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社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敬覆黎太:為了曾俊華,除了捐錢、影相和打氣,還需要做更多。

$
0
0

***

黎太您好!

我是一個原則派,在特首選戰的取捨中,深陷傾軋,備受批評。有幸見閣下在眾新聞的投稿*。既尊重您心儀曾俊華,也敬佩您的思慮比一般人多,謹以拙文回饋閣下,並略舒胸臆。

(註:goo.gl/fMIjEB)

***

策略對原則:一廂情願的誤會

自民主 300+ 取得三百席,有望造王, lesser evil 遽成潮語,為投曾辯護,亦由此掀起策略與原則的辯論。誠如黎太朋友嘗言:「難道曾俊華不是政府中人嗎?還不是爛橙和爛蘋果的分別!」

但當在下愈看愈多撐曾的言論,終於明白分歧無關路線。好多人包括民主派,都真心認為曾俊華是好選擇,而非無奈權宜。政見之爭終於揭曉。

當曾俊華還是財政司,年年計錯數,向被「左膠」狠批為守財奴,但對其民望無損分毫。香港一直是右傾的保守社會,市民心底裡其實都認同財爺是故意的。

民間常說梁振英企圖大花公帑收買民望,遭曾阻止;如中國經濟崩潰,會覬覦香港庫房,而曾俊華就是我們屏障。相關說法都深入民心,曾俊華根本從未「evil」過。

閱讀撐曾的留言近百篇,從未看到一篇涉及曾的政績(畢竟他是梁振英手下),多寄望他回復港英治道。現在曾的聲望,頗像昔年陳方安生,大家都信任兩人身在曹營心在漢,一旦掌權,可期重正朝綱。

他們代表著 good old days,是港人的普遍情懷。情感是所有結論的隱含前提,拒不承認,自然會受排擠。

民主派的團結,不過是因為梁振英。日本民主黨也有同樣問題,由於日本自民黨長期獨大,想加入有實力的反對黨,除民主黨不作他想,導致民主黨的政見非常龐雜,不易協調。

曾俊華的崛起,徹底搗毀反對陣營,主流泛民向曾靠攏,基進左翼(自決派)與基進右翼(本土派)急速邊緣化。

成敗自招,又有何怨。然而各方對形勢的詮釋,就似平行時空,互相鄙夷,無法想像過去團結過,傷口已難復原。

但又不必太妄自菲薄。曾的壯大還揉合兩大元素,大家都憎中共支持的林鄭;大家認定曾是扭曲制度下唯一可行的出路。

曾帶來的希望,或多或少出於形格勢禁。一待時移勢易,民眾興許找到更踏實的希望。

問題在原則派失諸考量。

***

原則派投曾俊華沒有問題

「在下尊重選委,按 lesser evil 投曾俊華。但應強調迫於無奈,出於現實;絕不該本末倒置,迴護其建制政策。」

回顧自己最早的交代,必須承認 lesser evil 昧於現實,但其他仍須「找數」負文責。在下從未向撐曾者報一惡語,投曾的確是可一試的路線。唯有一請求不變,請申明不為曾的政綱背書,即合乎道德的折中。

在柏拉圖對話錄的 Gorgia 篇,蘇格拉底提出兩大道德原則:

一、寧與世人不合,也不背悖自己(良心)

二、寧因世人作惡而受苦,也不願作惡(傷害別人)

按一的原則,既不同意曾的政綱,哪怕集會有一百萬人,都要站著說出來;按二的原則,不投曾的確有傷很多人期望,儘管群眾未必對,但寧願自己受苦,也避免辜負別人。

筆者真的樂見曾俊華當選,一來不想林鄭上台;二來曾俊華當選,才能證明原則派有「先見之明」:曾無力扭轉中共治港,每況愈下的沉痾。

但原則派似忽略另一重點:曾當選的機會好微。歷史大概沒機會證明原則派沒錯。

曾競選辦發過聲明,強調無意用民意迫中央,可見他們深明中共軟肋。為何大家篤信曾俊華?他不同梁振英和林鄭,不是中共嫡系。若曾藉民意迫宮開了先例,難保將來民主派有新秀青出於藍,到時伊於胡底?中共對曾不為所動,勝望渺茫。

