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為編輯所擬
不得不承認,雨傘後,公民運動的烈火,因灰心而減弱,剩下仍燃燒的柴枝再被熱普城一腳踢開,餘燼四散,由反國教開始凝聚的公民運動能量蕩然無存。
沒有大台,沒有左膠,沒有唱歌,沒有十萬計人士遊行,沒有持續集會,沒有和理非,沒有光環......,磚也掟過了,兩年來,你看見的是什麼?我看見的,只有灰心,連希望都難以捉摸。即使今日形勢已是九七後最嚴竣,大家也不知道怎麼做,只有義憤和灰心的矛盾交雜,不知所措。
政治運動必需有人帶領,而帶領的人必須是最大公約數,能召喚出最闊的光譜。立法會選舉的投票情況和結果本來令人精神為之一振,但政府借故打擊,只有民主派民選議員被司法覆核,被無理DQ,公然與選民為敵,然後政府說無政治考慮,視法治為政府打壓工具,只為一個人連任助勢,香港人還能不憤怒嗎?
不要理會甚麼大台、左膠、法西斯、唱歌、遊行、集會、圍堵等等等等的label心魔,能凝聚最多人的運動,才有最大抗爭能量。南韓一百萬人上街的畫面,甚至香港幾萬人集會的畫面,也比幾十個幪面人擲磚的畫面來得震憾,更令人心裏恐懼,也只有前者永留歷史,即使眼前改變不了甚麼,但這個畫面的影響力會像幅射般不斷影響一代又一代。幾十人在努力撼動高牆,高牆不會倒,幾百萬雞蛋圍着高牆,高牆也不會倒,但這個畫面會影響以後千千萬萬隻雞蛋,而高牆裏任誰看到這個場面,都會不安,甚至心生莫名恐懼,雖然他會裝出高牆不倒的強硬態度,來掩飾心裏的怯懦——不怯懦又何需築高牆?終究,高牆會自內而崩壞。
很多香港人不是不憤怒,但歷史原因,香港人在政治運動裏向有被動的天性,他們需要激發,需要帶領。我希望,過去能帶領政治運動的,過去沒有帶領但覺得可以帶領的,不論你被label過甚麼,都能重拾鬥志,燃起抗爭之火,將四散的餘燼再集起來,凝聚成一堆又一堆火。
反正這一仗輸了,香港淪為新加坡,網上言論也可能像余澎杉入罪,因此這可能是香港這一代最後一場政治運動。還要計較甚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