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社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六四、水肥車、本土、不回頭

$
0
0

(圖:最新的港大民研數據,內容不用多解釋。)

因為工作關係,我從來不會強求別人悼念六四。

對於大學生和中學生來說,六四其實跟日本侵華一樣遙遠。89年出生的人,現在都25歲了。Live看到過當年六四畫面而有記憶的人,至少也年過三十。

從人數說起

對於我現在的一些初中學生來說,六四幾乎等於水肥車*。他們知道這是一宗屠殺、是一宗反人類罪行、知道不能用來說笑已經很好。

大約在六四二十周年開始,人們看到多了年輕人參與六四燭光晚會(下表),籌躇滿志,覺得薪火相傳了。實情是很多年輕人參與六四獨光晚會,是對中共殘暴行徑表達不滿的方式。

支聯會公佈人數 警察公佈人數
19周年 2008年 48,000 18,000
20周年 2009年 150,000 62,800
21周年 2010年 150,000 113,000
22周年 2011年 150,000 77,000
23周年 2012年 180,000 85,000
24周年 2013年 150,000 54,000
25周年 2014年 180,000 99,500

年輕人為什麼對中共愈來愈不滿?六四20周年,是2009年,晚會的出席人數差不多是2008年的三倍(不論是大會還是警察數字)。年輕人出席,不是因為泛民領袖有三倍魅力,也不是支聯會有三倍的號召力,而是中共有三倍無恥。2008年開始,中共過了奧運大關,開始撕破面具,奧運之後,劉曉波、譚作人、趙連海、陳光誠和無數的異見者被莫須有罪名拘捕,審訊過程粗暴得法西斯也不如,天安門死者遺屬被不斷打壓,這個暴政連失去孩子的年老母親們也不放過。這些東西看在年輕人眼裡,稍為有正義感的也會感到忿怒。對於他們很多人來說,參與六四獨光晚會,是對暴政不滿的表態。

年輕人跑到維園,有幾多是因為六四死難者?也許有的,不過那年代太久遠了。那就好像紀念南京大屠殺或者猶太人屠殺一樣,他們知道那是一件嚴肅的事。六四太遠,社交網絡上打壓異見者的畫面切身得多。

六四太遠,不公義太近

2012年6月6日,發生了李旺陽慘案。這場慘案簡直是不折不扣的謀殺,兇手就是中共。對於年輕人來說,李旺陽慘案才是六四,他們現在親眼看到什麼是殺人政權了。自此之後,年輕人明白了什麼是六四──原來六四那殺人政權還在殺人,六四原來尚未結束。

這一代年輕人自小在網絡世界馳騁,他們關心的已不只是報紙那幾頁紙或者晚間新聞呈現的世界,他們也會關心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不公義,那包括鄰近的一個華人國家的不公義。參與六四晚會,其實是以人數向世界表達他們對不公義的抗議──現在外媒還是會報導香港的六四晚會。

2011年的六四晚會,反對國民教育科的聲音開始成形(我很記得,因為當時曾為獨媒在晚會派發的反國教特刊寫稿)。為什麼人們既反國教,又參與六四晚會?那是因為人們不認同那一套「愛國」論述,這一套愛國論述,官方的版本是愛國愛黨,老一輩的人的版本是愛國不愛黨。可是年輕一輩,其實連「愛國」兩個字也不想提,他們要求的是公義,不是被稱讚愛國。這種對於「愛國」的厭惡,經歷過反國教運動之後,已成主流。可惜支聯會看不到這個改變──2013年,他們竟然提出「愛國愛民,香港精神」口號,結果反對聲音遠超他們想像(或許他們最想像不到的是天安門母親丁子霖老師的反應)。

「愛國」不是公因數

我聽知情的朋友說,支聯會本來是想與建制派爭奪「愛國」二字的話語權,但他們想不到這口號竟引起那麼大的爭議,這或多或少反映了主事的人如何與年輕一代脫節。

雨傘革命失敗,本土意識興起。這不單是指主張激烈抗爭的一些本土派,而是指整代人的本土意識興起,那是精神上與「中國」切割的本土意識。上一輩跟年輕人辯論這個話題的時候,如果還是以一副大義凜然的態度去教訓他們的話,其實只是把大家的距離愈拉愈遠。上一輩有上一輩的民族身份認同,年輕人雖然也會書寫中文、慶祝中國傳統節日、看中國名著,可是他們不一定要自稱中國人,更沒有義務自稱愛國。他們使用中文,接受中華文化,但他們的身份認同可以是香港人,就好像新加坡華人和台灣人一樣。

今年破天方有兩間大學的學生會宣佈不會參與六四晚會。有些人會因此感到痛心疾首,也許因為痛心疾首,所以數他們的不是。其實,大學學生會是民選的,他們也要向選民負責。大學學生會不參與六四晚會,只是反映了年輕一代心態的變化。人數多少、有多少年輕人參與,真的需要平常心面對。

參與六四與否,可以是個人選擇。我敢斷言,過往數年參與的年輕人,他們大都不是因為「愛國」而去,而是為了表達對不公義的不滿而去。

去與不去,天不會塌下來,中共也不會突然倒台,更不會因此改變對香港的打壓。

去與不去,各有原因,去的人攻擊不去的人,只會令更多人不去。

相反,我也希望不去的人,不要攻擊去的人。去的人有自己的原因,不一定是什麼膠、支教民fans,或者是什麼人的鐵票。請尊重參與悼念死者的人。

我是一個教書人,如果我的學生能夠從人道和公義立場看六四屠殺,我已經很安慰。

至於支聯會,我衷心希望他們認真思考一下定位和悼念的方式,製造最大公因數讓有心尋求公義的人們走在一起。我明白他們的名稱本身有「愛國」二字,但看看下圖,如果要尋求最大公因數的話,「愛國」肯定不是合適的定位。不是說應該為了什麼人數而改變定位,而是任何運動也必須回應時代的變化,才能持續下去。否則,當有一日,人們去過悼念也不敢告訴別人的話,那就真的有問題了。

至於我自己,我還是會去。我很多年前已經不會自稱「中國人」了,但我還很清楚記得王維林擋坦克那畫面,我還很記得天安門母親們這二十五年的遭遇,我還很清楚記得李旺陽說「砍頭也不回頭」的表情。我會去點起燭光,去記念他們,讓維園在這一晚多一點獨光,告訴世人我們還未忘記公義。

* 「水肥車」是台灣一個歷史補習名師關於六四鎮壓的出位言論短片,曾經在網上瘋傳。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