香港人。而那些感覺利益受損的港人當中不少也本是信奉市場的一群,但當市場不再圍繞他們而轉的時候,他們就出來反對市場,大陸人也自然成為港陸經濟失衡的替罪羔羊。如是者,不滿香港民主裹足不前的反共者就跟這群於現實生活遇上問題的弱勢合流,另起一支反華獨立本土派。

自治運動的局限性

自治運動脫離了中華情結,令他們對搞族群鬥爭,激化陸港矛盾更加得心應手,短期內製造了很多話題。但自治運動始終有其局限性:

  1. 獨立始終為香港社會大忌,就算不被中共及其代理人猛烈打擊令事倍功半,香港社會仍普遍都擁有中國國族身份,其中不少不接受獨立,這種將主流社會推向對立面的運動無疑是以卵擊石;
  2. 香港獨立難以成事,就算中共倒台香港都未必可以獨立,更莫說獨立之後如何維持,自治派從來沒有解釋過如何獨立這個問題,流於紙上談兵,好像客觀事實會隨主觀意願而改變似的,令事件淪為笑話;
  3. 大部份人對何謂獨立自治沒才能沒概念,這點可見於他們竟然舉着前殖民地旗去爭取獨立,而且他們當中很多只是現實生活出了問題,有感大陸人是元兇,只要解決到這些社會問題,他們便沒有理由爭取獨立;
  4. 搞族群鬥爭不利於主流社會、國際人權組織支持,這點並非中不中華的問題,試想如果有一群排外組織於皇后像廣場指罵菲傭叫他們滾回菲律賓,沒有甚麼大菲律賓情結的過路人也會出來譴責;
  5. 搞鬥爭需要族群仇恨,煽動民粹,而操作民粹如同玩火,易發難收,隨時玩火自焚,更加跟文革、納粹的手法同類,很容易與法西斯惡名扯上關係。撒播仇恨和民粹更加要掩蓋理智,扭曲事實,不是公民社會所為,有損香港核心價值,將自己降格到同那些劣質大陸人如孔慶東一樣,只會有利於陸港人格一體化,是倒行逆施;
  6. 上述如此多爭論都加劇民主陣營內耗,泛民、左翼、鄭家富、吳志森等人已先後被指為港奸賣港賊,樹立敵人互相傾軋,對爭取民主而言極為不利。

如何保存香港人身份?

不過本土派至少有一點是正確的。大陸人湧入香港,對香港社會面貌,人口成份,文化身份都會有大轉變,這是合理的憂慮。對陸港交流不反感的中國國族主義者和贊成文化交流的左翼對此或者有敏感度不足,以致落得犧牲甚至出賣香港的罵名。然而即如上述,陸港族群衝突的主因為經濟問題。香港是開放城市和自由港,不可能閉關鎖港,只有實事求是爭取保育本地文化同扶助本地人口的政策方為正途。另外經濟政策都不應該一面倒向大陸傾斜,甚至要改變以往只有泡沫速食的產業模式,以及發展至上的中環價值,重開多年前天星、皇后、囍帖街本土保育運動時提出可持續發展的辯論。新本土派、自治派應該做的,也是連同左翼、泛民等去進一步開拓這些議題。既然中華情結本來就有拒共反共的特質,又沒有所謂犧牲香港的實質效果,則所謂香港人vs中國人的假論述、族群鬥爭、聲討港奸種種,只是畫蛇添足,不僅模糊焦點,耗費心力,而且製造內部分化。自治派的街頭式民粹運動有可能得到短期小利,但長久而言必然要付上高昂代價。

貝加爾

原文按此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