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林健恆(Jimmy)以自由身攝影師的身分替香港電視拍攝劇集照片,但一男子不發牌,令他從此走得更前,反思自己在社會上的位置,更進入互聯網,以記錄者的身分在社運最前線攝影。
Jimmy 形容自己一直是不問世事的港豬,每天就是上網和影相。大專畢業後,做過攝影師助理,他以為影相已經很離地, 「政治關我咩事?」,誰知政治殺到埋身時,「揸相機」的人,突然發現自己處身在懸崖上,沒有退路。
有朋友曾經問他為何不去影遊行集會,Jimmy 當時的反應是「都唔知佢哋做乜」、「點解要咁做」、「有乜好影」。
由廢青港豬到公民記錄者
林健恆說,自己當時是不關心政治的廢青,在香港專業教育學院修讀物流,但在三年級時,因為一次動漫節,對角色扮演產生興趣,開始用鏡頭記錄身邊事物。他開始問自己:「係咪未來二十年都要做自己不喜歡的工,為錢而生存呢?」畢業後,他決定到職訓局修讀攝影課程,之後經朋友介紹到港視工作。
「睇到佢哋製作認真,整個流程都好細心和講究。」他雖然不是全職員工,但滿心歡喜,以為免費電視牌照在望,最後港視大熱倒灶,然後是18萬人上街抗議政府黑箱作業,要求交代評審理據, 「當時覺得政府係黐咗線,原來可以咁樣」。
Jimmy 不諱言,在此之前從未參加過六四和七一集會及遊行,父親更是建制派死忠鐵粉,自小家人事無大小均站在政府一方對他進行洗腦教育,「領匯上市當然好,盧少蘭阻人搵食」之類的說話不絕於耳,自己亦習慣地和議。
因為免費電視牌照,他開始從另一端看事物,第一次走上街和港視同事參加集會和遊行。「政府已經連交代都唔交代,討好港人都慳番。」
Jimmy 在過程中拍下集會照片,並自資在旺角街頭舉辦攝影展,展出參與港視集會者的表情,以大特寫展示憤怒和無奈。「當時覺得自己好似個瘋子,但政府更瘋。」
三日展覽,自己一腳踢,自費租借展板。這次人生第一場自發的社運,為他打下強心針,又計劃一人一相撐港視,希望透過相片告訴一男子:「這些就是民意,你的民意在哪?」
大台新聞對港視的報道手法,使他發現以往看到的「真相」,原來是如此片面, 「大台不是報假,但沒有報事實的全部」。
當他希望進一步了解政府出了什麼毛病時,他決定自己去找「答案」,「當你覺得新聞不可信,最佳方法就是自己尋找答案」。慢慢地,他成為記錄者,三年來走過一場又一場的社會運動。
Jimmy 以鏡頭為香港編出另類年鑑,2013 年是免費電視發牌,2014年是反新界東北發展和雨傘運動。
早在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等人籌劃佔中運動時期,Jimmy 就主動私訊「和平佔中」社交網絡專頁,自薦成為攝影義工,之後又幫助學聯記錄罷課期間的抗爭,也因為這個位置,他往往站在前線面對胡椒噴霧和催淚彈。
印象中最深刻的,是2014 年9 月26 日衝擊公民廣場後的一天,示威者仍在公民廣場外聚集,有警察稱「要掃走出面的垃圾」,Jimmy 拍下相集,在社交網絡上發布,多達9000個分享。「覺得自己做的事有點用,多咗人關心個運動。」Jimmy 認為在傘運期間,主流媒體只關注警民衝突,較少提及佔領區內的日常生活。
他認為,在佔領區內其實並不輕鬆,「至少有人性的一面,內裏係一個小型社會,但無媒體關注」。
集資出版雨傘運動攝影集
運動過後,他做了人生第二次「自己的社運」,集資出版記錄雨傘運動的攝影集。
Jimmy 笑言,計劃初衷是要「塞住媽媽把口」,因為母親不斷囑咐他不要不務正業, 「日日落去佔領,搵唔到錢㗎」。Jimmy 反過來跟媽媽說會出版完整紀錄。結果攝影集厚900頁,印了800 本,花了28 萬元,完整記錄了79 日。
然而,錢從何來?他表示初時在社交網絡呼籲有心人捐款,最後自資10萬元。雖然很多朋友覺得一定會蝕錢,勸他放棄,但Jimmy 堅持,希望能為運動留下重要紀錄, 「做事無話困難,只係睇你做唔做」。
「落地接觸人真係好重要」
到今年立法會選舉,Jimmy 受聘於香港眾志擔任攝影師,走遍所有競選活動。他說,初時不認為羅冠聰能夠勝出, 「睇唔到佢可以贏」,但後來一起洗樓,一起企街站,一起接觸市民,笑言受到「眾志感染」,覺得身為攝影師都可以「做多啲」,最後更一起嗌咪。「落地接觸人真係好重要,網上看到的不是一切。」
Jimmy 強調只要有空,而媒體不敢╱願報道的,自己便會落水。
「文化及媒體教育基金」及「獨立媒體(香港)」合辦的網絡公民獎,Jimmy 獲得最佳新聞照片獎,得獎作品是馬屎埔抗爭,當時抗爭者在推土機前,地盤工人並沒有停止挖泥,「怪手」在頭頂揮舞,很驚險,他當時很冷靜地拍下照片,心想「係咪可以慢慢傾?是否非如此不可」。
雨傘運動過後,Jimmy 與很多參與者一樣,既無力又失落, 「無得唔悲觀,人大釋法,覆核議員資格,但站出來的人卻很少」。
Jimmy 認為社交網絡某程度上是回音牆,大家雖然同聲同氣,但失落的情緒在朋友間互相感染,好像講再多也改變不了現况,所以他認為要走出網絡,以行動改變社會, 「走出去」叫醒更多人, 「我哋改變緊,但其實可能唔夠快,但都要做」。
答:林健恆,社運攝影師,剛獲選出由「文化及媒體教育基金」及「獨立媒體(香港)合辦的第二屆「網絡公民獎」的新聞攝影獎。
問:麥馬高,獨立媒體記者
【「網絡公民獎2016」 展覽、頒獎禮】
日期:12月17日(星期六)
時間:2:00-5:30pm
地點: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14樓/艺鵠書店 (得獎作及部份優異作品,將在場地展覽)
得獎者:
1. 最佳文字報導(公開組)-- 惟工新聞:難民系列報導
2. 最佳文字報導(中學組)-- 周月婷、翁慧詩、倫邦稀、黃嘉敏:補底班,值得嗎?
3. 最佳新聞錄像 -- 運頭塘互助支援組:小店被領展迫遷——街坊要說些什麼?
4. 最佳新聞照片 -- 林健恆:馬屎埔抗爭
5. 最佳時事漫畫 -- 阿塗:釋法之後
【主題論壇「走出同溫層——網民如何成為公民」】
時間:2:00-3:30 pm
分享網絡動員的故事,以及他們如何突破社交媒體的設定,以及「圍爐取暖」的文化,把運動訊息傳給公眾。
講者:
陳樹暉-立法會議員朱凱迪新西團隊成員
李晉生-南港島綫關注聯盟 SIL Concern Alliance召集人
黃潔瑩-傘下爸媽發言人
主持:
林藹雲-文化及媒體教育基金執行委員
(原文刊於星期日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