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社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我是一個獨派青年,出席了五一勞動節遊行

$
0
0

獨派出席左翼議題的社會政治參與,在其他國家本來就是一種社運圈的常態。為何?獨派團體需要參與左翼議題群眾的想像去組織獨立運動(群眾相對地較相信變革/進步),左翼議題需要獨派進一步衝擊政商社會結構,兩者本應相輔相成。

然而在香港,左翼議題往往被遊行集會的方式模糊了焦點。新興獨派學生領袖會批判進行的方式「行禮如儀」、「永續社運」、未有實則帶來任何重大而根本上的改變。

作為一個獨派,我並不同意。任何的政治社會變革的道路是漫長的,組織群眾去相信進步/變革,是需要時間而沒有任何捷徑。對我而言,遊行集會從來並不是為了直接撼動政權而導致革命變革,只是間接透過鞏固相信同一價值的群眾信念,鼓勵其繼續實踐意志,擴大社會戰線。「理念不會死,後繼必有人」就是要使群眾帶動群眾,去繼續組織、團結,令更多受壓迫的民眾投身社會變革。

有時候我會想:若和理非是一種教條主義,非勇武不可又是否另一種教條主義?試想像:如果大家五一遊行途中集體停留,開始自行佔路或甚至改變遊行路線,爭取到成果的機會會否比現時為大?就我對現時政社環境判斷,答案是不。結果會如每次激烈抗爭一樣,警察最後出動配備重型軍械(包括:槍)的速龍小隊驅散,然後事後進行大規模清算及逮捕行動。五一遊行是否應該勇武化這個命題,如與獨派行動作同樣的類比的話,我會反問:是否每一次抗爭都要令抗爭者有機會出現失去自由或工作之代價?

而且以後五一或左翼議題遊行對獨派團體領袖的思考位是,既然不能勇武,可以如何使議題或方式更進步?我大膽拋磚引玉提出:會否可以在遊行前後在附近宣揚中國因素對勞工之害?或有研討會在附近討論勞工運動應該如何進一步組織衝擊政商結構?

嘲笑港豬不是獨派應有之為,勇敢捨棄門戶之見,逐步組織群眾才是出路。引用社會運動大師阿蘭斯基作結語:「The despair is there; now it's up to us to go in and rub raw the sores of discontent, galvanize them for radical social change.」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