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二十四日,三子預約被捕,成功踢保。
三子之中,與陳健民教授接觸較多。平時一般叫他KM,有時也會跟朋友叫Dr. Chan。君子無所爭,何況小弟素來尊敬知識份子,一句稱呼,想來教授也不會在意。在三子裡,教授更多以組織者的姿態出現。以漢興三傑為喻,他更像蕭何,在背後黙黙工作。面對義工發言,也常常針對實務運作的層面。三子以KM最為高俊挺拔,說話語調堅實,偶然面容一繃,眉宇間流露剽悍剛強的神色,顯示不可輕侮的硬朗態度。
加入佔中之前,感覺他對政治和社會議題傾向保守。此後偶有見面,只是一直未有機緣,更無資格跟他坐而論道。保守一詞本身並無褒貶,而教授亦絕非思想封閉的人。他自言三子之中最為悲觀。經歷雨傘運動,他看到年輕一代跳出固有框架,想來對其世界觀亦頗有啟發。教授於中大執教社會學導論超逾十年,說得上桃李滿門,而佔中義工隊內,社會學人亦屬活躍份子,個個有心有力而且涉獵廣泛,由性別、種族、宗教、教育、設計、金融、法律、非政府組織等不同社會場域,建構解構又重構出一幕幕公民抗命的畫面。預約被捕當日,教授一班高足臨場聲援,奉上超逾一百二十人聯署的聲明和留言。教授臉上看出平日少見的欣慰神色。小弟福薄,未能拜師教授門下,唯與彼和一眾社會學人邂逅相逢,參酌共事,已足慰平生。還有一事,日前小弟厚著臉皮,向KM求懇親筆法書一幅,終獲見賜,一眾佔中義工想必欣羨無已!
戴耀庭教授,平易近人,恂恂儒雅,在三子當中最是溫柔感性,也最易哭,因此我們慣以Benny相稱。他是佔中運動的吉祥物,面對傳媒和義工,說的都是振奮人心的話。閱讀Benny的文章和聽他演講是一件樂事,因為他能夠把複雜艱澀的道理,條分縷析,讓我等淺學之人都能清楚明白。深入淺出是件難事,Benny能夠做到,足証其功力深厚,思路澄明。
雖然如此,Benny卻從未以教授自恃,臉上常常展露親切,甚至略帶儍氣的笑容。猶記得D-day 2當日,Benny述說一個關於抗命的小故事。當中提及一個小女孩活在幽暗的城市底層,給在場的「婦進」代表指出當中的性別意識,Benny馬上微笑回應,自承不足。又有一次,whatsapp群組內有人傳出Benny年輕時的照片,眾口稱羨,更有說他酷似劉華!有關Benny的另一juicy傳聞是他愛飲可樂,幾至於「無coke不歡」的地步。佔領期間,對「左膠」和「鳩坐」的指責不絕於耳,Benny也會自我解謿,將二者合併而創「膠坐」一詞,對一位彬彬有禮的基督徒來說,也算很不容易了。佔領後期,三子飽受壓力,Benny臉上的笑容換上更多的疲憊和憔悴,令人不忍。總之,Benny雖是佔中的「首席代表」,但不若KM的硬朗和朱牧的激情,而更像我們熟悉的一位朋友,和大家一起同哭同笑,同情共感。
其實,我知道戴耀庭這個名字遠早於佔中運動,在他還是踴躍撰文,反對同志平權的年代。據說一些同志團體在雨傘運動之前,對此還是耿耿於懷,雖然支持佔中,但不願公開與戴教授合作。佔中運動提出之後,戴教授寫過一篇文章,針對反同組織的論述,認為他們的說法不能說服同志支持者。其對同運了解的透徹,邏輯之嚴謹,差點以為看的是平權文章,至今我還未看到香港任何反同人士有此水平。由佔中到雨傘,Benny應該接觸不少平權和性別議題的組織,不知他的看法和立場是否有所改變﹖不管怎樣,在我心中,戴耀庭已經轉化成為了Benny,而Benny是個包容和親切的朋友。
三子之中,與朱牧接觸最最少,相信至今他仍叫不出我的名字。印象中,朱牧屬於行動派,嗌咪的本領堪稱一絕。七一街站當日,朱牧蒞臨領唱,全程不停跳躍,精力充沛,叫我們一眾年輕後輩汗顏。朱牧演說的風格也與KM和Benny迴異,聲調高昂而充滿激情。佔領後期朱牧身體不支,多少也影響三子的決定。對這樣一位畢生付出,年逾七十的老人家,我們還能有何苛求?
由倡議佔中到雨傘運動,三子備受攻擊(包括622公投一班促導員的聯名要求)。KM與Benny決定回校授課,更惹來本土派以外的同路人批評。說實在的,對三子的決定,很多我也不同意,但我更同意另一義工Fermi的說法。我們不應把民主運動的重擔全付托在三個人身上,他們也可以有私人的困難和考慮,應該尊重和理解。三子也不過是常人,去到佔領後期,身心俱疲,付出已經夠多。我們憑甚麼要求他們有鐵人一般的意志和身體? 事實上,不要大台的說法最早是由Benny提出的。他常說希望佔中可以擺脫傳統社運自上而下,由社運明星領導的模式。因此他堅持商討,讓參與者自我充權。三子本來就不想擔當領袖,形勢襟格之下不得不為,最後也貫徹始終,較諸那些鍵盤戰士,誰更勇武? 社會運動從來沒有專利,若認為三子不代表我,大可另起爐灶。三子沒有公權力,要作無謂的攻擊,恐怕是錯認對象了吧!
補白:說來慚愧,預約被捕那天,三子進入警署後我們一班佔中義工飲茶聚舊,言談甚歡。這令我想起年前某次義工聚會後記下的一段感想:
「人生充滿偶然的相聚。也許三春過後,終須各自尋門,但某天夜裡,終會有那麼一刻,讓人記起那份推心置腹,相濡以沫的情懷。」
今日思之,百感交集,不知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