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社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傘後組織「灣仔廣義」推公民參與 「由傾計開始」

$
0
0

(獨媒特約報導)地區組織「灣仔廣義」今日(9月9日)與傳媒茶聚講述理念,召集人梁柏堅指組織致力推動公民參與地區事務,「由傾計開始」,並透露認真考慮參選區議會的成員「不只一個」。另一召集人區麗莊指,組織的工作不限於區議會選舉,會長期推動公民參與,凝聚社區。灣仔廣義又發表聯同中大社會學系進行的《灣仔社區規劃願景研究》,透過民意調查了解街坊對地區政策的期望,以此訂定組織的發展路向。

和平佔中其中兩位發起人,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及中大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到場支持,表示認同組織將民主商討帶入社區管理之中。梁柏堅指他與區麗莊雖然是和平佔中義工,但絕不會打著佔領旗號做社區工作,「公民參與才是我們的精粹」。

batch_21274868121_feb7209282_h
灣仔廣義的標誌由積木組成,象徵融合不同階層、不同意見。出席的記者獲贈一袋小積木留念。

傾計、民調了解街坊想法

灣仔廣義於今年5月成立,由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組成,核心成員約10人,包括本身為攝影師的梁柏堅,及從事金融業的區麗莊,資金主要來自成員自己。梁柏堅指,在雨傘運動後,感到香港市民對社區規劃有豐富想像力,但需要長時間溝通及討論,因此成立組織作為平台,實踐公民參與。梁柏堅強調組織無黨無派,「不是親泛民,是親民主自由」,但願意與其他泛民黨派協調。

組織成立以來,舉行文化保育導賞團與居民回望社區歷史,又有街頭「吹水會」與居民溝通,於9月更邀請到編劇莊梅岩分享來自社區的靈感。

灣仔廣義亦進行民調了解地區意見,他們聯同中大社會學系進行《灣仔社區規劃願景研究》,於7月14至27日在網上及灣仔區內訪問了350人,當中54.6%為在灣仔工作的市民,43.1%為灣仔居民,發現受訪者對區內提供予傷健人士及少數族裔服務、環保回收服務的滿意度評分較低,研究建議增設相關設備,並進行教育及宣傳,推廣共融及環境意識。

batch_21078739858_aa6d70bb60_h
灣仔廣義召集人梁柏堅(右)、區麗莊

灣仔居民欠社區參與渠道

研究亦發現,居民對地區政策的諮詢渠道認知不足,區議員會見市民計劃、公眾論壇及諮詢會等,只有約10%受訪者曾參與,更有近半受訪者對這些渠道毫不知情,反映居民對於地區事務的「充權感」不足。

區麗莊指灣仔區居民的教育及收入水平高,「ready for社區參與」,只是欠缺渠道,以致參與度低。梁柏堅指灣仔區的非政府組織,如循道衛理社區會堂、愛群社會服務處,提供良好的社區服務,但少有為居民充權,他明言鼓動居民參與過程漫長而且困難,但正如民主運動,「前面慢,後面一定快」,絕對應該做。

batch_21078575950_e8a3bac04e_h
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

戴耀廷、陳健民:樂見民主商討走入社區

陳健民重申他與戴耀廷並非灣仔廣義成員,戴耀廷指與梁區二人雖然是「識於佔中」,但佔中不只是「佔領」,支持灣仔廣義只是因為非常認同公民參與的理念。

戴耀廷指,過去2年和平佔中將商討文化引入民主運動,而推動民主不限於制度改變,因此樂見灣仔廣義將民主商討、公民參與帶入較深層的社區管理層面。戴耀廷指組織與中大社會學系進行的調查,反映灣仔居民覺得只有社區服務、「蛇齋餅粽」並不足夠,而雨傘運動後,重新思考社區管理,也必然成為潮流,各區的「傘後組織」正是嘗試超越現有想像,他認為是時候開始改變,讓居民實則參與社區政策討論,並在議會中反映。

batch_21256150142_a600e25455_h
中大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

陳健民指,香港於80年代有很多社區參與,但區議會出現後,議員處理問題只會遞請願信、掛橫額,少有與居民討論,十多年下來,社區漸漸消失,變成「bedroom community」,即只是回來睡覺的地方,他認為是不健康的社會現象,應該重新共建社區。

記者:劉軒
攝:麥馬高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