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前,陳澤滔是個nobody。2014年,他參與佔中預演後以潮文〈511分之1〉成為網絡紅人,後在討論區號召組織地區關注組,再先後參選區議會和立法會選舉。選戰均落敗,卻也在九東取得近13,000 票,叫筆者刮目相看——雖然他覺得自己會贏。這個從網絡爆出來的孱仔說: 「我參選除咗想贏,仲想講叫人唔好x 票。掉番轉頭諗,攞5 萬蚊嚟宣傳呢啲嘢,我覺得好值。」
高登走出嚟觀塘原居民
「我諗我哋係唯一一個去到立法會都會話自己係由高登走出嚟嘅組織。」
「我哋」,是由陳澤滔擔任發言人的「東九龍關注組」。傘運後期,一班高登網民發起「2015 區議會計劃」反攻建制,地區組織紛紛成立,遍及新界九龍各區。
觀塘原居民的陳澤滔,與志同道合的高登仔合組東九龍關注組,由網絡走進社區。除了參選,代表作是反對觀塘海濱5000萬音樂噴泉運動,還有關注觀塘碼頭廣場狗公園和36A小巴專案等。
關注組成員由初期廿多人增至現在40多人。雖然形式自由,但每星期也有例會。聽罷我不禁驚訝:一星期一次!咁神心!陳澤滔笑笑說,組織宣傳和義工招募要靠網絡,但建立關係卻要通過實體溝通。兩年經驗使他明白,搞運動不能只靠鍵盤。成員們關係緊密,全因大家經常並肩作戰:感情、信任、默契,是由共同的生活經驗積聚而來。
論政何妨「高登」修辭
自稱高登仔的陳澤滔是資深CD Rom(只看不留言),他欣賞高登那種隨意幽默的議政風格,認為政治太深奧便落唔到地,文章講辭又長又譖只會趕客。但一些政策細節、法律條文和理論概念,未必能以抵死逗趣的形成簡單交代;刻意幽默即食,難免導致扭曲和簡化, 「咁我會睇而家香港需要啲咩,係要1000個人有10個明就得,定係要好多人去關心政治?」他擺街站,聽得最多是「嘩呢啲嘢好深呀唔關我事」。
「嚴肅嘅政治分析同論述係要嘅,但而家更需要嘅係好容易令大家明白同關心政治嘅嘢。我一直都係用大眾嘅語言去講自己嘅嘢,個環境唔係令到你可以講嚴肅嘢嘅時候,你就要識得去變。」
然而,群眾是吸引到了,但如何令彼此進步?
陳澤滔想到兩年前的潮文。在「511」文中,通篇是抗爭過程的生鬼描述,然而中間一段卻闡述了他對警察的看法,提出「秩序是中性的」思考,嘗試理解警民的對立關係, 「但呢個論述,我唔放係一段咁funny嘅文字裏面,或者係一件社會事件入面,可能會無人理。但係我放咗入去,有人留言話講得好啱。」這篇文章,不但使他摘下「網絡公民大獎」最佳文字報道獎(獨立媒體(香港)舉辦),更是他的社運起點。
從政兩年來,他嘗試把這種「趣味議政」形式實踐到社區,例如打音樂噴泉議題,他便和組員到海濱公園吹波波,途人見他們玩得開心,紛紛上前共樂。傾談下來,話題便牽連到區議會的5000萬音樂噴泉計劃,繼而向居民解釋理念:錢唔應該咁嘥,要開心幾蚊都搞掂,「我諗如果我哋係街嗌咪一定無人理,而家我哋可以draw到佢哋attention,再連繫番我哋想表達嘅嘢。」
傘後躁動默默搭「細台」
傘運使陳澤滔明白,話語權非常重要。當時,拆大台的爭論無日無之;及至傘後,拆毀與分裂,竟成非建制的主調。
其實無論是實體的還是網上的「大台」,根本從來沒有被拆除,它只被不斷爭奪。
「我嗰時話,如果你覺得人哋做得唔好,你就自己係旁邊搭個細台。只要你做得好,你嘅細台就會變成大台。」兩年來,陳澤滔默默在搭他的細台。不斷寫文、搞組織、兩次參選,他的面書朋友已超3000,follower 也有2500 多人,可算是「弱雞KOL(Key Opinion Leader)」。網上的KOL和媒體也如雨後春筍,各據一方分黨結盟;本土派最為活躍,於網上不斷發動論戰和狙擊。問他,兩年後網輿生態有何改變?他說,吵罵多了, 「社會已經容不下溝通。」
他最近第一次被人在網上狙擊。出席活動時又被人淋津路(烏龍茶)。
