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社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曾俊華現象」 反思民主運動的方向

$
0
0

(圖片來源:John Tsang 曾俊華 Facebook專頁)

曾俊華自參選以來,民望高企。執筆之日,他和團隊進行巴士巡遊和集會,更是萬人空巷,好不熱鬧。有曾為雨傘運動出錢出力的友人大感不值,「早知市民支持建制派選特首,我何必在雨傘時瞓街?」

我會把問題反過來問:為何胡國興、梁國雄沒有這樣的支持?為何無人參加戴耀廷的民間公投?為何堅持投白票的人反會遭到冷嘲熱諷?為何最近一年完全搞不起像樣的街頭運動(泛民主派也好,港獨派也好)?

問題的癥結在於,民主運動過去幾年出現了大問題,令市民漸覺厭倦。

只有反對運動 沒有民主運動

我有以下想法:

首先,以往的民主運動,美其名為「民運」,實質只是「反對運動」。看似是由下而上的大規模群眾運動,實則只是推出一群領袖,由上而下的指揮運動。運動的主要目的是反抗一項壞政策,而非令市民變成真正的主人。故此,每次有大事發生,市民只是希望有一政治明星帶領他們走出困境。

但來到特首選舉,問題便不一樣了。一來,由於政治現實,民主派不可能當選。二來,政治明星搞運動還可以,但根本沒有執政的能力。三來,由於雨傘運動後消沈、撕裂的社會氣氛,令民間公投和白票運動搞不起。市民迫切期望改變,卻沒有群眾運動參加,沒有領袖帶領,又不欲在最重要的選舉中缺席,便自發地支持看起來「lesser evil」的曾俊華。

離地的政治鬥爭

更重要一點,不論泛民主派也好,港獨派也好,幾年來都把重心放在「普選」、「政改」、「自決」、「港獨」等大問題上。政治權利故然重要,卻不等於我們每天也要活在政治鬥爭中。有經濟、社會、文化的生活,才是一個完整的人。可惜的是,這些議題卻被忽略。我們幾年來每天也有接收「赤化」、「洗腦」、「本土」、「反共」等資訊的疲勞轟炸,早已疲憊不堪。

曾俊華參選,帶來了新的選擇。現實上,他有管治經驗,而且有機會勝出。更重要的是,他不只代表某個陣營跟某個陣營的競爭,他更像一個有趣的人,親民、貼地、有家庭生活、教劍擊、耍武術等,一個有血有肉的正常人。他提倡的口號,希望重新團結港人,令疲憊的市民看到出路。

曾俊華出席活動時,廣受市民歡迎,在我看來,也是一種由下而上的,發自內心的動員。如果我們一味批評「薯粉」是背棄民主的「港豬」,卻忽視背後的因素,那麼,我們很可能才是真正離地的一群。

筆者撰寫此文,並沒有甚麼良計。筆者期望,大家能反思自身的問題,令反對運動變成真正的民主運動,而且更加貼地、多元和有趣。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