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2015年,後雨傘的一年。
立法會的泛民主派議員,有一個協作平台叫「飯盒會」。2015年,「飯盒會」正名為「泛民會議」,並宣佈將泛民協作推展至全港十八區。最先成立地區泛民會議的是東區,東區也是至今惟一一個正式對外公開的地區版「飯盒會」。
自2007年在太古城西當選民主黨區議員趙家賢,至今連任第三屆,是「東區泛民會議」的副召集人和發言人。2015年7月,「飯盒會」提出將立法會合作模式推廣至全港十八區,而東區於2015年9月率先成立泛民主派會議。同為民主動力召集人的他表示「其實一直都想推動合作,希望將來在十八區都能成立泛民會議或類似的協作平台」。比較以往還沒有東區泛民會議時,他認為在議會內外均有頗大的分別,自言「東區泛民會議可說是一個榜樣」。
東區區議會一直以來都是由建制壟斷,上屆43席中只有5名民主派。今屆在取消委任議席,以及調撥2席至灣仔區議會後,議席總數為35席。2015年區議會選舉,民主派議席翻一翻增加至10席,形成25席建派制對10席民主派的格局。十名東區民主派議員,包括公民黨的黎志強、梁兆新、梁穎敏 、鄭達鴻,民主黨的趙家賢、張國昌,工黨的麥德正,以及古桂耀、王振星和徐子見均是「東區泛民會議」成員。
政黨議席分佈平均促會議成立
為何僅得東區成功成立正式泛民會議?趙家賢認為是因為條件合適,不同民主派政黨分佈相差不遠,「不是某一個黨大晒,這是一個幾重要的事實」。他指若某一個政黨佔當區民主派議員的大多數,就要視乎該黨是否願意在理論上擁有絕對領導權時與其他人分享權力。趙坦言雖然民主派要對抗中共,但是當去到切身利益時,就不是每一個黨都可以願意分享權力。他指另一關鍵是政黨及成員在人事上「沒有大問題」。
2014年5月,民主黨區議員(南豐)梁淑楨因病不能繼續職務,該黨派出張國昌出戰補選,當時趙家賢擔任選舉經理,藉著補選推進不同黨派合作。趙坦言當時民主黨香港島支部的參與不多,反而是民主黨屯門黨團、葵青黨團、工黨、公民黨都有參與助選。趙家賢稱,自己作為調解員和民主動力召集人,一直想推動合作,所以亦在2015年順理成章推動泛民會議的成立。
早前人大強行釋法,民主動力集合全港120名非建制區議員刊出聯署聲明,趙家賢慨嘆「不是每區都有這種溝通平台,(逐個搵聯署)是麻煩的事」。他指在地區成立泛民會議需要各方面條件配合,民主動力單靠名氣亦不能團結力量,而須靠做事方式。他舉例指由民主動力負責的2015年區議會選舉泛民主派協調,程序公正妥善,各黨代表都清楚知道,令人不會覺得「抽咗水」。
聯合行動無須各自做
「東區泛民會議」究竟是如何運作?趙家賢稱在「東區泛民會議」組成前,區議員之間連Whatsapp群組亦欠奉,現在每天都會在Whatsapp群組討論會議事務,而每一個月至個半月召開一次會議。他指過往在東區,由公民黨提出的動議往往就只會有公民黨區議員聯署,而民主黨的動議則只有民主黨區議員聯署,現在則較易協調10名議員一同聯署動議。
以今年年中反對嘉里改建柴灣貨倉為多層骨灰龕場為例,趙稱若沒有「東區泛民會議」就可能會是各黨派「分開做或鬥快做」,形容此舉是「無謂」。
合資政策研究 質詢令建制派「口啞啞」
區議員資源有限,維持當區服務已疲於奔命,議會事務往往被忽略。「東區泛民會議」亦針對這方面的不足,十名東區民主派議員合資聘請了一名職員,負責跟進和研究議會文件,尤其在不同數字上的比較工作。趙家賢稱,有職員專職協助他們準備會議,找出值得質詢的地方,提出的質詢往往令建制派「口啞啞」。例如在早前的審核委員會會議中,「東區泛民會議」議員認為一項申請活動撥款有問題,普羅大眾無法參與,變相成為建制派「圍威喂」的活動,加上建制派主席羅榮焜主持會議不公,十名民主派議員最後離場抗議。他認為此舉能製造壓力,「若次次都這樣的話,民政事務總署亦會「問下咩事」。
團結後獲非正式諮詢
十名議員團結,令政府更加重視其意見。趙家賢指由於以往民主派在東區區議會內力量不大,建制派掌握大局,只會「讓你在議會上發表意見,就沒有下文」。如今部份議題在正式召開會議前,當區民政專員會主動找民主派議員作「非正式諮詢」。
例如早前討論特區政府成立20週年慶祝活動的會議前, 政府代表向他們展示文件,解釋哪些錢需在某財政期限前使用。趙家賢稱他們的原則是「啲錢都要用,但希望令人覺得的錢用得好啲、中性啲,不會令人反感,或亂花在建制派上」。雖然提出的意見未必獲全部接納,但當局「起碼會與其他部門探索做唔做到 」,嘗試會採納他們的意見。
不過民主派議員在東區區議會內始終佔少數,是難以突破的困難。趙指現在建制派無論如何都會在民主派議員的動議上作「抽水式修訂」(即只作一些字眼上的修改)。由於建制派佔大多數,這是無可奈何。
冀十八區同組泛民會議
對於「泛民會議」能否落戶各區,趙家賢稱葵青區有類似的交流平台的,接下來希望在西貢區及深水埗區組成。被問及在時下「不要大台」的氛圍下,組織溝通平台會否有困難。趙家賢相信,新興組織的區議員「做落就會知」地區工作的困難。他表示,民主動力亦會持開放態度,與各參與政黨或組織商量。
【東區民主派】
〈徐子見:邊個有事我哋都會去撐〉
記者:顏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