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社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文化大革命催生六七暴動【「六七暴動的成因與影響」講座(上)】

$
0
0

六七暴動期間,香港多處發生縱火事件。(圖片來源

(獨媒特約報導)有人說「六七暴動」是文化大革命的延伸。因勞資糾紛而觸發的大規模騷亂,暴露香港長期存在的社會矛盾。港英政府在騷亂平息後察覺需要改革紓緩社會矛盾,爭取民心。騷亂亦催生了香港人的本土意識。於《南華早報》任職政治編輯的張家偉與三聯書局合辦「六七前後:六七暴動的成因與影響」,希望引發港人反思,促請特區政府成立真相調查委員會,找出事件的真相,撫平這段歷史傷痕。

據張家偉說,六七暴動有三大起因:受國內文化大革命極左思潮的影響、受澳門「一二三事件」的影響、香港社會矛盾。

受國內文化大革命極左思潮的影響
如果沒有文化大革命,香港67年就不會出現如此大規模的左派暴動,亦不會以如此激進的方式發展。實際上,1966年5月,文革在中國大陸爆發後,香港左派早已磨拳擦掌,積極捕捉發動鬥爭的機會,而67年頻繁的勞資糾紛就成了千載難逢的契機。面對極左思潮狂飆的新華分社高層官員,為求自保而主動發起鬥爭,矛頭指向殖民政府,利用香港愛國群眾抗拒港英殖民統治的情緒煽動群眾。

除了新華社香港分社和香港左派陣營,北京在六七事件亦擔當重要角色。67年5至8月期間,《人民日報》先後發表兩篇社論和八篇評論員文章,支持香港左派的鬥爭,中國外交部亦數度向港英當局和英國政府提出抗議,令香港左派一度以為得到北京鼎力支持。

受澳門「一二三事件」的影響
1966年11月15日,澳門氹仔市政人員阻止興建「坊眾學校」工程,觸發警民衝突。澳門左派群眾由於受到文化大革命的極左思潮影響,藉此發起大規模示威,警民衝突和流血事件越演越烈。67年1月,廣東當局關閉與澳門接壤的關閘,禁止內地糧食及食水輸往澳門,迫使澳門政府屈服,國民黨勢力全面撤出澳門,而涉及氹仔建校事件的護督、行政官員及鎮壓師生的官員亦先後離開澳門,澳門社會自此被左派控制。

澳門左派在「一二三事件」中大獲全勝,香港左派社團紛紛到澳門學習「鬥爭經驗」。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梁威林、副社長祈烽兩人在內部會議總結澳門「勝利」時,聲言要在香港「大幹一場」。此後新華社和香港左派陣營積極捕捉發動鬥爭的機會。


暴亂期間,警員重裝戒備,嚴陣以待暴徒。(圖片來源

香港社會矛盾
六十年代中期,香港被一些西方傳媒形容為「血汗工廠」:工人工時過長,沒有有薪假期,被解僱時往往拿不到遣散費。港府67年發表的《社會保障問題報告書》亦承認當時工人缺乏就業保障。

66年天星小輪因加價而引起騷亂,反映香港社會潛在的不滿情緒。騷亂初期,部分與左派沒有直接聯繫的市民,也參與了抗爭活動,如一些在九龍東徙置區居住的青少年,出於對社會現狀的不滿,在左派示威者與警察對峙中擲石洩憤。

張家偉表示,有指當時的社會矛盾是引發暴動的主因。然而,社會矛盾長期存在,如果沒有國內文革左傾思潮的激化,六七暴動不會以後來的形式發展。而且,左派在天星小輪事件上亦保持中立,因此社會矛盾論不足以解釋六七暴動的規模和暴力屬性。

張家偉指六七暴動結束喚起香港新一代的本土意識。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本質上是「難民社會」,只是暫時躲避中國大陸戰亂的棲身之所。六七暴動平息後,香港人終於發現相比動盪不安的中國大陸,香港這塊彈丸之地是應當珍惜的樂土。六七暴動同時喚起了香港新一代的本土意識,並催生學生運動和社會運動。具有社會良知的青年一方面抗拒香港左派的極左行徑,另一方面卻難以認同港英當局的粗暴鎮壓行動。港英政府在暴動結束後,通過舉辦「香港週」等活動,刻意培育本土意識。

促成港英推行改革的催化劑
六十年代中期,港英政府逐漸認同需要推動社會改革。政府內部湧現改革的動力,例如67年4月港府發表《社會保障問題報告》,提出對當時來說頗具前瞻性的改革建議,包括設立強制性公積金、失業和疾病保障制度,但這些改革措施因商界的強烈反對而沒有落實。勞工法例不完善,香港工人缺乏就業保障。港府總結六六、六七兩次騷亂,不敢掉以輕心,逐漸改變統治策略,推行社會改革,紓緩社會矛盾。

1968年2月,勞工處長宣布33項改善勞工立法的建議。同年9月,立法局通過新制訂的《僱傭條例》,推行勞工分期遞減工時計劃。71年12月,香港終於實現每天8小時、每週48小時工作制,女工享有產假。港府加快興建公共房屋,麥里浩七二年宣布推行「十年建屋計劃」。

暴動後,一直希望港府推動社會改革的英國執政工黨政府,進一步向殖民地政府施壓,來自倫敦的官員和英國國會議員紛紛促請港府推行改革。港英政府在騷亂平息後察覺需要通過改革去紓緩社會矛盾,爭取民心。六七暴動可說是推動殖民地政府推行社會改革的催化劑,或駱駝背上的最後一根稻草。

Hong Kong watershed 1967 riots
張家傑撰寫有關六七暴動的著作。

相關報導:
左派滿腦鬥爭觀念 暴動後遭邊緣化【「六七暴動的成因與影響」講座(下)】

記者:Crystal Fung、Lee Chin Ying
編輯:方鈺鈞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