由於曾難獲勝,應力免向曾營啟釁,就像不必針對葉劉。否則林鄭當選後,撐曾者必遷怒於原則派(不管是否真的拉倒曾),原則派必須顧及。

堅持原則固值得尊重,但論述上必須力求隱忍。

***

從政者的楷模是耶穌,而非柏拉圖

還記得在傘運,顛峰時有好幾張保釋紙。因為一句口號,「不成功不退場」,自覺要履行諾言。

一直羞於啟齒,因為連自己都懷疑虛偽。大家都清楚,就算留在現場切腹,也不會得到真普選,堅守有何意思?其時盛行的批判,就是「博拉呃光環」。

筆者很理解撐曾者的論証,真普選既非一蹴可就,必須有短期目標,如曾俊華當選,不啻是一場小小政變。更不接受撐曾就是忘記初衷,只不過政見不同。

歷史上的智者,分為哲人與先知。前者的典型是柏拉圖,他見過洞穴外的陽光,一度不屑洞穴內的群眾,強調由他為王,正義方得申張。

後者的典型是耶穌,他一樣洞悉真理,但追求群眾的得救,要和群眾同行,揹他們出洞穴沐浴太陽。

也許我們自問知悉對錯,但我們不是哲人,懷抱政治理想,斷不可屌鳩群眾,妄想能改變對方。

真普選或獨立等等,長路迢迢。必須思忖目標太遠,人民好快疲累,民氣再難凝聚,希望迅即被現實竊據。故需短期而可及的目標維持希望,在曾俊華之後還有什麼?

***

Lesser evil 的惡性循環

對於好多港人,曾俊華根本非 lesser evil。但此邏輯早深入港人骨髓,就是兩害取其輕的妥協態度。

「lesser evil 的論點扮演很醒目的角色。該論點如下:如果面對兩種惡,你的任務就是選擇較小的惡,如果完全拒絕選擇,那就是不負責任。」

「(拒絕選擇)會被指控為道德至上,不食政治人間煙火,不願意讓自己的手沾染一點灰塵。」

漢娜.鄂蘭〈獨裁統治下的個人責任〉(略有刪節)

自 97 以來,lesser evil 的邏輯從未停止過。07/08 雙普選?冇咪等下次;唔立 23 條就要立國安法;831 點解唔袋住先?

「論點薄弱之處總是在於,那些選擇較小之惡的人通常很快會忘記他們選擇了惡。」(同上)

鄂蘭批判的是德國。啊又用法西斯,會否太誇張?但得寸進尺的過程其實完全一樣。十年前有誰想過中共敢來港抓人?現在已抓了兩個,遲些就會在港鐵見到公安。

「大規模消滅猶太人之前,頒布了一連串漸進的反猶太措施,每個措施都被接受了,因為他們說,拒絕合作會讓事情更糟--直到事情不可能更糟。」(同上,略有刪節)

***

結果揭盎,重新起步

筆者親往曾俊華的造勢晚會,深感支持者都全心全意,發自赤誠。但與現場市民交流,卻未盡同意他們想法--他們或覺得是最後機會,或覺得已盡力。

網上撐曾者最常說一理由:他們好攰。但懇請您們明白:我們更攰更攰。無數人在傘運中付出更多更多,依然無功而回。

曾能取信大眾,一大原因是他身為建制,終於掙扎反抗,葉劉就無此膽量,這點值得敬重。若終究因拂逆上意而落選,曾會否有一絲惋惜,自己反抗得太遲?

『「如果曾生做不了特首,那麼香港只能出現三類人,順民、暴民和移民,是新的三民主義呀!」三言兩語,都說到心坎裏去。』

黎太你聽到的話,同樣說到筆者心坎。我們是否付出太少,妥協太多?才會落得事到如今,把希望押到曾上?若心儀的對象終究無望,我們應否省思,在獨裁統治下有何責任?

「用麥迪遜(James Madison)的話來說,所有政府,即使是最專權的統治形式,如君主專制,也奠基於同意。而謬誤之處就在於將同意等同於服從。如果成人服從,事實上他是支持那個要求服從的組織。」(同上,略有刪節)

鄂蘭點出,當你選擇服從政權,其實就等於變相支持。拒絕服從,才能收回對政權的同意。

民主並非嗟來之食,不是靠捐錢、影相和加油就可換回來。如果您們想要曾俊華,大家的付出都遠遠未夠。

我們每個人都有選擇,都能夠做更加多,毋須驚天動地的反抗,拒絕既定現實的操控,拒絕 lesser evil,才能結束無止境的讓步。

香港的困局暫時苦無出路,我們都生似浮萍,不知所終。但願我們都能無悔自己的決定。

雲 敬啟

***

後記

因敝姓蕭,下論斷時不免尷尬猶豫。但既下筆就要有勇氣,不應含糊其辭。如推斷錯誤,筆者必定道歉。也許在下亦有燈力,明日便告分曉。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