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東北 何去何從?
發展毁家園! 還我居住權!
9/4政府部門與粉嶺北新發展區村民會面 - 新聞稿
我們是一群居住在新界北區天平山村、石湖新村、馬屎埔村、虎地㘭村的寮屋居民,村落已有數十年歷史,人口約有數千人,我們大部分以務農為生,在村內過著簡樸寧靜的生活。但自政府1998年提出發展新界東北,多年來議而不決,造就地產商有機會於多條寮屋村落中買地、囤地,過去二十年在我們村落造成環境破壞,村民生活飽受煎熬,我們原本平靜的生活更無端受到逼迫,家園面臨受毀。我們好些村民已被私人地產商迫走,無家可歸!
我們是弱勢的一群。「新發展區計劃」是規劃作為香港人的新市鎮,是香港將來一個重要的房屋及土地供應來源。發展計劃完成後,可提供超過六萬個房屋單位,容納超過十七萬新增人口,為此就犧牲了我們這群弱勢村民,犧牲我們居住了數十載的家園!
推土機臨門,我們無法阻擋,我們只有一個卑微的期望,就是希望政府能妥善安置我們,確保每一戶受影響的村民都能有瓦遮頭。
政府在4月5日經由粉嶺北新發展區社工隊向村民發放《補償、特惠津貼和安置安排簡介》,當中關卡重重、疑問處處。究竟最後能獲得安置的村民會有幾人?!
「凍結登記」保障誰?
二零一四年一月十六日,地政總署宣佈即日開始為粉嶺北及古洞北新發展區受影響人士進行凍結登記,時任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先生向傳媒表示「現時進行凍結登記可讓受影響人士的權益得到保障,他們可以放心,因為政府已妥善記錄他們現時佔用有關構築物的情況,以便日後評估他們獲得安置和特惠津貼的資格」。
三年過去,已通過凍結登記而又被土地業權人無理逼遷、變成流離失所的村民大有人在。當村民向政府求助,得到的答覆是這只是私人土地上業主與租客的私人糾紛,政府不會介入。如果不是因為政府要發展,住了幾十年的村民又怎會突然被逼遷?
現在回望,也許村民是太天真了,以為這真是一個福為民開的德政!原來政府的考慮只是如何可減少受保障的村民!村民的福祉又豈會受到重視呢?!
《原址換地》誰得?誰失?
《原址換地》是一個明顯向地產商傾斜的政策,容許地產商不需向城市規劃委員會申請改變土地用途,就能將屯積的農地作為興建私人樓宇之用。
香港土地資源珍貴,近日政府賣地,呎價屢創新高,地產商投地成本日益高昂,能成功投地的機會亦越來越少,如果政府繼續容許「原址換地」政策存在並恆常化,在有「巨利」可圖之下,地產商一定會加速收購農地,並會儘早清空土地,將住戶及農民趕走,以減少將來發展的阻力。
如此一來,珍貴的農地就會被破壞,變成荒地、棕地,土地資源被浪費。亦由於大量土地被地產商屯積,政府覓地發展亦會變成難上加難,做成多輸:農民輸、村民輸、香港市民輸、政府輸;只有地產商一注獨贏!
政府應該立刻取消「原址換地」政策,以後所有土地發展都由政府負責收地,再進行公開拍賣,並應制定政策,提高常耕農地的收購價,以誘使土地持有人善用土地,亦可確保土地發展的主導權是在政府手中,而不是在地產商手中!
唯有這樣才能完全釋放土地的潛在價值,亦能保障農戶及村民不會在政府未收地發展前被趕盡殺絕!
《補償、特惠津貼和安置安排》 = 出土文物?
立法會每4年換屆;特區行政長官每5年換屆;但《補償、特惠津貼和安置安排》永不換屆!2017年仍然沿用2009/2010年清拆菜園村時所定立的特惠補償標準。如果當年重置菜園村時有埋下時間囊,今天出土,就會發現方案除了增設更多關卡之外,內容幾乎一樣。
簡單舉一個例子:特設特惠現金津貼
津貼金額60萬是2009年至2010年因興建高鐵,要收回菜園村時所提出的補償金額,經過7年時間,金額卻不作任何調整?
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新界區A類單位:40平方米)
- 租金升幅為90%(2/2010 $151/平方米 → 2/2017 $289/平方米 )
- 樓價升幅為160%(2/2010 $44,673/平方米 → 2/2017 $115,813/平方米 )
- 就算公務員薪金,經過7年調整(以每年大約4.5%計算)不計增薪點
- 2010年的60萬年薪,到2017年上升到81.6萬元
- 在2010年,60萬元可以作為新界區A類單位(40平方米)私人樓宇價格的33.5%
- 在2017年,60萬元只可作為同樣單位價格的12.9%
這是一個可以用數字量化的例子。從中可見政府政策的不公義、安置方案的不完善。
發展區內有不少長者,他們都是弱勢社群,只想有一安居之所。他們對這個安置補償政策的看法是:「咁複雜的政策,完全唔明白!只想知道會被安置去邊?只想可以有一個穩定的居所終老,不用搬來搬去!這樣未上樓都好快瓜柴,政府就可以慳反唔使賠償啦!」與其被政府折騰至死,他們今日就懇求政府賜他們安樂死,免到時死得更慘!我們希望政府能設身處地考慮村民的處境,重新制定一套合理而完善的安置方案,還村民一個家!一個我們負擔得起、住得起的家!
粉嶺北新發展區寮屋居民關注組
二零一七年四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