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社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從公民充權的角度,看特首選舉可以點玩法?

$
0
0

文和圖: 做個聰明選民

「做個聰明選民」 的口號是「公民充權打選戰 - 體制內外寸土必爭!」,在此隨意釋法、JR、DQ、搬龍門的時代,我們「公民充權」的「寸土必爭」,是指一方面在不公義的體制內尋找每一個機會,向香港人及國際暴露極權統治者的荒謬、卑鄙和無理,及對香港社會所造成的破壞,同時宣揚我們爭取自由、民主、人權、捍衛香港核心價值的決心和勇氣;另一方面是要在體制外把握民間仍然存在的每一個自由領域,創造各式各樣的機會去連結公民社會、壯大公民力量、培養公民信心、增進公民智慧和經驗,讓每一個香港人有機會向極權說不、向全世界展現其公民氣魄!

無論是體制內或是體制外的寸土必爭,目的都是要保護、鞏固、延續和擴大我們爭取民主香港的意志與能力,感召更多香港市民的認同及參與,和贏取國際的支持。

在現時烏雲罩天的「後釋法時代」,聰明選民又能否利用這特首假選舉鬧劇,創造機會讓公民充權呢?讓我們先就坊間的主要策略:「造王」,「派代表出戰」,「投白票」,「民間特首、影子政府」,用「公民充權」的角度來衡量一下。

1.「造王」

如果能造出一個真正支持民主的「王」,自然是最理想的了,不過大家都知道中共是絕不會讓支持民主的人做特首的,因此,「造王」的策略(包括ABC)是在建制派參選人中選一個比較「溫和的」,主要目的是踢走689,希望沒有梁振英做特首的香港,政治會倒退得慢一點、市民生活會過得好一點。

但我們亦深知中共除了不會讓一個真正支持民主的人做特首外,還要揀一個對中央忠心、絕對受控制的人,所以會被中央接納的,亦必然是一個會聽命於中央的人。故此,在政治層面上,不論這個特首有多「溫和」,非建制都是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在民生上,香港制度長期向商賈權貴中資極度傾斜,官商鄉黑加極權政治和黑金,千絲萬縷互相糾纏,真正的改革極難出現,那個「溫和的特首」最多可以用蛇齋餅糭、小恩小惠安撫人心,用以維穩及削弱對爭取民主香港的支持,卻不會對社會或民生有真正的改進。

這個情況其實很多香港人都心知肚明,但覺得爛橙與爛蘋果,「兩害取其輕」,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但試想一位非建制人士,要將認受性頒發給一個中央的傀儡,直接或間接地投票支持一個明知是只會聽命忠心於中央的人,這會不會是一種非常無奈的感覺?會不會產生一種認輸、妥協的失敗感?會不會讓這種無力的沮喪感進一步削弱我們公民社會已經備受衝擊的抗爭意志?

另外還有一個根本的問題,非建制派是否有造王的機會,是百分百操控在中央手裏。中央可以完全決定建制參選的陣營:只派689、只派一個非689的參選人、派多個參選人而其中有689、又或派多個參選人但沒有689。換句話說,非建制派「造王」只是在北京容許之下才能發生的事。若果連有沒有「造王」的可能性也是敵人給予的,這種完全被動失控的感覺,對公民心理會是一個怎樣的打擊?

2.「派代表出戰」

這是以往泛民常用的策略,目的是逼建制參選人辯論及表態,同時要減低建制派特首的認受性。但這策略現時常被譏諷為是「陪跑」、「承認這個特首選舉制度」、「行禮如儀」和「多年來什麼也得不到的無用方法」。

只要非建制一方有超過150位特首選委,選派代表出戰的自主性很大,不用受制於中央,誰可以參選做代表、誰可以投票、怎樣選等等的決定權力,都在非建制派自己手上,若善於利用,是一個鍛鍊公民社會如何組織發揮己方實力和制定爭取民主策略的好機會。

「一定跑唔出」是事實,但「陪跑」又是否必然呢?那就要看非建制派選民給予這個代表的任務和目標是什麼,若是要爭取特首位置,那就必定是「陪跑」和「什麼也得不到」了,若目的是要將中共搭建的傀儡特首選舉大舞台轉化為我們的抗爭廣播台,來爭取香港市民和國際對香港民主運動的關注支持,擴大鞏固抗爭力量,那就絕不是「陪跑」, 而且利用這個假選舉來建立我們自己的跑道,玩我們自己的遊戲,朝我們自定的目標前進。

非建制派代表出戰的目的可以是多方面的,例如:

