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節錄刊登於《信報》2015年4月13日A17《政府愈扶愈貧》,此為詳細版本)
政府愈扶愈貧?
香港貧窮問題嚴重,早不是新聞︰居民蝸居板房劏房、長者執紙皮維生、露宿問題惡化等等,不論數據、還是影像,問題早已活現眼前。然而,梁振英卻於扶貧委員會聲稱,近年貧窮問題得到改善,扶貧政策恆常開支一直增加,不過,走到社會前線,基層依然叫苦連天,到底貧窮情況是改善了,還是越扶越貧?問題在於,政府忽略了收入以外的貧窮情況。
以收入量度貧窮的局限
2013年9月,香港政府為本地訂立首條官方貧窮線,收入低於每月收入中位數50%的家庭則被視為貧窮,並每年更新數據,在福利轉移前,2013年,香港的貧窮人口為133.6萬,貧窮率為19.9%(2012年為131.2萬及19.6%),以一人家庭為例,收入低於$3,500則被視為貧窮,二人為$8,300,三人為12,500,四人為15,400;而經恆常福利轉移後,即綜援、長者生活津貼、傷殘津貼等政策實施後,貧窮人口則為97.2萬,貧窮率為14.5%(2012年為101.8萬及15.2%),與2012年比較,福利轉移後的貧窮情況似乎紓緩,梁振英公開表示貧窮人口跌破百萬,指成效令人鼓舞但不會自滿。
的確,特首不必自滿,因為現時扶貧委員會只以一把「收入尺」量度貧窮情況,卻忽略了貧窮的多重面向,包括開支、權力、文化、心理等方面,例如兩個家庭月入一萬,一個住在租金一千的公屋、一個住在租金四千的劏房,兩者收入相等,但開支角度上,住劏房者較貧窮;又例如國家主席的月薪只有一萬多,比不少港人為低,但在權力的角度上,他絕不貧窮;又如當社會大部份人擁有智能電話或平板電腦,欠缺者未能緊隨互聯網世界,顯得自卑,這是文化角度的貧窮,這些有形及無形的貧窮狀況,是現時以收入為指標的框架卻無法反映。
開支貧窮的嚴重
以下嘗試先集中以開支角度,探討這把「收入尺」如何忽視了基層的貧窮情況,近年基層市民的收入雖有增加,但開支同樣上升,某些項目升幅更遠超收入,以三人家庭為例,2013年入息中位數50%為12,500元,比2010年上升約25%,但是,根據差餉物業估價值資料,在同期,私人住宅單位租金指數(40平方米以下)由120.7上升至163.6,升幅三成半有多。除了住屋開支外,食物價格開支在近年亦大幅增加,個別項目更令人側目,以甲類消費物價指數作參考,食品(不包括外膳)格價在2010至2013年間上升23.1%,期間鹹水魚貴了超過四成,鮮果超過三成,牛肉更是近六成,食品價值上升,「買唔起魚食」、「買個橙都要諗下」、「今個月無食過牛肉」,這些都是基層的生活寫照(見表1)。
另一方面,甲類消費物價指數也可能低估了基層開支的上升,例如指數中的「港鐵車費」項目,2010至2013年期間只上升5.5%,但實際上港鐵在2011、2012及2013年分別加價2.2%、5.4%及2.7%,期間總加幅超過10%;項目「私人房屋租金」也出現同樣情況,期內升幅只有22.8%,比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租金指數升幅35.5%為低(見表1),基層「開支貧窮」的情況可能比指數顯示更嚴重,而這些不同面向的開支增幅,現時的「貧窮線」並未能反映。以「收入尺」量度,2013年(福利轉移後)的貧窮人口比2012年少4.6萬,但若以「開支尺」計算,則未知有否更多人跌入貧窮行列。所謂貧窮情況得到改善,實際上並不如梁振英這般演繹。
多方面扶貧的必要
事實上,民間團體及學者早已倡議同時以「開支尺」量度貧窮,如樂施會於2014年6月公布「基本生活開支與貧窮線研究」,以營養師意見向不同居民調查,估計購買均衡營養食物的基本開支,推算出不同年齡組群的「基本生活開支線」,以一名成年人為例,基本生活開支線為$7,344,收入低於此數者為貧窮,「開支貧窮線」比2013年一人「收入貧窮線」$3,500高出逾倍,即大幅底估了一人貧窮情況。另外,中文大學社工系黃洪教授多年與社聯就基本生活開支、社會排斥(social exclusion)、相對匱乏(deprivation)等情況進行研究,提出「收入貧窮線」以外的「基本生活保障線(基保線)」,以民眾參與方式制定基本生活開支的標準,以此「開支尺」量度全港有多少人的生活未能滿足相關標準,補足收入量度貧窮的不足。多角度的貧窮量度,除了能展示不同的貧窮面貌,更重要是能否提出相應的扶貧政策,以及檢視現時的政策是否有效或合宜,近年政府的福利政策,如交通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下年推出的低收入家庭補貼等,都減低了福利轉移後的貧窮人口,但正如上文所述,福利增加的同時,開支同時上升,甚至超越所得福利,因此福利政策的扶貧效果,必須有開支角度的計算,訂立「基保線」非常重要。
另外,政府亦應要設法減輕基層的開支,現時市民日常使用的服務、購買的產品、居住的地方,早已被財團及富人嚴重壟斷︰百佳、惠康壟斷日用品市場;到街市購物也難逃領匯控制;買樓租樓離不開地產霸權;港鐵九巴近乎佔據整個交通網等等,即使政府作出一定程度補貼,亦只能短期紓援貧窮情況,而難以解決貧窮問題,而政府並非對通脹無計可施,例如面對樓價急升,政府可以稅項增加樓宇炒賣的成本,壓抑樓價租金;又如交通,現時行政會議是有權力不批准九巴港鐵等公共交通事業加價,尤其在企業有龐大利益盈餘的時候,拒絕加價申請實在是合呼民情;而在食品價格方面,打擊壟斷、回購領匯、推動社區經濟、放寬小販擺賣、限制自由行人數等政策措拖,也能為基層市民提供更多廉價選擇,紓緩貧窮問題。扶貧,又豈只派錢呢?
作者為香港政策透視執委、影子扶貧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