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積塵是一種不治之症,無藥可醫,過往約有3300名病患者去世。繁華背後的香港,肺積塵工人一直貢獻社會,默默耕耘,可以說是香港的『開荒牛』,從事地盤雜工、石礦場、沉箱、打磨、造船或隧道等工程,因而患上肺積塵病,導致肺部受損,容易氣促、咳血、呼吸困難,嚴重更會導致肺結核、肺積水或肺癌,近幾年更新增『間皮瘤』病,嚴重的病患者,更需要長期使用藥物或氧氣機以維持呼吸,嚴重影響工人的健康。
隨著預防意識提高及保護裝備的提供,理論上新增的病患者應該有減無增,惟過去十年,新增的個案卻仍然維持於每年有約80名新增病患者,究其原因,工人的文化及習慣仍然沒有太大的改變,『大熱天時帶住口罩好辛苦』、『出得黎做呢行、預左架啦』,這些說話經常聽進筆者耳中。要預防肺塵病,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從源頭做起,例如採用較安全或不含矽和石綿的代用物料。其次是減低空氣中的塵埃污染,一般的控制方法包括工序隔離和局部抽風等。而建築公司亦除了應該按塵埃的種類和數量,向工人提供合規格的個人防護裝備外,更應該於會產生塵埃的不同機器中,安裝吸塵的裝置,惟現時不少中小型建築公司缺乏有關裝置,導致不少從事建築或外判的工人,仍然有長期吸入塵埃的威脅,影響工人健康。
過往一年,約數十名肺積塵病患者因肺塵病去世,為了悼念去世的肺積塵工友,病人組織將會聯同關注團體,於五月一日勞動節早上發起『悼念肺積塵工友遊行暨申訴會』,目的是悼念去世的工人,感謝他們對香港繁華的付出,並同時申訴現時肺積塵病人被社會忽略已久的復康及醫療問題,如覆診交通費巨大,由於許多病人需要使用輪椅或氧氣機,每次往返費用多達400至600元,覆診困難;申報醫療費用關卡重重、行政程序問題等阻礙病人申報的權利;對於一班於1993年前曾領取一筆過補償、現時只是依靠痛苦補償金生活的病患者,團體正爭取要求額外增加補償,改善他們晚年的生活。
而到近年,肺塵埃沉着病補償基金委員會復康委員會更持續削減病人組織的服務及資助,以『服務重整』、『成本效益』為理由,於過去半年削減病人組織70萬元的資助,未來更進一步以『招標』為由,進一步削減90萬元的經費,完全漠視病人組織的聲音及工作,更直接地影響對病人復康及相關家庭支援服務。這一切做法與支援病人復康的方向完全是背道而馳。根據肺塵埃沉着病補償基金委員會的2014年報指出,現時基金會儲備高達20億元,理應能夠持續支持病人組織的工作及發展,協助病人全面生理與心理的復康,惟現時基金會復康委員會的做法,實在令人失望及氣憤。肺積塵互助會成立將近25週年,一直堅持站在工人及病人的角度,提供復康、預防、互助及權益等工作,未來仍然一樣,會堅持這項基本原則,與工人及病患者同行,並發展新的復康及家庭支援等工作,讓病患者得到合適而切實的幫助。
工人一直透過勞力,貢獻社會,為香港的繁華付出沉重的代價,換來體弱的身驅,連同病患者的家人亦因長期病患而受到不少精神及照顧上的壓力,普遍社會以為隨著預防意識提高,新增病人會減少,事實卻不然,未來將有多項大型基建的進行,新增的病患者可能會大量增加,希望工人的犧牲與付出,能夠得到社會真正而持續的關注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