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社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同志在校園

$
0
0

學聯報 八月號 迎新特刊

文:Louis

Hehe故事中的同志大多有幸福甜密的結局,可惜現實中的同志面對的難關眾多。雖然西方國家承認同志婚姻及名人的出櫃都令香港人對待同志的方式和態度有所改變,但很多時候,同志在生活上依然被歧視。

在校園內,同志所受的歧視最為嚴重,皆因香港本身欠缺良好的性別平等教育,令學生不僅無法好好面對自己的性向,更使其他同學不理解,也不能接受差異。最多發生歧視的是中學,因為中學生本身未成熟,在未有性別平等教育的情況下,普通學生只會把同志當作「怪人」看待。同志在中學中出櫃,很多時候是向好友訴說心聲後同學將消息傳出,或是因打扮姿態不符其生理性別而出現,例如「男人婆」、「娘娘腔」,以至愛打扮的男性,很多時候學生的同志身份被揭穿後,他們都會被同學故意排斥、虐打,甚至被侵犯。根據香港小童群益會作的調查顯示,有近四成同學出櫃後被同學排斥,四成多的學生被人以言語嘲笑、攻擊,有一成多的學生更被肢體傷害,甚至受性侵犯,可見問題嚴重。

而產生歧視的不一定是同學,有時老師及學校社工也參與其中。有同志曾被老師威脅,要求他改變性取向,否則會向他的家長公開他的同志身份;有老師則於課堂高調表示自己反對同志,令同學受到困擾;有教師更曾公然侮辱較男性化的女同志,要求她不要與女同學一起,彷彿女同志身份會被傳染,甚至有學生因此感到困擾而退學。社工很多時候則因為未受到關於性向的教育,因而作出錯誤的建議,加深學生的煩惱,例如不少社工在接收同志學生求助時,認為「拗直治療」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大學方面,雖然大學環境比中學開放不少,但仍然有不少歧視同志的情況,例如中大曾有女同志因過於男性化而被取笑為「男人婆」、在擔任ocamp組媽時卻被同僚直呼「組爸」等,不合符她的性別認同;也有人特意下載同志交友程式,揭露哪些男同學是同志;有教師在授課期間突然批評同志是上帝不接受的,但與課堂內容完全無關等。大學的自主性雖然較中學高,但校方同樣無法處理學生受歧視問題,因為很多時候校方都未有同志友善政策,院校的平等機會委員會仍未有意識處理同志議題,令同志在校園受害往往是求助無門。

現時大學校方在推動同志友善校園的力度,可謂完全不足,我認為各大學應在校內設立平等機會委員會,並訂明條文,列明校方能夠保障不同性傾向的同學免受歧視及性騷擾,並處分做出歧視及性騷擾行為的同學。另一方面,校方可加強教育,於通識課程中加入同志及性/別相關的課程,讓同學能了解更多。當然,政府也應盡早訂立反歧視法,在法律上保障不同性傾向人士權益,讓受歧視一方可作申訴外,同時在應於教育政策上着手,在於中小學推行性別平等教育,向學生推廣平等對待不同性別及性傾向人士等訊息,盡早讓同志學生於校園內能不被侮辱、漠視。

而近年同志運動現在愈來愈受各界關注,特別是在2012年,何韻詩、黃耀明、慢必等人出櫃可謂影響深遠,他們令同志運動更為人認識。在校園內外都有不少同志活動進行。在社會上,國際不再恐同日、PINK DOT、同志遊行等一直有進行;在校園內,現時各大學生會都會關注同志議題,甚至參與同志遊行,而校內也有不少教授會教授與同志、性/別相關的課程,亦會定期舉辦講座、讀書會,校園內更有一些關注同志/性別議題的組織,例如大專同志行動、中大性/別關注組、Queer Straight Alliance、酷兒團契等,都有於校園舉行不同活動,希望大專同學能關注同志及性/別議題。

當然,除了關心同志議題外,更要關注身邊的其他議題,我們經常強調民主,皆因沒有民主下,我們很多事不能做到。以性傾向歧視條例為例,政府多次希望就此立法,但都礙於政府內外有強大的宗教勢力而被阻止。如果有民主的話,我們能發揮每人手上選票的力量,踢走恐同議員外,也間接使宗教勢力在政府的影響力降低。

最後,同志運動除了同志本身的參與和努力外,更需要異性戀者的支持和同行,希望同學多了解同志議題,甚至投身於同志運動中,加入不同的校園同志團體,與我們同行,為創造更多元、平等的世界而努力。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