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了,TVB!請不要再污名性小眾!
由李思捷和萬綺雯主演的TVB劇集《八卦神探》以睇相、命理、風水來破棘手奇案為題,是典型的神探劇種。於12月23日播出的第6集《八卦神探》講述連環女殺手石翹是一個女同性戀者。她的家庭並不完整,父親早逝,母親其後改嫁。她於十四、五歲時被一群小混混強姦,之後便變得性格孤僻,並非常憎恨男人。為了保護從小認識的女友人--危澄,不惜恐嚇、綁架和殺害曾經傷害危澄的男人,包括她的同事、男朋友和父親。危澄因不甘受到石翹的控制,欲揭發其殺人的罪行,最後更慘遭石翹殺害。 她的犯案手法兇殘,其中一些對白包括「所有男人都係衰人」和「全部男人最好同我死哂」。
從此可見,同志於此劇充斥著對女同性戀者的偏見。另外,稍具性/別意識的話,不難發現當中對家庭的狹隘想像和父權體制的擁護。
從家庭背景的設定說起,同志殺人犯的家庭是一個父親早逝母親改嫁的「問題家庭」,也就是一個不符合主流社會對美好家庭的想像的家庭。這個設定背後的意識形態就是不完整、非典型的家庭會產生有問題的社會成員,對社會造成威脅,如具同性戀和犯罪的傾向,只有具雙親健在、相親相愛等構成「美好家庭」的元素的家庭才會產生正常的社會成員。這種對家庭模式的想像排除了多元家庭的正當性,使得不符合想像的多元家庭背景,如單親家庭、同志家庭等,成為一個人污名(stigma)。
同志角色的家庭設定強化了主流社會對「美好家庭」的狹隘定義,而角色於青春期被人強姦,受到嚴重的創傷,出現性情的改變。這個設定的意識形態其實就是,強姦對女性來說是非常恐怖的事情,可以徹底的毀掉一個人,造成嚴重的創傷,而男人就是有能力去毀掉女性。「強姦」的迷思(myth)是父權制度用來打壓女性的工具,用恐懼來限制女性的自由和維持男性的支配地位,而劇情藉著表現女性在強姦後會受到極大創傷來強化女性對強姦的恐懼並從而鞏固了父權制度。
角色被強姦後受到極大創傷的情節延續了強姦的迷思作為維護父權體制的工具的作用,而角色所受的創傷的表現,也就是性格變得孤僻和對男人非常憎恨。這設定同性戀是創傷的表現,亦因而是病態的,一個人會有同性戀傾向是因為他/她曾被異性傷害,對異性失去信心,轉而向同性尋找慰藉。這種異性戀霸權(hegemonic heterosexuality)論述將同性戀,或更準確來說,非異性戀的屬性病態化,漠視了性/別的流動性,視異性戀為唯一正常的性傾向。而同志角色作為殺人犯的設定則更進一步的妖魔化同志,將同志與具負面社會標籤的事物掛鉤,深化非異性戀的屬性的病態和非正當性。
TVB標籤同性戀者和變性人為殺人犯非新鮮事。女同學社於2012年舉辦「TVB最恐同及最同志友善劇集選舉」 ,發現從1976年起,至少有70多齣劇集有同志角色,當中逾七成有恐同的情節,有22齣設定同志角色為精神病人、危險人物或色情狂,對白亦多充斥着恐同意識,「原來佢係搞基嘅!佢搞埋啲咁嘅嘢。自己攞嚟衰啦!」(2010)、「我就係唔想敗壞家聲,所以我唔殺佢哋唔得啊!」(2007)。今次新劇《八卦神探》繼續TVB一貫作風,把一名女同性戀者描繪成心理變態的連環殺手。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不過是創作自由,故筆者是過份解讀了。然而,異性戀霸權和恐同意識排除異性戀以外的屬性(attribute),並視之為次等,更與病態、負面事物(如殺人兇手)扣連。如是說,異性戀霸權社會的意識形態影響了媒體對同志的呈現,複製被污名的同志形象再現同志,二度污名化同志,嘩眾取寵,企圖令觀眾在狹隘的想象中得到共鳴。污名化正正是異性戀霸權管制同志的機制,透過一連串的負面標籤打壓非異性戀者的形象,讓他們愧於表達自己,否則需承受若干的排斥,媒體對同志的二度污名化實質鞏固了異性戀霸權,進一步的邊緣化同志。
參考: 「TVB最恐同及最同志友善劇集選舉」 http://vimeo.com/10244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