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社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關於港獨「膚淺」和雙學合作的爭議澄清

$
0
0

《新左派評論》刊登了我的專訪,據852郵報轉述,表示我批評「(港獨)訴求在姿態上相當激進,但實際上卻是膚淺的,未來會漸漸消失」,但引述學術期刊的原文為「The demand poses as being very radical, but it’s superficial and will fade」。

坦白說,整個訪問均在新年期間於UCLA交流時進行,故然我沒有為錄音記載整個訪談,但問到怎樣看港獨思潮之時,我除了說這是一個在當今政治光譜裡較為激進的訴求以外(相信這一點不論民主、建制、本土、左翼也不會反對),基於英語能力有限,我大概也只是以淺白的英語回應道:「It is not really deep and complete idea」,意指我認為港獨的討論和細節還是處於萌牙階段,並不是十分深入和完整。

問題關鍵在於superficial這個詞語,可翻譯為「膚淺」,亦同時能夠翻譯為「表面的」,其實評論一件事為「膚淺」還是「表面」,實在存有很大的程度之差,所以雖然《852郵報》把superficial此字詞譯為「膚淺」,但我也在此澄清:黃之鋒絕對沒有批評港獨為膚淺的意思,我從來認為香港有空間討論港獨的問題,但只是認為相關討論,在排拒大陸人的種族意識抬頭以外,可有更深層次而非表面的討論。

若然港獨或建國只層於口號式的情感表達,為的只是比「爭取普選」此等訴求,更進一步展現自身的激進程度、對中共的憤怒和不信任,在缺乏綱領的情況下實在不見得未來數年在「爭取港獨」此議題上得有著甚麼進程,也許在熱潮過後只會慢慢消失,被更激進或另一面向的訴求和意識形態取而代之,這也是為何我用「fade」去描繪港獨的其中一個可能性。

最後,回顧雨傘運動期間的運動問題,還記得罷課前後學民與學聯為著升級行動考慮了多個地點,而港大、中大和嶺大因著歷史因素,本來參與政治程度也較為高,但經過公投、抗命、罷課種種經歷與合作後,特別是憶起926當晚會議的狀況,學民可與八大院校的代表共同決策得出《重奪公民廣場》行動,其實從來沒有誰帶領誰的概念,坦言若果沒有學聯一起行動,學民思潮根本沒有單獨發起該行動的勇氣,縱使各派學者和媒體會習慣比較兩個學生組織的差異,坦言學民和學聯在組成(謹代表組織成員義工 / 代表八大院校學生)和決策模式(簡單多數制 / 絕對共識制)也有所不同,亦因而存在各種利弊,但在合作、參與程度、行動模式不應存在比較,故此我謹公開向戰友致歉,因為政治現實就是假若沒有任何一方,行動也難以成功,在高牆之下雞蛋若然還是各自為政,最終雞蛋只會灰飛煙滅。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