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社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雙性人.Intersex

$
0
0

Intersex,香港多譯為雙性人,在台灣和中國則常用陰陽人、間性人和中性人。根據國際陰陽人組織,「雙性人」是指「生理性別無法明確歸類於男性或女性的人」,雙性人的形成是「源自於基因、染色體或賀爾蒙的變化」。

喜見今年國際不恐同日(IDAHOTI)的突破,帶出同為性小眾的雙性人受歧視的處境,更邀請了倡議雙性人權益的細細老師分享。

細細老師的故事是這樣的:出世時被醫生診斷為男性,起碼做過二十次陰莖重置手術,三十六歲時身體檢查發現體內有孕宮和陰道,其後為預防過高的雄激素增加患癌風險而切除陰莖。

細細老師分享的時候,時不時也會加插幾句笑話帶動氣氛,在我們面前是一個努力爭取雙性人權益的activist,我們無法想象細細老師一路以來所承受的種種苦難──一次又一次重置手術的失敗,下體不斷被切開、縫合,因為傷口發炎、繼而切開、縫合不下廿次,一次次被侵犯和侮辱的經歷,甚至是不斷被不同的醫生檢查下體時所承受的羞辱,光是想象已覺得是煎熬。

正正是因為醫生、父母對雙性人不了解,以為趁年紀小小,盡快做手術決定性別能夠減低傷害,以為孩子可以忘掉傷楚,也可以盡早學習、實踐被決定的性別。然而,後果是極有可能錯配孩子的性別,而這些手術往往都是無法逆轉的而傷害極大,待孩子長大成人後,發覺心理和生理性別不吻合,他們在身體上和心理上都要承受極大的痛苦。在身體方面,他們可能要切除當初無論如何都要留下來的器官;心理上,在成長的階段受盡家人、同學、朋友、老師和社會的冷落和歧視。原因,不過因為當時的醫生和父母的一句“for your own good”。

細細老師在分享中提出了幾個訴求:第一,立法保障兒童有完整身體的權利,待長大後才決定自己的性別,期間醫生可為兒童暫定性別,免受標籤;第二,增取雙性人留在兩性中間的權利;第三,在中小學教育和普及雙性人的知識,讓雙性人在社會上免受歧視。

世界充滿各種無奈的矛盾。有些跨性別人士因為原生性別不符心理性別,希望透過手術還原他們的性別,並終其一身以手術後的性別生活;另一邊廂,雙性人則要求醫生不要為雙性人嬰兒做手術,一刀切決定他們的性別。身而為人,我們應有自由去決定和實踐自己認為的性別的權利。任何人因為性別而對其他人給予不公平待遇和歧視都是不能容忍的,這正正是國際不再恐同日的目的,喚醒世人對性小眾恐懼的關注,停止一切對於性小眾肉體及精神上的暴力和不公平對待。

文:Candice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