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社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回應批評「長毛」出選的幾個觀點

$
0
0

圖片來源:梁國雄 facebook

「長毛」梁國雄上周宣布,倘在民間公民提名機制下取得足夠提名,將會參選特首,惹來民主派陣營內不少非議,既有人藉此攻擊其人格,亦有人憂心忡忡其參選會打亂「民主300+」(下稱「300+」)的部署。

300+能代表整個民主陣營嗎?

筆者將第一種批評概括為「道德批評」。這類批評指斥長毛昔日對泛民參選特首者口誅筆伐,如今高調參選,就是前後不一、「打倒昨日的我」。如果上述批評由激進民主派提出,筆者可以理解;但對於溫和派,長毛出於促進民主運動的動機而決意參與一個小圈子選舉制度,豈不是符合溫和民主派採取的進路?另一種道德批評,就是指長毛形象和路線激進,不能代表整個民主派,也不能得到多數市民認同。的確,激進民主派和支持長毛參選的自決派,在立法會選舉中得票不超過16%,本來就不代表主流民意,作為少數派是不爭的事實。

然而,積極商討提名策略的300+,又能夠代表整個民主陣營嗎?回到最根本的事實,目前選舉出1200名選委的選民基礎,主要來自工商專業界別共約23萬人。換言之,儘管300+在不少界別選委中大獲全勝,其民意授權僅佔全港選民的6%,正面角度來看是社會的關鍵少數,但負面來看則是徹頭徹尾的特權階級。他們能否代表包括來自不同階層及職業的民主派支持者,實在有商榷餘地,正如你不會單單以功能團體的泛民議員代表整個民主派一樣。

小圈子選舉鞏固「分贓政治」

第二種針對長毛參選的批評,可算是「策略批評」。最主要的論點是:香港人已經清楚小圈子選舉之惡,加上過去民主派已嘗透過參選特首突顯制度不義,故長毛參選,策略上不會增加效益。然而,社會大眾真的對小圈子選舉制度有所警惕嗎?其制度之惡,除了是設計上傾斜於建制派參選人外,更是透過分組界別利益去鞏固由政權主導的「分贓政治」。選委透過界別選舉產生,向界別選民負責,不論是特首或選委參選人,為爭取票源,無可避免要提出有利界別利益的政綱和討價還價,結果是同一陣營的選委難以跨界別視野建立一套完整和普遍(holistic and common)而非界別聚合(aggregation)的政綱;即使在全港性的選舉辯論,他們只需參選人回應其界別訴求便足夠了,這在過去有300+選委多番提出參選是為改善界別狀况和爭取界別利益便可見一斑。而且,選委基於所屬界別和階級的誘因,對某些關乎大眾福祉的關鍵政策,也難以達至共識,比如300+內以中產居多的專業界別和社福界,至今仍無法一致倡議全民退休保障。

筆者並非反對目前300+的選委提出界別訴求作為談判籌碼。事實上,筆者不少好友和尊敬的前輩皆是300+的成員,上述觀點絕無冒犯之意。筆者只想指出,在社團主義(corporatism)的制度邏輯下,一些沒有選委界別「代表」的公眾利益其實難獲關注;即使是一些促進弱勢權益的政策,也難透過跨界別形式倡議。最終,這個5年一次的所謂選舉,無法推動就香港社會未來發展的全局討論。

300+中部分界別選委的倡議,固然關乎社會整體福祉,比如高等教育界關注的學術自由和教育界提倡取消TSA(全港性系統評估)等,都和捍衛公民自由及與善治一脈相承。但300+原初的共同政綱,除了反對延續梁振英路線和重啟政改(事實上,並非所有300+的成員界別均明確反對人大8.31框架)外,還有「捍衛核心價值」。但至今,其實尚未有一個清晰的論述去說明這些「核心價值」的內涵。究竟這些價值包括什麼?它們是否充分建構一個新的社會願景呢?「公平正義」、「推動財富再分配」、「民主自決」,還是「維持新自由主義」、「休養生息」,才是香港社會應追求和捍衛的「核心價值」呢?這個「核心價值」如何內化於香港的政治經濟制度和政策,抑或只需要換走若干官員便達到呢?

泛民參選志在規劃民主運動走向

畢竟,300+本身只是一個策略提名/投票平台,他們尚未或無意帶動上述辯論,其實可以理解。亦因如此,民主派派人出選特首,便有一個更積極的戰略意義,就是透過共同政綱和競選工程,向公眾勾劃一個有別於政權的形勢分析和未來發展視野,並就幾個當前最關鍵的爭辯,例如一國兩制、保障包括提倡分離主義的言論自由、陸港融合、新界土地問題等等提出確切的回應,並以此規劃未來5年民主運動的走向。過去幾年,有民主派元老倡議建立「影子內閣」,使能向公眾展示民主派具備執政能力、能夠團結領導群眾。惜此建議知易行難,民主派在爭取普選和人權自由以外仍是言人人殊;去年選委會選舉期間,有候選人指出泛民選委應採取主動,提出「十大政綱」,也只是「聞樓梯響」。

筆者期望長毛爭取民間公民提名的過程,除了申述對民主派選委的意見,也能聯結300+所未觸及的民主派支持者,帶動一個另類、完整的社會藍圖,從長遠角度促進香港的民主發展。至於批評長毛參選影響300+的策略,甚至造就「漁人得利」的說法,筆者暫且不作多論。一來坊間討論皆基於「揣摩上意」和「環境證據」推論,無異博彩;二來長毛參選,只是增加了特首選舉過程中新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而已。既然筆者和多數港人一樣,在選委會選舉中沒有投票權,只好憑信寄望300+會審時度勢,有智慧、有策略地提名和投票了。

作者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政治社會學碩士

原刊於《明報》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