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enna (小麗同行者)
今天在黃大仙中心外的墟市,是教室第三次「桂林日市」。大概很多市民都搞不懂我們在做什麼,每人掛著笑臉,氣氛熱鬧;因為是自由定價的原故,小販與市民的互動反而多了。這種像嘉年華的愉快墟市,談得上是抗爭嗎?
桂林日市,其實是一種柔性抗爭,嘗試以墟市喚醒大眾對小販議題與領展霸權的關注。經過領展(前稱領匯)多年的清洗,全港十八區的屋邨商場無一倖免,全被大集團連銷店進駐。富人情味、紮根社區多年的小店被無理貴租逼遷,但換來的中高價餐廳、超市根本不對應基層市民所需。
對很多尋常百姓而言,在居住社區每天買餸、購買日常用品或到茶餐廳嘆下午茶已構成生活很重要的部分,是這些切實的日常經驗而非GDP方可反映市民的生活質素。
墟市所要展現的社區經濟面貌,並非什麼創新念頭,而是市民從來應得、又值得追求的生活經驗。到書攤買書,問檔主書好看否,他會分享自身閱讀經驗;賣豆腐花的伯伯,會訴說他對於小販式微的感慨、對於復興小販墟市的期待。
我們現有的商場消費模式,除了貨品、服務、付鈔的程序以外,可有容納這些生活的元素?生活應該如此,生活是應當有這些美好。當政府與領展為追求賬面上的利潤犧牲市民的生活質素,重新將這些美麗呈現出來,向街坊還原生活應有的面貌,本身就是一種抗爭。
在直接指出敵人以外,我們選擇直接呈現美好,溫馨洋溢的場面,就是桂林日市的柔性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