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社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後雨傘研討會】李達寧、陳景輝辯民粹主義、有效論

$
0
0

(獨媒特約報導)本文為9月3日舉行的「後雨傘,政治社會的解體與重構研討會」嘉賓發言紀錄系列,全系列可見

第三場:民粹主義下的公民社會
講者:陳景輝(未來民主大學發起人)、陳允中(流動民主課室成員,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李達寧(序言書室、實現會社創辦人)

陳景輝:不要大台 分歧繼續

未來民主大學陳景輝指,今天的公民社會面臨解體,老的垂死,新的未活,認為傘運「好像散哂」。他認為媒體速度愈來愈快,令我們失去反思的時間,事物迅速過期。

陳景輝談到「不要大台」,指原意應是「為著建立更平等的民主集體」,但「不要大台」有下一句是「誰也不代表誰」,其實真正意思是針對陳健民、周永康、黃之鋒等站在台上的人,「公民團體不代表人民」。他指出「誰也不代表誰」,但又反對直接討論及溝通。陳景輝指,這樣不會令「人民」真正出現,大家對不同決策間繼續有分歧,「我們既不是一起,又不是分開」,結果這種人民有另一種狀態。

IMG_2212

他提到1130龍和道升級當晚,「人民」衝了落龍和道後,部份主動衝擊的黃絲人罵站在草地上的人,他們給出了實質的答案:「如果你站在草地,你就是忘記初衷。」陳景輝認為這種「不要人多,只要夠勇」的狀態,是政治肉體化的狀態,只能在直接武鬥場面中體現政治尊嚴。他認為在未來需重新建立一個政治中介。

李達寧:重尋「真實」的政治

序言書室李達寧稱,很多立場也和陳景輝不同,他認為要談什麼是「真實」,很多人是以是否有效果理解政治,他們有興趣的是如何達致這樣一種「真實」。
李達寧提到在1917年前俄國革命前,對於共產主義有很多講法,但在俄國革命發生後,很多人放棄原本理解,認為蘇俄是唯一真實的理解,於是出現了正統馬克思主義,一種可以有效改變社會的真實。

李達寧指出,現時沒有人知道什麼是真實,怎樣帶領香港人走出個真正的未來。有些人說,「大佬你搞了30年都沒效果,那我就改啊、上街啊、直接走出來啊。」雨傘運動中,很多參與者不知從何出來,他們並沒有由八九、天星至反高鐵的傳統。

他指出,對這些參加者來說,「真實」受某種修辭影響,陳雲及黃洋達的支持,便是認為他們狙擊左膠的故事有吸引力。他認為理性討論只是推動政治運動的其中一種方式,相反是要尋找最能觸動群眾的說辭。

李達寧最後強調,他支持暴力抗爭,因為政權的行為就是在法律框架底下的制度性暴力,如今日中共在北京的閱兵及梁振英的所作所為。不過他指出,雨傘運動開初的一星期,才有機會升級,一星期後已曾錯失機會。

李達寧在發言環節強調「真實」、成效的說法,遭多位參與者追問。李達寧在回應時指,正正因為自己辦書店,明白市場是很殘酷的,人民也是殘酷的。他指如果你做不到人民想要的東西,人民會唾棄你。

李達寧強調,他不是認為成效便代表做甚麼都可以。李達寧重申,如果要對抗「牛鬼蛇神」,並不能只靠理性討論,必須找出人民生活中最大的矛盾,對不少人來說,新移民、自由行才是他們的「真實」,然後他們被這種「真實」牽著走。這種「大陸落後、香港文明」的想法,早在港英時代已經存在,對他們來說,民主普以趕走大陸人更為重要。

他認為在具體操作上,首要必須找出社會上真正的矛盾,這也是他反對以民主普選為目標的自由主義的原因。他指今天西方民主以自由民主主義為名,行資本官僚主義為實,社會的矛盾亦無法以理性商討處理。

李達寧又回應暴力革命的說法,指一個人暴力並不可能,因為政治不是「One Man Band」,政治是眾人之事,暴力革命亦需要時機。

陳景輝指,政治是一個面向陌生人的領域,指民粹是抽象、簡單、不需討論,這種他人的世界有時以民族論形式出現,認為不能以民粹主義觀逃避面對的危機。
陳允中指「歷史是勝利者的歷史」,成敗討論都是事後的。他認為之所以非暴力抗爭,若以暴力得到政權,未來的社會也會被暴力推翻,他希望堅持這種說法,被愛與和平動員的人也應該比被勇武動員的人多。

李達寧再重申,自己並非支持民粹主義,自己是一個左翼,而是要找出真正的矛盾,建立一個框架。他指所有國家都起源於暴力,重申所有法律是「被命運加冕的暴力」,政權亦是一個國家機器。

協力:Bel Wong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