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於立法會會議上回應議員提問時表示,正草擬修訂法例把公眾場所男女廁比例提升至1:1.5,草案最快下個立法年度可提交立法會審議,但目前不考慮設立中性廁所。
陳茂波回應立法會議員提問時表示,相關的《建築物(衞生設備標準、水管裝置、排水工程及廁所)規例》於1959年制定,現已顯得過時,在委聘顧問及考慮各方意見後,建議把私人樓宇商場、百貨公司、電影院和公眾娛樂場所等相關的男女廁使用人數估算比例,由1:1提高至1:1.5。然而由於有關工作非常複雜,估計需時多年方能完成,故採用兩階段的方式修訂規例。在首階段會先處理提升有關處所提供女廁設施數目的修訂,至於其他修訂則會留待第二階段處理。
議員陳志全提出政府應同時考慮跨性別人士需要,增設中性廁所,可同時紓緩女廁不足問題。他表示有跨性別人士反映,由於其性別認同關係,以及其性別難以在短時間內被察析,會對自己和他人帶來不便,因此連廁所也不敢使用。陳茂波稱,顧問曾就此研究,認為在保養和物業管理方面有困難,例如保安問題、不同性別人士對衛生的要求與香港和其他地方的文化差異等。加上設立無性別廁所需要佔用更大樓面面積,要考慮業界意見,需要更多時間探討,因此政府於現階段無意透過立法落實有關建議。
慢必發言:https://youtu.be/vxSW1FAZl1A
現行措施不足 跨性別上廁所尷尬1
在香港,跨性別人士在接受變性手術前大概需要2至4年的時間,進行生理和心理的醫學評估、社工的跟進、真實生活體驗,判斷該人是否適合進行手術。 其中在評估過程的「真實生活體驗」中,預備接受手術者需要全時間以另一性別生活。醫生會發出證明書(醫生紙),使他免卻一些麻煩。例如上洗手間時若受到懷疑,醫生紙可使他(她)免受警務處有關性罪案的調查。然而此醫生紙卻不能免卻當時人在職場上遇上的困難,例如不能以醫生紙向上司要求自己可以異性形象出現、上異性洗手間等。
設中性廁所成世界趨勢
在美國、歐洲多國以及台灣等不同國家都有中性廁所的設置,以方便跨性別人士,以及監護人去照顧不同性別的長者或小孩的需要。例如瑞典大部份廁所都沒有區分性別,男女共用,使不同性別人士的需要都能被公平地對待。台灣的國立成功大學、世新大學等都有設立性別友善廁所。在美國,白宮於今年4月9日已開始啟用中性廁所(neutral restroom),讓政府的僱員和訪客隨意根據自我認定的性別使用廁所。白宮的中性廁所設於白宮艾森豪威爾行政大樓,是白宮幕僚的主要辦公大樓。白宮發言人提勒(Jeff Tiller)表示,在白宮增設中性廁所,是歐巴馬政府落實保障「LGBT(男女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與跨性別者)」群體的具體行政命令之一,象徵對性別自由的尊重與包容。
1. 節錄自梁詠恩《是非男女(本土跨性別閱讀手冊 – 香港版, 繁體中文)》一書。
資料整理:Brian(女同學社 x G點電視實習生)
資料來源:
<是非男女(本土跨性別閱讀手冊 – 香港版, 繁體中文)>|Google Books
<增女廁比例草案明年審議>|蘋果日報
<建築新例擬加女廁 男女用家比例估算提高至1:1.5>|明報通識網
<私人建築物擬修例增女廁>|太陽報
<如廁平權 推無性別廁所>|中央通訊社
<保障LGBT性別自由》白宮設立「中性廁所」、歐巴馬籲禁止「性傾向治療」>|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