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兩天的 <進步社會工作論壇> ,討論了社會工作的情況,來自台灣、日本、蘇格蘭等地的同工,在論壇之中分享了他們在工作範圍中的經驗,縱然身處的地方不同,卻面對著相似的處境。在新自由主義的大環境之下,社會工作已經由以人為本,變成事工為本的工作,面對沉重的工作量為資源的削減,社會工作者與基層的工友面對著同樣的苦況。論壇的討論,令作者思考了社會工作者的自信,到底我們相信的是什麼?到底我們工作是為了什麼?到底令社會工作者自信的是什麼。
社會工作的現況
自2000年開始,社會福利撥款方式進行了改革,一筆過撥款開始運用,與此同時社會環境也一切處於不景氣的狀態,社會工作者們經歷了一個又一個的低谷,同工不同酬、機構屯積員工薪金、福利資源競逐 ….. 社工一忙再忙,忙碌使人忘卻了工作的根本,也使學院的理論與工作環境出現割裂,近日與友人討論社福界的情況,其中印象比較深刻的一段,形容同工以自己的經驗自豪,並以此與新入職的同工作進行比較。或許我們應該尊重資歷深厚的同事,但這樣論資排輩的文化,又是否與「廚房」等經驗累積的工種無異呢?
學院之中的社會工作
曾聽過現職社工主任對學歷教育進行批評,他們認為學院的社會工作訓練實用性不大,特別是當中的理論,在工作崗位之中未有太多運用的機會,就他的觀察,畢業的新晉社工未能迎合機構的需要,機構需花很多的時間再訓練同工,使其能夠應付職場上的工作量及處理職位的不同工作。故此他認為學院需要增加實用的訓練,減少理論的教育,使同工能更快適應崗位。
面對以上的批評,到底是社會工作教育需要改革,以迎合現時社會工作實際的處境?還是現在社會工作行業之內,出現問題,使社會工作教育不能迎合他們的需要呢?現代社會之中,在很多時候也強調競爭,亦強調工作方面的效率,好像競爭就是好的,而能夠完成處理大量的工作,就能反映員工的工作效率。我們這麼提倡工作效率,這麼提倡競爭,新晉社工缺乏工作經驗,的而且確有其不足的地方,但社會工作真的是這麼重視處理工作嗎?相較於工作效率,是否有其他東西更為社工重視呢?
社會工作理念
在國際社會工作者聯合會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ocial Workers) 的定義之中,社會工作是改變世界的媒介 (Promote social change / Change agent),社會工作員會提倡社會的改變,為社會公義,人權及社會平等所發聲,這是社會工作的信念,也是每一個社會工作者的使命及工作,而使命之所以為使命,就是在每一項工作之中應當存在的意義。而當社工沒有了使命,也就沒有了其存在的意義。
可是在現今香港社會工作者的環境之中,到底能多少做到社會工作者的使命呢?在文章的開首,有些資深的同工高舉自己的工作經驗,這又反映著一個什麼的問題呢?社會工作之所以是社會工作,能在學院之中獨立存在,這是基於社會工作本身的一套獨特理論體系,獨特的工作手法,以及社會工作的獨特哲學觀,因著這些社會工作者特有之處,社會工作才會獨立成科,若果如那位資深社工主任所言,社工只重點就實用性方面進行教育,那麼社工就真的不需要在大學形成一個體系,只需要像廚藝學院的訓練一樣,重點在於每天重復處理同一事工,累積經驗,不需要太多知識層面,哲學方面的思考。
社會工作環境的問題
在網上與友人的討論之中,我們就著社會工作的環境進行了討論,特別就社會工作的數字及工作的交待方面進行了討論。同工提出了一個論點,他提出數字是為了讓不了解社會工作的人能理解社會工作者的方法,讓我有一些反思。的確,社工絕對需要交待,亦有責任去讓不明白社會工作的人明白社會工作者在做什麼,但問題卻是,量化的工作手法真的可以讓人了解社會工作嗎?數字真的可以代替文字去解釋社會工作嗎?我們處理的每一個小組,每一個個案的獨特,一個數目又是否能反映當中的全部含意呢?
觀乎在社會工作界別之中,我們時常討論的「追數」,那些每年需要向社署遞交的服務數字,除了反映我們的工作數量,當中又有多少是能解釋社會工作者的工作情況、工作成效呢?個案的成功數字,又有多少能反映同工的真正工作,以及個案在過程之中的轉化。個案因接受服務而獲得的改變,那些數字最後只成為了社會工作者的工作數字,兩者的分別在於,一個是產出(Output),而另一個是成效(outcome),我們向社署遞交的數字,當中是產出,還是同工的實效呢?量化了,也簡單化了社會工作當中的重要部份。
想用一個簡單的例子描述現況,在青年工作之中,有兩位同工一樣跟進兩個不同的個案,一位同工用了兩年時間,而另一位同工則用了半年時間,後者兩年內能四個個案,而前者則只有一位。在現時的環境之下我們會指出,後者比較有效率。問題就在這裡發生,前者處理的是一個患有抑鬱症青年的就業個案,而後者則是處理普通青年的就業情況,當我們了解個案性質的不同之後,我們就能明白為什麼前者需要兩年,而後者則只需半年。
每個個案的性質也是不同的,我們很難用一個數字去反映一個個案的全部情況,這是社會工作的獨特之處,社會工作者的工作是複雜的,當中的複雜是因為個案的情況不同,也是需要以文字描述,難以以數字簡單量化其處理的成效,然而社會工作者在整個大環境之下,被迫變為要求數字,而不是社工對服務使用者的影響及改變,這些對社會工作者的要求又是否合宜呢?面對這個情況時,同工又有沒有去爭取改變呢?爭取世界以不同的角度方法去量度社會工作的成效呢?
