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社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從歷史著眼,給學聯公允評價

$
0
0

城大退聯公投尚餘三天,筆者藉此文,希望尚未投票的同學在投票前可作全面分析,亦冀能為退聯風潮下多一點註腳。誠如評論員林兆彬先生所言,學聯一直走在時代之前,跟強大的國家機器過不去,捍衛被壓迫者的權益,實踐公義的價值,舉隅由1990年起已公民抗命,反對公安惡法。

以往社會保守得多,對學聯激進的抗爭手法批評不絕。雨傘運動之後,政治生態和氣候大變,普通一個市民隨時都會衝到最前和警方鬥法、推撞,學聯變得相對溫和,今天反而經常被人質疑不夠勇敢。很多人的評價所以並不公允,但我不是要指責她/他們。欠缺對社運歷史的認知和古今對照,給予恰當的評價又談何容易呢?

對照歷史非保守 隨時代修正薪火傳

作為學生會的聯會,團結的力量固然重要,但我相信,學聯之所以能發展至今,憑藉的是信念的力量。是故她有一樣獨特的使命:將歷史流傳下來的信念和經驗,付諸實踐,接受時代的挑戰和考驗;經過無數碰撞和修正,洗刷出符合最新形勢的版本,然後交到後輩手上。薪火相傳,是可以充滿活力和批判性的,並不一定意味陳舊和欠進取。

或許有人認為學聯官僚僵化,拆之而後快,以後就由自發的學生隨機應變擔大旗好了。首先,群眾自發抗爭和學聯的繼續存在,兩件事並不排斥,毋須二擇其一。有些時候要機動一些,便由自發者領軍;某些時候需要較多人手、物質、理論和具信任/念基礎的網絡資源,那便由學聯出多一分力。

畢竟,學聯有較高的公眾認受性和代表性(退聯造成的負面影響是會減退的,學聯改革後若得到肯定,過兩年已退出者可再加入),她所發揮的角色和作用是中共長期所忌憚的,她潛在的爆炸力不是零散和延續性成疑的個別抗爭者可比。

九零年代「不要大台」失敗 中共乘虛而入

這裡有一點歷史經驗。我認識一些中大校友,從中得知,在九十年代曾出現無政府、反學生會的思潮,激進同學寧願就個別議題成立小組跟校方抗爭也不組莊。起初確實很有能量,但因為沒經選舉誕生而獲正式授權,使命感和責任感相對薄弱,久而久之,參與者忙於其他事,慢慢流失,更不要說會花時間做好理念及經驗的承傳,培養有擔當的接班人。斷層的出現,造成九十年代中開始的低潮,九七年更差點讓親中學生乘虛而入。

歷史當然不會簡單地重複,但中共勢力一直找尋機會攻陷學界是無可置疑的。事實上,學聯被揪出一連串管治問題,和零四年開始,港大學生會染紅所引起的連場內鬥不無關係。因六四鎮壓和中共斷絕接觸的學生,被親中學生陣營軟硬兼施,要求放棄原則,上京破冰。二者由外務鬥至內務,堅持要平反六四者,實力有限,只能守而缺少攻,在這種環境下,根本不能專注改善會務,試問又怎會不留下大量燙手山芋給後來者?

支持留聯或退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我只是希望對學聯的評價,大家可以盡量基於靠得住的歷史資料,全面一點,均真一點。

相關文章:
林兆彬:學聯是不可或缺的拓荒者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