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號,簡短有力,節奏分明,朗朗上口。它是訴求的代表,觀點的精華,聲望的凝聚。
包圍政總行動失敗了,那麼就要找失敗的教訓。通過直播視頻,我認爲,是行動的訴求不凝聚,是爲了升級而升級,爲了包圍而包圍,此外的根本訴求,並沒有傳達給參與者,也没有傳達給社會。
運動的初衷是什麼?儘管講“勿忘初衷”很多遍,但其實這問題不如表面簡單。回到
9.22罷課,一切的開端,是“反對人大8.31篩選,爭取真普選”。但這個訴求,就已
涉及兩個需要解釋的概念(篩選和普選),和一個法律文件(人大8.31決定)。對
於缺乏背景知識的人,這初衷是不容易理解的。即使有很多“懶人包”的努力,也很
難三言兩語講清。對比“撐警執法,反對亂港”的直白易懂,不可同日而語。又有
“反佔中,保普選”攪局,借“一人一票”的幌子,來讓運動的初衷更顯迷惑。
結果,運動没有形成一套一以貫之的口號。這在包圍政總的前線是明白顯露了的。衆人只是零散地叫罵,或是叫喊“開路”,而並未在衆多記者的鏡頭前,喊出運動所代表的訴求。
以太陽花運動爲例,我最佩服的是他們的媒體組:由新聞和外語專業學生組成,以八國語言統一出口直播報道。每一天,他們都聚焦最根本的訴求:“退回服貿”。在行政院長江宜樺出面拒絕時,學運領導並未糾結於官話的荒謬,只簡單點明政府不願意退回服貿的態度,就交由四周的大家喊出“退回服貿”的口號。
反觀雨傘運動,很快就出現了“梁振英下台”、“黑警”等別的口號。它們比起“反對
人大8.31決定”,更加具體和即時,但不免分散了注意力,這是已有人指出的。在
雙學也接受它們作爲訴求時,就使運動的訴求過多了。此時,是無法將這些訴求,凝練爲一個口號的。
清場在即,既然雙學決定轟烈一把,請將這轟烈,集於一點上。當前的各種訴求,以我之見,都可以歸爲“反對篩選,爭取普選”,或是未來能够通過這一點解決的。但這個作爲口號,缺點上已有述。口號要求直白易懂,不需解釋。宏觀地看運動的訴求,達不到這一點,那就要微觀地看,從每個人本身的角度看:
“我要參選!”“人人參選!”“我要當特首!”“人人都能當特首!”
這,也是我支持運動真正的初衷,被選舉權的實質含義。
我邀請大家在鏡頭前,都自信地喊出“我要當特首!”,更邀請大家,都給選舉委員
會的委員們去信,毛遂自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