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各間大專院校的學生會正進行換屆選舉,中大學生會內閣「野草」成功當選。獨媒訪問了「野草」的會長及副會長,當中談到對校內事務及校外的抗爭。會長王澄烽更表明,政綱及莊員所關心的議題都很本土。
為何參選學生會?
會長王澄烽表示,參選學生會是因為感受到近年香港有很多不公義。而學生的時間相對較多,所以希望能出一分力去和校內同學一起作出改變。「大學生應有批判能力,和不公義抗衡。」外務副會長郭翠瑩認為,自己兩年前公開試失敗後,修讀副學士時難免被標籤為 loser。她慶幸但期間遇到很好的老師,讓學生能夠去認識一樣被標籤為失敗及不舜關注的一群,如性小眾及較貧困的人等。「曾經和他們同行,所以很理解他們的感受。」
她回想在副學士入學時,先後經歷了反國教、碼頭工潮和新界東北等一連串的社會運動。她感到不能再安於體制內,所以投身了社會運動。內務副會長孔浩名則表示,自己沒有搞開社運,是個相對較「循規蹈矩」的學生。他表示,中學是名校出身,DSE 也較順利,一直都算是體制內的成功。「一直都有留意時事既,但以前的同學可能睬你都傻。」孔曾參加罷課委員會,在雨傘運動的親身參與後,令他希望能夠喚醒更多對政治漠不關心的同學。「嗯,學生會是一個很好的「身位。」
為何不直接投身民間團體「搞社運」?
早前的雨傘運動期間,多間院校的學生會成員都被列入黑名單,未能進入內地境內。被問到會否憂慮相關問題。郭翠瑩認為是意料中事,希望家人能夠諒解。「兩次被捕,511同926衝入公民廣場,家人其實仍未知。」她表示因為還被正式拘捕,所以不想驚動家人。「他們成日都話女仔不要那麼瞓身啦,好多人都搞啦,點解你又搞埋一份。」
王澄烽曾在田香花園擋著推土車,當時已被「摘名」,後來同樣曾在926當晚被捕,所以他表示已經有心理準備,所以沒有太大擔憂。「我淨係擔心家人會受騷擾。」「如果為東北被捕是值得的,因為這樣才能突顯政府及整個制度的不公義。」
被問到為何不索性直接投身民間團體「搞社運」,而要參選學生會。王澄烽認為,抗爭就是教育的一部分,希望可透過參與學生會和同學互動。他認為學生團體比社會團體更有影響力,因為民間團體主力對外,但學生會則能夠在校內以及校外更能推動全面民主化。「社會需要民主,校內同樣需要民主。」他希望能推動校政更為民主化,如校董會應加入更多學生代表、員工代表。「點可以咩都係上面講哂。」
孔浩名坦言,希望能夠推動更多同學直接參與校內事務,甚至影響結果。他認為,例如校內的本部空間使用問題和宿費加幅等。「我們都不應該是被諮詢的,應該一起參與決策。」他期望可以由填意見書及不同的關注組做去表達意見。慢慢參與不同的書院諮詢會。」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野草」的會長王澄烽表示,野草一名的由來是因為之前耕田時,深感野草除極都有,所以希望支莊的理念能像野草般堅韌。「儘管打壓我們,我們絕不退讓。」
學生會幹事中,政政系一直佔大多數。「野草」的構成則有點多元化。王笑言自己是文化研究系,難免「離地」。但莊員來自不同的學系,在想法及切入點都有不同,所以正好能互相平衡,也更容易接觸不同的同學。
不需要「利申」?
早前有中大學生質疑王澄烽及郭翠瑩的身分,郭表示在大會諮詢時已被問及是否社民連成員,她已經否認。「因為真的不是成員或者黨員,926衝入公民廣場時,社民連的名單已寫明是成員及義工。」
她認為個人意見不會主導全莊的立場,不需要「利申」。她又表示,修讀副學士時已與同學組織了「青年重奪未來」,「不會因為如果我是社記就會影響整支莊的決策,但你問到的話就一定講。」郭又強調,過往參與的和自己所寫的政綱是一脈相承。
王澄烽在副學士時曾在職工盟實習,他坦言感同身受,深感工人的辛酸及無助,所以之後加入左21學習勞工的相關議題。「加入土盟及捍衛農村青年陣線則是因為關注新界東北,一切都無需要隱瞞。」
他認為,受到攻擊是因為有關人士聲稱要監察中大學生會這個「左膠」組織;而曾經參與相關民間團體,所以也就一定是左膠。「這是斷章取義的抹黑。」
早前浸大學生會候選內閣「弘毅」表明不會出席支聯會的六四晚會,對「六四」的取向再度成為各院校學生會候選內閣的爭議。郭翠瑩認為,中國的民主和香港的民主是息息相關。「這是地緣政治的問題。不論在地理、政治和經濟脫離不了,但不代表可以讓內地繼續侵蝕香港。」
繼續關注深圳分校「問題」
中大深圳分校的「問題」過去幾年一直備受關注,作為內務副會長,孔浩名強調會繼續關注深圳分校。「因為始終著中大的名義。」因為深圳成立的歷史、背景、課程設立等與中大截然不同。繼續監察。兩校應有獨立的學術自主,甚至反過來影響中大總校,要保障香港學生。現時知道的是,在資源上如圖書館、電腦房等深圳分校學生不能過來享用。
王澄烽強調,香港一直被大財團操控命脈,加上中央認為香港只是一個經濟城市,黨官商的勾結令基層港人生活愈見艱苦。「我們的莊真的很本土。」因為所關注的如全民退休保障及土地規劃議題等,都是香港人的貼身議題。「我們一直都呼籲,應該支持小店和推動社區經濟,保留本土特色和做到經濟自主,重奪屬於港人真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