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社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化危為機,還權於民:結合DQ戰線和公民提名

$
0
0

文:做個聰明選民
圖:社工逆耳

香港政府濫用司法覆核從而政治打壓民選議員劉小麗、姚松炎、梁國雄及羅冠聰,藐視和侮辱選民意願,「守護公義基金」要為四位議員籌募龐大訴訟費,用以維護香港的法治精神和議會獨立,這是有關香港的核心價值和高度自主問題,當然應全力支持。與此同時,若我們尚記得622公投、70多萬市民曾明確地要將特首參選權、提名權和投票權還權於民,則「公民提名」的推進亦應全力以赴。兩者同樣重要,但兩者皆需要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眾籌,那麼有沒有辦法令它們不單止不用互相爭奪有限資源,更可以相輔相成,壯大彼此的力量和效果呢?

對此「做個聰明選民」運動有一些提議,希望能再次拋磚引玉:

1. 將要被DQ的聲音送上特首假選舉大舞台

政府要DQ四位議員,就是要消滅支持民主的選民在議會內的代表聲音。如要有效對抗,我們何不就公民提名劉小麗、姚松炎和梁國雄(羅冠聰未夠年齡)為特首參選人呢?既然300多位的非建制選委有足夠票數提名最多兩位特首參選人,可以索性就讓這三位議員中的兩人正式登上這假選舉大舞台,聚焦本地及國際傳媒注意,在這個富麗堂皇的大龍鳳中告訴全香港和全世界DQ對香港的嚴重損害、極權強加於香港的荒謬體制,及逼使建制派參選人辯論重要的經濟民生和政治議題。這三位議員熟悉不同的社會問題,亦是受到政治打壓的第一身受害者,他們能言善辯、不畏懼強權,作為支持民主的選民的發言人和辯論代表不是很合適嗎?

若然有公投,則在特首選舉前最後一刻,兩位議員中原先獲得提名以及「和議票」較少者退選,讓公投名單上只剩下一位非建制參選人,以避免鎅票,而參選人退選所導致的財務負擔則可以在所有參加公民提名者之中籌款分擔。

極權要DQ我們的民選議員,若我們能借力打力,利用它的惡行去彰顯我們爭取民主的訴求,及幫助選民決定應該尋找那些人作公民提名的對象,便能化危為機,將對方的打壓轉化為我們反擊的武器,將劣勢轉為優勢。

2. 「公民提名」的平民發聲經濟版

大家都知道「公民提名」和「公投」這些活動需要很多的人力和資源,加上還要抗衡其他各種不同形式的打壓,例如籌措對抗DQ的龐大訴訟費用等,將會令支持民主的非建制陣營百上加斤,所以如果我們懂得用最少的資源去爭取最大的成效,對維持香港人在這個長遠抗爭中的戰鬥力是非常重要的。

最理想的「公民提名」過程自然是一個非常嚴密的提名機制,譬如可以核實「提名人」和「和議人」是否真的是選民,有沒有重複簽署提名表,而個人資料可以絕對保密等等。但這樣的機制是一個需要很多金錢和時間才能建構的系統,所以一般的平民百姓常處於非常被動的位置,只能希望一些有能力的團體或人仕在適當的時間內、籌到足夠的款項去建構這個機制,讓小市民有參與機會。

在今次這個假選舉大龍鳳中,我們小市民有渠道衝破這些局限嗎?換句話說,622公投的70多萬小市民能採取主動,以達到「公民提名」的願望和「公民充權」的效果嗎?

環顧國際公民社會,一些推動公民充權的有心人已經開發了一些現成、易用、安全及完全免費的網上平台,給小市民聚集聲音,向掌權者表達意見和要求。這些充權工具其實香港人亦常有使用,例如 Google Form,另外一個非常受歡迎的平台就是 Change.org;而國際最大最成功的網上活躍組織 Avaaz,最近也推出了一個聯署工具給全球各地的公民使用。這些免費平台,雖然設計嚴謹但非常親民,通常都有很清楚的逐步指引,教人如何撰寫及推行一個成功的聯署要求;而簽署者的姓名,在沒有簽署人許可下,都不會公開展示。

