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不少好友提我,「為甚麼你不做好網上宣傳?雖很多人認識你,但對你的想法及論述,了解不深。」亦有朋友說:「你總不能只被動地任由輿論演繹你。」我總回應說:「我的心思時間,全都花在社區上、家庭上了。」區議會選舉中,看到吳兆康及其他善用網上媒體的黨友,透過網上平台讓市民了解自己,確有實效,鍵盤世界一點也不離地。故我被說服了,要更多在網上表達自己。
這次區選總結,除了評論員說的甚麼從政年青化、專職化致勝等外,我認為還有「非傳統」、「破格」致勝。傳統泛民憑有限的蛇齋餅粽,再加上勤奮及組職網絡,抗衡建制派,在不少區依然有效。但我觀察到,還有些年青人,會更強調社區公民教育、更強調長時間的民主理念宣傳,在社區建立由下而上的公民參與。不包裝粉飾,用手寫式的宣傳橫額,讓選民看到自己真實素人的一面,去贏取市民的心。這些非傳統做法,同樣得到不少選民支持。為何從政不能「破格」,不斷革新?
我擬參與民主黨內的候選人遴選,就是基於類似的想法:要讓黨友、市民看到民主黨內不同的風格及路線,看到黨內有不同的選擇。思想上,我與民主黨的理念很一致-經營社區,深耕細作;爭取跨階層支持,中間偏左;放不下的民族情懷,執著平反六四。但手法上,我是黨內的行動派、抗爭派。我支持「和理非」,但當中不能缺少直接行動。當議會黑箱作業、利益輸送,以抗爭阻礙會議又如何?投了反對票,更要挺身抗爭。要爭取的,不是一時的鎂光燈注目,而是抗爭的成果,要讓政府及建制派為濫權瀆職的行為付上沉重的代價。
以上正是我主張的「非暴力直接行動」理念,「斯文」抗爭,要在溫和的民主黨與其他激進的泛民政黨之間,打破一點隔膜。故我亦主張與不同光譜的泛民政黨、公民社會高度合作。至於民主黨與北京溝通的問題上,我不反對與京官溝通見面。但當溝通過於保密,往往變成「消費」泛民時,則應斷然拒絕。
在很多人眼中,我的確是有點不同的民主黨人。我希望用我不同的一面,讓市民看到民主黨內求變、革新的一面。我相信政黨政治,透過政黨參政,改變社會。所以,我勸敵對的媒體也不用浪費時間,去利用我的不同,製造「乳鴿內訌」的新聞,因為即使我在黨內的遴選中輸了,我還是會尊重黨內民主,甘心樂意去為其他跑出的乳鴿全力助選、做樁腳的。許智峯就是沒有甚麼雄心勃勃,要鬥過你死我活「爭上位」。可以安份守住社區,照顧好家庭,我覺得上帝已讓我一無所缺了。立此存照,君子之爭,莫過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