社福界別爭取的反思
提到社福界別的爭取,特別想批判同工爭取同工同酬的事件,當我們為社福界別爭取利益的同時,社會上有其他不同界別的人也面對同樣的不公平,他們可能是清潔工及保安員,也可能是銷售員,甚或是大學的合約制員工或是教師們。
總而言之,他們與社工們一樣面對著工資及工作環境的極大剝削,身為同路人的社工們,在爭取自身利益的同時,又有沒有組織連結相同處境的群體,共同爭取公義的工資,合理的工作環境呢?若我們只為自己界別爭取,只是為自己的既得利益而發聲,又沒有做到改變社會的角色呢?還是我們已經與許多專業界別一樣,在沒有了社會的面向後,成為只維護私利的既得利益團體?
重新思考福利改革
文章最初的部分,提到社會福利的改革,而這個改革,其實是與香港社會不同環節的情況一脈相成,這不只是社福界的特例,而是整個社會也同樣面對著相似的情況,而這個情況,亦與新自由主義有著密切的關係,希望日後能詳寫新自由主義的文章,與大家分享,現簡單解釋情況。
新自由主義強調政府在公共行政的角色,認為政府應該放寬對市場的限制,減輕公共服務對政府的依賴。由於新自由主義提倡者,看見政府在服務上提供大量的補貼,造成資源的浪費,因此新自由主義者提倡以市場代替政府提供服務,以提升資源的運用,同時新自由主義祟尚市場的競爭,認為競爭能汰弱留強,讓優質的服務存在於市場。
新自由主義與社福界的關係,主要是對社福同工及社會服務的影響,政府收緊社福資源的運用,促使社福機構以競爭的方式爭取基金,而投標基金之後隨之而來的是基金之內的限制條款,政府的角色退後亦使有需要的服務未能一一提供,服務淪為最有需要才能使用,而不是有需要就能享有適合他們的服務,服務也因此來得狹窄。同時管理主義規限服務,社福需要在資源服務方面向基金或社署事事交待,要求交待並不是問題,其問題的核心是交待往往佔據同工的大量時間,資源運用亦不自由,充滿規限,社工需要花很多時間在行政處理及交待方面,而社工亦同時需要兼顧服務,同工的工作量非常之大。而回問一句,社工的專業是行政,還是其他方面呢?
提倡專業化,社工專業的是什麼?
社會工作的專業,到底是什麼的專業呢?在最近的時間之中,社會工作者也風行於學習不同的個案療法,然而有了滿身的治療師牌照之後,我們到底是社工,還是療法的治療師呢?而療法的治療師,又有沒有剛剛提到的社會面向,一個改變社會的面向?
再者,學習這些處理服務使用者問題的療法,到底又是社會工作者的主體,還是療法只是社會工作者的工具,一個能協助社會工作者介入社會問題,改變社會不公義情況的工具媒介呢?我們在學院學習的知識,其實是為了什麼呢?到底學習的只是為了工作,還是讓社工跳出工作,由內以至外也是同一信念,同一行為的人呢?只有工作,沒有信念,又是否一個精神與行為的體現呢?
社會工作者的自信
這些發生在社會工作行業的現象,也是社會工作者的危機,對於經驗、療法、工作效率的重視,顯示的是社工在找尋改變世界這個目標的替代,為什麼社工會以經驗數字自豪,這些又是否社會工作的根本,社會工作的靈魂,還是只是社會工作的方法?我們的信念是否已經失卻,導致於埋頭於數字,以「追數」代表自己的能力?以療法代表社會的全部?令社工自豪的,又應該是什麼呢?是數字、是經驗、是療法的証書,還是一些社工影響社會的實質效果呢?整個社福界又是否正處於迷失的狀態,著眼於向不了解社福界的人交待,以延續苟延殘喘的狀況,而不是爭取他們以另一個角度去評價社會工作,顯示社會工作的真正意義。以上這些問題,需要社福界及同工們思考,亦需要整個業界進行討論。
面前這個局面,社會工作者對於自己能改變社會,又有多少的信心呢?我們又是否已經不再相信社會工作能改變社會呢?沒有了改變社會,社會工作又只是什麼?還有存在的意義嗎?學院的社會工作,應該與實際的工作環境沒有太大的落差,現在發生於社會工作世界之中的情況,究其原因,或許是社會工作太過迎合周邊的環境,而忘卻了社會工作的根本,社會工作的靈魂,亦使同工沒有了自信。
文章的最後,讓我們再細心閱讀社會工作的定義:http://ifsw.org/get-involved/global-definition-of-social-work/
Global Definition of the Social Work Profession - “Social work is a practice-based profession and an academic discipline that promotes soci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social cohesion, and the empowerment and liberation of people. Principles of social justice, human rights,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 and respect for diversities are central to social work. Underpinned by theories of social work, social sciences, humanities and indigenous knowledge, social work engages people and structures to address life challenges and enhance wellbeing.”
P.S: 社會工作者除了需要反思業界內的情況,更需要的是參與社會,走進群眾,這樣才是在社會工作,為社會工作。下星期將進入政改的重要關頭,一些團體將會到金鐘立法會附近集會,未知到時候,又有多少社會工作者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