我們何不就利用這些現成平台來做我們「公民提名」的工具呢?我們現時想實行的「公民提名」是非官方的行動,亦不能影響特首選舉的結果,主要作用是利用壓迫民主者所搭建的舞台作我們抗爭的廣播台,以及將參選權和提名權還於人民。所以即使今次「公民提名」的過程不夠嚴密,但只要能頗為準確地反映出參加公民提名者的整體期望和比較意向,將兩個有認受性的民主聲音交給非建制選委去提名,就能達到我們的目的了。

實行「公民提名」的方法可以頗為簡單,例如在Google Form上面列出三位議員的名字,及他們每一位對甄選非建制特首參選人資格的「自我定位」問題答案,然後請選民選擇提名哪兩位成為特首參選人,並簽署成為提名這兩位議員的「和議人」便成;在特首參選人正式提名前一星期,能夠達到「和議人」數目門檻及得到最多支持的兩位議員,就是提交給「非建制特首選委」的特首參選人姓名了。

以上的辦法既經濟又相對容易,只要三位被政治打壓的議員願意,而他們每一位又得到足夠數目的「提名人」的話,便可以進行。

3. 「爛橙」與「有機蘋果」

有人可能會擔心,若用這種「平民發聲經濟版」作公民提名,會不會很容易地讓五毛「攪亂檔」呢?想深一層,其實也頗為可笑:在特首小圈子假選舉中,支持民主的選民知道所有建制派參選人都是傀儡,認為個個都是「爛橙」,差別只在如果食了,會是急性還是慢性中毒?所以有「揀唔落」之嘆。現在我們是大圈子提名,三個都是香甜有營養的「有機蘋果」,卻都是五毛的「眼中釘」,真是「風水輪流轉」,今回輪到五毛「揀唔落」!還有,五毛如果加入提名簽署,更會增加三位議員的認受性,聖上難免會龍顏大怒!

説完笑話,再看看可以如何決定代表非建制「有機蘋果」的民意授權基礎。2016年全港選民人數是3,779,085,支持民主的選民約佔55%,即是2,078,497人;如果「公民提名」的門檻是非建制選民的 1%,那就是 20,785人;如果「提名人」的人數是門檻的0.25%,那就是52人。

若將數字簡化,可以將「公民提名」的門檻定為21,000人,「提名人」數定為50人,「提名人」只可以提名一位議員,但「和議人」可以同時支持兩位被提名者。

4. 「公民提名」選兩位還是一位代表呢?

選兩位非建制代表的好處很明顯,就是支持民主的聲音最少大一倍,加上兩位議員會各有專長,能在不同的角度「夾攻」建制派參選人,不過為了避免在公投時,非建制派的兩位代表互相鎅票,造成建制派特首參選人有機會反而成為得到最多公投選票的人、拿取了公投的選民認受性,所以兩位非建制代表中的一位需要退選,而參選人退選所導致的財務負擔則可以透過眾籌解決。

選一位代表的好處是彈性,因為只需要150位非建制選委票,譲其他的選委有機會提名另外的參選人,不過我們要千萬小心,如果另外的一位被提名者是貌似「中立」人仕,很有可能會在公投的時候,鎅走了部份非建制代表的票,這不單削弱了公投顯示香港選民對爭取真正民主的支持的功效,亦增加了建制派特首參選人得到最多公投選票的機率。

無論非建制選委最後決定提名一位或是兩位非建制特首參選人,在這個「民間發聲經濟版」的「公民提名」過程中,都可以請「和議人」提名兩位議員,如選委決定只提名一位非建制代表的話,那得票最高的就會成為最終的被提名者。

5. 體制内外互相配合

若運用前述的「公民提名平民發聲經濟版」,體制內外可以一同把握時間雙軌行事,非建制選委可以繼續討論策略,而民間可以自己進行「公民提名」的程序。這樣,一來能避免選民產生「冇嘢可以做」或「無力左右大局」的憤慨和無奈;二來非建制選委可以有多些時間去尋求共識,不用擔心浪費寶貴光陰、怕到最後因時間不足而不能實施「公民提名」,有負選民所托。

讓公民社會採取主動去促使體制內外互相呼應、互相配合,是培養公民自信和促進公民團結最有力的方法;由公民主導的體制內外行動結合更是「公民充權」的最佳演繹。

還權於民,寸土必爭!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