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夠秤》據說終於出碟了。筆者作為男主角馬仔哥的其中一個契仔,也不忘講兩句,既是推銷,也反高潮。
首先在誠意方面要給予 Matthew Torne 高度評價。他用了很多時間去拍,雖然事後贏了一點知名度,但也辛酸,真的把大量毛片併合出來,毫不容易。而且他的眼光銳利,黃之鋒在可見將來,相信仍是香港政治舞台的要角;而馬雲祺作為之鋒的中學同學,與之鋒同中見異,的確是個很好的 cult figure 的設定。
不過,我打這幾行字,是為了說一點難聽說話的。Torne 絕對不是壞人,但他對青年的態度,就算不是虛偽,也肯定是草率。他從來不關心馬雲祺複雜的家庭背景,從不關心他的父母如何影響他,更從不關心馬仔為甚麼會打這份工。
對啊,這條作品的馬仔,不是自發的社會運動員,而是社運政黨的受薪職員呢!
(是不是看完都不知道呢?)為甚麼一個十七歲的男生不去像其他人一樣「好好讀書」?為甚麼有「些粉」唔做,有廚房唔做,要走去戇居居示威(甚至因為借火機俾古思堯而被政治檢控)?他自己的政治觀點,與這份工作對他的要求,或社民連不同大佬的價值觀,有落差嗎?他如何乖巧地調節這種落差?他的未來是甚麼︰他需要這種「有未來」的未來嗎?
就算訪問之鋒父母,Torne 其實也不會探問中產家庭的微妙角色︰在規訓與培養之間,在十分乾淨整齊的香港中產社會文化之中,他們如何造就一個把虛偽的成年刺破的黃之鋒呢?
對青年問題缺乏真正興趣,就難免令所有政治運動的「大事件」,失去了一點決定性的理由,失去了整個故事中最值得深思的因果關係。或者說,雖然導演好有耐性等待「大事件」的來臨,但他並沒有耐性面對香港家庭的有如惡夢的規訓結構。所以裡面有個神奇的錯置——用拍攝時事新聞的採訪策略,去理解兩個少年的真實人生。
不過真正有小小奸的是,Torne 其實沒有在電影提到馬仔如何抗拒被拍,這一點在創作倫理上的瑕疵,也是影片內容有點怪,有點不倫不類的原因,之一。
馬仔也未至於太不高興。據說他也出席在捷克的放映邀請,但在香港,他偶然就會說︰「唔好去睇啦」。他無法不明白,成名一定會帶來極不必要的壓力,乃至規訓。黃之鋒為政治付出的代價,他不願意接受。而這種戲內戲外的,掙脫的嘗試,馬仔這種不要成為 type cast,不要成為目光焦點,更不要成為 role model 的希望,或者才是這個作品最有意思的,青年與政治的註腳。
【利申︰我是建議大家去買碟支持的,但我未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