  1. 作一種政治聲明:我哋要真普選、我哋要真民主、我哋不接受這種選舉方法、我哋不接受這樣選出來的特首、等等
  2. 突顯建制及極權的荒謬:透過辯論或媒體專訪等渠道譴責現制度如何不合理、解釋這樣選出來的建制特首對香港社會如何的不利、等等
  3. 向敵方表態施壓:我哋不會放棄抗爭、我哋不玩你的遊戲規則、我哋公民社會連結起來與你抗衡、等等
  4. 培養公民意識,聯絡公民社會,製造公民充權機會:提供商討及挑選代表機制、特首參選人辯論會、特首參選人與公民對談會、等等

如果大家決定非建制代表的任務不是競選,而是利用這個假選舉舞台為廣播站,運用特首參選人的身份,聚焦香港人及國際傳媒的注意,為非建制選民在特首競選期間作發言人,那麼,就需要有一個符合民主精神的過程來挑選這個代表,和決定此發言人要傳遞的主要訊息是什麼,這可以是一個很有意思及效果深遠的「公民充權」活動,能激發參與興趣,提供互動機會,培養策略性思維,磨練商討技巧,和實驗民主程序的應用。

3.「投白票」

這策略主要是用來表示不接受此不公平及不民主的特首小圈子選舉。「投白票」是一個非常直接、容易實行的表態抗爭方法,訊息明朗堅定,參加者亦不會有受委屈或不能抒發的感覺。

能清晰有效地表達不滿,是「公民充權」的重要起歩。

有人恐怕「投白票」會影響非建制派「造王」的能力,又或會導致「流選」,引起北京大力反彈。其實就算300非建制選委全投白票,都不能影響結果,因為還有900票在建制手裏,中央若然有心水之人,又或是不要見到「流選」,絕對是可以控制大部份建制的投票意向。若北京賜予非建制「造王」機會,是因為中央想非建制「造王」,給予新特首前所未有的認受性;若然北京准許「流選」的發生,是因為中央想借「流選」為藉口,以進行「大力反彈」。

「造王」和「流選」都是北京允許下的遊戲,絕不是非建制的「白票」所能左右。而「溫和的特首」仍是要忠心聽命於中央,「造王」大有可能變成「偷雞唔到蝕渣米」- 既不能「充權」,還要給那所謂溫和的傀儡特首賠上了寶貴的「認受性」。

既然我們要寸土必爭,究竟有沒有辦法增加「派代表出戰」與「投白票」的公民充權效果呢?

如要以弱勝強、有所突破,需要跳出傳統框架,就讓我們看看以下的可能性:

a. 合併「派代表出戰」和「投白票」

「派代表出戰」的傳統策略是所有非建制特首選委都投票給予非建制派的參選人,但若今次非建制參選人開宗明義說明,目的不是競選,因為是沒有意義的,而是在競選期間,作為非建制派選民的發言人,同時呼籲所有支持自己的選委投白票,一同向極權表示拒絕接受這個小圈子選舉產生的特首,若是這樣做,是否可以將「派代表出戰」及「投白票」兩者,都變成一個更有意義及理據更完整的抗爭策略呢?

b. 派兩個代表

假如非建制真的拿到有300或以上的特首選委議席,我們是否可以考慮選派兩位能言善道的發言人:一老一中、一男一女,「唱雙簧」地在全香港及國際作我們的「抗爭傳播大使」呢?這兩位發言人,可以是素人與社運政界人物的組合,又或者是全素人。

c. 豐富非建制特首選委的角色

非建制特首選委是否可以扮演一個更積極主動、更進取的角色,增強我們在體制內的組織能力?例如主持特首選舉的策略性商討、成立咨詢市民的民主程序、設計非建制代表人的挑選過程等等。

4. 「民間特首、影子政府」

此策略是另作民間公投,設立影子政府,用以抗衡中央操控的建制政府,徹底否定傀儡特首的認受性,同時凝聚民間力量,鍛鍊香港公民社會的意識和能力。

這個如能成功實行,可以極有效地「公民充權」,但需要非常龐大及持續的資源,以及要有慎密的組織和執行力,難度極高,有效的「公民充權」活動的一個要點是可行性,不然會引致失敗感,除了不能「充權」外,還有反效果,所以如果真的想實行此計劃,就先要釐定那一些是最重要及同時有機會達到的目標,以便能大幅收窄範圍,減少資源的需要和複雜性,增加成功的機會。

要贏,就不能讓敵人牽着鼻子走,要用自己的遊戲規則來抗衡!

「公民充權」是所有想抗拒強權欺壓的群體必須走的路,公民覺得有權、有力、有信心去執行話語權和監察權,是爭取公義社會的基石;而無力感和失敗感是強權磨滅我們抗爭意志最有力的武器;所以,在漫長的抗爭路上,我們作的每一個選擇,都需要考慮其「公民充權」的效果。

極權既然炮製了一個假選舉遊戲,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港及國際矚目的焦點活動,我們不妨高調處理,拿它當現成舞台使用,編自己的劇本、用自己的導演、派自己的演員、昂首高聲説我們要說的話,讓公民充權,寸土必爭!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