事源是選舉後,陳澤滔與支持者BBQ,邀請了早前在城市論壇碰面的愛港之聲高達斌,此舉被批評是背叛當日佔旺的抗爭者。他的面書自此被天天狙擊,使他好生煩惱。我是古墓派,對網上恩怨無甚興趣,為訪問姑且一看,卻發言養分不多,只能稱讚狙擊者時間和精力充沛。
離: 「你有無block過人?」
滔: 「無,零個。我嘅立場係唔block 人,block 人做咩?」
離: 「但有時候反對意見無建設性。」
滔: 「但block 咗佢係破壞咗自己嘅思想。我覺得facebook唔係我屋企,我當佢係一個公共地方,而我就係企喺街到嗌咪一樣。既然喺呢個公共地方有人持相反意見,咁我有咩權力去趕走佢?」
「唔block人」才影響世界
不群不黨,以事論事,自稱「本土派左膠」的陳澤滔,在網絡上可說是幾面不是人。他強調對話,說要跟左膠溝通,被罵;新東補選他支持梁天琦,但也稱讚楊岳橋,被罵;立會選舉他申明自己支持港獨,但有時在街上嗌咪無嗌口號,也被罵。細心觀察這些批評,不無疑問:到底這些責罵,是對擁有共同政治理念的從政者的善意鞭策,還是挾着道德高地的政治潔癖式情緒宣泄?
「網絡就好興立投名狀,你點都要有立場,你立場係點要寫得好清楚,無睇到其他嘢。」立場先行,私怨濃重的政策討論,到底有幾高質? 「所以佢哋咪影響唔到個世界囉!啲人都唔知你係因為私怨,定係因為個政策真係有問題。其實大家真係好concern 私怨咩?唔係吖,小麗老師又選到,羅冠聰又選到,嗰班人幾時會醒覺呢啲私怨其實無用。」
滔: 「大家都要做啲溫和啲,同埋貼地啲嘅方法。」
離: 「貼地?佢哋唔係鬧左膠離地咩?」
滔: 「(思考兩秒)我諗大家開始醒覺,咩叫離地。你黐住個網絡,都係另一種離地。」
本土派有嘢要學
落區經驗令陳澤滔看見兩個世界。一次最讓他驚訝的,是全民退保。他面書裏,本土派對退保踩得一文不值,聚KOL一面倒反對;然而走到社區,卻發現很多「地面」街坊大表支持。中斷對話,消滅反對意見,各人的回音谷(echo chamber)只會愈益單一, 「咁你個爐咪愈來愈細囉。」「我覺得本土派要學習睇到人哋嘅優點,就算佢係對手都好。你唔識睇人哋嘅優點,永遠唔會進步。」
「我覺得香港呢兩年係行咗人哋10幾年嘅路。呢兩年嘅民主進程,可能要用30、40年先能夠達到。」膨脹般的兩年爆發了太多事件,怨恨沉積太多,疤痕尚未消腫,然而心神是亢奮的,靈魂躁動,卻又恐懼希望。這樣如泄洪般的情勢,到底是好是壞?
嘥兩年啱落去
「我覺得係好嘅,但有啲嘢行錯咗」, 「乜都鬧乜都屌係行錯咗。」今年8月,本土派領袖在「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獨立集會上提到抗爭要懂得變通。陳澤滔說,立會前後,開始有本土派KOL私訊他,表示同意他的理念。「大家需要學習,未錯過咪錯吓囉,都係嘥兩年啫。錯完,大家更加相信未來嘅路要點行。」嘥兩年啫,聽落好豪, 「咁人地民主進程係成幾十年架嘛!(笑)假如而家本土派明白,原來大台都係需要嘅,合作係需要嘅,唔可以周圍x人,都係好事。」
他在立會選舉落敗後曾質疑,結合「本土」與「左膠」的政治路線不可行。現在回想,還是維持原判? 「好容易會失敗,但係要成功,必須要有人行呢條路。只有令到所有反對陣營搵到一個大家都buy嘅共識,先有機會贏。」
答:陳澤滔,80後工程師,2014年以〈511 分之〉一文揚名, 活躍網絡輿圈。組織東九龍關注組, 先後參選區議會和立法會九龍東選區落敗, 卻以其本土crossover 左膠路線為人熟悉。
問:阿離,80後,閒時寫作, 古墓派。九龍東選民。沒有投票給陳澤滔, 但佩服他。
網絡公民獎2016提名期開始喇!
無論係文字報導、照片、影片、漫畫,有好作品就快啲報名,或者提名其他人參賽,公開組或中學組都得!
【詳情在此】
(原文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