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社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民主運動目標的轉向──答小雲子君

$
0
0

獲獨媒編輯告知,有位文友小雲子君撰文回應拙文〈從甘地與馬丁路德金看佔領運動的失敗〉,現就小雲子君對拙文的回應對拙文的觀點作一點補充。

小雲子君認為,不惜影響民生的抗命運動,將會使社會大眾對運動反感,不利於爭取社會大眾對運動以至議題(真普選)的支持。的確,抗命運動從來就是兩刃刀,不影響民生則效用有限,影響民生則易生副作用以至反效果。應否不惜代價冒險將抗爭升級,遂成為抗爭者必須思考的問題。

佔領運動之所以在香港出現,是因為我們清晰地洞悉到,一直以來的抗爭方式──靠人數多震懾當權者的曬馬式遊行,已經未能威脅到當權者,可以說是經已失效。而在香港現在的政制下,無論在行政首長還是立法機關的選舉,在扭曲的、不平等的、不公義的選舉制度下,所謂的「大多數民意」亦根本不能得到反映。

當「人多」的力量已經大大削弱,甚至已是無力改變現況,在新時代的民主運動裡,「爭取大多數人支持」的意義,將無可避免地大大降低。不是說爭取大多數人支持沒有意義,也不是說我們不需要爭取大多數人的支持,而是至少我們都知道,單單有大多數人的支持,是不足以成事,甚至是無甚效用的。

筆者不是認同這種做法,甚至對此有點憂心,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香港現時的處境下,「對當權者造成壓力」取代「爭取大多數人支持」成為民主運動的主要目標,將會是大勢所趨。

原刊於作者Facebook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9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