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社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今天我……仍然出席六四燭光晚會

$
0
0

一片爭議聲中,晚會仍有13.5萬,當然係「執返身彩」。支聯會及晚會的改革仍然逼在眉睫。為文不是要為支聯會說項,亦無意列出所有支記工作做辯護,我不熟悉,就算是也說不清。但對於晚會,筆者相信仍有其意義。

燭光晚會 就是一種教育

筆者初次去六四晚會是恩師帶自己去的,當時中七,是曾蔭權話「我的意見就代表香港整體意見」的一年。而我相信這些例子每年都不少,家長帶小孩、老師帶學生,六四晚會就是一個政治啟蒙。

有人話:「年年十幾萬人去,網絡咁多片,仲唔夠教育呀?」對,這不夠。歷史事件過得久,很多事實會被模糊,昨天在天后,最看不入眼的是愛港之聲的大媽們高呼「六四時軍隊只係向天開槍,學生係安全離開廣場!」還有傅振中幾日前要求支聯會交出屠城證據。當然維園的人可以一笑置之,但我們難以評估若干年後或在日常街頭,這種謊言的威力。要對後代維持正確史觀,每年和平地「行禮」或許是一個好方法。

這樣無可否認,進度好慢。筆者於工會工作,每次見到有工潮抗爭都好振奮,看到勝利絕對好high,但我們必須接受不是每個工友都有工會意識,即使是生活最慘的基層工友,這是工會人發夢都在叫組織的原因。同理,我們要明白不是每個人都是黃絲,甚至好多大家口中的「港豬」,要正視歷史、保留事實,筆者堅信需要一個儀式,以對下一代進行教育。

行禮如儀 正要配合群眾

筆者認為民主夢等了三十年,香港人焦急是絕對可以理解。不過正如上文提到,每年不少「首去族」,要他們未完全認同公民社會意識的情況下立即抗爭實不可能,還未提很多堅持廿幾年的年老一輩。勇武如熱血系都只能夠六四花車巡遊掉雞蛋,試問維園內的一老一嫩如何去衝擊?晚會既然肩負教育的重責,要配合參與群眾的特質變得和平,筆者覺得無可厚非。若說六四晚會消費群眾,或者大家應該調整期望。激烈行動似乎未必適合以上人士出席。

怨恨共匪 卻愛中國河山

香港人不愛國,於筆者看來,不愛黨更政治正確。中共統治只有六十年,華夏文明卻有幾千年歷史。筆者的大中華毒是由讀中史而感染的,唐宋元明、詩仙詩聖、桂林山水,令人神往。但如果因為中共坦克及新移民而放棄國家歷史,這條數是否值得?

另外,維園是每年六四內地人來感受歷史、呼吸自由的近乎唯一時機。我們的集會確實影響內地民運。內地維權人士莫講話爭民主,就連天災後要爭取賠償也困難重重。至於工運?筆者肯肯定如果國泰工潮、碼頭罷工發生在內地,工會領袖老早被收監了。正是內地的嚴峻,維園的燭光就顯得重要,每年一次呼喚記憶,這種深耕細作,值得肯定。

筆者成長較幸福,中學時已有老師講六四、播集會片段,也有人帶去維園政治啟蒙,但香港今時今日仍有不熟網絡世界的人,要重構歷史,晚會要辦;在內地亦有同為中共手下受害者的人,也沒有不同氣連枝的道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