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晚發生的衝擊事件以來,網民和熱血時報的文章大多持一論調:自己不敢衝不要指責別人衝。事實上,這群被他們冠以「左膠」的人,不是真正如他們所說「不敢衝」,因為雨傘運動一開始,甚至之前,一直為衝擊付上刑責的人就是他們。右翼的文章似乎缺乏說服力,但卻有很多年青人BUY,亦令更多年青人走向激進。但是,潛藏在這激進背後的危險,在於他們只在意歌頌激進行為,那怕是在錯的形勢,錯的時機下的激進,而非帶領香港的激進青年從失敗中去學習如何有效地激進。
沒什麼好辯護
Poorly Planned, Poorly Organized, Poorly Executed,今次的激進行動只能得到這樣的評價。它對其他想激進行動的人亦不見得有什麼鼓勵作用,因為這是一次徹抵的失敗,唯一的用處在於讓我們從災難中學習吧。第一災難:宣傳不足,最少我自己在事前完全不知道會有這一次行動發生,身邊的佔領人仕亦甚少有討論。第二災難:選題,網絡23條對其他佔領人來說,應該不是首要關注吧。第三災難:時機,半夜一點鐘呀…在家的人怎來幫你呢?從以上三點可見,他們似乎不太關心吸收更多後援力量的問題,可能又是右翼的通病吧,人家幫你是奉旨的。別忘記,戴耀廷為了吸納支持者勞碌了整整一年你旁邊才會出現那個原本去了度假的中產的帳篷。半夜一點鐘突然拍門要戰友即時決定的不只是將不將行動升級,更是難度升級,刑責升級,危險升級,而你手上拿著的商品不單只不是人家的首要關注,更是一件假的貨物(根本不會表決網23),請問其他佔領者懷疑你又有何出奇?自己不敢衝不要指責別人衝,自己爆完玻璃又不內進就不要指責別人不衝入去。爆了之後的下一步不是應該行動前就已經決定好了嗎?不會是原本就計劃爆完就閃吧?連自己想怎樣也搞不清楚,別人有什麼道德責任幫助你?噢,SORRY,又忘記了,一切又是老撚奉的。
賭得大輸得大,請事先考量成敗
「次次行動都要有共識?我地就係唔跟民意既!」那就別抱怨主流意見不支持你吧。你的計劃沒有吸納大眾的環節,你的思想是反對追隨主流,這本來是值得嘉許的勇士行為,但失敗了又抱怨主流不要你,而非貫徹自己的信念,給人的感覺不是過度自我中心就是精神分裂。運動當然需要激進勇敢的人帶領,所以未有共識就決定行動,可以令你成為英雄,亦可以令人跟你割席,這是運動中個人主義的基本賭注,若連行動完了也未思考到這一層面,就只是自我中心了,又是一場災難。
激進是必要的,但勇武和魯莽始終是有分別的吧,這次事件提醒了想激進的青年(不是那些宗教狂熱份子),什麼叫勇武什麼叫魯莽,不分清楚這條線而一味包庇所有行為的話,只會令自己更似那些保皇派:自己衰了又賴人反對你。這次事件不拿來作學習材料而一味辯護就是真的浪費,你能辯護到怎樣?還有人會相信今次事件是有什麼成功嗎?左膠包庇民主派的無能當然可惡,但右膠包庇爛透的激進只會阻礙激進的發展。